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中国的近邻。但是它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是那么神秘、陌生、传奇。印度文化在世界上曾经产生过巨大影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冰心去感受印度文化,领略印度舞蹈的魅力。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印度的文化。印度了解印度文化印度文化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宗教色彩浓厚。在印度历史上,印度宗教以及宗教神话就一直贯穿于这古老的文明,直到今天,仍然是印度社会各阶层文化的组成部分。印度几乎所有的文化艺术形式:舞蹈、音乐、雕刻、绘画等内容也都受此影响,多以表现宗教为主题。如:课文中提到的莲花、鹿、孔雀、蛇等动物在宗教中都有其象征意义,舞台的背景也充满宗教色彩。湿婆由于掌管毁灭,所以形象恐怖。他出现的时候经常伴随着死亡的种种征兆。他的座骑是一头青牛,湿婆的身上经常涂有死人的骨灰,散发着恐怖...但是这并不是说湿婆就因此而不受人们的敬仰,相反的,湿婆在印度教中依然占据着重要地位。印度舞蹈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台中间小桌上供奉着一尊湿婆天的舞像,两旁是燃着的两盏高脚铜灯,舞台上的气氛是静穆庄严的。”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就是以此为背景的,表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印度是一个舞蹈的国度,无论在哪里,你都可以看到舞蹈者的身影。无论男女、无论老幼,只要有一块空地,大家聚在一起,鼓一敲,就可以跳起舞来。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印度的舞蹈,那就是“会说话”。人们不是用口,而是在用身体和表情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婆罗多舞是印度最流行、最古老、影响最大的舞蹈,同时也是印度古典舞蹈的精髓。舞者衣裙华丽,姿态优美,戴半圆形花环,耳环和鼻饰闪烁,光彩照人,演员的手、眼、身、法、步严密配合,面部表情的喜怒哀乐瞬息万变。一场完整的婆罗多舞蹈的表演,至少包括6段,通常只由一名女演员表演。每一场表演少则3小时,多达5~6小时。而每一个手势,再结合上臂膀的挥动、身体的扭动则可以表达上十种不同的含义.而“会说话”的并不光是手势。印度舞蹈中对演员的面部表情也有高到几乎变态的要求。九种“拉斯”(意为“味道”)是每个演员都必须要熟练掌握的。手势是印度舞蹈中一个重要的特点,大多数印度舞蹈中对手势的意义都有严格的规定,通常来说,单手可以有28个姿势,双手24个。加在一起总共有52个姿势。文章的主标题标明了文体——记,又点明中心内容——观舞,即欣赏舞蹈;副标题补充说明“观”的对象和写作目的。《观舞记》——献给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散文集《寄小读者》诗集《繁星》、《春水》“母爱、童真、大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与赞美。印度舞蹈艺术源远流长,可谓文艺花园中德一朵奇葩。华彩的服饰,飞旋的舞姿,传达出神奇绚丽的民族风情,给人以审美愉悦。冰心曾观看了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的舞蹈表演。虽然印度舞蹈的舞台背景和舞蹈情节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但是卡拉玛姐妹神采飞扬的舞姿消除了民族文化的隔阂,使人心灵沟通。领略了印度民族风情后,颇有感受的冰心写下了这篇文章。咿呀阐述静穆惆怅铮铮蠕动珠缨星宿颦蹙粲然嗔视叱咤风云雏凤尽态极妍花鬘斗薮妥帖浑身解数褶裙惊鸿píncùcànchēnchìzhàchúyánmánsǒutiēxièzhěhóngyīyāchǎnmùchóuzhàngzhēngyīngrúxiù颦蹙:皱着眉头,形容忧愁的样子。粲然:笑容灿烂的样子。嗔视:生气地看。惊鸿:惊飞的鸿雁,形容美人体态轻盈。端凝:端庄凝视。本色当行:做本行的事,成绩十分显著。悲欢离合:泛指团聚、别离、欢乐、悲伤的种种遭遇,又作离合悲欢。低回婉转:回旋起伏,抑扬动听。叱咤风云:形容威力极大。浑身解数:全身的本领。尽态极妍:使仪态和丽质最充分地显示出来。息息相通:呼吸相关联,比喻关系密切。赞美舞姿(总):飞动的美1-10段光艳观舞记具体描绘(分)曼舞11-18段神韵观后感收(总):赞叹感谢19-22段快速阅读文章,理清文章脉络。博大精深民族文化1、卡拉玛姐妹的舞蹈给“我”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2、试从文章中找出正面描写印度舞蹈的语句,并用一个精辟的词语进行概括。3、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来表现“飞动的美”的?身体神态服饰飞动的美4、作者用了哪些词、句描写这动态的美?光艳:真是光艳的一闪!她向观众深深地低头合掌,抬起头来,他亮出她的秀美的脸庞和那能说出万千种话的一对长眉,一双眼睛。神韵: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曼舞: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要间的褶裙,用她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1、如果说贝多芬的音乐是灵魂声响的话,那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就是心灵之舞。同学们,你能从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来证明这一点吗?挖掘对两个句子的理解:1、像湿婆天一样,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2、这么多树枝在大地里面息息相通,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它的食粮的供养,而这大地就是印度的广大的人民群众。卡拉玛在表演舞蹈时是全身心的投入,除身体在飞动外,心灵也进入了舞蹈的境界,达到忘我的境地。真正的舞蹈,是心灵之舞,而不是技巧之舞。由舞蹈写到印度的艺术,指出其根深叶茂的原因在于印度的广大民众。真正的舞蹈,是群众之舞,而不是个人之舞。2、怎样理解“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体会到印度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印度文化是滋养民族艺术的食粮。所有优秀的艺术家,都在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吸取养料。卡拉玛姐妹也是一样,吸收着大地母亲的营养,没有印度悠久文化的熏陶,没有印度文化历史的内涵,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就不会这样优美动人。5、文中除了正面描写卡拉玛姐妹的舞蹈,还从观众的反映侧面地描写。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但是我们的情感,却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作者运用了哪些语言技巧?1、运用生动的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2、正面描写结合侧面描写,多角度展示舞姿的美。3、运用了许多修饰性的词语,增加文章韵味。连用四个“假如”,富有气势和力度地从体态、着装、动作等方面展现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技艺的精湛。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的语句以“假如”为首的排比段在文中有何作用?段落之间的排比,使句式整齐,条理清晰。读起来散中见整,音韵悠扬,有回环往复之韵味。运用了引用修辞手法的语句文中引用白居易的诗“珠缨炫转星宿摇,花蔓斗擞龙蛇动”,其作用是什么?表达了作者对卡拉玛姐妹舞蹈的高度赞叹,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答题公式】文中引用了“……”的名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或可读性。本文描写并介绍了卡拉玛姐妹优美的印度舞蹈,为我们展示印度文化和艺术的风采,表现了印度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表达了中印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观舞记》∶《安塞腰鼓》同:1、题材相同,都是描写舞蹈2、都写了舞蹈的文化背景。《安塞腰鼓》的文化背景是这么厚这么厚的黄土高原;《观舞记》卡拉玛舞蹈的文化背景是印度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3、都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舞蹈。异:1、在舞蹈风格上《安塞腰鼓》表现了阳刚之美;《观舞记》表现的是阴柔之美。2、《安塞腰鼓》没有用侧面描写,《观舞记》除了用正面描写,还用了侧面描写。
本文标题:观舞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736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