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第四讲 中医养生学-病因病机
中医养生学—第四讲第四讲第一节病因第一节病因第二节病机第二节病机主要内容•概念:-引起疾病的原因。•特点:-辨证求因:以各种病症的临床表现为依据方法。•分类:-三因学说:外因(六淫、疫疬因(饮食劳逸、跌仆金刃,第一节病因以各种病症的临床表现为依据,推求疾病原因的疫疬)、内因(七情)、不内外,虫兽所伤等)。一、六淫v概念Ø六气:风、寒、暑、湿、Ø六淫:风、寒、暑、湿、Ø六气→六淫:六气太过或不及气候变化过于急骤,人体正气不足犯人体发生疾病。、燥、火六种自然界正常气候。、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六气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或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侵一、六淫v六淫致病的一般特点:n外感性:发病途径多从肌表n季节性:与季节气候有关;n区域性:与居住地区或环境有关n相兼性:可单独致病,又可兼夹致病n转化性:疾病发展过程中,发病途径多从肌表、口鼻而入,或两者同时受邪;;与居住地区或环境有关;又可兼夹致病;,证候性质可以发生转化。一、六淫——风v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F出汗、头痛;“伤于风者v风性善行而数变F病位游移,行无定处,如游走性关节痛F变幻无常,发病迅速,如风疹v风性主动F病症动摇不定,如抽搐、v风为百病之长F易兼它邪致病,如风寒、易袭阳位伤于风者,上先受之”。如游走性关节痛(风痹);如风疹。、惊风、眩晕等。、风热、风湿等。一、六淫——寒v寒为阴邪,易伤阳气F阴盛则寒、阴盛则阳病;F寒→肌表,恶寒;F寒→脾胃,脘腹冷痛、腹泻等v寒性凝滞F凝结,阻滞;→不通则痛v寒性收引F收缩、牵引;F寒→肌表收缩→无汗;F寒→经络关节收缩→肢体屈伸不利F寒→血脉收缩→脉紧。;腹泻等。不通则痛,遇寒痛增。肢体屈伸不利;一、六淫——暑v暑为阳邪,其性炎热F阳热症状,如壮热,面赤v暑性升散,耗气伤津F升散,肌腠开泄→出汗F伤津→口渴喜饮尿少F耗气(气随津泄)→乏力v暑多挟湿F暑常兼挟湿邪伤人,见:溏不爽等症状。面赤、脉洪大等。出汗;乏力,甚者昏倒(气脱)。:头身困重,呕恶,胸闷,便一、六淫——湿v湿性重浊F沉重:湿→头,头重如裹重,四肢沉重;F移浊:分泌物排泄物秽浊不清下痢脓血,小便浑浊,白带过多v湿性粘滞F粘腻停滞:病程长而难愈v湿易伤阳,阻碍气机F湿为阴邪易伤阳,伤脾阳等;F湿邪停滞,阻遏气机:胸闷脘痞涩等。头重如裹;湿→四肢、周身,周身困分泌物排泄物秽浊不清,如:眵多,大便溏泻,白带过多,湿疹等。病程长而难愈;症状多粘滞而不爽。伤脾阳:腹泻,尿少,水肿、腹水胸闷脘痞,大便不爽,小便短一、六淫——燥v燥易伤津F燥胜则干,见口鼻干燥,v燥易伤肺F肺为娇脏,与外界相通,出现干咳少痰,或痰粘难以咯出等症状,皮肤干涩,大便干结等。,燥邪多从口鼻而入伤肺津,或痰粘难以咯出等症状。一、六淫——火温、热、火在程度上有所不同热之极。火一般多指内生,温热之邪多为外感v火为阳邪,其性炎上F炎:阳热之证,高热,烦渴,汗出等F上:多见人体上部,面红目赤,谵语等。v消灼津液F伤津:口渴,喜饮,尿短赤等v生风动血F生风:火热之邪,燔灼肝经,劫耗阴液出现高热,抽搐等。F动血:火热使血行加速,灼伤脉络状。火在程度上有所不同,温为热之渐,火为温热之邪多为外感。汗出等;,上扰神明,出现心烦失眠,神昏。劫耗阴液,筋脉失养而致肝风内动,灼伤脉络,迫血妄行,出现各种出血症二、疫疬v概念:[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病邪。之意。又有“瘟疫”、“[夫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异气所感。v致病特点:[发病急骤[病情较重[症状相似[传染性强[易于流行。疫:有传染之意;疠:即强烈“戾气”、“毒气”等名称。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三、七情——内因v概念n喜、怒、忧、思、悲、恐n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围,不是致病因素。v发病条件n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导致人体气机紊乱气血失调而发病。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属于正常精神活动范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本身导致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三、七情v致病特点n直接伤及相应脏腑:怒伤肝悲(忧)伤肺,惊(恐n影响脏腑气机:怒则气上结,忧悲则气消,惊则气乱n情志异常波动,使病情加重高血压病患者,若遇事恼怒甚则突然昏倒,半身不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恐)伤肾。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思则气惊则气乱,恐则气下等。使病情加重,或迅速恶化:如若遇事恼怒,则血压迅速升高,半身不遂。四、饮食、劳逸——不内外因v饮食n饮食不节:过饥、过饱n饮食不洁:肠道、寄生虫n饮食偏嗜:偏寒、偏热v劳逸n过度劳累:劳力过度、n过度安逸:“久卧伤气不内外因过饱、过食肥甘厚味;寄生虫、食物中毒;偏热、偏五味等。、劳神过度、房劳过度;久卧伤气”。五、痰饮、瘀血——痰饮v概念n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n一般以较稠浊的为“痰”Ø有形之痰:指看得见、出的痰液,瘰疬、痰核等Ø无形之痰:停滞在脏腑经络等组织中液,以临床症状来确定。Ø痰饮、悬饮、溢饮、支饮四种v分类:饮痰痰饮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较清稀的为“饮“。、摸得着的有形质之痰液,如咯吐痰核等。停滞在脏腑经络等组织中,看不见形质的痰。支饮四种。五、痰饮、瘀血——痰饮v痰饮形成的原因n肺、脾、肾等脏腑气化功能失常成水津停滞而成。v痰饮病症特点n痰→肺,咳喘咯痰;n痰→心,胸闷心悸;神昏n痰→胃,胃脘痞满,恶心呕吐n痰→经络,瘰疬痰核,肢体麻木n痰→头,眩晕,昏冒。n痰→咽喉,咽中梗阻,吞之不下故有“百病多由痰作祟痰饮肾等脏腑气化功能失常,水液代谢障碍,造神昏,痴呆;躁狂;恶心呕吐;肢体麻木,或半身不遂等;吞之不下,咯之不出。百病多由痰作祟”之说。五、痰饮、瘀血——瘀血v概念n血液运行不畅,阻滞于脏腑经脉内或离经之血积存体内,均称为瘀血。v形成原因n一是由于气虚、气滞、血寒畅,凝滞而成。n二是由于外伤,气虚失摄或血热妄行等原因离经脉,积存体内而成。瘀血阻滞于脏腑经脉内或离经之血积存体血寒、血热等原因,使血行不气虚失摄或血热妄行等原因,造成血。五、痰饮、瘀血——瘀血v病证的特点(共同)n疼痛:刺痛、痛处固定不移n肿块:固定不移,在体表局部青紫肿胀块质硬,位置固定不移。n出血:血色紫暗并伴有血块n望诊:久瘀面色黧黑,肌肤甲错暗,或见瘀点、瘀斑。n脉诊:脉细涩,沉弦或结代瘀血)痛处固定不移、拒按,夜间痛甚为特点。在体表局部青紫肿胀,在体内多为。血色紫暗并伴有血块。肌肤甲错,唇甲青紫,舌质紫沉弦或结代。第二节病机v病机: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n正邪相争n阴阳失调n升降失常发展与变化的机理。第二节病机--正邪相争v正邪相争与发病n“正气存内,邪不可干。n正气是指人体的机能活动和抗病n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n疾病的发生和变化,即是在一定条件下反映。Ø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Ø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Ø邪正斗争的胜负,决定机体是否发病n正能胜邪则不发病。n邪胜正负则发病。正邪相争。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是指人体的机能活动和抗病、康复能力。.即是在一定条件下,邪正斗争的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决定机体是否发病:第二节病机--正邪相争v正邪盛衰与病邪出入n邪盛正衰→病入n正盛邪衰→病出v正邪盛衰与疾病转归n正胜邪退→病愈n邪胜正衰→病重n邪正对比势均力敌→慢性病v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n邪气盛则实:实证:邪气亢盛方面的一种病理反映。n精气夺则虚:虚证:正气不足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映。正邪相争慢性病邪气亢盛,以邪气盛为矛盾主要正气不足,以正气虚损为矛盾主。第二节病机--阴阳失调v阴阳失调与发病n阴平阳秘→阴阳失调→发病v阴阳失调的基本形式n阴阳偏胜n阴阳偏衰n阴阳互损——阴损及阳,n阴阳格拒——阴盛格阳、n阴阳亡失——亡阴、亡阳v阴阳盛衰与疾病转归n阴阳平衡→疾病向愈n阴阳失调、亡失→疾病恶化阴阳失调发病,阳损及阴→阴阳两虚。、阳盛格阴。亡阳。疾病恶化、死亡。第二节病机--阴阳失调v阴阳偏胜n阳偏胜:阳气偏胜,机能亢奋n表现l阳胜则热:l阳胜则阴病:n阴偏胜:阴气偏胜,机能低下质积聚的病理状态。n表现:l阴胜则寒:l阴胜则阳病:正常范围阴阳失调机能亢奋,热量过剩的病理状态。机能低下,热量不足,或阴寒性物阴阳正常范围阴阳平衡第二节病机--阴阳失调v阴阳偏衰n阳偏衰:机体阳气不足温煦的病理状态。n表现:阳虚则寒:n阴偏衰:机体阴液不足滋养的病理状态。n表现:阴虚则热:正常范围阴阳失调机体阳气不足,脏腑机能衰退,阳失机体阴液不足,阴不制阳,阴失濡润阴阳正常范围阴阳平衡第二节病机--升降失常v气滞:n气机郁滞,流通不畅的病理变化能活动。v气逆:n气的上升运动过强或下降运动不及常见肺、胃、肝等脏腑。v气陷:n气的升举无力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理状态v气闭:n气的外出受阻,而出现突然闭厥的病理状态动的异常如神志昏,或卒然昏倒v气脱:n气不内守而外脱,出现功能突然衰竭的病理状态冷,泠汗不止,精神淡漠,脉微欲绝升降失常流通不畅的病理变化。多见肺、肝、脾、胃等脏腑功气的上升运动过强或下降运动不及,脏腑之气逆上的病理状态。气的升举无力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理状态。多见脾脏。而出现突然闭厥的病理状态。主要表现为精神活或卒然昏倒,不省人事出现功能突然衰竭的病理状态。表现为手足逆脉微欲绝。久病、重病之人。思考题v1.何谓六气、六淫?六淫致病的一般特点是什么v2.六淫邪气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什么v3.七情致病的特点是什么?v4.何谓痰饮?痰的分类?v5.什么叫瘀血?瘀血致病的临床共同表现特点是什么v6.理解“正气存内,邪不可干v7.理解“邪气胜则实,精气夺则虚v8.理解“阳胜则热,阴胜则寒v9.气机失调主要有哪几种病理变化六淫致病的一般特点是什么?六淫邪气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什么??瘀血致病的临床共同表现特点是什么?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精气夺则虚”?阴胜则寒,阳虚则寒,阴虚则热”?气机失调主要有哪几种病理变化?中医养生术搓耳保健法v方法n搓耳轮n捏耳垂n摩耳廓n捂耳朵n叩耳后枕骨n拉耳廓v作用n防治耳病n调理内脏n强身健体搓耳保健法
本文标题:第四讲 中医养生学-病因病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486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