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人教版初中物理复习笔记
1物理基础知识总复习第一章机械运动1.长度的单位:米(m),其他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换算关系:1km=103m,1dm=10-1m,1cm=10-2m,1mm=10-3m,1μm=10-6m,1nm=10-9m。2.时间的单位:秒(s),其他还有:分(min)、小时(h)。换算关系:1min=60s,1h=3600s。3.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分类:机械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直线运动又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4.参照物:(1)概念:说物体在运动还是静止,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2)如何研究物体运动情况:首先选择一个参照物。如果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物体静止;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物体运动了。(2)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应该根据需要来选择最合适的。参照物选择的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可能不同。通常研究问题时,往往选择大地为参照物。(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也就是说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5.速度:用字母v表示。(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定义:①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叫做速度。②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3)公式:v=st。(4)单位:米每秒(m/s)。常用单位:千米每时(km/h)。换算关系:1m/s=3.6km/h6.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7.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常用平均速度来粗略地描述运动的快慢。测量方法:物体运动路程s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t的比值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第二章声现象1.声音的产生: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2.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3)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3.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系,振动的快慢用频率描述。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物体振动得快,频率高,音调就高;振动得慢,频率低,音调就低。2(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声音的强弱与振动幅度有关,振动的幅度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3)音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第三章物态变化1.温度:(1)概念: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2)温度的单位:℃。(3)温度的测量工具——液体温度计:①工作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②正确使用方法:a.首先注意观察温度计的量程,认清它的分度值;b.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者容器壁;c.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物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d.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2.常见的晶体、非晶体:(1)各种金属、冰、海波、萘等是常见的晶体;(2)蜡、沥青、松香、玻璃是常见的非晶体。3.熔化:(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是一个吸热过程。(2)熔点:晶体熔化时温度叫熔点。(3)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异同点:固体相同点不同点温度是否升高有无熔点晶体吸热保持不变有非晶体吸热升高无(4)冰的熔点:0℃。4.凝固:(1)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是一个放热过程。(2)晶体与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的异同点:熔液相同点不同点温度是否降低有无凝固点晶体放热保持不变有非晶体放热降低无(3)水的凝固点:0℃。5.对同一种物质,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6.汽化:(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汽化是一个吸热过程。(2)沸腾:①定义: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3②特点:在沸腾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有沸点。③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④水的沸点(在1标准大气压下):100℃。(3)蒸发:①定义: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只在液体表面上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速。要加快蒸发,就要提高液体的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加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要减慢蒸发,应采取相反措施。③蒸发致冷: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致使液体和它依附的物体温度下降。(4)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异同点蒸发沸腾不同点发生地点液体表面液体表面和内部温度条件任何温度下均可发生只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发生剧烈程度平和剧烈相同点汽化现象、吸热过程6.液化:(1)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是一个放热过程。(2)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增大压强)。7.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是一个吸热过程。8.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是一个放热过程。9.雾、露、霜的成因:(1)雾、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2)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而成的小冰粒。第四章光现象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2.光线: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3.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4.光在真空中的速度:3×108m/s。5.光的反射:(1)概念:光射到任何物体表面上,总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2)几个名词:①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叫做入射角。②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叫做反射角。(3)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反射的种类:镜面反射、漫反射。①镜面反射:在光滑的镜面上发生的反射叫做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发生镜面反射时,反射光线仍为平行光线,只是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由于反射光线都在同一个方向上,因此从这一方向看很刺眼,而从别的方向上却看不到反射光线。②漫反射:在粗糙表面上发生的反射叫做漫反射。平行光线发生漫反射后,反射光线就不再平行4了,而是按照反射定律射向各个方向,由于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因此从不同的方向上都能看到反射光线,而且光线不刺眼。(5)我们能够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的原因:由这个物体反射的光进入到我们的眼睛。6.平面镜成像特点:(1)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7.光的折射:(1)概念: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2)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叫做折射角。(3)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到水等透明物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等透明物质斜射到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8.光路是可逆的:在光的反射现象、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第五章透镜1.凸透镜、凹透镜:(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2)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2.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3.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4.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主要部件是一个凸透镜。5.实像和虚像:区别概念能否用光屏承接倒立与正立举例实像真实光线会聚成的像能一般为倒立小孔成像虚像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组成否一般为正立平面镜成像6.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u像的性质应用倒正大小虚实u2f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u=2f倒立等大实像2fuf倒立放大实像投影仪uf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第六章质量与密度1.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用字母m表示。5(2)单位:千克(kg)。还有克(g)、毫克(mg)、吨(t)。换算关系是:1t=103kg1g=10-3kg1mg=10-6kg(3)物体的质量不随温度、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2.天平(托盘天平):(1)天平的用途:测量物体的质量。(2)使用方法:①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②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③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这时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3)注意事项:①左边放物体,右边放砝码;②取用砝码用镊子;③不要超过天平的量程;④测量液体、潮湿物体或化学药品时,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3.量筒:(1)量筒的用途:测量物体的体积。(2)构造(图略)。刻度单位是mL(毫升)或cm3。(3)注意:在测量水的体积读数时,液面是凹形的,视线应该与凹形液面的底部相平。4.密度:(1)物理意义: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物质不同其比值一般不同,这个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物理学中用密度来表示。(2)定义:①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②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3)定义式:ρ=mV。(4)单位:千克每立方米(kg/m3)。常用单位:克每立方厘米(g/cm3)。换算关系:1g/cm3=1.0×103kg/m3。(5)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6)水的密度:1.0×103kg/m3。第七章力1.力:(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用字母F表示。(2)力的作用特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注意:①一个力的存在,必须同时有施力物体、受力物体。②不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有力的作用。(4)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N)。(5)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6(6)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形状。2.弹力:常用字母FN表示。(1)弹性形变:物体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样的形变叫弹性形变。(2)弹力:①定义: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②产生条件:两个物体直接接触、发生弹性形变。(3)弹簧测力计:①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②使用:注意不要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3.重力:用字母G表示。(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2)方向:竖直向下。(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4)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关系式:G=mg,其中g=10N/kg。第八章运动和力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2.惯性:(1)定义:一切物体都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2)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3.二力平衡:(1)概念: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若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彼此平衡。(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4.运动和力的关系:受力情况速度大小和方向运动形式运动状态不受力都不变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不变受力受平衡力受非平衡力至少一个变化变速直线运动或曲线运动改变5.(滑动)摩擦力:用字母Ff表示。(1)(滑动)摩擦力:①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是摩擦力。②产生条件:两个物体接触并且接触面间有弹力、接触面不光滑、有相对运动。(2)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3)影响摩擦力大小的有关因素:①在接触面
本文标题:人教版初中物理复习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669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