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高考诗歌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手法
古诗鉴赏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手法写景句的作用提问方式:1、这首诗(词)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2、这首诗(词)开篇(首句)的作用是什么?3、找出写景句,并分析其作用。4、这句的表达效果是什么?写景句的作用诗歌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1、借景抒情,融情于景。2、渲染气氛,为主题服务。奠定诗歌感情基调。3、交代时间,时令,天气状况,地点等内容。4、先言他物,引起下文。(起兴)写景句的作用答题要注意层次,步骤。每首诗中的景物描写都有其特定的作用,有时不仅是一种作用,而是多种作用交织在一起,所以在鉴赏诗歌或是在平时的做题过程中一定要立足于诗歌本身去鉴赏分析,总结积累。内容作用+结构作用+情感送人到松江俞桂送客离愁酒满缸。要记此时分袂处,暮烟细雨过松江。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①描写了萧瑟的秋风吹打着江中即将远行的小舟的景象②交代了送别的季节(秋天)、地点,③渲染了离别时萧瑟凄凉的氛围,④衬托了诗人的凄凉之感,⑤为下文写离愁做铺垫。西风萧瑟入船窗,写景句的作用南乡子[唐]李王旬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①词中借景抒情;②用烟、雨、落花以及鹧鸪的叫声等意象,勾勒出一幅凄凉伤感的画面;③营造了凄凉孤寂的氛围;④渲染了离愁别恨的思乡之情;⑤为下文表达作者的浓浓思乡之情做铺垫。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请简述写景的作用。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2014全国)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答:①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②春风吹雨,残红满地,从一开始就给人以压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结构上: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以景结情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正衬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反衬内在关系近两年来,高考语文试卷中古诗鉴赏试题频频出现考查古诗中写到了怎样的景,这种景抒发了怎样的情一类的考题。•如2007年北京卷第12题对苏轼《望江南》这首词设题:“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一首词作赏析。”•2007年上海卷第16题“就作品中的画线句,联系上下片内容,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2008年天津卷第16题考查王维的《山居即事》的后两句诗“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2008年山东卷第14题第一问“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2009年江西卷第14题第二问:前人认为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的颔联“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为全诗动人处,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第9题考查周朴的《春日秦国怀古》设题为:“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2008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画堂春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问: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①上阙借景抒情,情景交融,②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③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感情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参考答案:(1)“红叶青山”乍看不协调,是因为本诗用了“以乐景写哀情”手法(2)“红叶”“青山”看似色彩艳丽,但恰恰是对沉郁的离愁形成有力的反衬。景色越美,越觉得离愁的难耐。(3)这种以乐写哀的手法,更增添了哀伤的情绪。二、情景关系类答题步骤•1、明确手法(情和景的关系)•2、列举景物(意象)•3、这些景物共同营造了……的氛围(气氛意境)•4、抒发了作者……的情感以景结情“以景语结情语”是古典诗词重要的结构方式之一。所谓“以景结情”是指以“景物”来传达、折射、暗示(暗喻)出作者的感情、寄托和抱负。说通俗点就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基础上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这种写法能使诗歌收到“此时无情胜有情”的效果,往往使诗歌显得意犹未尽、形象含蓄、耐人咀嚼。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注:幢幢:chuángchuáng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答:①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撩乱的边关愁绪无数,总也听不完,只有那秋月高高在上照耀着长城。②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此诗是“以景结情”类诗歌的典型之作,此诗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来抒情的,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之情呢?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此时征戍者内心是浓浓的乡思,还是渴望建功立业?是对现实的忧虑,还是对祖国河山深沉的爱呢?不得而知,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秋月程颢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1)诗中“白云红叶两悠悠”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赏析。答:①借景抒情,以景结情。②夜晚看到洁白的云和红艳飘逸的枫叶③表现了作者悠闲清净的心境。练一练:景物描写的方法一、动静二、虚实三、点面四、观察角度的变化:远近高低俯仰五、多种感官:形声色味六、色彩的渲染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2015天津)雨过至城中苏家宋黄庭坚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4分)[答案]①对仗,如“花飞”对“柳拂”,“红香湿”对“绿色匀”。②比拟,如“柳拂”。③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运用通感)进行描写,如“衣袖红香湿”。例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2015安徽)月圆①【唐】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②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③未缺:指月圆。④列宿:指众星。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答案】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是实写。故园桂花正该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盼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2015江苏)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刘禹锡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4分)【答案】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月朗、待春还)。
本文标题:高考诗歌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手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683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