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高中地理必修一4-3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习题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考查知识点及角度难度及题号基础中档稍难自然资源概述1、2、3、7、84、5、11、12、17(1)(2)17(3)自然资源的利用和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6、16(1)(2)9、10、13、14、15、16(3)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能源是现代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作为清洁能源的风能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据此回答1~3题。1.下列与风能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风能属于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B.风能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C.撒哈拉沙漠是风能开发最好的地区D.风能发电投入少,效益好2.我国内蒙古高原和东部沿海都是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两地利用风能最佳季节分别是()A.秋季、春季B.冬季、夏季C.冬季、春季D.夏季、秋季3.塔里木盆地内部是我国风能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其主要原因是()A.距海遥远,深居大陆的腹地B.岩石裸露,下垫面摩擦力大C.盆地地形,周围有高山阻挡D.海拔较高,气温日较差较小解析:第1题,风能是大气运动形成的能源,而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故选项A是正确的。第2题,内蒙古高原紧靠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力强大;而东部沿海地区靠近海洋,夏季风势力强大。故正确选项是B。第3题,风能资源相对贫乏,说明风力较小。塔里木盆地靠近冬季风源地,选项A是错误的;岩石裸露,摩擦力较小,选项B是错误的;海拔较高,一般风力较大,选项D是错误的。由此可以判断,造成塔里木盆地风能资源相对贫乏的原因是周围高山阻挡,削弱了风力。故选项C是正确的。答案:1.A2.B3.C4.在人类历史早期,西亚两河流域曾经是林木繁茂、经济昌盛的古代文明中心。后来由于森林被大范围破坏,生态环境发生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一事实说明()A.自然资源可再生与非可再生的分类是绝对的B.根据自然资源的性质,森林资源应属于非可再生资源C.多数非可再生资源,只有在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下,才可以获得再生D.多数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时,它们的再生周期就会延长,甚至变为非可再生资源解析:由材料可推知,人类的开发不合理时,可再生资源可能会变为非可再生资源。答案:D后天性资源是指由于技术的先进,传统资源或能源的相对匮乏,人类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创造的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各种资源。下图为不同人类社会阶段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利用程度曲线图。读图,回答5~6题。5.图中b阶段两个空白框为该阶段内人类活动作用程度较强的两种自然资源类型,这两种自然资源可能是()A.气候资源、淡水资源B.矿产资源、能源资源C.海洋资源、空间资源D.土地资源、生物资源6.下列关于c阶段自然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资源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继续提高B.后天性资源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迅速上升C.现代产业布局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继续加强D.后天性资源的运输成本在经济发展中较高解析:a阶段表现的农业社会阶段,体现了对农业生产中自然资源的利用,b阶段为工业社会阶段,体现了工业发展对矿产资源和能源的利用。c阶段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作用程度非常低,主要是由于科技的提高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利用了更多的替代性资源。答案:5.B6.B下图是某种自然资源(阴影部分)的全球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7.该自然资源主要分布在()A.盆地和湖泊周围B.沿海与大陆架上C.大陆边缘与岛屿D.高纬度地区和高山地区8.近几十年来,该自然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全球变暖B.大气臭氧层变薄C.人们的需求量增大D.火山、地震频繁发生解析:第7题,从图中可知,该自然资源主要分布在北冰洋沿岸、南极等高纬度地区和高山地区。第8题,全球变暖是冰川加速融化的主要原因。答案:7.D8.A下图是我国石油消费、生产和出口状况变化图。读图回答9~10题。9.关于我国石油消费、生产和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产量和消费量同步增长B.2004年我国消费的石油以国产为主C.20世纪80年代我国已是石油净进口国D.20世纪80年代我国石油已大量进口10.解决我国石油紧缺问题,目前可以采取的措施有()A.限制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B.以新能源全面取代石油C.拓宽石油进口渠道D.全面更新生产设备解析:第9题,读图,比较消费量、生产量与出口量三者的关系,知B正确。第10题,拓宽石油进口渠道,实现石油来源的多元化,保障石油安全。答案:9.B10.C我国某地农村主要靠燃烧秸秆和柴草做饭、取暖,这种利用方式存在许多缺点,如图所示。读图,回答11~14题。11.根据图中的关系,A、B、C分别代表()A.破坏森林、农业减产、牧业下降B.粮食减产、破坏森林、牧业下降C.牧业下降、农业减产、破坏森林D.破坏森林、牧业下降、粮食减产12.破坏植被引起的变化,反映了自然资源的()A.有限性B.整体性C.地域性D.无限性13.图示反映了该地区社会生产力水平()A.较高B.较低C.低D.高14.下列解决图示地区存在问题的办法,错误的是()A.植树造林,营造薪炭林B.积蓄肥料,发展沼气C.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发展水稻种植D.结合当地实际,开发新能源解析:第11题,采用代入法,可知选D。第12题,植被要素的变化,导致环境的整体变化,属于自然资源的整体性特征,选B。第13题,该地以生物能源作燃料,利用率极低,反映生产力水平低下,选C。第14题,该地区多草地,应为缺水地区,不宜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选C。答案:11.D12.B13.C14.C15.读下图,关于欧盟2007年新增电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核电增长量大于燃煤发电增长量②风力发电增长量小于天然气发电增长量③削减了燃煤和核电发电量④水电增长量小于燃料油发电增长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图中显示核电增长量和燃煤发电增长量均呈负值,故①错;风力发电增长量略大于天然气发电增长量,故②错。答案:D二、综合题(共40分)16.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原油进口量逐年增长。与此同时,国际油价不断飙升。石油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已掌握的地理知识,分析回答问题。(20分)图1我国主要能源的生产量和消费量百分比图2世界部分国家单图3我国单位产值位产值消耗的能源量消耗能源量的变化(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1993年后我国四种主要能源中,生产量已越来越不能满足消费的是________,目前我国可以出口的能源产品主要是________。(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四种主要能源中开发利用持续增长最明显的是________。这种能源在我国主要分布在________地区。(3)从材料中可以看出,________国家单位产值消耗的能源量较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能源利用率呈逐渐________趋势。答案:(1)石油煤炭(2)水能西南(3)发达经济发达,能源利用率高上升17.读图,回答问题。(20分)(1)A地区的常规能源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B地区的新能源有________能和太阳能,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C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的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解决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能源资源分布特点的掌握情况。图中A区域指我国西南地区,该区域的常规能源主要有四川盆地的天然气、长江上游的水能、六盘水的煤炭;B区域为西藏地区,其新能源有地热能、太阳能;C区域为我国东南地区,这里能源需求大,主要原因是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缺乏常规能源,解决措施为跨区域能源调配以及兴建核电站等。答案:(1)天然气水能煤炭(2)地热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地区;位于青藏高原(3)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缺乏常规能源兴建核电站,从华北、东北输入煤炭和石油,以及西气东输等
本文标题:高中地理必修一4-3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510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