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小学毕业课外文言文阅读一、狐假虎威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①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注:①逆:违抗②不信:不诚实,不可靠。]1.解释带点字的意思。(1)天帝使我长百兽:(2)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3)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4)兽见之皆走:2.翻译句子。(1)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2)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3)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之”的不同含义。(1)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2)故遂与之行:(3)其不善者而改之:(4)曾子之妻之市:(5)学而时习之:(6)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4.从这则寓言可概括出的成语是______,与这个故事意思相同或相近的成语或四字词语______,它们都是用来比喻____一类人。5.你是如何评价文中的这只狐狸的?请谈谈你的看法。二、曾子杀猪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同”汝“)还,顾反,为女杀彘(猪)。”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曾子妻之市之:往B.顾反,为女杀彘反:.同“返”C.妻适市反适:往D.特与婴儿戏耳特:特别2.请把“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这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试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简要说说它给你的启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凿壁偷光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邻居有烛而不逮()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③资给以书()④遂成大学()2.翻译下面的句子。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译文: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译文: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4.你认为,应该在哪些方面向匡衡学习?五、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②卿言多务,孰若孤③蒙乃始就学④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2.文中有两个通假字,请找出并释义。①通,释义。②通,释义。3.解释下列句子中“以”的不同含义。①辞以军中多务②以丛草为林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④子以我为不信4.根据下列句子,写出成语。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成语:②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成语:5.翻译下列句子。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②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6.本文通过记述孙权劝勉吕蒙努力致学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答:六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1.解释括号里的词。(1)众皆弃去.()(2)破.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请举一例。七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选自刘向《烈女传》)1.解释下列词语。A.嬉:B.贾人:2.这段文字源自历史典故:。八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注释]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女:通“汝”;③顾:回来;④彘:猪;⑤特:只不过。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①曾子之妻之市②听父母之教B.①其子随之而泣②今子欺之C.①汝还②顾反为汝杀彘2.解释加点的词。(1)妻止.之止.()(2)遂.烹彘也遂.()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请举一个你生活中的实例作简答。九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1.解释下列文句中加点词的词义。①兔走.触株走.()②因释.其耒而守株释.()③而身.为宋国笑身.()④冀.复得兔冀.()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从短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从某一角度简要谈谈。答:。十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余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①以至于斯.也斯.②从而谢.焉谢.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不超过10个字)。3.这则故事给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答:。十一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ǒu,窗),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1.“弃而还走”中“还”的意思是:。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3.这个故事讲的是成语。4.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十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邑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邻舍有烛而不逮不逮:不给他B.衡乃与其佣作佣作:雇佣劳作C.而不求偿偿:报偿D.邑人畏服之如是邑人:同乡2.文中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是:3.本文记述了有关匡衡的几个故事?读后你有什么感受?十三、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写出下列带点字的读音,并填空。孔君平诣.其父(),“诣”的意思是;为.设果(),是为设果;儿应.()声答曰.()。2、“惠”通假字是(),“甚聪惠”是说杨氏子,从文中“”这一句话可以看出。3、杨氏子的回答非常巧妙,妙在:十四、伯牙绝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1、成语出自这个故事。这个故事中是的知音,从“”这两句可以看出。2、人们常用“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感叹:。3、高山流水比喻,人们把知音比作的人。4、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绝:①断绝②穷尽③走不通的④独一无二的⑤极、最伯牙绝.琴()斩尽杀绝.()绝.处逢生()美妙绝.伦()绝.大多数()悬崖绝.壁()善:①擅长、善于②好③善良④容易,易于⑤办好、弄好伯牙善.鼓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心怀不善.()多愁善.感()善.始善终()英勇善.战()5、句子停顿不恰当的一句是:()①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②善哉,洋洋/兮若/江河!③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④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6、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①句子含义:②从这个句子我体会到☆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①句子含义:②从这个句子我体会到十五、学弈弈秋,通国之_______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_________,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______之矣。这是其智弗若与?曰:__________。1、理解词语意思。诲:惟:援:俱:2、“之”在古文中有不同的意思,在本文中出现多次,请指出下列句子中的“之”的意思。①通国之.善弈者也。()②一人虽听之.。()③思援弓缴而射之.。()④虽与之.俱学。()3、你认为正确的一种朗读停顿是():A、使\弈秋\诲二人\弈。B、使\弈秋\诲\二人弈。C、使弈秋\诲\二人\弈。4、理解句子的意思。①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②“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5、回答问题你知道《学弈》中的后者为什么学不好吗?从他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十六、精卫填海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1、填空。“精卫”的样子是它是2、“精卫填海”这个故事象征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十七、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楚人刻舟求剑的结果,原因是(用文中原话回答):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十八、夸父追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1、理解词句意思。夸父与日逐走渴,欲得饮“邓林”是指:2、夸父追日象征着:参考答案一、1.(1)做首领(2)认为(3)对的(4)逃跑2.(1)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2)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3)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3.(1)助词,无义(2)它,代狐狸(3)它,代缺点或错误(4)到(5)它,代学过的知识(6)的4.狐假虎威狗仗人势倚仗别人威势来欺压人二、1.D(应为“只是”之意)2.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他学会欺骗啊。3.无论是教育子女还是做人,都必须讲个“信”字,要说到做到,不能说谎。(只要大意对即可)三、1.①到,此指照射过来②报酬③把④就2.①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一个洞,让邻居家的光亮照过来,拿着书映着灯光来读书。②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3.凿壁借光,凿开墙壁,借邻居的灯光来读书,现在形容勤学苦练。4.①学习要主动--匡衡凿壁借光,主动创造条件来学习,其好学的精神值得学习。②学习要刻苦--虽然家庭贫穷,可是,他不畏艰苦的环境,并且能以“与其佣作而不求偿”的方式“得主人书遍读之”,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五、1.①广泛阅读②谁,哪一个③就,于是④到,等到2.①“邪”通“耶”,吗②“耳”通“尔”,罢了3.①用②把③凭(凭借)④认为4.①吴下阿蒙②刮目相看(待)5.①我难道要您研究经典成为博士吗?②读书人离别三日,就应该重新别眼相看。大哥为什么这么迟才改变看法呢?6.时间就如海绵力的水,要挤总是会有的;读书不一定求精,广泛阅读对丰富一个人的见识总会有好处的;读书能够改变人.六、1.去:离开(2)破:击破2.从
本文标题:六年级文言文阅读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782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