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郑伯克段于鄢人物分析
郑伯克段于鄢《左传》教学目的:1、通过课文的研讨,品味语言美,欣赏结构美。2、通过课文的研讨,理顺情节结构。3、通过课文的研讨,分析评价人物。教学重点:分析评价人物。教学难点:理顺情节结构。教学方法:研讨法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先简述中国文学发展脉络,再由先秦文学概述转入本文所出自的《左传》)1、《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我国春秋时期的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同时也是具有文学价值的散文名著。相传作者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左传》着重记叙了春秋时期列国之间的矛盾和争夺,善于叙事,其中描写战争尤为精彩。2、春秋战国是个战火纷飞的时代,群雄争霸。各诸侯国对外要防范他国的进攻,对内也要维护政权的稳定,这就导致了统治者内部出现了非常残忍的尔虞我诈、互相倾轧的矛盾冲突。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春秋初期发生在郑国的一个历史事件。3、《郑伯克段于鄢》选自《左传.隐公元年》,记载了郑国统治集团内部的纷争。郑国邻近东周都城洛阳,郑武公与其子郑庄公都曾在周王朝中任卿士之职。庄公希望在政治上能大有作为,梦寐以求的是扩张郑国的势力,因此首先考虑到剪除异己,巩固自己在国内的地位。本文所反映的是郑武公去世后,郑庄公即位,其弟共叔段欲争权夺位,双方矛盾不断激化,最终兵戎相见,骨肉相残的历史事实。二、诵读课文(播放朗诵录音,理解文意),分四组讨论下列问题1、课文标题内涵。2、故事情节结构。3、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关系。4、你对郑庄公这个人究竟怎么看待?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来阐明自己的观点,最后老师展示参考答案。1、标题内涵:“郑伯克段于鄢”原本是《春秋》里的一句话,意思是郑庄公在鄢地打败了共叔段。郑伯,指郑庄公。鄢,地名,在今河南鄢陵。这题目里含有一个故事:隐公元年,郑国国君之弟共叔段,谋划夺取哥哥郑庄公的君位,庄公发现后,巧施心计,采取欲擒故纵的手段,诱使共叔段得寸进尺,愈加骄横,然后在鄢地打败了共叔段,使他“出奔”。2、情节内容①姜氏请立共叔段(1)(矛盾的开端)叙述“郑伯克段于鄢”的背景,着重写姜氏对两个儿子的爱恶之偏。正是母亲的偏宠偏爱,导致了后来兄弟之间骨肉相残的悲剧。“遂恶之”的“遂”,把姜氏的任性偏执很充分地表现了出来。着重描述了母子关系,那么姜氏对两个儿子分别采取了什么样的态度?恶之(郑庄公)欲废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②共叔段不断扩张领地(2、3、4)(矛盾的激化)共叔段在京地建城,公然超过先王制定的规格。共叔段逐步将西部和北部的边邑据为己有。③郑伯克段于鄢的经过(5)。(矛盾的解决)④庄公幽禁姜氏及母子和好如初(7、8)。(矛盾的解决)颖考叔设法为庄公排忧解难。姜氏、庄公“遂而相见”的经过。作者托名君子的评论。3、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关系。①主要人物姜氏(母亲)郑庄公(儿、兄长、国君)共叔段(儿、弟弟、大叔)②研讨、分析人物性格姜氏共叔段郑庄公为之请制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为之请京都城过百雉。命西鄙、北鄙贰于己。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姜氏欲之,焉辟害;多行不义,必自毙。无庸,将自及。不义不(nì),厚将崩。将启之完聚,缮甲兵,具车乘,将袭郑。可矣,命伐京。板书设计(人物关系):庄公(长子)姜氏(母亲)共叔段(幼子)姜氏作为两人母亲,却伙同自己喜欢的二儿子巧设奸计,阴谋内外夹击,推翻大儿子的政权。(由此可见姜氏的狡诈阴毒。)共叔段以弟攻兄,以臣犯君。(通过其犯上兵败的经历,可见其不自量力,妄自尊大,有勇无谋。)庄公面对母亲与弟弟正在犯的错误,没有从母子之情与手足情谊出发,给予及时的劝阻,而是采取放纵的态度,并巧设缓兵之计,一步步将两个人引入设计好的圈套,借用国君的身份打击二人。(可见庄公的老谋深算,薄情寡义。)姜氏(母亲):偏执、自私、阴毒、狡诈。共叔段(儿、弟弟、大叔):不自量力、妄自尊大、得寸进尺、有勇无谋。庄公(儿、兄长、国君):老谋深算、薄情寡义、虚情假意。③结合传统的道德规范来评人物关系:这里面有母子、有兄弟、有君臣等诸多关系,照平时这几组关系将会演绎出一些什么故事呢?母慈子孝、兄弟同心、君贤臣忠等,这些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符合传统的道德规范。那在本文中这几组关系是否就是按照这种道德规范展开的呢?文中三组关系并没有按照我们预想的传统的道德规范要求展开,因而向我们展示的是在古代那个社会大变革时期母亲算计自己的亲生儿子,兄弟之间手足相残,臣子犯上做难,诸侯随意讨伐,人们的心灵已经严重扭曲等一系列让人感到恐怖与寒心的画面,对此孔子也不免发出了周室衰微,道德沦丧的感慨。虽说现在已经没有君贤臣忠的要求,但母慈子孝,兄弟同心仍然是我们处理好家庭关系的基本原则,必须予以遵守,希望同学们能在具体生活中去实践它,做一个孝敬的孩子。
本文标题:郑伯克段于鄢人物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550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