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其它相关文档 > 物联网开发报告(PPT53页)
温州市信息化“十二五”规划温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〇二一一年十一月目录一、发展现状与趋势………………………………………(4)(一)发展现状………………………………………(4)(二)发展背景与趋势………………………………(9)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12)(一)指导思想………………………………………(12)(二)基本原则与要求………………………………(12)(三)发展目标………………………………………(14)三、主要任务………………………………………………(16)(一)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16)(二)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17)(三)深化电子政务建设……………………………(22)(四)推进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化建设………………(24)(五)推进信息产业集聚与转型发展………………(32)四、重点工程与示范项目…………………………………(36)(一)信息化基础设施重点工程……………………(36)(二)企业信息化重点工程…………………………(37)(三)电子政务重点工程………………………………(38)(四)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化重点工程…………………(39)(五)信息产业发展重点工程…………………………(41)—1—五、保障措施………………………………………………(42)(一)完善信息化组织管理体系……………………(42)(二)强化信息化专业服务体系……………………(42)(三)优化信息化投融资环境………………………(43)(四)完善信息化政策法规体系……………………(44)(五)完善信息化标准化体系………………………(44)(六)提升信息安全保障水平………………………(45)(七)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46)六、相关图表………………………………………………(47)(一)温州沿海信息产业带布局图…………………(48)(二)温州市“十二五”信息化建设主要指标表…(49)(三)温州主要制造业信息技术重点推荐应用表…(50)(四)温州行业信息技术公共服务平台表…………(51)(五)温州“十二五”信息化机制建设一览表……(52)(六)温州“十二五”信息化重点项目投资估算表(53)(七)温州物联网应用十大示范工程一览表………(55)—2—温州市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促进我市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政府转型发展,根据《温州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意见》(温政办〔2010〕106号),参照《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二五”规划》,编制《温州市信息化“十二五”规划》规划。本规划是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重点专项规划之一,是“十二五”时期我市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性文件。—3—一、发展现状与趋势(一)发展现状“十一五”期间,我市积极贯彻“两化融合”战略,全面推进“数字温州”建设,信息化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社会转型等各方面都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2008年、2010年,我市获得“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的称号。1.信息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成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十一五”以来,我市信息网络建设取得跨越式发展,已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三套网络不断拓展和延伸,建成了以光纤传输为主的快速信息网络,基本实现了宽带网络、固定电话、移动电话、有线电视的全覆盖。第三代移动通信(3G)网络基本建成,完成主要区域覆盖,促进新一代移动通信服务快速发展。据统计,我市2010年底移动电话普及率达107.1部/百人,宽带用户达153.0万户,互联网城域出口带宽达415G,数字电视网络传输电视节目110多套,城镇居民计算机拥有率达95.5台/百户,农村住户计算机拥有率达49.7台/百户。信息化基础设施各项指标较“十一五”期初大幅度提高,位居全省前列。2.信息技术应用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强,公共服务与管理信息化成效显著—4—“十一五”期间,积极实施“百亿信息化-电子政务”工程,大力推进公共服务信息化,取得了显著成效。全面建成了覆盖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三级党政机关和部门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基本实现横向与纵向的互联互通。建成了涵盖两级政府职能部门的网站群体系,在促进政务信息公开、公众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协同办公、网上审批、市长热线办理系统、网上纳税系统、电子监察、市民信息服务、市民邮箱、阳光政务信息系统以及“金盾”、“金土”、“金保”、“金审”等一批“金字号”系统建成并逐步投入使用,进一步规范和提升了我市行政管理水平、公共服务能力。企业、人口、空间地理、图书馆等信息资源的整合、开发利用初现成效。到“十一五”期末,我市90%以上的市级部门统一采用协同办公自动化系统;网上审批系统开始逐步发挥作用,已有470多个市级政府服务项目实现网上预审,占比达60%以上;县市两级已有328个部门及3963项事项纳入电子监察系统。3.信息技术支撑作用进一步加强,企业信息化水平逐步提升“十一五”期间,我市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扶持政策和公共平台为抓手,大力实施“信息化试点示范工程”,引导企业在生产设计、企业管理、产品销售等环节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实现生产工具数码化、企业管理自动化、—5—产品智能化。大力推进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在服装、皮革、电器、汽车配件、模具、阀门、仪表等传统行推广CAD/CAM、CIMS、ERP、PDM、CRM、电子商务等系统和信息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提升产品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管理转型。“十一五”期间,全市共指导培育试点企业123家,示范企业40家,实施企业信息化项目67个。2010年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显示,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实施财务信息化以及PDM、CRM、ERP等系统的比重分别是53.6%、15.3%、13.3%、14.3%比“十一五”期初都有了不同程度地提高。4.城乡社会信息化齐头并进,“数字鸿沟”进步缩小在农村信息化方面,大力推广“温州农网”、“农民信箱”、“农村党员远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一系列工程。同时,在省内率先实施“农信‘121’工程,在整合涉农资源基础上建设了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农村管理及公共服务平台,并各县试点推行,取得较好成效。到“十一五”期末,建成农村信息服务站100多个,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共终端站点4800多个,“农民信箱”注册用户数达17万户,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宽带”、“村村有电脑”和“十万农民有信箱”的规划目标,农村信息化总体水平进一步提高。在社区信息化方面,建成了市民信息服务系统,在市区范围内共布置200多个信息亭终端,为公众提供信息查询,—6—同时把水电煤等公共事业费缴纳和车票销售等服务延伸到社区,切实为群众提供便利服务。初步开发了包括区域管理、人口户籍管理、计生管理、保障救助、社区综治、应急管理等功能的社区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并在鹿城区部分街道开展了试点。5.信息产业快速发展,提升产业结构作用初步显现。“十一五”以来,我市信息产业保持年均增长25%以上的发展速度,实现了规模和布局的跨越。在产业布局方面,建成了省级电子元器件产业基地、汽车电子产业基地、市级软件产业园等园区,初步形成了包括电子元器件、汽车电子、智能电子教具、智能仪表、半导体照明等优势产品和产业集群。2010年,温州市信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约700亿元,同比增长约18.8%,产业规模居全省第三位。其中,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80.9亿元,同比增长32.3%;与“十一五”期初相比,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增长105.9%,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由6.83%上升至11.09%,对地方经济的提升效应和拉动作用开始显现。此外,我市信息服务业保持平稳发展,规模不断壮大,2010年实现主营收入126亿元,其中软件业实现销售收入4.6亿。我市拥有200余家从事应用软件产品研发、互联网技术开发应用、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系统集成、智能化与安防监控等服务的软件企业,其主营业务收入和利税均比“十一五”—7—期初翻了一番多。电子商务步入快速发展期。全市建有各类电子商务网站200多家,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网站3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或自建网站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比例超过55%。2010年,全市电子商务成交额超过100亿元,业务收入约12亿元,涌现了绿森数码、买特网、温州开关网等一批颇具特色的行业网站、电子商务网站。6.信息安全不断加强,信息化发展环境进步改善“十一五”期间,我市出台了《温州市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产业集聚基地认定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快我市软件信息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意见》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建立了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专项资金,为信息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初步建立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协调推进机制,扎实推进信息安全等级保护、风险评估工作,不断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机制。7.存在问题“十一五”期间,我市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同时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和不足之处亟待解决,主要表现在:信息共享与协同机制尚不健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信息化投融资系统尚未形成,投入相对不足,一些基础性、综合性信息化工程建设相对滞后于信息化应用需求;信息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投资相对不足、产业链不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IT人才缺乏,信息安全保障体系—8—建设需进一步完善等。(二)发展背景与趋势1.从全球范围看,信息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深刻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信息技术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在各个领域不断深入,有力推动了发展方式和公众生活方式的改变。“信息社会”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形态,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将提升为“引领”作用。后危机时代,发达国家力图巩固信息掌控优势,把信息化作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维护国家在网络空间的安全和利益成为信息时代世界各国的重大战略抉择。新一轮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正处于重大突破的前夜,以“芯片与传感技术”、“光纤与无线通讯技术”、“物联网与云计算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下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催生了战略性新兴产业,赋予了信息化建设新的内涵和使命,必将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城市化的深度融合。2.从国内看,信息化作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地位更加凸显党的十七大把信息化作为与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并举的重大任务,提出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战略。经过“十一五”发展,我国已跨入信息化发展中等水—9—平国家行列,信息化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二五”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化转型,产业发展从依靠能源消耗型向依靠科技创新和经营管理提升转型,社会发展向和谐、生态化转型,为信息化引领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了大舞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被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的地位将进一步凸显。信息化和信息产业作为产业升级的“助推器”、经济增长的“倍增器”、发展方式的“转换器”的作用将进一步增强。3.从温州看,我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对信息化需求与日俱增“十二五”,我市处于人均生产总值从5000美元向10000美元迈进的阶段,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期,我市将着力通过“三个转型”(以结构升级和布局优化为重点推进经济转型,以城乡统筹和民生改善为重点推进社会转型,以强化公共服务和转变职能为重点推进政府转型),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转型发展涉及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产业结构升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监管能力提升等各个方面都需要信息化的引领和支撑。此外,从区域发展来看,许多先进城市抓住先机打造“三网融合基地”、“物联网中心”、“智慧城市”,抢占了信息化与信息产业发展的先机,对我市的信息化建设—10—造成了挤压效应,进一步增强了我市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感。为此,“十二五”期间我市应把握新一轮信息技术发展新
本文标题:物联网开发报告(PPT53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7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