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社会支持理论基本假设1、人类的生存需要与他人共同合作,以及仰赖他人协助。2、人类生命发展历程都会遭遇一些可预期和不可预期的生活事件。3、人类在遭遇生活事件时,需要资源以因应问题,其中包括个人的内在资源与外在资源。4、社会支持网络是属于外在资源的一类,可分为正式支持与非正式支持两类。基本假设5、人类透过与他人连结,建构社会整合感。6、在压力事件之下,社会支持网络可缓冲压力所带来的负面影响。7、社会支持网络中的人可以提供个人压力因应的方法,或直接参与压力因应过程。8、强化社会弱势团体其网络范围与支持功能。主要理论观点一、社会网络一组由个人接触所构成的关系网,透过这些关系网个人得以维持其认同,并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服务、讯息、新的社会接触等。资源个人资源:自我功能、因应能力等社会资源:个人的关系网络广度与网络中的人能够发挥功能的程度。主要理论观点二、社会支持由社区、社会网络、和亲密伴侣所提供的感知的和实际的工具性或表达性支持。支持社会工具性支持实际感知表达性支持实际感知社区社会网络亲密伴侣主要理论观点个人与社会环境的连结类型1.亲密伴侣:对彼此福祉有责任感,指少数知己、密友或配偶。2.社会网络:关系来源包括亲戚、共同的工作场、朋友等。3.社区:个人与社区的关系反映其与社会的整合度和归属感,包含参与社区志愿组织和活动。社会支持类型(1).以内涵分a.工具性支持:运用人际关系作为手段以达某种目标。b.表达性支持:本身是手段也是目的,包含分享感受、发泄情绪、肯定自我与他人价值等。(2).以主/客观分a.实际支持:客观事实b.主观感受:个人主观评量社会连结形态由互动时间多寡、对彼此的情绪强度、亲密度(相互交心)和相互援助表现出来。1.强连结:互动时间长、彼此情绪强度高、高亲密感。2.弱连结:互动时间短、彼此情绪强度弱、低亲密感。蕴含资源较强连带广。社会网络1、什么是社会网络?社会网络指个人之间的复杂的联系网。个人象蜘蛛一样,结成密密麻麻的网络。许多网络是我们一生中自然生成的,如亲戚网络、邻居网络、同事网络、校友网络等。2、社会网络的重要功能(1)一个人的许多决定和选择都受朋友网络、家庭网络等的影响,如报考哪所大学。(2)网络所提供的资源会对我们作为成年人的社会经济地位产生深刻的影响。有的事不取决于“你知道什么”,而是“你认识谁”?(3)网络是信息和建议的一个基本来源,不一定是走后门、不能闭门造车、要开放,如认识社会上的人为了有利于学生的实习。但也不是到处结交,还要增强实力。在职业领域,建立网络的重要性,通常指为了结识“合适”的人而进行的社会交往。3、强关系与弱关系(1)强关系(Strongtie)指人们在其中投入更多时间、更多情感、并且彼此更为亲密也更为频繁地提供互惠性服务的关系。如家庭成员、最亲近的朋友等。(2)弱关系(Weaktie)指的是那种自我卷入不多甚至是没有卷入的关系。如普通邻居。中国学者在研究中通过引入时间的维度,提出了强弱关系和弱强关系。(以某市从事汽车运输业务的某地人为例,如何获得十几万元的购车款)强关系:找父母、兄弟姐妹借钱。强弱关系:找一个十几年都没有联络的高中时的同学,该同学现为信贷社主任。弱关系:给银行主管送了5万元,贷款几十万。(3)关系对人们的作用不仅有正面的、获取利益的一种手段,减少不确定性,确立对人的行为的预期,但也有负面的、消极的影响。从整个社会,人们越是利用关系,也许就越意味着这个社会的法制不健全。从个人或群体来说,强关系使人难以摆脱,它限制人,令人得不到新的信息和资源。如张三的老乡躲得远远的、都来找麻烦找工作。如果关系网络发生巨大作用,那么社会资源就会流向那些拥有重要关系或关系资源丰富的个人、群体或阶层。造成机会的不平等。通过关系配置的资源是最重要的而不是一般性的。如银行贷款、中标、获得好的工作机会、提拔等。使用关系网络配置资源是一种特殊主义,它不符合现代社会的普遍主义原则。中国特殊主义盛行,因为资源稀缺严重,如:饭碗问题,除了看才能,又要看关系。如家长为了去好中学,校长吓得到外地躲起来。4、中国人的人际关系讲究人情,情理交融、合情合理。人情是中国传统社会强调家族主义的直接体现。乡土社会中,土地不能迁移,聚族而居和家庭生活中的血缘亲情都导致中国人际关系以长期、稳定和谐为首要目标。中国人往往重情不重理。中国人的人际关系也是一种交换行为,这种交换行为是通过“人情”实现的。欠人情、还人情。差序格局,区分亲疏远近,因人而异。讲究面子。“面子”与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能耐有关,所以它直接涉及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在他人心目中所处的地位如何提高社交能力?社交外在形象与举止仪态,主动性,不怕出错,多锻炼,灵活性。个人和重要他人间连结的类型1)角色伙伴:关系建立基于角色互补。2)生活协助:一方提供另一方服务以满足需求。3)网络连结:透过另一方结识其它关系人。4)肯定自我:基于对方对自己珍视的形象予以肯定。5)心灵安慰:基于对方面对生命挑战时,将自己纳入其因应过程,共创生命故事。6)现实确认:基于对方支持自己对于社会现实的假设。7)目标一致:基于彼此有一致目标人际连结模式1)相交满天下:与许多人产生连结且关系横跨前述七种类型,但可预期的每个关系的重要性不是很高。2)泛泛之交:所交往人多,与他人维持淡淡关系。3)知交二三人:交往人不多,但每个关系均具有强烈连结。4)只取一瓢饮:完全系于一人,仅具唯一亲密伴侣。基本理论观点社会支持程度的影响因素1)发展因素2)个人因素3)环境因素基本理论观点社会支持影响心理健康的机制1)直接效应(日常支持)社会支持正向经验和具回馈的角色人类生存2)缓冲效应(危机支持)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压力评估过程压力反应减少负向的心理结果基本理论观点三、因应理论(一)压力因应概念架构1.环境系统:压力源与社会资源。2.个人系统:人口特征与个人因应资源。3.生活事件:可预期或不可预期事件。4.压力评估与反应:认知评估与因应选择。基本理论观点压力因应概念架构环境系统个人系统.生活危机事件压力评估与反应健康与福祉基本理论观点(二)评估与因应过程1.评估阶段a.初级:判断该事件下个人的风险大小与可能损失。b.次级:判断可能的因应选择。2、因应类型a.因应焦点:面对和逃避b.因应方法:认知和行动因应过程类型因应焦点面对逃避认知.逻辑分析.正向再评估.否认事实.极小化问题严重性行为.寻求支持.采取具体行动以应付情况和结果.寻求替代满足.参与新事务或活动.发泄情绪.从事短暂减缓情绪的活动因应方法(三)因应过程的决定因素1.个人因素a.性别:女性较容易使用逃避因应方法?b.年龄:成人晚期倾向使用认知方式,较少行为面对。c.人格特质2.社会因素a.社会支持程度:支持多,增加面对因应方法。b.职业经验社会网络干预模式一、处遇原则(一)提供正式支持外,亦重建案主非正式支持。如药物滥用且中辍的青少年。(二)社区支持的功能1.预防:减少压力事件的负面影响。2.治疗:如酒瘾或药物滥用之团体治疗。3.复健:协助案主重新回归社区。二、处遇过程(一)评量内容与方法1.评量面向a.结构:网络组成,包括人数、类型,以及距离。b.内容:所发挥的支持功能,如工具性或表达性支持。2.评量层次a.个人社会支持网络:了解各生活范畴中,个人关系网络状况(如熟识度、重要性、支持类型、程度…)。b.社区社会支持网络:了解社区中案主群的问题与需求、资源配置情形、需求满足与满足状况。案主工作场所邻里(工作场所以外)1234朋友家人/亲戚理论评估优点(一)立基人在情境中之基础,提供立即性协助(二)弥补正式服务资源不足,减低服务成本(三)提供网络中个人的助人机会与相关训练缺点(一)扩大或维持案主网络相当耗时(二)目前专业人员本身知识与技巧不足
本文标题:社会支持理论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526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