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小学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单元一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人生感悟。小结:本组课文都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都能给我们一定的感悟,或都对我们的生活有一定的启示。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联系生活实际领悟到了文章所蕴含的道理,体会到了作者的表达方法,并且在我们的习作中也试着运用了。本组课文学完了,你有没有总结过每一篇文章的表达方法有什么不同吗?《学奕》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1、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我们要不断学习。2、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诚实谦虚。4、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同结论,要注意客观科学地分析事情。两小儿辩日时光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溜走,要珍惜分分秒秒,不要虚度光阴。匆匆育人如育树,只有在艰苦环境中经受考验,克服依赖性,才能生存发展,成为强者。桃花心木面对挫折,我们要勇于拼搏,不要轻易放弃。顶碗少年•人各有所长,我们既要看到人的长处,也要看到人的短处。彼此谅解,相互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交流平台:1、回忆学习本组课文后有哪些收获,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涵的道理。2、在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提示:可以抓住具体的语言描写、重点词句进行深入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其思路是什么?自己有什么看法?这样来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最后交流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是怎样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还可以交流本组课文在表达作者感悟方面有什么特点,在习作中怎样运用恰当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感悟。表达方法例文运用拟人、比喻、排比、设问的写法,化无形为有形,并且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借物喻人写一件事情、物件,从中产生感悟、受到启迪2、匆匆3、桃花心木5、手指1、文言文两则4、顶碗少年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3.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4.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5.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日积月累人生哲理的格言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3.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也。4.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5.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说明了人人都有自己不懂的地方。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3.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也。4.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5.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擂一通鼓,勇气振作起来了;擂两通鼓,勇气就衰弱了;擂三通鼓,勇气就完结了。现用来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说明做事情应一气呵成的道理。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3.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也。4.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5.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再甘甜的瓜,瓜蒂都是苦的,天下的事物没有十全十美的。说明任何事物没有十全十美的道理。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3.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也。4.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5.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种树必须培育它的根,教人以德行则必须教养他的思想。说明了浇树浇根,育人育心的道理。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3.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也。4.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5.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练习了千支曲子后才能知晓音乐的美妙,观看了千支剑后才能识别兵器的好坏。说明了多实践才能出真知的道理。默读两遍成语故事《邯郸学步》,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成语故事讲的是战国时候,燕国的一个青年人到邯郸学当地人走路,结果学了几个月,不但没有学会邯郸的走法,还把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了。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邯郸学步”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原来是形容不要盲目学步,现在用来比喻一味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掉了。考考你1.近义词:邯郸学步—()()2.反义词:邯郸学步—()()鹦鹉学舌东施效颦标新立异独辟蹊径你还读过哪些成语故事?传说春秋时期,越国有一美女,名唤西施,不仅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而且就是平时所做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非常美的。因此常有一些姑娘模仿她的衣着,装束;也常有一些人有意无意地模仿她的行为举止。有一天西施患病,心口非常痛。她出去洗衣服时,皱着眉头,用一只手捂着胸口,走在路上虽然非常难受,但旁人看来今天的西施却又别有一番风姿。西施有一邻居容貌长的很丑,见西施人长的美,别人时常效仿西施的衣着,举止。她就常常暗地里观察,看看西施到底与别人有什么不同之处。这一天,她看到西施用手捂着胸口,皱着眉头的样子后,感到非常美。于是她就跟着学起这个样子来了。本来容貌就丑,又皱起了眉头,本来形体就含胸弓背,却又捂住了胸,弄得更加丑陋不堪,后人就把这个典故说成是《东施效颦》。唐朝王维在诗文中引用了这个典故,在“西施”中说道:“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稀。”于是《东施效颦》的寓言故事,更加广为流传。东施效颦
本文标题:六下语文回顾拓展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599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