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今非昔比话学校想想学校近年来有什么变化?教学设施完善。学校占地二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一万余平方米。建有综合楼、教学楼、幼教楼及附属用房。设有德育室、语音室、微机室、多媒体电教室、自然实验室、探究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书法室、科技室、图书室、阅览室、音像电子馆等。铺设了塑胶跑道和塑胶篮球场。各科教学器材全部达到国家一类配备标准。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比较齐全,全校班级配有多媒体计算机、液晶投影机、实物展示台、自动幕布和功放,实现了计算机辅助教学,并建有地面卫星接收系统、闭路电视系统、有线广播系统、和千兆为主干、百兆到桌面的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曲阜市实验小学始建于1933年,是曲阜市对外开放、对内示范的窗口学校。核心理念:和乐致美形象定位:儒学底蕴深厚,现代气息洋溢的规范化齐鲁名校学校愿景:温馨和谐的家园健康成长的乐园学校精神:和衷共生励学精进校训:诗书启智和乐立成校风:仰圣求信实习艺尚和美教风:博学爱人精研善诱学风:笃信好学日新成习教育理念:国学启蒙礼爱并举办学策略:诚信立校德法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培养目标:身心健康、个性鲜明、和谐发展的幸福小公民光荣榜学校先后被命名为国家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全国优秀学校、山东省文明学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校、山东省校本教研示范校、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电化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科普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教育科研重点实验基地、山东省“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山东省花园式单位、济宁市小学示范学校、济宁市遵纪守法光荣校、济宁市少先队工作规范化学校等。学校的历史中国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学校。那时学校的名字叫“痒”。高一级的大学叫“上痒”,低一级的小学叫“下痒”。到了夏朝(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把学校又分成了四个等级,按级别叫做:“学”、“东序”、“西序”、“校”。到商朝(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066年)时,又把这四种学校的名字给为:“学”、“右学”、“左学”、“序”。后来的朝代还有在王府里设立的学校,叫“辟雍”、“成均”等。到汉代(公元206年——公元23年),最高一级的学校称做“太学”,下面分别称做“东学”“西学”“南学”“北学”。再后来把“太学”改为“国子学”,“国子寺”,“国子监”。汉代,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一个比较昌盛的时期。汉代的学校分为官学与私学两种。其中私学的书馆,亦称蒙学,系私塾性质,相当于小学程度。到离现在最近的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清朝(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国子监”已经不是学校的性质了,成为国家专门管理教育的机构。而这时候一般的学校称为“书院”、“书堂”、“私塾”等。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不但明确了整个学校教育制度,还规定了各级学校的课程。《奏定学堂章程》里公布的小学课程是我国第一套正式的小学课程。《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古罗马古雅典欣赏: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本文标题:今非昔比话学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601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