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内容一、学科核心素养的特性二、学科核心素养的意义怎么理解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1、重心在核心素养。学科对形成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贡献,这是共性的角度。其思路是这样的,先研制、确认核心素养,理出核心素养的框架、内涵,再回过头反思本学科对其贡献,有助于哪些核心素养的形成,从而梳理出学科核心素养。2、重心在学科。学科对人的发展的独特作用,个性角度。学科和学科教育在先,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功能、价值和意义,对其先进行全面的概括、梳理,然后按照“核心的意蕴”进行筛选,最后提炼出属于本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是从人的角度进行的,之二是从学科角度进行的。实际上两者是交织在一起的,研制过程中也是同时进行的。一、学科核心素养的特性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成就(包括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学科核心素养是各门学科对人的核心素养的独特贡献,准确把握学科本质和学科特性是构建学科核心素养的前提。如果没有深刻和准确地把握数学的本质和特性(数学有三大特性:抽象性、严密性和应用的广泛性),我们就无法提炼、凝练出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一)学科性学科素养是学科本质和教育价值的体现。中小学教育是按学科进行的,每门学科都有其特殊性。学科核心素养源自于学科的本质、性质、特点、功能和任务。什么是学科的本质?按照一般的理解,学科本质乃是一门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根本属性。尽管人们对于学科本质并没有一个更明确的界定,但落实到中小学学科教学,学科本质即一门学科的根本属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学科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二是核心的学科概念与范畴;三是基本的学科方法与思想,其核心是学科思维方式;四是核心的学科价值与精神。据此,我们可以将体现学科本质的教学内容识别为一个包含价值与精神(内层)、方法与思想(中层)和问题与概念(外层)的三重结构。什么是学科的教育价值?学科教育价值指的是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和功能,“事物之所以存在并拥有立足之地,继而具有独立甚至崇高的学科地位,更大程度上是由它独特的‘功能’所决定的。”关于学科的独特育人价值,培根有过经典的阐: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就科学教育而言,其价值在于:“科学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周遭世界各种现象的好奇心,科学知识给予了他们认识和理解万千世界的机会。学习科学,让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获得科学知识,切身感受科学观点与实践经验间的联系。通过试验和模型建构对科学现象进行解释和判断,也使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得以发展。”(英国国家课程标准)叶澜:对学科的教育价值,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曾有过精辟的论述:“每个学科对学生的发展价值,除了一个领域的知识以外,从更深的层次看,至少还可以为学生认识、阐述、感受、体悟、改变这个自己活在其中,并与其不断互动着的、丰富多彩的世界和形成、实现自己的愿望。提供不同的路径和独特的视角、发现的方法和思维的策略、特有的运算符号和逻辑;提供一种惟有在这个学科的学习中才可能获得的经历和体验;提供独特的学科美的发现、欣赏和表达能力。”显然,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不等于学科的德育价值。德育的要求无疑是育人的重要构成,但不是全部。学科育人价值的意蕴远远超越于‘德育’的范畴。没有一个学科可以被视作无足轻重,所以需要每一位学科教师深度开发,形成对本学科独特育人价值的认识与实践能力。学科育人价值的独特性与全面性。独特性学科的本质特征和教育价值构成学科的精神特质。研制学科核心素养一定要“考虑所教学科的精神特质是什么,这样的精神特质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只有抓住所教学科的精神特质,才能真正彰显这门学科对于学生发展的价值。”“如语文学科的教学应强调语文学科的精气神----文学素养的提升和人文精神的熏陶,教学活动安排应更多地让学生感受文学和文字的魅力,陶冶情操;数学学科的教学应强调数学的精气神----逻辑思维的训练和抽象思维的建构等,教学活动安排应体现一种严谨的思维态度和缜密的思维方法。”全面性:【全面发挥数学的育人功能。“数学的育人功能由数学的学科特点所决定:‘数学兼具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科学性和人文性的性质。’正因如此,数学课程在中小学课程体系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工具理性、科学性是我们熟悉的,而且也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强调的,‘但它只是冰山露出水面的那部分,而深藏在水下的主要部分则是价值理性、人文性’,而‘水下部分’在数学课堂中往往被忽视了。因此,全面发挥数学的育人功能,就是要完整地体现好数学的这些特质,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融数学知识、技能、思维、方法、思想和精神于一体的‘整体性教学’,这也就是数学教学的整体观。顺便提及,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应基于数学学科所具有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科学性和人文性兼容并蓄的特质,同时应基于数学学科在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构建和发展中所承担的特殊任务。这样,全面发挥数学的育人功能与落实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在本质上就是完全一致的。”】(二)科学性科学性有两层含义,一是规律性,即学科素养的提炼(要求)(目标)必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遵循学生的可接受性原则,既不超越学生的接受极限,也不限制、阻碍学生的发展可能;二是准确性,学科素养的内容表述必须准确无误,不会产生歧义和随心所欲的解读,以便教师可以很清晰地指导自己的实践。(三)教育性学科素养是通过学科教育获得的,而不是日常生活自然形成的,它是可教育(培育)的素养;而且是必须通过学科教育才能获得的素养。“地理核心素养应是最能体现地理学科价值的关键素养,是学科固有的,不应该是通过其他学科的学习能够替代的;地理核心素养应是学生借助地理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解决实际问题所需要的最有用的地理知识、最关键的地理能力、最需要满足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地理思维。”(四)人本性学科素养是为了人的,属于人的,服务人的,基于人的,以人为本的,对人是有价值和意义的。学科素养是为了学生更好地生活、学习、发展的,不能为学科而学科。学科核心素养是人应具备的素养,是使人生活得更美好、更有意义更有发展潜能、更有发展空间的素养,而不只是为了学科学习或为了成为学科后备人才所需要的学科知识技能。总之,对于个体而言,学科素养是为了满足学生今后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对于社会而言,学科素养是为了满足社会的健康发展和持续进步。所有的教育都应该指向人,“使人视野开阔、兴趣广泛;使人产生对知识和真理的渴望,并且能够形成一种崭新的思维方法,最终成为一个文明的人,有教养的人,有健全人格的人。”当然,学科核心素养同样必须具备“核心”的意蕴,正如李家清在《核心素养:深化地理课程改革的新指向》一文中所指出的:“地理核心素养应是在‘地理素养’的基础上,更加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关键素养,其在本质上应是一般地理素养的精髓和灵魂,在数量上是少而精、在功能上是最重要和最必要的地理素养。”“地理核心素养体系包括基于地理空间视角下的地图技能、地理信息技术能力、国际理解、全球意识、人地观念、可持续发展观这六大方面。”总之,学科核心素养的遴选必须体现以下三个原则:反映学科本质和学科教育价值,内涵清晰,可教可学,对个体和社会有积极意义。二、学科核心素养的意义1、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落地的抓手中小学是按学科进行教育教学的,学科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根本依托(凭借),甚至可以说是学校教育之本。所有改革的理念和目标都必须落实到学科层面,否则,再好的改革蓝图都是“空中楼阁”。相应地,核心素养也要分解和体现到学科核心素养之中,否则核心素养也就无法落地。正如核心素养是培养目标(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的具体化一样,学科核心素养也是核心素养的具体化。具体化是把理想转化为现实的唯一通道和路径。研制学科核心素养也是我国本次课标修订和课程改革的亮点和特色。2、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教育的灵魂学科教育的内容和凭借是学科(知识),但目的和落脚点是人。总之,“学科”是学科教育的手段,“人”才是学科教育的目的。怎么实现由学科向人的转变?这是学科教育重建的关键。学科核心素养指的就是受过这门学科教育的人的形象、表现、气质、行为、习惯、能力、素质,这些素养构成了与不受过这门学科教育的人的差别。传统的学科教育过度地在学科上做文章,学校和教师一直纠结于学科知识的容量(内容的多和少)、难度(内容的深和浅),老师们对所教学科的知识点和训练点烂熟于心,而对学科的本质和教育价值却知之甚少,对学生通过本门学科的学习要形成哪些核心素养以及怎样形成这些素养也不甚了解。高中学科教育被高考绑架,学科和学科教育严重工具化。这是我们目前高中教育存在的深层次的问题。学科核心素养正是破解这个问题的一把钥匙。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教育的灵魂,只有抓住学科核心素养,才能正确地引领学科教育的深化改革,全面地发挥学科的育人功能。实际上,学科核心素养是与学科相关的所有学科和活动的教育产物,学科教育只是主渠道。也就是说,学科核心素养体现超越性(超越学科,如体育素养,语文素养,科学素养),这就要求我们学科教师要跳出学科看学科,让学科教育不在局限于学科,要实现学科与学科的贯通,学科与生活的贯通,学科与活动的贯通,学科与大教育的贯通。从教学的角度讲,就是实现课内外和校内外的贯通。谢谢聆听
本文标题:论学科核心素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521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