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 《王好战-请以战喻》导学案(教师版)教材
1三元整合导学模式语文学科导学案(教师版)主备人:梁欣婷审核人:定稿日:协审人:使用人:高二年级一、课题:王好战,请以战喻(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二单元第1课)课型与课时:新授课3课时二、【教学目标】:1、知识教学点:协助学生理解文中寓言故事所蕴含的意义;把握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2、能力训练点:帮助学生了解孟子散文托寓言以说理的特点;理解文中的比喻,体会文章充沛的气势。3、德育渗透点:传播孟子光明磊落的宽广胸怀,理解孟子对名誉、地位的正确态度,彻底抛弃为了名利不择手段甚至置自己尊严于不顾的错误名利观。三、【教学重难点】:解析课文,孟子及孟子的思想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知识链接】(一)介绍作者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汉族,东周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但较之孔子的思想,他又加入自己对儒术的理解,有些思想也较为偏激。加封为“亚圣公”,被后世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他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希望追随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就像今天的教科书一样。《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这部书的理论,不但纯粹宏博,文章也极雄健优美。(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孟子》有七篇十四卷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二)作者思想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而又有发展。他生活地诸侯互相攻伐“无义战”的时代,目睹了人民遭受涂炭的社会现实,也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在此基础上,发展了民本思想,明确提出“民为贵”,“君为轻”。政治上主张实行“王道”、“仁政”,反对“霸道”、“暴政”。劝统治者重视人民,安定人民,少收赋税,减轻刑罚,使百姓“不饥不寒”。这些观点反映了人民的愿望,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却脱离当时的社会实际,根本行不通。孟子还主张社会分工,这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但却得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结论,为阶级剥削和压迫制造了理论依据。孟子的哲学思想属于2主观唯心主义,最具代表性的是他的“性善论”,认为人生来就有善良的本性。他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还说:“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给与)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的人性说中有合理的成分,他特别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以及自我修养的作用。认为“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要求人们反躬自求,“养浩然之气”,做到“舍生取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三)关于《孟子》《孟子》一书全面反映了孟子的思想。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一个最大的儒学大师,一向认为他继承了孔子学说的正统,后世将他和孔子并称。他曾拒杨墨,反纵横,维护和发展了儒家学说,对当时和后世思想界影响很大。《孟子》一书是研究孟子思想最直接、最可靠的材料。从汉代开始,研究《孟子》、为之注疏者,代不乏人,尤其是宋神宗熙宁年间《孟子》被尊奉为经书之后,注疏者更是日见其众。在数以千计的《孟子》研究著作中,受到人们一致赞誉的主要有三种,即东汉赵岐的《孟子章句》、南宋朱熹的《孟子集注》和清代焦循的《孟子正义》。另外,宋孙爽的《孟子注疏》和清代宋翔凤的《孟子赵注补正》也是较有影响的注本。下面分别略作介绍:《孟子》成书之后,最初是作为诸子之书流传的。至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孟子派的儒生也惨遭横祸,但《孟子》书却没受到什么损害,奇迹般地保存了下来。赵岐说:“孟子既没之后,大道遂绌。逮至亡秦,焚灭经术,坑戮儒生,孟子徒党尽矣。其书号为诸子,故篇籍得不泯绝。”(《孟子题辞》)到了西汉时代,《孟子》的地位稍有提高。汉文帝时曾一度把《孟子》立于学官,设置博士,称为传记博士。传记是经书的附庸,在古籍中其地位列于经、子之间。可见《孟子》在西汉初年的地位比之秦代有所提高。汉武帝即位之后,由于实行“罢黜百家,表章六经”的政策,只立五经博士而废置传记博士。《孟子》于是乎又从传记退回到诸子地位,终两汉之世也没有什么变化。由于《孟子》在汉代基本上是作为诸子之书流传的,所以研治《孟子》的人数不多,不象经书那样热门。两汉研治《孟子》的著作见于著录的,计有扬雄《孟子注》、程曾《孟子章句》、郑玄《孟子注》、高诱《孟子章句》、刘熙《孟子注》和赵岐《孟子章句》凡六家。至今,除赵岐《章句》外,其余几种皆已散佚,只有在清代的辑佚书中纔能窥见一些一残缺的片段。【导语】孟子的门人曾对他说: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汉代赵岐《孟子题辞》说:孟子长于譬喻,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说:孟文的犀利,庄文的恣肆,荀文的浑厚,韩文的峻峭,单拿文章来讲,实在各有千秋。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孟子》。【课文探讨】1.朗读课文,教师正音王好(hào)战弃甲曳(yè)兵不可胜(shēng)食数(cù)罟(gǔ)不入洿(wū)池衣(yì)帛(bó)鸡豚(tún)狗彘(zhì)之畜(xù)谨庠(xiáng)序之教孝悌(tì)之义然而不王(wàng)者涂有饿莩(piǎo)餍(yàn)酒肉瞷(jiàn)墦(fán)讪(shàn)施(yí)从语人(yù)卒然(cù)恶(wū)乎定嗜杀(shì)苗槁(gǎo)沛然(pèi)2、分小节学习,合作解决相关问题3第1节(梁惠王上)小组合作,翻译文章,并完成下列问题。(1)重点字词: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邻国之民不加少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加:更则:表示假设,如果…就…请以战喻兵刃既接请:请允许我喻:打比方、比喻既:已经(以后)或百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或:有的人以:凭借则:那么何如:如何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胜:完全、尽以:按照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庠、序:都是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申:反复谨: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道路(2)文言句式:(判断句):非我也,岁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介词结构后置):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无望民之多于邻国(宾语前置句):未之有也(之:宾前标)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则如何)树之以桑:以桑树之(以:用,树:种植,之:音节助词,不译)(3)一词多义时①不违农时《寡人之于国也》名词,季节②无失其时《寡人之于国也》名词,时机,机会王①王无罪岁《寡人之于国也》大王,名词,读wáng②然而不王者《寡人之于国也》称王,统一天下,读wàng食①谷不可胜食《寡人之于国也》动词,吃②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寡人之于国也》动词,吃;名词,食物于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于国也》介词,比②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对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在④则移其民于河东《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到之①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4②填然鼓之《寡人之于国也》音节助词,无意义③王道之始也《寡人之于国也》助词,的④五亩之宅《寡人之于国也》助词,的⑤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代词,代百姓;助词,的⑥察邻国之政《寡人之于国也》助词,的⑦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寡人之于国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课外(学生版没有)⑧孤之有孔明,如鱼之有水也《隆中对》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以①请以战喻《寡人之于国也》用②以时入山林《寡人之于国也》按照③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把④以五十步笑百步《寡人之于国也》凭借然①河内凶亦然《寡人之于国也》这样②填然鼓之《寡人之于国也》…的样子(4)文句翻译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译:咚咚咚地击鼓进军,武器刀刃接触以后,丢弃盔甲拖着武器逃跑。有的人逃跑百步后停止,有的人逃跑五十步后停止。凭借逃跑五十步的人耻笑逃跑一百步的人,那么怎么样?②谷与鱼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译:粮食和鱼鳖不能够吃光,木材不能够用尽,这让百姓能够赡养活着的人埋葬死了的人没有遗憾。赡养活着的人,埋葬死了的人没有遗憾,这是王道的开端。③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译:猪狗吃了人的粮食(官府)却不知道收敛;在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官府)却不打开粮仓赈救;人死了,却说:‘(这)不是我的罪过,是年成不好所造成的。(5)课文探讨①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在这里说明了什么?梁惠王和邻国之君的本质一样,都是杀民的暴政。②孟子具体的讲了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包括几个方面?具体说说都有哪些措施?明确:两方面:一是“王道之始”,一是“王道之成”。提问:怎样才能做到“王道之始”?谷、鱼、木,即有吃有用,用我们的话说就是先解决老百姓的温饱问题,运用排比,有吃用不尽之感。那么,王道之始的标准就是要“养民”而非杀民。(补充: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第一步做好之后呢?树桑、蓄殖、耕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这里俨然是在奔小康啊,那么第二步的理念就是要“富民”,同样是三个排比,令人不禁向往。那么,我们一手要抓物质文明,另外还要抓什么?精神文明,即教育,教化百姓要知孝悌之义,要有助老之心,以形成尊老爱幼、和谐美好的社会风气,“然而不王者,未有之也!”这便是王道之成。5第2小节(《齐人乞墦》)(1)解释句中加粗词。其良人出:古时妻子对丈夫的称呼。必餍酒肉而后反:满足、饱食。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窥视,暗中看。卒之东郭墦间:坟墓。与其妾讪其良人:讥讽。施施从外来:喜悦自得的样子。(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必餍酒肉而后反:“反”通“返”。蚤起:“蚤”通“早”。施从良人之所之:“施”通“迤”。(3)从文中找出一个宾语前置的句子文中宾语前置句:良人未知之也。(4)文句翻译卒之东郭间之祭者,乞其馀,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译:最后他走到了东郊的墓地,向祭扫坟墓的人要些剩余的祭品吃;不够,又东张西望地到别处去乞讨,这就是他酒醉肉饱的办法。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译:在君子看来,人们用来求取升官发财的方法,能够不使他们的妻妾引以为耻而共同哭泣的,是很少的!(5)课文探究1、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地揭示齐人的丑态的?从五个方面来层层揭示齐人的丑态:一、齐人对妻子夸口,树起一个极度膨胀的优越形象;二、妻子的怀疑、与妾的商量;三、妻子的追踪和齐人真面目的显露;四、妻妾的羞愧和哭骂,对齐人行为的否定;五、齐人无耻得意的另一种丑态。三次正面,两次侧面,曲折越多,越具有戏剧性和讽刺性,尤其是最后齐人“骄”时的洋洋自得,突出其虚伪的本质,极具讽刺意味。2、文中的哪些关键字可以表现出齐人的品性?“尽”。“齐人”势利卑鄙,虚伪做作,在妻妾前威风十足,自吹自擂,显现了虚伪无耻的本性。“必”,乞食行为的经常性,他的无耻深入骨髓。“遍”,连都城中的普通百姓也不屑与这样的人“立谈”,更别说富贵者。为下文铺垫。“乞”行为的卑劣,不顾尊严,不择手段,低声下气,求取一些令人憎恶的利益。“顾”真是贪得无厌,无耻至极。“施施”,洋洋自得,恬不知耻。“骄”外表的趾高气扬,不可一世,他的厚颜无耻,欺骗虚伪,刻画的深入骨髓。“良”具有讽刺的效果。3、本文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试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两重对比:一是齐人自身行为
本文标题:《王好战-请以战喻》导学案(教师版)教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578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