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朝阳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鉴定结项审批书项目批准号项目类别重点项目学科分类教育项目名称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研究项目负责人汤连娟所在单位朝阳县乌兰河硕乡中心小学填表日期2012年12月20日朝阳市社会科学规划委员会办公室2010年4月修订2声明本申请鉴定结项的研究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办公室享有宣传介绍、推广应用本成果的权力,但保留作者的署名权。特此声明。项目负责人(签章)2012年12月20日填表说明一、本表仅适用于朝阳市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鉴定结项申请。二、按照有关规定认真如实地填写表内栏目。无内容填写的栏目可空白;所填栏目不够用时可加附页;凡选择性栏目请在选项上打“√”。三、本《鉴定结项审批书》报送2份(A4纸型,于左侧装订),并附2套项目最终成果和2份最终成果简介,同时报载有结项审批书、最终成果(研究报告、论文集、专著成果精华版3000-8000字)和最终成果简介的电子文档1份。以上材料经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审核后,报送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组织鉴定。四、朝阳市社会科学规划委员会办公室通讯地址:朝阳市双塔区文化路三段四号,邮政编码:122000。五、如有其他不明事宜,请与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联系。3一、数据表鉴定结项成果名称《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研究》预期成果形式研究报告最终成果形式研究报告计划完成时间2012年12月20日实际完成时间2012年12月20日申请鉴定时间2012年12月20日成果形态A.出版物B.打印稿C.手稿或其复印件D.其它成果字数6千字报送成果套数3是否计划出版结项种类A.正常B.提前C.延期D.免于鉴定E.申请中止或撤销项目负责人及课题组主要成员简况项目负责人姓名汤连娟性别女民族汉出生日期1982年1月25日所在单位朝阳县乌兰河硕乡中心小学行政职务教师专业职务小学高级研究专长教育技术学历本科学位通讯地址朝阳县乌兰河硕乡上河套村四组邮政编码122632联系电话8381092(宅)15104226161(办)E-mail课题组主要成员姓名单位职称承担任务金为民朝阳县乌兰河硕乡中心小学小学高级收集相关信息崔维芹朝阳县乌兰河硕乡中心小学小学一级负责课题组相关材料的分析王青山朝阳县乌兰河硕乡中心小学小学高级组织学习理论邰志强朝阳县乌兰河硕乡中心小学小学高级制定本课题组行动研究计划邰志强朝阳县乌兰河硕乡中心小学小学高级做好相关材料的归档刘利民朝阳县乌兰河硕乡中心小学小学高级收集学生的试卷等资料张海亮朝阳县乌兰河硕乡中心小学小学高级整理相关材料4常晓云朝阳县乌兰河硕乡中心小学小学高级进行相关信息的核对鞠广华朝阳县乌兰河硕乡中心小学小学高级组织装订工作注:1.课题组主要成员按成果(计划)出版或发表时的实际署名顺序填写。2.课题组主要成员要与课题申报时所填写的课题组成员一致,若有变更,应及时向朝阳市社会科学规划委员会办公室汇报,无理由随意变更课题组成员,将不予结项。二、总结报告主要内容提示:1.项目预期研究计划的执行情况;2.成果研究内容及方法的创新程度、突出特色和主要建树;3.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以及社会影响和效益;4.成果存在的不足或欠缺,尚需深入研究的问题等。3000字左右。《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研究》总结报告本课题从2011年6月份开始准备申报,经过有关部门的审查、鉴定,于2011年9月被确定为朝阳市社会科学规划个人课题。在一年多的课题研究中,我按照既定计划,边研究边实践边思考,已顺利完成课题研究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课题研究的相关工作总结如下:一、内容摘要:在世纪之交的信息时代的今天,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加快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素养就理所当然地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为了顺应这一必然趋势,我们只有在网络环境下,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倡导新型的教学模式,才能满足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二、研究的主要过程(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是以《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针,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调查研究、行动研究等方法,通过计划、实践、反思和总结等几个环节,积极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阅读的教学结构的模式,积极开展实践研究,本课题研究分为以下3个阶段:1、前期准备阶段:2011年7月——2011年9月收集相关信息,确定研究主题;制订课题计划,确定课题成员;(负责人:金为民)组织学习理论,研究实施步骤;完善硬件配备,加强技术培训.(负责人:王青山)各级制订本课题行动研究计划,并拟订评价方案(实验稿)(负责人:邰志强)2、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2年9月进行师资培训,加强理论学习;进行前测工作,建立实验班档案;收集相关材料,建立共享资源库;实施行动研究计划,做好观察、反思记录。(1)进行研究的阶段性检测。针对调查结果,并与前期调查数据进行对比,撰写调查分析报告。(2)进行中期课题小结。(第一阶段经验总结与成果汇总)●收集期末测试卷和测试方案;●收集学生测试结果和家长的反映;●收集从教学中反映出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5●对上述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提供数据分析报告。●收集、整理资料、统计、分析相关数据。3、总结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2月进行经验总结,撰写阶段报告,初步形成信息技术和语文阅读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形成课题研究报告,推出一批示范课例.出版课题研究论文集,教学个案集或有关专著.课题结题.三、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我们利用信息技术环境,研究出一种发展学生自然潜能的自主性,交互性的新型教学模式,建立让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阅读环境,让学生能够准确有效地确定信息,能够有力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灵活地创造性地利用信息,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科学的阅读方法,发展学习者的潜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从而达到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自主健康,和谐发展的健全人格的目的,以适应现代教育的挑战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将探索出一条在乡镇小学实施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新思路,使我校的现代信息技术水平与学科整合形成适合的教学模式,并为其他条件类似的农村小学进行此类研究提供相关参考。。四、形成了网络环境下阅读教学的模式教学模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方法论体系,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和程序。它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是直接面向和指导教学实践,具有可操作性的,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信息技术为构建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新型教学模式提供了最佳的手段。通过一年多网络阅读教学的实践,我在把握了《课程标准》中有关阅读教学的三个维度目标的基础上,在达到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前提下,对非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教学进行了传承和创新,初步探索出一套网络环境下阅读教学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称为“五环”——“两点一线”式阅读教学模式,:“五环”指的是教学的五个环节,可用“创—感—品—扩—打”五个字来概括;“两点”指的“协作交流”和“评价反馈”,是该模式的两个基点;“一线”指的是以读带讲为主线。五、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以及社会影响和效益:网络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还可以扩大学生学习的空间、时间,提供学习的种工具,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这也是双基培养中的永恒主题。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让6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学习的规律,这是切实提高学生全面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包括语文能力、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感情、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还有信息素养的融合。新课标把多读多写提到了重要位置,语文教学的跨越式发展正是在这个前提下,充分挖掘新教材“内容宽”、“形式宽”的特点,通过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超越教材、科学补充教材,准确地加工重组教材,从而为学生搭建了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的舞台,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实现网络环境下识字、阅读、写作三位一体的语文教学跨越式发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与学过程的教学模式有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显著。其一,在课题研究中充分表明,学习过程中同时使用听觉和视觉媒体,学习效果最佳。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以其图、文、声并茂的三维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极大地满足了小学生视听感官的需求,充分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获得良好心理体验的过程中产生“心向往之”的情感,能够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其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演示型教学,为全体学生感知创设了情境,突出了事物的本质特征,促进了学生形成稳定清晰的表象,给学生学习概念、规律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其三,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教学实践中的运用,促使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上有了显著改善。信息技术以其强大的亲和力、丰富的信息量、生动形象直观的知识呈现方式,使学生较之传统的知识形成过程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和实践精神,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六、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1.课题研究中教师的教育观念与现代信息技术操作水平存在的不平衡性还需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尤其是面对日新月异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广大教师的信息素养亟待加强和提高。2、部分教师不能主动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部分教师还是采用粉笔加黑板式的传统教学方式,缺乏现代教育意识和教育改革的热情,改革意识不强,使用多媒体计算机及其教学软件的能力很有限,不能很好地将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方式融入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还未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重要意义和所产生的影响。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经常碰到这样的事情,学校组织公开课,优质课,老师才用现代教育技术而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部分老师看不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我们申报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研究》课题研究,经过精心准备、认真研究和总结,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这次课题研究工作已全面完成了目标任务,达到了预期目的,已基本结题。项目负责人(签章):2012年12月20日注:本栏可加页。三、项目最终成果简介(可附页)7主要内容与要求提示:1.“最终成果简介”是结项的必需材料,供介绍、宣传、推广成果使用。2.简介内容包括:该项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略写);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或对策建议(详写);成果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以及社会影响和效益(略写)。3.简介内容应由项目负责人撰写;文章内容要层次清楚、观点明晰、用语准确、文风朴实,要有实质性内容,并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不得简单排列篇章目录;成果形式为专著的3000-8000字左右,研究报告、论文(集)等3000-5000字左右。4.文章结尾处应注明项目批准号、项目名称、最终成果名称、课题组主要成员、是否出版,如出版,应注明出版社和出版时间,并由项目负责人签字。5.“最终成果简介”用A4纸打印,左侧装订,一式二份,作为活页附在本《鉴定结项审批书》中,同时报1张载有最终成果简介的电子文档。《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研究》项目最终成果简介朝阳县乌兰河硕乡中心小学申报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研究》课题,自2011年9月份立项以来,经过近一年多的研究,已完成了预期的目标。现将研究的成果情况简介如下: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好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长期以来,学校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脱节现象比较严重。研究表明:人们的大脑获得信息有几种方式,当我们接受信息时,采用的方式越多,学习和记忆就越容易。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下,让计算机进入教室,成为教师得心应手的教学工具,把传统的“以教为主”变为“以学为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信息时代对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信息技术引入语文教学之中,无疑是语文教学的一场重大改革,信息技术所蕴含的超大信息量正符合了“大语文观”的要求。二、本课题突破以下几点:借助信息技术的方便,快捷和内容广博等特点和学生
本文标题:结题鉴定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508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