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1-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产生与发展
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产生与发展•科学心理学产生的背景–历史背景–社会文化背景–道德背景–历史背景•实证方法–观察–实验•计算机革命–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心理学植根于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中,存在于笛卡尔、洛克与联想主义者等哲学家的论述中•心理物理学与实验生理学的发展为心理学家客观测量思维活动本身提供了可能•1879年,威廉·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正式的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从哲学的怀抱中解脱出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构造主义心理学奠基人»强调心理学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把人的直接经验分为感觉(知觉)、意象(观念)、激情状态(情绪)三种元素,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内省法–总之,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心理学研究关注点主要集中在感知觉、意识上,所采用的方法多为实验法和内省法。•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统领心理学界进半个世纪的行为主义就此诞生。–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评价–对心理学走上客观研究的道路有积极作用–观点过于极端,限制了心理学的健康发展。•1967年,奈瑟《认知心理学》出版,宣告了认知心理学的诞生。–心理学研究者又重新对心理结构、意识等因素予以重视•计算机革命促使了心理学研究由行为主义向认知主义过渡–行为主义者眼中的所谓“黑箱”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模型,比如信息加工过程»在信息输入和输出之间有信息加工、存储、提取等环节–对认知过程的测量更加精确,目前美国乃至世界的心理学实验室,对思维、情感和行为的测量所用的纸笔测验都由计算机测验所取代。–社会和文化背景•课题选择、研究结果的接受和实施研究的地点•当人们用适合本民族文化的标准和眼光去衡量其他文化时,会产生民族中心主义。–课题选择»社会的关注点也成为研究者课题选择提供了思路,比如主观幸福感研究(你幸福吗)、妇女问题的研究–实施研究的方式»例如社会对网络学习的态度会影响研究者的研究:»积极态度→网络学习的对学习者的积极影响»消极态度→网络学习对学习者的消极影响–影响人们对心理学研究结果的态度»林德等人在《心理学公报》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儿童性侵犯的文章所引起的反应以证明了这一点:在忽略性别的大学生群体中的广泛调查表明,儿童性侵犯经历不会造成长期的伤害。•在讨论社会和文化对心理学研究的影响时,就会存在一个问题,谁的文化正在产生影响——谁的文化应该产生影响–当我们以本民族的文化思想或者观念来理解不同民族文化中的个体行为时,产生了一个潜在的问题,这种问题就是民族中心主义»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以欧洲白人男性为研究对象»心理学的中国化–道德背景•心理学研究作为一种科学研究,研究者个人和团体必须确保科学活动符合伦理和道德的最高标准–如何公正地对待人类被试–如何公正地对待实验动物–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与严谨的科学精神•如何公正地对待人类被试–关于实验参与者»1993年,美国国家卫生部出版了《保护人类被试:行为规范指南》»对人类被试的基本原则:对人的尊重、有益性和公正»华生的恐惧形成实验»Tuskegee进行的梅毒追踪研究(1930-1972)1940–实验者与实验参与者之间的关系»经济或者地位上的关系»其他微妙关系–实验者对待参与者的行为规范»如果出现了如下情况,实验者应该在实验室等候实验参与者,并向他们做出解释或做出合理的安排:仪器故障或者其他原因推迟或者取消实验、实验时间变更»知情同意:实验前告知被试,实验目的、过程、可能的不良后果,如实回答被试问题,并与实验参与者或者其家属或监护人签订知情同意书»退出实验自由»免遭伤害的保护,消除不良后果»尊重实验参与者的时间»充分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以礼对待实验参与者»保护个人隐私»营造一个轻松的实验环境和氛围•被试的反应倾向与实验者效应–被试的反应倾向与实验者效应–如何检测实验过程中是否有实验者效应–如何避免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实验者效应–被试的反应倾向与实验者效应»实验者提供的与实验有关的线索对实验参与者在实验情境下的反应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并引起实验参与者产生一定的反应倾向,这种反应倾向即为实验者效应»为了避免实验者效应,通常采用的过程是实验实施过程标准化»指导语不同,会使被试的反应不同»对不同类型的被试,实验者效应处理方法也是不同的»合作型被试»防御型被试»不合作型被试–合作型被试»一旦认为自己已经猜到实验者的实验意图(可能不正确),那么他们就会尽自己的努力完成实验任务,并使自己的反应尽可能符合实验者的意图,这种反应倾向本身会给实验结果带来主观的反应倾向和实验误差»合作型被试确认方法:完成不可能完成任务,看他们的态度和坚持时间,若很少出现厌烦和反感情绪,直至坚持几个小时完成任务,就说明被试是合作型的。»合作型被试易受其他实验者的影响–防御型被试»对实验分数与表现不是特别关心,对实验目的有较强的防御心理,因此在作答时有一种自我保护的倾向»对这种类型的被试要进行充分的关注和引导,打消他们的担心、顾虑和防御心理–不合作被试»对实验本身不感兴趣,对实验或者实验本身采取一种对立的态度或漫不经心的态度,不按照实验的要求进行实验»在选择被试时要排除这类被试,如果在实验中发现这类被试,应将其数据剔除•如何检验实验过程中是否有实验者效应–实验后问卷调查»既可以用开放式问卷,也可以用封闭式问卷»“你在实验过程中受到研究者态度、言语和行为的影响”»“你在实验中是否按照实验的要求进行反应”–采用模仿控制组»控制组接受完全相同的测验程序,实验完毕后,告知他们的结果与实验假设是一致的,观察他们的行为反应,并与实验组被试进行对照,如果两组被试的行为表现不能很好地区分开,这说明被试的反应倾向是十分明显的–采用非实验控制组»实验组进行实验时,对另一组被试提供提供同样的实验环境和实验仪器,呈现同样的指导语,提出同样的要求,然后让他们对自己如果进行实际的实验测试进行描述和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预测,如果这些描述和预测与实验组被试表现出相当的一致性,就说明有被试的反应倾向和态度在起作用。•如何避免实验中出现实验者效应–由仪器对实验过程进行自动化控制»E-prime–双面控制»实验者与被试都不知道实验的目的,被试很难推测–随机分配主试»如果主试和被试相互熟悉可能使实验产生主试者效应,使被试做实验的态度产生变化•如何公正对待实验动物–使用动物进行实验的心理学研究人员应该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对待实验动物–心理学研究人员在获取、饲养、使用和处理实验动物时,应该遵守联邦法律条文的规定、州立的法律法规、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心理学研究人员应该在方法和实践方面进行如下方面的培训:如何饲养实验动物,如何对动物实验的全过程进行监护、如何以适当的方式保证实验动物的舒适、健康和得到人道地对待–心理学研究人员应保证在使用动物实验技术实验时。应经过专门的实验方法、保护和护理方法、处置方法的训练,以适当的方式对待实验动物–研究者在实验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减少或降低实验动物的不适感、被感染、疾病以及疼痛–在没有其他方式或方法可以替代的情况下,方能对实验动物进行引起疼痛、紧张或者是感觉和需要被剥夺的实验,而且这类实验要有一定可预期的科学价值、教育教学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在实施外科或解剖方面的实验时,应该使用麻醉剂;采用医学的技术避免感染,避免在实验过程中和实验后给实验动物带来痛苦–当需要终止实验动物的生命时,应采取安乐、快速、合理的方式结束实验动物的生命,最大限度地减少其痛苦•为什么在心理学实验中使用实验动物–研究心理现象的起源和心理过程的种系发展与进化»人类心理和行为的起源以及进化过程»可以深入理解人类高级心理机活动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神经系统的进化–原生动物»单细胞生物»基本刺激反应(趋利反射与避害反射)»没有专门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效应器官–多细胞生物»细胞按功能出现了分化——感觉细胞、运动细胞、神经细胞»出现了协调身体各部分的反应»网状神经系统(没有突触联结)——神经兴奋可以向任何方向传导,神经系统的最初形态–无脊椎动物»蚯蚓、昆虫»头部神经系统发达,出现发头现象,为脑的产生创造了条件»链状神经系统或节状神经系统,»具有感觉并出现了感觉的分辨能力–低等脊椎动物»管状神经系统,位于动物体内背侧,又称为背式神经系统(无脊椎——腹侧);»神经组织为管状空心结构(无脊椎——实心),增加了空间和面积,有利于兴奋传递以及组织与外界物质交换»管状神经系统的前端膨大部分形成脑泡,随后逐渐分化为5个相对独立的脑泡:前脑、间脑、中脑、延脑、小脑»两栖类前脑分为两个半球,爬行类出现大脑–高等脊椎动物»大脑半球出现了沟与回,扩大了皮层的表面积»灵长类动物,类人猿为它们的高级代表,它们的脑在外形、结构与机能上已经接近人脑»分析与综合能力大大提高,感知事物、形成表象、认识事物关系,解决简单问题,出现思维萌芽–人类被试的不可替代性»实验可能会对被试造成心理与生理伤害——脑损伤、药物»动物在神经生理上有着独特的结构–使用动物的便捷性•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与严谨的科学精神–数据收集»在收集数据时要保持严谨、认真的态度»要使环境条件符合实验要求,比如灯光、噪音»不同实验组之间在时间、地点上要匹配»过程标准化–数据处理»在剔除极端数值时要谨慎,对于同一实验要采取相同标准»不能剔除所谓“不理想数据”——不符合或者不完全符合事前假设或者结果预期的数据–数据报告»可靠的和完整的,不能编造»不能只报告“有利于”假说的数据»荷兰蒂尔堡大学涉嫌造假心理学家DiederikStapel与合作者在12月2日出版的《科学》杂志刊登一则撤销声明,正式撤销他们于2011年4月发表在《科学》上的一篇心理学论文»《晶体学报》(ActaCrystallographica)近日发布社论通告,通过检测程序发现,至少有70篇发表在《晶体学报》C分卷或E分卷上的晶体结构报告存在数据造假行为,这些报告的作者在2006年至2008年间仅凭修改一套原始强度数据而发表系列文章。–数据保留»发表文章的过程中,要回答文章评审者提出的问题»对数据处理进行改进、提高»接受其他研究者的检验»至少5年–实验材料»如果是自己设计的实验材料,应精心选择,设计,并妥善保管,以备文章发表过程中回答评审者的问题;如果在参照他人实验材料的基础上设计的实验材料,最好在发表的文章中加以引用和说明»使用他人的实验测量、测验、常模时,如果公开发表,要在发表的文章中加以说明,引出原文出处;如果尚未发表,要事先征得作者的同意»对于一些标准化测验、他人测验,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向公众公布–论文写作»文章要用自己的句子表达,如果需要摘抄他人观点,要将引用的部分加引号,同时加文献索引»如果用自己的话陈述他人观点,要加文献索引»在文章中引用的文献,在文章后面的参考文献中详细列出
本文标题:1-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产生与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591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