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关雎》《蒹葭》——《诗经二首》重点知识复习一、文学常识1、《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古人取其整数,常说“诗三百”。2、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3、诗经的表现手法:赋、比、兴。(1)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如今的排比的修辞手法。(2)比:比喻。(3)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4、儒家的《五经》:《诗》《书》《礼》《易》《春秋》诗经的“六义”:风、雅、颂、赋、比、兴。二、重点词语:洲:水中的陆地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好逑:好配偶左右流之:捞取淑:美,美好左右芼之:挑选思服:思念寤寐:日日夜夜悠哉:忧思的样子芼:挑选琴瑟友之:友:亲密相爱,以弹琴奏瑟,比喻其相会相处时的和谐愉快。钟鼓乐之:使……快乐。三、理解性背诵1、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窈窕淑女,君子好述。2、诗中表达“君子”苦思采荇菜之女,又不可得的诗句是寤寐思服,辗转反侧.3、诗中描写“君子”幻想与女子结婚的热闹场面的诗句是窈窕淑女,钟鼓乐之。4、全篇的中心,写深切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忧思的字是“求”5、描写劳动场景的句子:左右流之、左右采之、左右芼之。6、关雎是一首优美的恋歌,开头两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为下文抒发爱情创造了情意绵绵的意境。四、课文理解1、《关雎》主旨:表现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艺术手法:用“比兴”和“重章叠句”2、诗中写河洲、小鸟,写采摘荇菜,起什么作用?引起后文(或,起兴)的作用。3、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中两个“悠”字的作用?连用两个“悠”字,加重感情色彩,把主人公长夜难眠,思绪万千以及难耐的相思之苦表达得淋漓尽致。《蒹葭》一、词语解释:1.蒹葭:芦苇。苍苍:茂盛的样子。2.苍苍:茂盛的样子。3.为:凝结成。4.所谓:所说的,此指所怀念的。5.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6.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边。指对岸。7.溯洄:逆流而上。溯游:指顺流而下。8.从:追寻。9.阻:艰险。10.宛:仿佛,好像。11.晞(xī):干。12.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13.跻(jī):(路)高。14.坻:水中的沙滩15.涘(s):水边。16.右:向右迂曲。17.沚(zhǐ):水中的小块陆地。二、理解性背诵1、通过重复唱沓,描写追求爱情的艰辛与漫长的句子: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2、《兼葭》一诗中用反复吟咏的形式创造可望而不可即的虚幻意境,蕴涵执着、炽烈的相思之情的句子是: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3、《诗经。蒹葭》中于浓浓的秋凉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的句子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三、课文重点理解1、主旨:表现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真挚和执著追求,抒写了欲见不得的惆怅之情。艺术手法:用“起兴”和“重章叠句”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景物描写。既点明了地点和景物,又点明了季节,渲染了一种苍凉萧瑟的气氛和色调,衬托人物内心的空虚惆怅之情。3、蒹葭的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4、“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赏析这两句,交代了诗人所追慕的对象及伊人所在的地点,表现了诗人思见心切,望穿秋水,一个劲儿地张望、寻求。5、叙述“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描写的场景:沿着河边小道向上游走去,道路艰险,且又漫长,即使花费很长时间也难到达:如果径直游渡过去,尽管相距不远,但眼前秋水茫茫,思之可及,行之不易,仿佛看到了伊人的身影在水中央晃动。诗人尽管立于河边,但他那恍惚迷离的心神早已飞动起来,思见伊人而不得的如醉如舞的形象栩栩可见。
本文标题:关雎》》《蒹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678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