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中小学学生道德现状调查报告
-1-中小学学生道德现状调查报告摘要道德作为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着引导、促进人们向善的功能。正是因为有了道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才变得温馨和谐。为进一步了解当前中小学生的思想状况,把握新时期学生的各种新特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主动性,配合所学专业的需要,我利用寒假期间,通过问卷调查,实际走访,参考资料等方式,利用书籍,网络等有利条件调查了当前中小学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思考了相关问题及努力的方向,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下报告。关键词中小学学生道德规范理想与追求基础文明法律意识心理状态对比现状建议正文中小学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内容涉及学生的理想与追求、基础文明、法制意识、心理状态等4个方面。调查对象主要是初中生和小学生,学生有的来自城市有的来自农村,整理结果如下:一.中小学生道德现状(一)理想与追求调查显示,当今的中小学生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他们更务实、更现代、更人性,也更重视个人的发展,这是社会的人本化和价值观的多元化的具体体现。他们的独立性很强,不来虚的,失去了崇高的理想,但却有扎实的追求,虽然在太强调自我的时候可能忽略了对别人的关照;他们在追求物质利益的时候,可能对社会的责任感的不多。1、功利的学习目的,务实的人生态度。“人生的意义何在?”在对这一问题的调查中,接近半数的学生把金钱、地位和安逸的生活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在被问及“你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时,多数学生选择了“为自己以后能找个好工作”,只有很少的学生选择了“报效祖国,服务大众”。可见,昔日学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情在今天学-2-生身上以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功利的人生态度。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让孩子们早早地感受到了生存的压力。他们目睹了下岗的危机,暴富的神奇,逐渐拉开的贫富差距使他们十分现实地考虑自己的将来。这种表现在城市学生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过分地关注自我,会产生社会化方面的不良倾向,会产生不能很好适应社会的问题,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这种倾向作为个人主义来批判,在肯定他们重视个人、重视个人利益利以及自我价值的倾向的同时,应该帮助学生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联系自身实际,我们不难发现,越是升学,老师们似乎也越不再喜欢用高尚的道理来教育学生,他们已经习惯于用“不好好学习就找不到工作”“考试成绩差了以后没有出路”等通俗的小道理来激励学生,老师们认为,这样的通俗小道理更能激励学生好好学习获得更实际的利益,比如,考上一所好大学,也许为国为民的大道理太过空泛,但这些看似实在的小道理却无法完善中小学生的精神殿堂。从小学到中学,学生的价值观呈现明显的滑坡。各中学的竞争与日俱增,分数渐渐成为老师们最重要的追求,从课程设置中我们不难发现,小学时每天都有的思想品德课随着年级的增长已经淡出了学生们的课堂,中学的思想政治课已经完全服务于各种考试,加上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使学生增加了注重个人利益、满足个人欲望的思想,以及追求名利的人生观念。这种现象强化了中学生自我奋斗、自我拼搏的意识,使当前中学生表现出较强的个性和自主性。但是这种功利的社会背景和教育氛围使相当比例的学生对学习的目的表现出迷茫与困惑,这种困惑在初中生身上最突出,调查显示:初中生选择“说不清楚为什么学习”的比例远远高于小学生和高中生。2、尊重知识却轻视劳动。在被问及自己理想的职业时,学生的选择多种多样,再也没有过去“我长大了要当一名科学家”那种异口同声,可见当代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远胜与前人。希望成为高级知识分子或科技工作者的人数最多,排在第三位的是选择做一个机关工作人员,这三项合计人数接近80%,想当老板的人并不算多,仅占16.3%,只有愿做知识分子的人数的一半。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知识的作用普遍认同,而且学生对金钱的态度比一般想象的要冷淡的多,在他们心中知识更重于-3-金钱。但93.2%的学生还是趋向于收入稳定而丰厚的职业。调查显示,选择做技术工人或农民的人数合计不到8%,这样的结果并不令人意外,当前工人和农民的境遇和社会地位的确无法与其他几种职业相比。而且这一代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即使农村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的时间也远不如以前的孩子,城市的学生劳动的机会更少。家长、老师仅对学生的成绩提出要求,甚至还向学生灌输“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思想,这些都增加了学生对劳动的鄙夷。事实上国家的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而且学生中的大多数也将进入普通劳动者的大军,追求较高层次的职业本也无可厚非,但学生对劳动的鄙夷的态度既不利于国家的发展,也不利于个人成长。因此在中小学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对生产劳动的深厚感情是一项亟待加强的重要工作。3.缺乏信仰,社会意识不强。在没有入团、入队的学生中,30%的学生对入团、入队犹豫不决或根本就没有加入的意愿;有20%的学生对“八荣八耻”的荣辱观不太清楚。(二)基础文明1、基础文明水平显著提高。(1)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在回答“你如何看待诚实守信”时,97%的学生表示要做一个诚信的人;在回答“你不能容忍的不文明行为”时,79%的学生“强烈谴责随地乱扔垃圾和随地吐痰”;84%的学生“反对破坏花草、违反交通规则”;83%的学生“谴责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和打架骂人”。(2)传统道德对青少年的影响仍有着较大的优势。有93%的学生认为“应该给老人小孩孕妇等让座”,96%的学生认为“艰苦奋斗的传统不能丢”,95%的学生认为“我们应当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这反映出我们传统的道德教育是成功的、有效的。(3)个人道德实践行动不够。现代青少年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感。但在实践中,对自己的道德行为约束不够,不敢坚持正义。28%的学生“在过马路的时候闯过红灯”;10%的学生“不太愿意做一名志愿者,给予别人困难时提供帮助”;32%的学生“不太敢批评别人的缺点”。(4)由细节中发现的中外小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差距明显。例如,在新加坡、韩国等一些国家,人们在肯德基餐厅就餐结束时,都会主动将餐盘中的垃圾送进店-4-内专门的垃圾箱内,这在肯德基、麦当劳这样的连锁经营餐厅里已经成了不成文的规矩。借下午就餐高峰的时间,我在我市商业中心的一家肯德基餐厅里观察了近一个半小时,令人失望的是,竟没有一个孩子收拾餐盘,也没有一位家长提醒自己的孩子主动收拾。接受调查的孩子都认为,他们从没被要求收拾餐盘,也没有发现餐厅里有任何提醒的标志,所以这不能怪他们。看来,家庭和社会若没有要求,未成年人就很难养成良好的习惯。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德意识已渐入人心,随着学校教育的发展,学生们基础文明的养成教育已初见成效。但是学生在问卷中所反映出的道德水平与人们的感觉有很大出入,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感觉乱扔杂物、随地吐痰在中小学生中十分普遍,这说明问卷调查的结果并不完全反映了真实的情况,很多同学只是纸上谈兵,大家都知道应该怎样做,但落实到行动上就不是这样了。因此加强学生基础文明的养成教育仍然任重道远。(三)法律意识根据调查问卷显示87%的学生“认为法律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79%的学生想“获得有关青少年有关法律知识”;69%的学生知道通过合法渠道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可见,当代中小学生有较强的法制意识,懂得用法律武器进行自我保护。大部分学生都知道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但缺乏在实践中运用的观念。在回答“你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选择“以牙还牙,私了,不计较”的占近40%。因此,在注重传统应试教育的同时应当加强法律知识的强化,知法,懂法,用法,不要在学业有成时做高分低能儿,虽然有很高的学历但是还会触犯法律或不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悲剧也是时有发生的。(四)心理状态首先,中小学生大多数的心理状态时积极健康的,他们开朗,有信心,有毅力,有93.8%以上的学生能够在自我教育或借助他人说教鼓励后对抗挫折和磨难。他们热爱学习,态度端正。81%的学生认为“学习的目的是在发展自己的基础上回报社会”;有90%的学生希望“通过学习竞赛、社会实践、课外阅读、体育健身来充实提高自己”。但是,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在回答“你对早恋问题的看法”时,有45%的学生表示理解或者认同,甚至有4%的学生认为早恋可以-5-促进学习;在回答“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最大心理障碍”时,23%的学生有“孤独感”,29%的学生有“迷茫感”,34%的学生有“挫败感”。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高中生因为学习或其他方面的压力得不到排解而选择了极端的自杀,在我市去年就发生了这样的惨剧,某高中的一名男生因为上学与家长发生争吵,在被强制送到学校后跳楼自杀。两年前,我市一所初中的学生也在老师的严厉教育后感觉自尊心受挫服毒自杀。由此可以得出,我们还应该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心理辅导,这对中小学生今后发展以及良好思想道德的养成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二.存在问题的原因(一)“应试教育”导致学校重智育轻德育。通过考试选择人才依然是现代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过分地强调考试的功能,使教育的内容片面化,片面追求升学率、追求分数,致使思想道德标准弱化。(二)社会环境的影响。一是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贪污受贿、拜金主义等社会丑恶现象,对青少年思想具有极大的腐蚀。二是影视文化的负面影响。一些影视作品、报刊以粗俗取代文明,将无视道德规范美化为个性解放,将玩世不恭称颂为活得洒脱,充斥着色情、打斗、凶杀与暴力场面,使一些学生盲目模仿,危害极大。三是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活动阵地相对缺乏,许多学生只有到成人歌舞厅、游戏室、网吧等营业性场所参加娱乐活动,因缺乏辨别力、意志力,不少学生走上歧途。四是贫富差距拉大,使得一些青少年产生信仰危机和价值观混乱。(三)家庭教育的影响。一是教育方法不当,一些父母教育方法简单,往往以钱物代替对子女的表扬和奖励,以打骂代替对子女的批评和约束。二是重智轻德。平时只关心子女的学习成绩,忽视对子女的思想教育,使得孩子从小就形成一些不良思想和行为习惯。三是部分家长自身素质不高,身体力行不够,与孩子沟通不够,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四是因家庭不和谐或者不健全造成的家庭关系紧张、父母离异等问题,让孩子失去家庭温暖和约束,心灵蒙受创伤。三、新形势下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和建议要加强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我们主要可以从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学生的自我教育四个方面做出努力。(一)协调学校、社会、家庭各方面力量,努力形成全社会都关心教育的氛围和-6-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合力。1、加大文化市场综合治理力度。公安、广电、文化、工商、卫生等职能部门应进一步配合,整治校园和周边治安环境和食品卫生,加强对图书音像市场的监管,打击盗版和淫秽色情出版物,文化市场的“扫黄打非”工作。特别要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建立和完善疏堵并举的管理机制,充分利用网络手段,健全网上教育阵地,充实适合青少年浏览的内容,开设青少年网吧,大力倡导“网络文明公约”,组织开展“健康网上行、网络视频课堂、网页设计大赛”等健康有益的活动,把青少年吸引到传播先进文化的网站,使他们健康上网,并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手段,过滤封堵不健康信息,利用行政管理手段,严格规范网络文化市场。2、加强青少年活动场所建设。结合文明城镇、文明生态村、文明社区创建,整合社会资源,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影剧院、体育馆、图书馆等青少年活动场所的建设,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开展活动,帮助青少年开阔眼界,强健体魄,了解社会,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文明健康科学的业余生活方式,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和毒害。(二)强化学校的育人功能1.近年来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出台无一不在表明党和国家的一种决心——教育要转轨,必需从应试教育的死胡同中走出来,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的发展。可实际情况是,智育一家独大,学业负担并未减轻,德育只能在夹缝中坚难的生存。身在其中的校长和老师们总是在感慨,人在江湖,身不由自己啊!其实身不由已的背后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今天的教育太功利了!学校当以育人为本,育人当以立德为先,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提高青少年一代的道德素质,是教育最
本文标题:中小学学生道德现状调查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721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