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6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
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文体知识梳理记叙文1.记叙文的六要素: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件发生、发展的脉络,继而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2.记叙文按写作内容可分为四类:①写人记叙文,通常描述人物的外貌、行动、心理、语言和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反映作品的主题;②叙事记叙文,以叙述事件为主,着重写清事件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局,通过事件表述来表现作品的主题。如:《山中避雨》;③写景记叙文,以描写景物为主,通过描绘景物,寄托感情,表现主题。如:《春》《济南的冬天》;④状物记叙文,以写物为主,通过写物抒发感情,寄托作者的志向。3.记叙文顺序常见有四种类型:(1)顺叙: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经过和结局的先后顺序来写。分为按时间顺序叙事,按地点转换叙事(如鲁迅《藤野先生》),按事情内在逻辑联系叙事。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倒叙:把故事的高潮或结局提到前面,再按故事发生、发展叙述。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增强文章的可读性。(3)插叙:叙事时暂时中断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起衬托、补充的作用,能使文章内容更丰富,结构紧凑又跌宕多姿。(4)补叙:叙事结束时,补充交代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作用:起补充交代的作用,行文严密;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使中心更突出。4.记叙文人称有三种:(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展开记叙。作用: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和渗透作者的主观意识,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2)第二人称:作者用“你”“你们”来叙述。作用:缩短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3)第三人称: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用叙述他人事情的口吻,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作用: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形式比较灵活自由。5.记叙文的线索和结构记叙文的线索:指串起事件发生、发展过程的核心人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情感;记叙文的结构:指记叙文在安排材料、布局谋篇上的特点。二者有密切的联系:抓住了线索,对理解文意、把握主旨、理清结构都会有很大的帮助。记叙文的线索,可以归纳为以下六种:(1)以核心人物为线索,把全篇各部分内容紧紧地连接在一起;(2)以核心事物为线索,串联事件内容;(3)按事件情节的发展阶段安排结构;(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推进情节发展;(5)按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安排结构;(6)按人物活动的地点转移安排结构。此外,还有一些记叙文存在着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往往存在明线和暗线,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6.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修辞作用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述道理。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引起共鸣。修辞作用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7.常见表达方式及作用:(1)记叙:是指作者在文章中,对人物、事件和景物不加修饰地把基本情况交代清楚,使读者有个大概的了解,获得一个整体的印象。(2)描写:是指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的形态特征作具体、生动的描绘,使读者对描写的对象获得真切、具体的感受和印象。其中包括:①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五种。②环境描写:A.自然景物描写,包括对时序节令、自然气候、山川湖海、动物、植物等所作的描写。B.社会环境描写,包括两类:一是某种社会生活情景的展示;二是对人物活动具体环境的陈设、格局、气氛、色调等所作的描写。③场面描写:对有中心人物活动的生活画面的描写。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对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这一场景所作的描写。(3)说明:主要是解说性状。直接说明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4)抒情:是作者在文章中抒发感受、表露感情的一种表达方法,着重于感情的抒发。抒情的方法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5)议论: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有画龙点睛的作用。8.常用表现手法及其作用:(1)对比: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如鲁迅的《故乡》)(2)象征: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作者的某种情感,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如余光中的《乡愁》)(3)伏笔:前段文章为后段文章埋伏线索,也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4)铺垫:在主要人物、事件高潮出现之前,对环境、情绪、气氛等所作的描写,借以营造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艺术效果。(如鲁迅的《孔乙己》)(5)抑扬:包括欲扬先抑及欲抑先扬。作者的本意是……,而先……,令读者更全面深刻地认识……,使所表现的对象更丰满,更鲜明。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描写对象,增强表现力。(6)直抒胸臆:不依托任何事物,通过朴实无华的手段,把内心活动和情感直接抒发出来的一种抒情方法。(7)借景(物)抒情: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8)托物言志: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审美享受。(9)以小见大:从平常小事中体现出崇高的思想境界,或从平常小事中表现出美好的精神品质,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10)设置悬念:设置疑团,不做解答,以唤起读者“穷根究底”的欲望和急切心理,其作用是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发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11)卒章显志:层层铺叙,直到最后才突然揭开谜底,令人恍然大悟,然后又转入深深的思考当中。(如杨朔的《荔枝蜜》)(12)前后照应:在开头和结尾的内容上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是对同一情况做出解释、说明、交代,使文章浑然一体,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如朱自清的《背影》)散文1.散文的特点散文是一种结构美、语言美、意境美的“美文”,它有六个特点:①形散而神不散;②时间跨度大;③空间转换广;④事件牵涉多;⑤表达方式灵活;⑥勾连全文巧。2.散文的线索线索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是贯穿全文的脉络。在把握线索的时候,注意因文而异,采取不同的方法。(1)时空连“线”:阅读写人记事及游记类散文时,把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连接起来,把握文章的线索。(2)因物取“线”:叙事及抒情类文章常用一个具体事物或象征事物贯穿全文,作为行文线索以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3)反复出“线”:通过文章中反复出现的抒情议论的语句或富有意味的事物把握线索。(4)以情导“线”:细心分析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感情发展变化的轨迹,以此导出文章的线索。(5)定神看“线”:先从中心思想的高度去审视、把握文章的线索,再从外部标志或内部标志入手,准确地把握线索。3.划分散文层次的方法(1)按时间先后分;(2)按地点转换分;(3)按描述内容的角度分;(4)按思想感情变化分;(5)按总—分—总结构特点分;(6)按表达方式的变化分(特别是一些表达感悟与哲思的散文)。4.常见表达方式的作用(1)描写的作用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景物描写主要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答题时,侧重于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严格区分小说中景物描写与散文中景物描写的不同(小说中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中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主题);人物描写主要是考查人物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也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2)抒情的作用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这方面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结合起来考。(3)议论的作用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者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5.散文分类的辨识和阅读方法中考常见的散文类型有叙事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哲理性散文三类,其中以叙事类散文的考查频次最高。(1)叙事性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它以叙事为主,叙事情节不求完整但很集中。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流露饱满的感情。阅读叙事性散文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①理清线索。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看看作者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是怎样叙述的。②巧借联想。抓住联想的结合点,形与神的结合点,体味散文的感情,领悟散文的意境美。(2)抒情性散文。通过对景物或事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的文章。以情织文是这类散文的特点,写人、写景、叙事、状物都是为抒情服务的。由于抒情性散文是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出发点,以空灵飘逸见长,着力点在于准确表达感情色彩的语言运用上,因而它往往需要借助具象、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依托,作者往往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运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咏志,有所寄托,以达到抒情的目的。抒情性散文大致又分为借景抒情、因物抒情和以事抒情三类。(3)说理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它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融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在说理时,常常是运用文学语言来表达,说得委婉、含蓄,有时还伴随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个性化色彩。阅读说理性散文,要注重从情中悟理,在理中染情,仔细体会情理交融的艺术特点,把握文章表达的事理或象征意义。总之,阅读散文时要注意:重视散文的结束语,很多散文采用了“卒章显志”的写法,具有“点睛”之效;重视散文的“议论”语,它是记叙和描写的深化,是作者观点和意图的表达;重视散文的“抒情”语;重视散文的“反常”语。6.文章标题的作用(1)散文标题的作用:①交代文章内容;②点明文章主旨;③交代行文线索;④标题具有象征意义;⑤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等。(2)小说标题的作用:①突出主题,对文章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②设置悬念;③是文章的行文线索;④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⑤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故事情节的转折等。小说1.小说定义: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2.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1)人物形象。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而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典型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所以小说中的“我”不能看成是作者,只表示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来叙述的。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是概括介绍,可以是具体的描写,可以写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既可以有人物的行动对话,也可以适当插入作者的议论;既可以正面起笔,也可以侧面烘托。①正面描写——直接描写。直接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行。A.外貌描写:外貌描写指通过对容貌、姿态、服饰、音调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俗话说,人如其面,一个人的外貌可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如《孔乙己》中“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这些肖像描写,刻画出孔乙己懒惰、死要面子的性格特点。B.语言描写:指通过人物的个性化的独白(自言自语)或对话(与别人交谈)来表现、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跃然法。描摹人物的语态,能够使形象栩栩如生、纸上。如《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对中举前的范进骂他:
本文标题:2016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612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