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山东财经公债经济学考试题
1、请结合布坎南财政交换理论分析公债与税收的异同及内在联系。相同:政府收入来源不同:无偿强制稳定——有偿自愿灵活税收:常规手段;公债:将未来的税收提前到当期公债负担更重(一次性支付+长期性支付、结构非对称、扩大政府部门规模)2、凯恩斯公债理论是如何推导出来的?有哪些主要内容?结合中国实际谈谈其效果。图+C140(第一张第40个图)3、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债应发挥什么功能?试结合我国人民胜利折实公债、2007特别公债等实例谈谈你的理解。财政(producer)、金融(user)、调控(approach)人民胜利:2007:为缓解外汇占款对我国货币超发的影响4、外债对于一国经济的作用,恰如一把双刃剑。试运用生产可能性曲线等经济学理论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三张图5、结合所学理论谈谈你对我国地方债的理解,并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地方债风险防范的看法。表象:缺乏监管、隐性债务规模较高、对资产价格水平依赖严重实质:预算体制不完善、事权财权不匹配风险:流动性风险、违约风险原理:Keynesiantheoryofpublicdebt理解:有贡献(基建),有问题(效率低)。Balancesheet,对债务总体规模有充分的把握和全盘了解;完善发债方式和渠道,剔除监管机关无法监管的部分;放权与集权结合,建立省级自主发债(国家统筹无法因地制宜,一刀切不利于各地发展;市县级不能宏观把握,各地分别发债造成统计混乱);将政府权力关到制度的笼子里;定向放宽标准,区别生产性投资与消费性投资,将资金更多投入到生产性部门、农业、高科技领域(可持续、基础性、高附加值)。6、试结合萨缪尔森的预算赤字理论谈谈公债规模的影响因素。短期:规模基本不变,有波动结构(maneuver)+周期(sustenance)非调整性的赤字由于经济周期的影响,不能完全显现政策目的(低谷期对政府债券需求下降,为保证就业政府倾向多发债券,变化不明。过热期反之)长期:负面作用(外债直接减少;内债效率损失、国家资本结构问题)7、根据布坎南的公债理论,真实债务与虚假债务各有何特征?试根据它们各自对经济的影响分析其政策意义。1.真实公债:私人部门持有的公债。真实公债只有在经济中的个人或集团,以牺牲当期购买力或流动性,去换取政府提供未来收益的承诺时才会形成。(与私债相似)政府购买力的增加=民间部门购买力的减少实际公债的利息是对民间部门牺牲当期购买力或流动性的补偿。真实债务:流入私人部门内部的政府债券。有利息,无货币创造、乘数效应。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时适用。2.虚假债务:银行体系持有的公债。“隐蔽的货币创造”(1)政府通过从中央银行以及在它的支持下从商业银行借款来为赤字融资——通货创造.(2)不必对“虚假债务”支付利息。对银行系统支付的利息,不是作为对购买力或流动性的任何牺牲的交换,而是因为它创造了额外的通货——这是在宪法规定的联邦政府权限之内的一种特殊的业务。因此,对这种“债务”的利息支付是完全没有必要的。(1)高就业经济:任何额外的购买力创造都必定是通货膨胀性的——必定引起价格水平的提高。其后果与对现金余额的持有者征税相同。利息负担将落在未来时期的纳税人身上。这种负担是“过度”的或不必要的,是对货币创造机构——银行系统的一种补助。(2)存在失业与过剩生产能力的经济。货币供给的增加应当增加实际收入和就业而没有通货膨胀。利息是对货币创造所获得的巨大利益而付出的一个小小的代价。(3)存在失业、过剩并伴有通胀压力的经济:货币创造类似于税收。虚假债务:由金融部门持有的政府债券。无利息,有货币创造、乘数效应。流动性不足、通货紧缩时适用。8、试结合“挤出效应”和“挤入效应”谈谈政府投资与私人投资的相互关系,并结合实际阐释其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关系。挤出:结构性赤字增长→债券数量增多(真实债务增加)→利率上升→投资减少(流入政府债券)→总规模上升(公共-私人)→挤出(发债+减税-利率波动)。挤入:发债、减税+降准、降息→投资成本下降→总规模上升(公共+私人)→挤入。挤出效应对政府支出对减少私人支出,尤其是减少私人投资支出有影响。比如,政府经常会遇到需要筹资的情况。这时,往往采取通过在公开市场上出售国债的方法。在政府发行国债时,由于货币供给量没有增加,政府债券的出售便会导致债券价格下降,利率上升。接着,利率上升减少了私人投资,形象说来,就像是私人投资被“挤”出了公开市场。这就是挤出效应。当政府通过增加税收来筹资时,由于增税减少了私人收入,使私人消费与投资减少,同样会引起挤出效应。另外,如果政府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时,政府支出增加便会引起价格水平的上升,它也会减少私人消费与投资,产生挤出效应。投资于国债,实际上是投资于非生产领域,国债买得越多,就会导致用于企业生产的资金越少,因为大批投资人出于低风险获利的目的,不向企业投资了,生产所需的投资因此大为减少。如果政府将用国债所筹资金用于弥补财政赤字,那么这种国债的挤出效应将更加明显,将会对企业生产产生害处。挤出效应便是在特定情况下,财政政策所产生的一种副作用。但是,需要提出的一点是,政府也可以利用财政政策产生影响经济的正面效应,与“挤出效应”相对,可以将之称为“挤进效应”。挤进效应是指政府采用某些财政政策时,能够诱导民间消费和投资的增加,即拉动私人投资,从而带动社会生产和就业的增加。比如,政府对公共事业增加投资,如修建公路、绿化环境、通信建设、医疗卫生建设等,这些都会改善当地的投资环境,从而使得私人投资成本下降,将有可能诱导私人投资的增加。另外,政府用财政资金为居民建立起更完善的养老和医疗保障,就会给居民吃下“定心丸”,可以形成对未来的良好预期。未来有保障了,人们的消费观念便会不再保守,这样自然会拿出储蓄去消费和投资,从而促进社会生产。挤入效应(鼓励投资):当存在失业时,财政政策的扩张与适宜的货币政策一起,实际上可能会促进投资的增长。2015年寒假计划大致安排1休息两天找兼职实习体验不同的生活健身不能停止,必须坚持,尽快SHOT等待复试通知农信社考试,关注一下,截止到20号每天有规律的早起
本文标题:山东财经公债经济学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713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