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招聘面试 > 小学科学教师招聘考试大纲解读
整理者:冰漪凌zl一、考试性质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是合格的大学毕业生参加的全省统一的选拔性考试。考试结果将作为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面试的依据。招聘考试应从教师应有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对考生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招聘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二、考试目标与要求1.考查理解科学本质,掌握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以及运用这些基本理论、知识与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小学科学教学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能力。2.考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以及组织开展科学探究、科学观测、考察、调查和科学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的能力。3.考查理解与《小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相关的初中理科内容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某些科学问题的能力;了解目前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及其对科学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和意义。4.考查从事小学科学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和持续发展自身专业素养的基本能力。三、考试范围与要求(一)课程与教学论内容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方面考试内容以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及其《解读》为主要依据。1.知道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任务、地位和价值。2.知道小学科学课程基本教学理念。3.知道小学科学课程的教育教学总目标和分目标,以及各部分目标的相互关系。4.掌握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教学方法,具备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的能力。5.了解小学科学课程评价的内容和方法。6.掌握评价小学生科学素质的基本方式方法。7.了解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活动特点,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8.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及运用的基本原则。1、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任务、地位和价值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课程。1、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2、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1)性质与任务(2)小学科学课程的地位和价值小学科学课程是小学的基础课程,是科学启蒙课程。它是国家设立的一门课程,国家设置的每一门课程都有其教育功能,都是为了学生掌握某一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每一门课程在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地位是平等的。人为地将各门课程分为考试学科和考查学科是违背教育规律的,是违法的。小学科学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是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其教育效果短期不明显,但对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向小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不仅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他们正确地认识周围世界,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需要,而且能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打下基础。因此,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课程,使学生从小接受科学教育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价值的。2、课程基本教学理念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3、课程总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课程分目标课程总目标可以分解为科学探究、科学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分目标。课程分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科学探究、科学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分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依据课程标准总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教育教学必须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都能接受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教育;二是坚持全面的教育,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教育。4.掌握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教学方法,具备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的能力。(1)探究式教学以探究活动为核心的科学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照本宣读教科书和刻板地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学要在一定的情景中展开,学生会提出许多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学过程中也会出现许多难以预料的情况。这对科学课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活动中实际发生的事件,有效地推动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创造性地驾驶课堂。(2)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启发式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就是引导转化,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具体知识,再进一步把学生的具体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表现在这两个转化上,这里引导是转化的关键。(3)发现式教学法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包括思维的参与和行为的参与。既要有教师的讲授和指导,也有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教师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现科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4)实验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教学方法。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方法。一般实验是在实验室、生物或农业实验园地进行的。有的实验也可以在教室里进行。通过实验法,可以使学生把一定的直接知识同书本知识联系起来,以获得比较完全的知识,又能够培养他们的独立探索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兴趣。它是提高自然科学有关学科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条件。实验法的运用,一般要求:①教师事前做充分准备,进行先行实验,对仪器设备、实验材料要仔细检查,以保证实验的效果和安全。②在学生实验开始前,对实验的目的和要求、依据的原理、仪器设备安装使用的方法、实验的操作过程等,通过讲授或谈话作充分的说明,必要时进行示范,以增强学生实验的自觉性。③小组实验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亲自动手。④在实验进行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出现的问题,进行科学态度和方法的教育。⑤实验结束后,由师生或由教师进行小结,并由学生写出实验报告。科学探究和实验教学比较科学探究是以尝试、经历为主,从情景中发现问题—猜想或预测—设计实验—动手操作—发现结论的几个环节构成了科学探究的主要特征,允许用多种方法,允许有多种结果,可以说探究过程是试错寻对的过程,因此也允许有失败,最终可能导致结论多个且不一致。科学实验是有目的的研究学习过程,是为了解决自然问题,验证提出的假设而进行的明确的、具体可操作的、需要产生实验数据的操作行为,因此,实验常要先预设“实验目的”、“实验环境”,为了收集更精确的证据和能更快地揭示出研究对象的本质使用多种仪器进行“实验操作”,最终以“实验报告”的形式得到“实验结果”。实验侧重于教师指导,希望能有一个正确的结果,过程比较严谨,导致实验失败的结果不常见。实验教学讲究实验过程的严谨性,有些实验要用到实验器材。实验教学中经几十年的研究已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实验前明确做什么实验,怎样做实验,了解实验器材的名称和使用方法,鼓励他们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实验过程的观察、收集和整理实验信息,实验后的交流,得出结论等步骤。科学探究和实验教学这两者既有共性,同时又存在着个性,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从属关系,而是并存关系,不互相矛盾,也不互相排斥,两者的教学形式可以互相渗透,教学方法可以互相补充完善,科学探究过程中常需要进行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中也可以进行科学探究,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我们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不断创新,不断完善组织科学探究的方式方法,科学探究不是惟一的教学形式,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实际教学资源和学生具体情况来确定具体的教学形式,而不能让教学内容适应教学形式,更不能让教学形式决定教学内容,不管教学采用什么形式,能提高教学有效性才是合理的教学形式。综合这两种教学方法的优点,互补不足。(5)信息搜集法信息搜集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某个专题的有关信息进行搜集、整理、比较、分析、综合,从而认识事物的活动方法。通过信息搜集,使学生初步了解信息搜集法的基本过程,从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搜集、处理、交流、应用、评价信息的能力。信息搜集法的运用不仅在于让学生通过信息搜集获得新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搜集、整理、分析、交流信息的全过程,学到运用信息搜集开展研究的方法,提高他们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信息搜集法的活动目标主要是通过学生对某个专题的有关信息的搜集、整理、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搜集、整理、分析、交流、使用信息的能力。在现代信息社会中,信息意识和信息处理能力不仅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而且是现代人在各个领域的科学研究,乃至日常生活中的普遍需要,是现代人必不可少的素质之一。(2)具备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的能力。“教教材”是指这样一种教材观:把教材当圣经,恪守教材不敢越雷池半步。因传统教材绝大多数是以知识作为逻辑主线的,至多是结论加验证性实验,这样“教教材”就成现代教学观强调教学的目标是多样的。科学教育的目标包括了科学素养的诸多侧面: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后几者的教育在教材中的反映是有限的,它们更大程度上要靠亲历、体验各种和科学有关的活动达成;同时,又不能离开有关的知识单独进行。这势必要求教师从“教教材的立场转到用教材教的立场——在教知识的过程中有机结合科学方法、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教育以充分实现科学课程的育人潜能。科学课教学设计的8点要求:1、合理处理教学内容。把握教学目标,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2、精心准备学习材料。使学生在课堂中都能动起来。3、精心设计开场白。上课开始就调整好学生的学习情感。4、综合运用课程资源。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见多识广。5、关注学生思维发展。提供机会,促使生生交流表达。6、有效使用现代教学媒体。适时适量,优化过程。7、有效控制学生行动。培养学习习惯,追求高效高质。8、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从课内引向课外。教学设计过程是运用系统方法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问题,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的过程,是教师挖掘教材进行创造劳动的过程。教学设计过程就是教师分析教材和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针对所制定教学目标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进行组织教学活动,考虑组织教学的安排是否合乎逻辑,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便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1、教学设计的基本功(1)从宏观入手分析教学框架教学设计要从宏观上运用系统方法,从整体出发,把握知识的系统性,处理好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的关系分析教材,处理教材。要对教材中某一课进行分析,不仅要分析该课在知识单元中的位置,与前后知识章节产生联系,还要考虑到学生是否已学过相关的知识,以符合不同年龄学生所具备的不同认知水平。(2)从微观上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框架确定下来后,再从微观上剖析各个教学目标中的每一个知识点,可以说这是教学设计的第二道工序了。教材所提供的教学主体内容是教材的编者从整个教材出发,对教材的教学内容是经过慎重考虑产生的,但任何一种教材都不能适应所有的学生,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实际知识水平和现有教学资源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可以增删、细化教学内容,但不可以偏离教学主体目标。教学设计过程是教师进行创造性工作的过程,体现“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一层不变地照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就很容易陷入“教教材”的圈子内。(3)教学设计要考虑学生活动量和时间分配教学是多边活动,也是多向传递
本文标题:小学科学教师招聘考试大纲解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648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