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五版 1―6章 课后习题答案高鸿业
第一章引论见本书第二十三章。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d=50-5P,供给函数为Qs=-10+5P。(1)求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并作出几何图形。(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d=60-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并作出几何图形。(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s=-5+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并作出几何图形。(4)利用(1)、(2)和(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5)利用(1)、(2)和(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解答:(1)将需求函数Qd=50-5P和供给函数Qs=-10+5P代入均衡条件Qd=Qs,有50-5P=-10+5P得Pe=6将均衡价格Pe=6代入需求函数Qd=50-5P,得Qe=50-5×6=20或者,将均衡价格Pe=6代入供给函数Qs=-10+5P,得Qe=-10+5×6=20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6,Qe=20。如图2—1所示。图2—1(2)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数Qd=60-5P和原供给函数Qs=-10+5P代入均衡条件Qd=Qs,有60-5P=-10+5P得Pe=7将均衡价格Pe=7代入Qd=60-5P,得Qe=60-5×7=25或者,将均衡价格Pe=7代入Qs=-10+5P,得Qe=-10+5×7=25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7,Qe=25。如图2—2所示。图2—2(3)将原需求函数Qd=50-5P和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而产生的供给函数Qs=-5+5P代入均衡条件Qd=Qs,有50-5P=-5+5P得Pe=5.5将均衡价格Pe=5.5代入Qd=50-5P,得Qe=50-5×5.5=22.5或者,将均衡价格Pe=5.5代入Qs=-5+5P,得Qe=-5+5×5.5=22.5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5.5,Qe=22.5。如图2—3所示。图2—3(4)所谓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及其特征。也可以说,静态分析是在一个经济模型中根据给定的外生变量来求内生变量的一种分析方法。以(1)为例,在图2—1中,均衡点E就是一个体现了静态分析特征的点。它是在给定的供求力量的相互作用下达到的一个均衡点。在此,给定的供求力量分别用给定的供给函数Qs=-10+5P和需求函数Qd=50-5P表示,均衡点E具有的特征是:均衡价格Pe=6,且当Pe=6时,有Qd=Qs=Qe=20;同时,均衡数量Qe=20,且当Qe=20时,有Pd=Ps=Pe=6。也可以这样来理解静态分析:在外生变量包括需求函数中的参数(50,-5)以及供给函数中的参数(-10,5)给定的条件下,求出的内生变量分别为Pe=6和Qe=20。依此类推,以上所描述的关于静态分析的基本要点,在(2)及图2—2和(3)及图2—3中的每一个单独的均衡点Ei(i=1,2)上都得到了体现。而所谓的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当原有的条件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也可以说,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在一个经济模型中外生变量变化时对内生变量的影响,并分析比较由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所决定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以(2)为例加以说明。在图2—2中,由均衡点E1变动到均衡点E2就是一种比较静态分析。它表示当需求增加即需求函数发生变化时对均衡点的影响。很清楚,比较新、旧两个均衡点E1和E2可以看到:需求增加导致需求曲线右移,最后使得均衡价格由6上升为7,同时,均衡数量由20增加为25。也可以这样理解比较静态分析:在供给函数保持不变的前提下,由于需求函数中的外生变量发生变化,即其中一个参数值由50增加为60,从而使得内生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化,其结果为,均衡价格由原来的6上升为7,同时,均衡数量由原来的20增加为25。类似地,利用(3)及图2—3也可以说明比较静态分析方法的基本要点。(5)由(1)和(2)可见,当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导致需求增加,即表现为需求曲线右移时,均衡价格提高了,均衡数量增加了。由(1)和(3)可见,当技术水平提高导致供给增加,即表现为供给曲线右移时,均衡价格下降了,均衡数量增加了。总之,一般地,需求与均衡价格成同方向变动,与均衡数量成同方向变动;供给与均衡价格成反方向变动,与均衡数量成同方向变动。2.假定表2—1(即教材中第54页的表2—5)是需求函数Qd=500-100P在一定价格范围内的需求表:表2—1某商品的需求表价格(元)12345需求量4003002001000(1)求出价格2元和4元之间的需求的价格弧弹性。(2)根据给出的需求函数,求P=2元时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3)根据该需求函数或需求表作出几何图形,利用几何方法求出P=2元时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它与(2)的结果相同吗?解答:(1)根据中点公式ed=-ΔQΔP·P1+P22,Q1+Q22),有ed=2002·2+42,300+1002)=1.5(2)由于当P=2时,Qd=500-100×2=300,所以,有ed=-dQdP·PQ=-(-100)·2300=23(3)根据图2—4,在a点即P=2时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为ed=GBOG=200300=23或者ed=FOAF=23图2—4显然,在此利用几何方法求出的P=2时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系数和(2)中根据定义公式求出的结果是相同的,都是ed=23。3.假定表2—2(即教材中第54页的表2—6)是供给函数Qs=-2+2P在一定价格范围内的供给表:表2—2某商品的供给表价格(元)23456供给量246810(1)求出价格3元和5元之间的供给的价格弧弹性。(2)根据给出的供给函数,求P=3元时的供给的价格点弹性。(3)根据该供给函数或供给表作出几何图形,利用几何方法求出P=3元时的供给的价格点弹性。它与(2)的结果相同吗?解答:(1)根据中点公式es=ΔQΔP·P1+P22,Q1+Q22),有es=42·3+52,4+82)=43(2)由于当P=3时,Qs=-2+2×3=4,所以,es=dQdP·PQ=2·34=1.5。(3)根据图2—5,在a点即P=3时的供给的价格点弹性为es=ABOB=64=1.5图2—5显然,在此利用几何方法求出的P=3时的供给的价格点弹性系数和(2)中根据定义公式求出的结果是相同的,都是es=1.5。4.图2—6(即教材中第54页的图2—28)中有三条线性的需求曲线AB、AC和AD。图2—6(1)比较a、b、c三点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大小。(2)比较a、e、f三点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大小。解答:(1)根据求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方法,可以很方便地推知:分别处于三条不同的线性需求曲线上的a、b、c三点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是相等的。其理由在于,在这三点上,都有ed=FOAF(2)根据求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方法,同样可以很方便地推知:分别处于三条不同的线性需求曲线上的a、e、f三点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是不相等的,且有ead<efd<eed。其理由在于在a点有:ead=GBOG在f点有:efd=GCOG在e点有:eed=GDOG在以上三式中,由于GB<GC<GD,所以,ead<efd<eed。5.利用图2—7(即教材中第55页的图2—29)比较需求价格点弹性的大小。(1)图(a)中,两条线性需求曲线D1和D2相交于a点。试问:在交点a,这两条直线型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相等吗?(2)图(b)中,两条曲线型的需求曲线D1和D2相交于a点。试问:在交点a,这两条曲线型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相等吗?图2—7解答:(1)因为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定义公式为ed=-dQdP·PQ,此公式的-dQdP项是需求曲线某一点斜率的绝对值的倒数,又因为在图(a)中,线性需求曲线D1的斜率的绝对值小于线性需求曲线D2的斜率的绝对值,即需求曲线D1的-dQdP值大于需求曲线D2的-dQdP值,所以,在两条线性需求曲线D1和D2的交点a,在P和Q给定的前提下,需求曲线D1的弹性大于需求曲线D2的弹性。(2)因为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定义公式为ed=-dQdP·PQ,此公式中的-dQdP项是需求曲线某一点的斜率的绝对值的倒数,而曲线型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斜率可以用过该点的切线的斜率来表示。在图(b)中,需求曲线D1过a点的切线AB的斜率的绝对值小于需求曲线D2过a点的切线FG的斜率的绝对值,所以,根据在解答(1)中的道理可推知,在交点a,在P和Q给定的前提下,需求曲线D1的弹性大于需求曲线D2的弹性。6.假定某消费者关于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Q与收入M之间的函数关系为M=100Q2。求:当收入M=6400时的需求的收入点弹性。解答:由已知条件M=100Q2,可得Q=M100于是,有dQdM=12M100-12·1100进一步,可得eM=dQdM·MQ=12M100-12·1100·100·M1002M100=12观察并分析以上计算过程及其结果,可以发现,当收入函数M=aQ2(其中a>0,为常数)时,则无论收入M为多少,相应的需求的收入点弹性恒等于12。7.假定需求函数为Q=MP-N,其中M表示收入,P表示商品价格,N(N>0)为常数。求:需求的价格点弹性和需求的收入点弹性。解答:由已知条件Q=MP-N,可得ed=-dQdP·PQ=-M·(-N)·P-N-1·PMP-N=NeM=dQdM·MQ=P-N·MMP-N=1由此可见,一般地,对于幂指数需求函数Q(P)=MP-N而言,其需求的价格点弹性总等于幂指数的绝对值N。而对于线性需求函数Q(M)=MP-N而言,其需求的收入点弹性总是等于1。8.假定某商品市场上有100个消费者,其中,60个消费者购买该市场13的商品,且每个消费者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均为3;另外40个消费者购买该市场23的商品,且每个消费者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均为6。求:按100个消费者合计的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是多少?解答:令在该市场上被100个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总量为Q,相应的市场价格为P。根据题意,该市场13的商品被60个消费者购买,且每个消费者的需求的价格弹性都是3,于是,单个消费者i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可以写为edi=-dQidP·PQi=3即dQidP=-3·QiP(i=1,2,…,60)(1)且i=160Qi=Q3(2)类似地,再根据题意,该市场23的商品被另外40个消费者购买,且每个消费者的需求的价格弹性都是6,于是,单个消费者j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可以写为edj=-dQidP·PQj=6即dQjdP=-6·QjP(j=1,2,…,40)(3)且j=140Qj=2Q3(4)此外,该市场上100个消费者合计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可以写为ed=-dQdP·PQ=-di=160Qi+j=140QjdP·PQ=-604011.jiijdQdQPdPdPQ将式(1)、式(3)代入上式,得ed=6040j11Qp(3.).iijQPPQ(-6.)=60401136.QijijpQQpp再将式(2)、式(4)代入上式,得ed=-362...(14).533QQpQPPpQPQ所以,按100个消费者合计的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是5。.9、假定某消费者的需求的价格弹性ed=1.3,需求的收入弹性eM=2.2。求:(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下降2%对需求数量的影响。(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收入提高5%对需求数量的影响。于是有解答:(1)由于ed=-PPQQ,于是有ΔQQ=ed×PP=-(1.3)×(-2%)=2.6%即商品价格下降2%使得需求数量增加2.6%.(2)由于eM=-MMQQ,于是有ΔQQ=eM·ΔMM=2.2×5%=11%即消费者收入提高5%使得需求数量增加11%。10.假定在某市场上A、B两厂商是生产同种
本文标题: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五版 1―6章 课后习题答案高鸿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495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