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申请书项目编号项目名称新媒体环境下壮锦工艺品牌传播渠道研究申报级别国家级(含省级)□校级项目负责人李雯联系电话13006391026所在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学号201321022040专业班级广告1班指导教师张贤平联系电话13971644155申请日期2014年12月19日起止年月2014年11月到2016年2月中南民族大学填写说明1.本申请书所列各项内容均须实事求是,认真填写,表达明确严谨,简明扼要2.申请人应为本科生创新团队,首页只填负责人。“项目编号”一栏不填。3.申请书(含简表)正文填写需采用仿宋GB2312、小四号字体,单倍行距。双面印刷,左侧装订成册。可网上下载、自行复印或加页,注意排版和打印的美观和规范。4.负责人所在学院认真审核,经初评和答辩,签署意见后,将申请书报送中南民族大学创新创业中心项目管理办公室。5.本页可不打印。-1-一、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新媒体环境下壮锦工艺品牌传播渠道研究所属学科传播学、广告学、民族学申请金额10000元起止年月2014年11月到2016年2月负责人姓名李雯性别女民族汉身份证号421022199507186624学号201321022040联系方式手机:13006391026QQ:767504295指导教师张贤平个人信息职称:教授学历:硕士E-mail:672445002@qq.com负责人曾经参与科研的情况曾参加2014年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指导教师承担科研课题情况省部级纵向项目3项,横向项目1项指导教师对本项目的支持情况全力支持项目组主要成员姓名学号手机号所在学院项目中的分工李雯20132102204013006391026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负责整个项目的设计与调研、财务管理贾晓博20132102203915608657857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调查问卷设计、访谈提纲设计、论文执笔王思博20132102203115926254739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文献资料查找、访谈实施严萍20132107304515527509193管理学院数据整理、归纳、数据分析、-2-玉欢爽20142106102013264703277经济学院文献资料查找、问卷发放、对外联系二、立项依据(可加页)(一)项目简介(100-200字)壮锦,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据传起源于宋代,是广西民族文化瑰宝。2006年,壮锦正式被列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它不仅可为我国少数民族纺织技艺的研究提供生动的实物材料,还可以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纺织史增添活态的例证,对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起到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多方面的原因,壮锦面临着严峻的传承危机,急需抢救和保护,尤其是此基础上,借新媒体发展之势,强化其品牌影响力,拓宽其品牌传播渠道,使其重塑辉煌,永放光芒。本项目以广西壮族壮锦作为研究对象,以传播学角度对壮锦的品牌传播及传播渠道进行研究,分析壮锦工艺品牌在传播推广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现存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可行策略,使壮锦在民族工艺品牌中永续辉煌。(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不少于500字)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亦是当今传播环境发生变化的动力。然而,人们更多关注的是新媒体本身,大部分是在技术层面上研究新媒体,抑或是从社会作用、社会影响角度探讨它。而对某种工艺品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渠道的研究却很少。因此,研究新媒体环境下的壮锦工艺品牌传播渠道并给出建议具有现实研究价值。本项目力求以此为突破,拓展其研究范围。壮锦是利用棉线或丝线编织而成的精美工艺品,图案生动,结构严谨,色彩斑斓,充满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体现了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在我国,关于壮锦的研究大致分为两类,分为实用性研究和理论性研究。实用性研究一般是对一些传统工艺流程和相关技艺进行记录、分类整理,用以指导企业的生产。另外,理论性研究又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根据工艺美术、图案花纹进行研究,这也是以前研究的主流。这些研究多半是通过艺术或者工艺的角度,对壮锦的花纹、几何图案、符号进行创新式的研究,往往偏重于艺术。而对于与之相关的无形文化,却很少提及。第二类是从历史角度进行研究,对于古代的工艺进行记载和文字说明。通过整理,发现关于壮锦的传播的研究很少,而基于传播渠道的研究较少,所以我认为我们这次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传播渠道是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之一,指传播者发送信息、受传者接受信息的途径和方法。由于传播活动的多样性,传播的渠道也不尽相同,有人类的、电子的、机械的等。传播渠道研究还包括受众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式,如一级传播、二级传播、多级传播等内容。通过检索发现,和传播渠道有关的期刊论文比较少,对于整合营销的传播渠道研究较多,而对于民族工艺的传播渠道研究却几乎空白。本课题将对壮族壮锦工艺品牌在新媒体大环境下的传播渠道进行研究并给出发展建议,我认为有极高的研究价值。-3-(三)研究目的(300字)随着全球化和现代文明的发展,民族文化影响力逐渐下降。壮锦作为壮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是壮族先民用心血织成的一朵艺术奇葩,而如今,壮锦知名度逐渐下降,从传播学角度来看,壮锦传播方面面临极大困境,传播渠道单一,文化影响力较小,亟待科学合理的保护。在新媒体环境下,新媒体技术将与壮锦传播相融合,带给壮锦传承和传播方面新的发展。此次课题研究主要为达到以下研究目的:1、了解现阶段壮锦传播的主要渠道,拓宽其传播渠道,为日后壮民族文化传播推广打好基础。2、结合广西壮族当地的壮锦传播实际情况,制定出最适合壮锦传播的传播渠道,提升壮锦的品牌知名度。(四)研究内容(不少于800字)对于本课题的研究,首先要明确在新媒体环境下,壮锦传播现状和可能创新的传播渠道。作为技术手段的传播媒介的发达程度决定着文化传播的范围、速度和效率,因此,为了实现壮锦文化的传承,需要对其传播渠道进行创新。我们这次研究的主要是从传播学的角度,对壮锦的传播渠道进行研究,主要渠道有新闻、公关、活动和媒介。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在新媒体环境下,壮锦传播的现状,探索这几种渠道能否有利于壮锦的传播以及如何促进壮锦的发展。本次调研的省份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主要地点为忻城、宾阳、靖西等主要壮锦生产地。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一)、壮锦传播现状概括1、壮锦中国传统手工织锦,用于制作衣裙、背包等。其中主要运用的传统蚊祥有云纹、回纹、水纹以及动物纹等。2、发展环境困境在西方技术和文化的强烈冲击下,我国优秀文化正面临着严峻挑战。壮锦作为四大名锦之一,虽然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但是不止对外知名度较小,当地人们对其的认知程度也普遍较低,壮锦作为实际运用的功能正逐渐弱化,人们对其的关注度、需求度明显减少。壮锦的生存空间正日益缩小。3、传播困境壮锦传播渠道较少,加上现代织物的影响,壮锦的传播更为困难。壮锦织造技术是老一辈的传承者生存发展的生存的基本技能之一,由于壮锦这种主要依赖手工制作的产品有社会效益而无经济效益。艰难的生存困境使得年轻人望而却步,也使得新生代传承者却不愿意传播。(二)、新媒体对壮锦传播的影响新媒体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当地的经济、技术发展影响,探究新媒体对于壮锦传播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需要对当地新媒体环境做出实地考察,依据已有的新媒体环境,探索新的传播发展渠道。(三)、利用新媒体创新传播渠道1、探究当地新媒体发展的状况我们将通过调查、走访等方式对当地新媒体利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当地新媒体利用方面的不足和缺陷,-4-2、当地新媒体发展的前景分析对当地新媒体发展前景进行分析,探究当地新媒体是否有更易发展的环境,是否有较大的发展前景。3、创新新媒体传播形式调查当地壮锦在品牌传播遇到的问题和困境,针对壮锦品牌传播遇到的问题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分析,并结合新媒体传播方式,对壮锦品牌传播提出具体建议。探寻如何运用新媒体手段扩大壮锦的传播渠道,创新增强其品牌传播的方式,加深其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提升其知名度和品牌形象。①媒介探索寻找新的媒介拓宽壮锦传播的渠道②活动通过创新活动形式拓宽壮锦传播的渠道③公关借助公关活动拓宽壮锦传播的渠道④新闻采用制造新闻的方式传播壮锦品牌(四)、利用新媒体创新传播渠道的可行性结合当地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和形式,我们将为壮锦的品牌传播提供新媒体方式的传播思路和解决办法,也将运用传播学理论等对这些形式和对策进行分析和论证,论证其实施的可行性与现实性。(五)创新点与项目特色(不少于400字)研究主体的突破:以往对于壮锦的研究多集中在壮锦工艺价值、技术改进、产品发展、壮锦传承和保护等方面的问题,此次课题研究选取壮锦产品的品牌作为研究主体,通过对代表性区域的壮锦产品的品牌的调查和对比,研究壮锦作为一个民族工艺产品,其在品牌传播方面面临的问题。研究思路、视角突破:此次课题研究缩小了壮锦的研究范围,以壮锦的品牌发展为切入点,具体研究壮锦产品在其品牌发展的过程中,在营销传播渠道这个具体环节中的问题,并从此方面入手,探究如何提升壮锦及其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此外,此项课题将视角放大到整个新媒体环境,“大的环境,小处着眼”,在新媒体发展迅速的当今社会中,探寻如何利用新媒体传播营销渠道来促进壮锦品牌的发展。研究更具有时代性和实际意义:此次课题将壮锦放在当代新媒体发展迅速的大环境下,从壮锦品牌传播的营销渠道方面进行研究,利用新媒体的传播方法解决当代壮锦工艺品牌的问题。用新方法、新技术、新渠道拓宽壮锦的营销渠道,扩大传播,以促进壮锦品牌的发展。同时,在经济的迅速发展的态势中,将壮锦与市场结合起来,挖掘其经济意义和价值,可能是对壮锦发掘和传承的更有效方法。能够以现实的方法解决壮锦传播问题,促进壮民族古老的优秀艺术以经济形态来发展。(六)技术路线、拟解决的问题及预期成果(不少于500字)解决问题1、了解广西地区壮锦品牌的发展现状及问题2、了解广西地区壮锦的品牌产品在营销推广方面的渠道问题3、分析上述问题的原因4、了解当地新媒体发展及使用情况5、寻找适合壮锦的新媒体营销传播渠道预期成果-5-撰写调查报告一篇、论文一篇技术路线1、采用调查法中的问卷调查法,针对调查项目制做成表式,以纸质档、网上电子档为主要形式对于大众进行调查,调查关于大众对壮锦是否了解及了解程度,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2、通过文献查阅法,对壮锦进行初步的信息搜集与整理,来获得壮锦的相关资料,从而对壮锦进行一个全方面的初步了解。3、实地调查研究法,通过实地的调研,切实了解当地壮锦生产的真实情况与现状,获得并分析调研数据,得出切实有保障的结论。(七)项目研究进度安排一、项目研讨(2014年11月—12月)(1)选题确定(2014年11月底之前)(2)分头查阅资料并整理,小组定期进行汇总讨论。(2014年12月—2015年2月)(3)研究方法的确定及指导老师探讨。(2014年11月—12月)二、前期准备(1)文献查阅(2014年11月—2015年5月)①壮族、壮族文化、壮锦基本发展情况方面的史料②壮锦艺术特色、工艺技术等方面的书籍论文③各个主要壮锦生产地区的新媒体发展的现状及其新媒体环境调查④壮锦品牌发展的现状调查及其他民族工艺产品的品牌化道路的探究⑤壮锦品牌发展的现状和营销推广情况的研究资料⑥资料交流,探讨,确定方向及研究重点(2)课题预设(2015年6月)①每个人准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课题预设,并设得出答案,并汇总讨论②每个人设计一份调查问卷,汇总并确定最终问卷③确定采访人员(3)寻找向导并且与当地取得基本的联系。(2015年6月)三、实地考察(2015年7月)(1)以宾阳、忻城和靖西等地进行问卷调查的发放和走访(2)向当地有关部门调查及采访四、资料整理(2015年8月—9月)(1)问卷数据整理及分析(2)采访信息整理及分析(3)信息的综合处理及汇总(4)进行讨论,信息的最终确定与落实五、深入进行文献查阅(2015年9月—10月)反复查看收集的信息与资料,并查阅和对照相关文献,查漏补缺,及时补充。六、论文与研究报告的撰写(2015年10月—12月)(1)初步撰写(2)讨论并校正(3)老师
本文标题:大创项目申请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613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