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普者黑国家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
普者黑风景区基础资料汇编1丘北普者黑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普者黑风景区基础资料汇编2资料目录一、测量资料„„„„„„„„„„„„„„„„„„„„„„31.地形图2.专业图二、自然与资源条件„„„„„„„„„„„„„„„„„„„121.气象资料2.水文资料3.地质资料4.自然资源三、人文与经济条件„„„„„„„„„„„„„„„„„„„821、历史与文化历史沿革及变迁文物胜迹风物风俗2、人口资、经济料3、行政区划四、设施与基础工程条件„„„„„„„„„„„„„„„„„„„1031、交通2、旅游设施3、基础工程五、补充资料„„„„„„„„„„„„„„„„„„„„„„„„111普者黑风景区基础资料汇编3一、测量资料1.地形图2.专业图二、自然与资源条件(李璋)1.气象资料普者黑所在地区属低纬季风气候(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具有终年温和湿润的中亚热带气候特征,多年平均气温16.4℃,极端高温35.7℃,极低温一普者黑风景区基础资料汇编43.6℃,年平均降雨量1206.8mm,年平均日照时数1800h,年相对湿度77%,无霜期259天,陆地蒸发量1780.2毫米;年或有霜冻,间或年份有小雪;。区内以静风为主,其次盛行偏南风,平均风速2.0m/s。2.水文资料普者黑峰林孤峰湖盆是典型的断陷盆地,具有独特的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结构.其北面有石汪向斜山汇水区,南面有高枧槽背斜山汇水区以及12号暗河补给,东北和西部均有暗河和地表水补给,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山间湖盆.该区处于南盘江与红河流域的分水岭区域,但普者黑地表地下水经清水江汇入南盘江,属南盘江流域。地表水体以河流和湖泊为主,属岩溶湖泊,数量众多,多为泉水和地下暗河涌泉补给,湖面水体面积超过lOk㎡。3.地质资料——普者黑区域地质地貌概况(1)、区域地质背景从区域大地构造上,普者黑属于中国华南褶皱系中的滇东南褶皱带下的丘北广南褶皱柬.普者黑区域构造较复杂,褶皱、断裂发育。区内地质构造主要是东西向、北东向、北西向的褶皱和断裂,这三组断裂切割而构成一个近似三角形的构造盆地。其中北西向断裂为张扭性,东西向断裂为压扭性,北东向断裂其北端为压扭、南端为张扭。盆边各断裂皆具陡崖特征。这种特定的岩性组合及地质构造条件,为岩溶地貌发育的多样性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2)、区域地貌特征普者黑在地貌区划方面属于中国热带一亚热带湿润气候型侵蚀溶蚀及溶蚀地区的华南褶皱系晚古生代及中生代碳酸盐岩系岩溶区的滇东南溶原一峰林高原亚区,处于中国西南岩溶的云贵岩溶高原滇东盆地山原区的滇东岩溶山原亚区。为典型的高原溶原、峰林型高原。(3)水文地质条件普者黑风景区基础资料汇编5普者黑峰林孤峰湖盆是典型的断陷盆地,具有独特的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结构,其北面有石汪向斜山汇水区,南面有高枧槽背斜山汇水区以及12号暗河补给,东北和西部均有暗河和地表水补给,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山间湖盆.内部有弯曲河流自北向东南流出,沿途有丰富的地下孔隙、溶隙水、溶洞水补给,是一个水源结构复杂、水量丰富的峰林断陷盆地.而其深部是岩溶化程度低的碳酸盐岩,厚度大,该层位的下部地层有相对隔水的泥岩、粉砂岩等,这对地下水运动方式及岩溶地貌发育特征有特殊的作用.据岩溶发育程度及水动力特征,本区岩溶水自上而下可分为四带:1)垂直渗流带:大气降水经该带以分散或集中的形式垂宜渗入补给地下水.此带厚度各地不同,决定于岩溶地貌类型的不同,一般岩丘溶斗区厚度大,100~150m,溶盆孤峰区厚度小,0—10m,峰丛洼地界于两者之间,为20一50m.2)季节变动带:垂直渗流带之下,低水位之上,厚度0—50m不等,为季节性充水、径流带.该带在盆地周边补给径流区较厚,30—50m;盆地内部排泄区变薄,最薄可达0.5一lm.3)水平径流带:是岩溶水贮存运动的主要空间,在补给区岩溶水主要贮存运移于溶隙之中;在径流、排泄区则洞穴、溶隙并存,相互连通,形成极为复杂的管道系统,岩溶水以管洞流为主.此带厚度一般10—50m,泉与暗河多分布于此带.4)深部缓流带:水平径流带之下的岩溶含水带,地下水贮存运移于溶隙、溶孔之中.溶隙、溶孔的发育程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据物探资料,岩溶发育带深度一般是基岩之下至200in左右,地下水在此带内运动极为缓慢,属缓滞带.(4)、新构造运动与岩溶地貌演化历史普者黑盆地标高1450m,内有第三系沉积,说明中新世开始形成相对下降,断陷盆地规模扩大,峰林、峰丛和漏斗发育.更新世上升而结束第三系沉积.更新世盆地中存在冲洪积层及湖沼相沉积,并发育1480—1450nl之间的多个水普者黑风景区基础资料汇编6平溶洞,半覆盖型岩溶仍以溶隙,溶孔为主要特征,表明新构造运动上升是微弱的,也可认为是相对稳定地区.——普者黑岩溶地貌组合特征所谓岩溶地貌组合,指成因上有联系的一些岩溶地貌,常成一定的地貌形态组合的形式出现.如石芽与溶沟的组合,峰丛与洼地的组合,盲谷与地下暗河的组合等.综合分析岩溶地貌组合,有助于从地表岩溶形态来研究地下岩溶发育情况,从而了解各个岩溶发育阶段的特征哺。普者黑为峰林湖泊断陷盆地,形成于喜马拉雅运动期,地貌发育演化经历了高原期、峰林期和峡谷期三个大的岩溶发育期.从山岭往湖盆方向,以地表岩溶地貌为主,发育的岩溶地貌分别有石林原野、天坑、漏斗、溶丘、溶蚀洼地、峰丛谷地、落水洞、暗河、峰林湖盆或孤峰湖盆等岩溶地貌分布,形成较完整的岩溶地貌组合.(1)、地表岩溶形态与组合特征1)石芽和溶沟:普者黑区域内石芽分布于周围古夷平面和岩溶坡地上,高度在1—3m左右,最高可达6m,成片分布构成石芽原野,节理发育,石芽发育主要受节理构造控制.节理溶蚀成为溶沟.2)溶丘和溶蚀洼地:溶丘形态独特,主要分布于区内古夷平面或盆地边缘山岭地带.形态受岩石类型影响,易破碎的硅质白云岩发育的溶丘呈馒头状,薄层白云质灰岩或夹碎屑岩层发育的溶丘成低矮锥状.溶丘相对高差50~80m,底部直径上百米到几百米不等,密度约为4—6个/km2,与洼地和漏斗相伴分布.3)峰丛和谷地:分布于古夷平面和坡地,相对高差80~200m,以圆锥状形态常见,向夷平面边缘高差增加.密度在6~8爪/km2,与漏斗、洼地、谷地相伴分布.在湖盆边缘的峰丛石峰体有被断层切割现象,出现石峰体三角面.成景岩层主要是三叠纪白云岩和碎屑岩.4)峰林和湖盆:分布于东部和南部断陷盆地边缘.峰体边坡陡峭,密度在2—3个/kin2,峰体高度80—210m,峰顶海拔1570一l654m,峰脚海拔1440~1451m,峰体边坡角度大于500.部分峰体有被断层切割现象,出现断层三角面,并呈线形排列,峰脚时有泉水涌出.峰林与盆地、谷地、湖泊和溶洞组合,普者黑风景区基础资料汇编7形成特色鲜明的峰林湖盆.盆地面平坦或微向盆地中河谷方向倾斜,局部积水成湖,明显受构造控制.5)孤峰和湖盆:主要分布于湖盆中心,峰体形态以直立塔状为主,高度在80—210m之间,密度l一2爪/km2.峰顶和山坡发育有溶沟、溶槽及溶蚀裂隙.孤峰既分布于背斜构造,也出现在向斜构造,并有断层切割孤峰现象.峰体山脚多有溶洞分布,以火把洞为代表.(2)、地下岩溶形态与组合特征1)天坑:集中分布在西南部山区的云上天坑景区,在峰丛谷地区域内.形态完整的有7个,长80—200m,宽80~150m,深度超过80m.坑壁节理构造交汇,并有地表水冲刷特点.成因初步分析为洼地形成过程中,地下有暗河伏流,地表水汇集于洼地,向下垂向侵蚀溶蚀强烈,在构造节理发达的汇水点,岩层向下塌陷,形成天坑.2)落水洞:区内落水洞也比较普遍,峰丛洼地区域发育较多,规模较大.落水洞多沿断层线形排列,如普者黑北边的双龙营、羊洞、落水洞、烂泥塘、新寨一线,落水洞沿羊七沟断层(逆断层)分布,形态不规则,其深度超过20m.3)溶洞与暗河:普者黑区域内溶洞众多,据不完全统计有300多个,其中规模较大的有80多个,目前已开发的有3个,即仙人洞、观音洞和火把洞.成因类型多样,有明显分层现象,部分洞穴是现在的暗河伏流.溶洞高度在1.3—2.2m,宽度在0.7—30m,长度在9.1一100m.发育于中三叠统拖味组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洞口形态为穹形、扁形、矩形,沿层面和构造面发育.溶洞内发育大量钟乳石、石柱、石笋等.4)岩溶泉:普者黑公园岩溶泉众多,泉水流量差别很大,灰岩和白云岩中的泉水流量较大,但稳定性低.岩溶泉补给湖泊、地表河流,湖盆内泉以上升泉为多,具有承压特点.——普者黑岩溶地貌地质成因分析普者黑岩溶地貌是在特定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分布、水文地质条件及气候等条件下发育而成,并得以保存.普者黑风景区基础资料汇编8(1)、地质构造条件控制地貌格局喜马拉雅运动中后期的断裂活动,切割出三角形下降断块,普者黑断陷盆地形成,并自晚第三纪以来始终为一汇水盆地.控制其形成演化的断层是北边东西向的羊七沟断裂带,两个等腰边分别是北西向断裂带(旧城一日者断裂)和北东向断裂(马头山一双龙营断裂),两者交汇于丘北县城西边的马头山附近,北西向和北东向断层错断东西向断层.这些断层(断裂带)均被第三系、第四系覆盖.受构造运动控制,普者黑区域地貌呈现这样的格局:盆地四周相对隆起形成山地,并以垂直发育的天坑、漏斗等地下岩溶为特征;盆地内部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的汇水盆地状态,受区域最低侵蚀基准面南盘江河床面(最低海拔点790m)的控制,盆内河流下切过程持续,岩溶地貌表现出晚期的溶盆孤峰与峰林特征,水平溶洞发育;由于盆地相对稳定,上覆岩层被侵蚀后,地下水面出露地表,湖泊形成.(2)、地层岩性提供岩溶地貌发育的物质基础普者黑地区三叠纪,尤其是中三叠世形成的碳酸盐岩,厚度超过2000m.巨厚的碳酸盐岩层一方面提供了岩溶发育的可溶蚀岩石条件,另一方面保证了持续隆升剥蚀后仍有足够厚的岩层以发育岩溶地貌.自喜马拉雅运动晚期(上新世)开始,在长期剥蚀夷平面基础上出现下陷区河、湖盆地环境,沉积一定厚度的碎屑堆积,覆盖于中三叠统碳酸盐岩之上,减缓地表溶蚀剥蚀过程.使得湖盆中的峰林、孤峰和水平溶洞得以保存.个旧组上段为盆地深部的相对隔水层,使得上部托味组可溶岩中形成完整的地下水系统,盆地岩溶水垂直渗漏过程较弱,湖盆周边渗入补给较强,保证了普者黑盆地盈水成湖.(3)、地表水与地下水对岩溶地貌的塑造岩溶地貌是一种外动力地貌,主要的塑造动力是地表水与地下水对可溶岩的溶蚀过程.普者黑岩溶地貌的形成有两个重要条件,首先是自周边山岭到湖盆发育了向心型的地下水补径排系统,周边山岭区垂直渗流带厚度大,属于典型的覆盖型岩溶水,水量丰富而且径流排泄条件好,保持了岩溶地下水的侵蚀能力;其普者黑风景区基础资料汇编9次,周围山岭地带地表水下渗强烈,地表水体不发育,而湖盆区地下水直接出露地表,成为地表水,这对普者黑峰林湖盆与河流共存是一个良好的机制.山岭地带,垂直渗流带厚度大,入渗条件好,地表水垂直下渗强烈,塑造了天坑、溶斗等地貌;地表水缺乏,降丽后基本不形成地表径流,地表岩溶以馒头状、矮锥状溶丘为主.山坡地带,垂直渗流带厚度20一50m,垂直下渗变弱,出现落水洞、溶斗等地貌;地表溶蚀作用增强,雨季有局部长条形洼地积水,积水时间较长,出现峰丛和谷地的组合地貌.湖盆区,地下水径流接近水平运动,地下垂直岩溶地貌不发育,出现水平溶洞、暗河等地貌;地表有河流、湖泊,地表水溶蚀作用大大增强,出现峰林、孤峰等地貌.孔隙、洞穴岩溶水补给普者黑地表水体,形成独特的岩溶湖、峰林和孤峰组成的峰林湖泊河流湿地岩溶地貌景观.(4)、气候条件促进了岩溶地貌的发育溶蚀过程更多是一种化学作用过程,适宜的气候条件可以促进可溶岩的溶蚀.从地貌演化过程推测,研究该区岩溶地貌发育的气候条件应该追溯到第三纪之前.在滇东南岩溶高原,从白垩纪就处于夷平准高原化的炎热干燥气候,区域上主要为红色岩系;早第三纪早期有较长时期的炎热偏旱气候.形成了含纤维状石膏的砖红色岩系,有大量的哺乳类动物化石.晚期该区气候潮湿炎热.第四纪时气候波动明显,冰期间冰期交替.普者黑地区现代气候属中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2~19.7℃,年平均降雨量l000一l270mm
本文标题:普者黑国家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764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