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制度 > 地质灾害防治(治理)工程
地质灾害防治(治理)工程施工监测技术2汇报提纲一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测阶段及其目的三监测工作设计所需相关资料四地质灾害监测内容五主要监测方法六地质灾害监测系统的设计原则七监测仪器选型的基本原则八监测周期及监测精度3一、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P178地质灾害监测技术是集地质灾害形成机理、监测仪器、时空技术和预测预报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技术。1.概述1监测地质灾害时空域演变信息、诱发因素3地质灾害的稳定性评价、预测预报和工程效果评估2获取连续的空间变形信息42.现状尽管我国在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效提高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水平,但是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监测技术、仪器设施多种多样,应用重复性高,受使用程度、精度、设施集成化程度、自动化程度和造价等因素的制约,常造成设备资源浪费,效果不明显。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多侧重于某一工程或某一应用角度,基于地质灾害成灾机理和诱发因素研究方面开展各种监测技术方法优化集成的研究程度较低。监测仪器设施的研究开发、数据分析理论同相关地质灾害目标参数定性、定量关系的研究程度不足,造成监测数据的解释、分析出现较大的误差。一、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512343.发展趋势一、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目前,国内外地质灾害监测方法及相关理论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设备精度、性能水平提高,综合分析力度愈加重要监测方法多样化、三维立体化监测技术的高精度、自动化、实时化发展其他领域先进技术的渗透6汇报提纲一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测阶段及其目的三监测工作设计所需相关资料四地质灾害监测内容五主要监测方法六地质灾害监测系统的设计原则七监测仪器选型的基本原则八监测周期及监测精度71.地质灾害勘查期间的监测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测阶段及其目的P179监测地质灾害变形历史,分析变形特征、影响范围,判断稳定状态确定地质灾害体的空间几何特征和规模测定灾害滑动速度、变形规模,预测失稳破坏时间、范围,捕捉变形信息研究地质灾害变形破坏的主控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勘查期间监测目的82.地质灾害治理设计阶段的监测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测阶段及其目的监测地质灾害体内部的变形差异及其活动特征,为确定相应防治方案提供依据2确定正在滑动的潜在滑面的数据和位置及内部变形特征和其他特征信息31有效确定滑坡主滑、抗滑、牵引地段的划分,边坡危岩体的差异变形等3393.地质灾害治理施工阶段的监测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测阶段及其目的治理施工阶段监测目的监测施工爆破、震动对滑坡、危岩体等地质灾害体稳定性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施工开挖加剧,弱化滑坡、崩塌等稳定性及诱发新地质灾害可能性,评估施工组织的有效性验证勘查结果,反馈设计,必要时补充修改设计,指导采取或调整施工工序与工艺,开展信息化施工验证施工新技术的有效性和不足104.地质灾害治理运行阶段的监测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测阶段及其目的监测支护结构与灾害体的相互作用;监测和评价治理的效果,检验施工质量;监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长期稳定性。研究地质灾害与防治结构的相互作用机制,有效监测防治结构的工作状态,为防治新技术的应用、治理设计概念的更新等提供研究依据;检验防治工程设计理论模型及岩土体性质指标值的准确性,验证改进监测预报理论及模型,改善、提高监测预测预报技术方法。11汇报提纲一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测阶段及其目的三监测工作设计所需相关资料四地质灾害监测内容五主要监测方法六地质灾害监测系统的设计原则七监测仪器选型的基本原则八监测周期及监测精度12三、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测工作设计所需相关资料P180序号资料名称资料分析关注要点前期施工期运行期1地质勘探钻孔资料软弱层位、潜在失稳破坏面√√◆2工程地质勘查报告环境地质条件、主控地质因素、变形活动机制和类型、可能边界范围√√◆3地质灾害主控因素分析√√◆4工程地质平、剖面图地形地貌、地质灾害体岩性平纵组合分布、变形活动的分区√√◆5工程水文地质分析报告地下、地表水文条件和年度变化、与地质灾害活动的相关性√√◆6稳定性计算分析报告变形活动的主控因素、稳定状态、薄弱部位等√√◆7防治工程设计报告防治工程类型、布置以及控制变形的机制、防治工程的主控因素√◆8防治工程布置平剖面图√◆9防治工程施工组织方案施工程序、工艺及其对地质灾害体可能影响、引发次生灾害的风险和关键因素、空间位置等√10工程开挖施工地质检验记录开挖揭露的关键地质工程问题、揭露地质条件与勘查、设计的差异◆11防治工程质量检测报告防治工程的问题、薄弱环节◆12组织验收报告对防治工程运营期关注的关键部位、防治工程受力机制等◆13汇报提纲一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测阶段及其目的三监测工作设计所需相关资料四地质灾害监测内容五主要监测方法六地质灾害监测系统的设计原则七监测仪器选型的基本原则八监测周期及监测精度14四、地质灾害监测内容P181人工巡视监测数据监测地质灾害监测方法地质灾害监测项目根据灾害类型、灾害安全等级、地质环境条件、防治措施以及变形控制要求等综合确定,针对其主要变形破坏特征开展监测。不同类型地质灾害的监测项目具有较明显的差异。15四、地质灾害监测内容滑坡、边坡工程监测地表变形监测、裂缝监测、建筑物变形监测、滑动面位移监测;地下水位和水量监测、降雨量、地表水监测、孔隙水压力监测;应力监测;布置平硐和竖井进行勘查的,宜进行硐(井)口位移、硐(井)内滑带位移、裂缝收敛变化、位移错动等16四、地质灾害监测内容危岩(崩塌)监测岩体绝对位移与沉降、裂缝(张开、闭合、位错)变化;地下水位变化及泉水流量监测、裂缝充水情况等监测;布置平硐勘查的,还应进行硐口位移、硐内软层、裂缝收敛变化、位移错动等内容的监测。17四、地质灾害监测内容泥石流监测降雨是触发泥石流的重要因子,其监测重点应是降雨情况,监测内容为泥石流的频率、流速、流量以及泥石流流量的变化与河水流量、降雨量的关系。塌岸监测塌岸宽度、高度及长度,塌岸岩土体位移变化、地表裂缝(张开、闭合、位错)变化、地表水和地下水流量、流速、水位等变化、泉水流量监测及塌岸前缘坍塌情况监测等。18四、地质灾害监测内容防治工程效果监测监测内容:变形位移和应力监测,如监测预应力锚索应力值的变化、抗滑桩的变形和土压力、排水系统的过流能力等。目的:了解地质灾害体变形破坏特征针对实施的防治工程进行监测19四、地质灾害监测内容人工巡视地质灾害人工巡视监测,由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现场对地质灾害的各种变形迹象和要素的出现及发展趋势巡视和记录,如地表裂缝、塌陷、泉水露头等进行巡视检查、拍照和记录;密切关注地质灾害体上已有变形迹象的发展变化程度以及新生变形的存在及其发展和空间分布,并根据巡视发现的变形迹象的分布和发展趋势及时与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确定地质灾害的变形活动情况。搜集当地降雨量资料,对地质灾害体周边河流水位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其对地质灾害活动的影响。20序号监测项目整治前施工期运行期滑坡崩塌危岩塌岸1位移变形监测地表变形地面水平变形√√√√√√2地面垂向变形√√√√√√3坡面倾斜√√√4地面裂缝相对位移√√√√√5建(构)筑物裂缝√√√√√6正垂倒垂线√√√7地下变形深部滑移变形√√√√√8内部相对位移√√√√√9锚索/锚杆锚固力支护结构水平位移√√√√10支护结构垂向位移√√√√11应力监测支护结构应力√√√√√12钢筋应力、应变√√√√√13锚索杆锚固力√√√√√14防治工程排水系统过流能力√√√√地质灾害主要监测项目一览表21地质灾害主要监测项目一览表序号监测项目整治前施工期运行期滑坡崩塌危岩塌岸15环境监测地表水相关的河、库、湖等地表水√√√√√16泉点泉水流量√√√17气象降雨量√√√√√√18地下水水位、流向、流量√√√√√19渗流渗压监测√√√20爆破影响监测√√√√21加固效果监测√√√√22塌岸滑落情况√√√23人工地质巡视监测√√√√√√22汇报提纲一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测阶段及其目的三监测工作设计所需相关资料四地质灾害监测内容五主要监测方法六地质灾害监测系统的设计原则七监测仪器选型的基本原则八监测周期及监测精度23地质灾害监测=简易监测+专业监测五、主要监测方法P183~P194245.1地质灾害裂缝简易监测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虽然突发性强,来势迅猛,但是这些灾害发生前都具有明显的前兆。对滑坡、崩塌体和建筑的裂缝经常进行简易的测量,是避免人员伤亡的最有效的方法。A、埋桩法B、埋钉法C、上漆法D、贴片法裂缝简易监测方法25裂缝简易监测的基本步骤:(1)选定监测点。一般选在主裂缝的两侧,每两个点为一组,最好设3~5组。(2)确定测量工具和测期。可以用钢卷尺,或测绳进行测量。观测周期可以根据具体的变形滑动情况确定。一般每月应观测一次。变形滑动明显时,应增加观测次数,可以增加到每周,或每天一次。在暴雨时,应加密观测次数,可以增加到数小时一次。(3)记录、分析监测结成果。每次观测,需认真作好野外记录,并对获取的资料进行分析,预测预报崩塌滑坡的发展趋势。(4)建立简单易行的险情警报系统,当变形滑动量比平常明显增高时,应及时撤离,并通知附近群众和及时上报。5.1地质灾害裂缝简易监测26A、埋桩法:适合对滑坡体上发生的裂缝进行观测。在斜坡上横跨裂缝两侧埋桩,用钢卷尺测量桩之间的距离,可以了解滑坡变形滑动过程。埋桩法测量滑坡体后缘位移量5.1地质灾害裂缝简易监测27B、埋钉法:在建筑物裂缝两侧各钉一颗钉子,通过测量两侧两颗钉子之间的距离变化来判断滑坡的变形滑动。这种方法对于临灾前兆的判断是非常有效的。埋钉法(在建筑物裂缝两侧各钉一颗钉子,通过测量两侧两颗钉子之间的距离变化来判断滑坡的变形滑动)5.1地质灾害裂缝简易监测28C、上漆法:在建筑物裂缝两侧设置标尺,可以简易量测滑坡变形量在建筑物裂缝的两侧用油漆各画上一道标记,与埋钉法原理是相同的,通过测量两侧标记之间的距离来判断滑坡变形。上漆法5.1地质灾害裂缝简易监测29D、贴片法:在横跨建筑物裂缝粘贴水泥砂浆片或纸片,如果纸被拉断,说明滑坡发生了明显变形,须严加防范。与上面三种方法相比,这种方法是定性的,但是,可以非常直接地判断滑坡的突然变化情况。在横跨建筑物裂缝粘贴纸片监测裂缝拉裂纸被拉断,说明滑坡发生了明显变形,须严加防范5.1地质灾害裂缝简易监测30五、主要监测方法地表位移变形裂缝位错变形深部位移变形应力、防治工程变形应力监测环境监测5.2地质灾害专业监测31序号监测项目观测内容常用观测方法观测仪器1地表绝对位移监测大地测量法地表水平位移、地面沉降水平位移:视准线法、小角法、极坐标法、交会法等垂直位移:水准测量、精密三角高程测量高精度全站仪、精密测距仪、精密水准仪、2″级以上电子经纬仪等GPS测量法Trimble/Leica/Ashtech等系列GPS接收机近景摄影测量法陆摄经纬仪等2表面倾斜监测简易量测表面倾角计3滑坡体内部位移监测滑带处错动变形便携仪表量测法、固定埋设仪表量测法钻孔倾斜仪、位移计4内部相对位移监测埋设仪表量测法多点位移计5裂缝相对位移监测裂缝两侧相对张开、闭合、下沉、抬升或错动等简易量测法、机械或电子仪表量测法测缝计、位移计、收敛计、伸缩仪、游标卡尺、钢尺6泉点监测泉水流量测流堰观测法矩形堰、T形堰、V形堰7地下水监测地下水水位、水量、水温等地下水监测钻孔水位自动记录仪、监测盅、水温计8渗压监测地下水监测钻孔渗压计9渗流监测测流堰观测法量水堰地质灾害主要监测方法及相关监测仪器:5.2地质灾害专业监测32地质灾害主要监测方法及相关监测仪器:序号监测项目观测内容常用观测方法观测仪器10常规水文监测与灾害相关的河库、溪水位等有条件可搜积当地气象水文站资料;也可人工测读水位标尺11常规气象监测大气降水量、温度搜集当地气象局观测资料;也可人工或自动记录量测雨量计、温度计12震动监测震动频率、强度仪器监
本文标题:地质灾害防治(治理)工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539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