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分析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分析2008年2月21日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三年级对特定物体的特征及其变化的观察和描述;强调发现更多的观察内容及采用更多的观察方法;学习做观察记录和进行小组交流。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四年级在观察的基础之上在教师指导下对一个主题展开多侧面的活动;学习制订计划,并付诸实践;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五年级参与一个比较完整的探究性活动,自主完成部分探究活动;学习改变一个变量的对比实验;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并且做出自己的解释。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六年级尝试进行开放性较强的某些自主探究;在系统的观察和实验中积累更多经验;初步尝试用模型对实验现象或观察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教科版教材主编郁波老师强调:关注科学概念关于科学概念下面这两句话有助于大家理解:科学概念包括科学的观念和对科学的看法;发展学生正确的科学观念,比让他们掌握大量事实性的信息更受到重视。本册内容电新的生命食物岩石和矿物四个单元28课,分属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从本册开始过渡到大单元结构,希望给师生创造能深入探究一个主题的条件,完成从中段向高段的过渡。第一单元电(课时分配建议)1.电和我们的生活(1课时)2.点亮我的小灯泡(1课时)3.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1课时)4.电路出故障了(1课时)5.导体与绝缘体(1课时)6.我来做个小开关(1课时)7.里面是怎样连接的(1课时)8.我们选择了什么(2课时)本单元重要概念:电是一种常见的能量电在电路中流动和工作概念图1电类别安全材料电路电路图组成状态连接方式电流干电池的电220V的电5500V的电触电导体绝缘体概念图(2)状态组成断路电池电池盒灯泡开关灯座通路短路电线电路电路图串联并联电池的串联灯泡的串联灯泡的并联电池的并联连接方式电流主要活动及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1.交流电的知识调查、交流和提出问题2.探究最简单的小灯泡电路观察、想象和假设性解释3.点亮更多的小灯泡观察与推理(类推)4.排除电路故障提出大致思路,有序解决问题5.检测区分导体和绝缘体预测和检测,整理分析数据主要活动及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6.做小开关制作和创造7.测试接线盒里电线是怎么连接的有序检测与合理推测8.比较串并联电路比较和描述9.设计安装“房间照明电路”设计和制作各课简析1.电和我们的生活孩子们关于电的感性知识,是学习本单元的基础和起点。教材十分重视电的安全教育,多处强调用电的安全。必须让学生知道家庭用的交流电是非常危险的,不能随便去摆弄。1.调查家中的电器认识电器,交流电和干电池,电与我们的生活关系。2.交流我们知道的电的知识1)我知道的电:摩擦起电、雷电、220V电……2)我知道的安全用电事项:不靠近高压电线;不用插座的电做实验;遇雷雨时……●内容丰富,建议老师有选择地跟学生讲2.点亮我的小灯泡1.让小灯泡发光--接亮一个小灯泡--观察小灯泡的构造--观察连接装置,比划电流路线--试着画连接装置和电流路线老师们要思考:●为什么要画连接装置和电流路线?●教材没有给出电池的正负极,没有告诉电流从正极流到负极。为什么?2.哪个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亮帮助学生区分短路和断路3.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点亮更多的小灯泡是学生心理需求。应该用电池盒和小灯座了。1.使用灯座的小灯泡--观察电池盒、小灯座--安装1、2、3--画简单电路图教师重点关注:●P6安装第2步起什么作用?●简单电路图怎样示范的?2.点亮更多的灯泡图意表达:从点亮两个灯泡开始,寻找更多的方法,画电路图,观察有什么发现。思考:●这个活动与第8课“比较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方法”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只用一个电池;目标在点亮更多小灯泡,不比较电路。4.电路出故障了呈现了一个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和工作过程。1.什么地方会出故障对可能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各种原因进行猜测、整理并记录(因为电路比较简单,孩子们可以罗列出所有可能的原因),这是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学会有根据地猜测是科学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P8第一段文字和资料,起什么作用?●罗列所有可能的原因,意义是什么?2.做个电路检测器做电路检测器--检测出故障的电路拓展:还有别的办法吗?5.导体与绝缘体阅读资料给出导体和绝缘体概念。引出问题:我们周围的物体中,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1.检测区分25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计划--看看检测一块橡皮的过程(标准操作程序)--检测25种材料--整理记录--交流。2.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材料和安全用电事项这已是第三次安全教育,这个教育已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为什么要检测25种?“25”表示要“多”的意思。检测足够多的物体,才能以测量、观察、归纳的方式真正构建起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也使小组各成员真正动起手来。●思考为什么提出“预测出错的次数越来越少还是越来越多”“能说说我们是怎样预测的吗”?●为什么没有了“人、大地也是导体。”?6.我来做个小开关本课是前几课的延续和应用。1.观察手电筒材料--电路--开关有开关的电路,可控制电流通断了。2.给我们的小电灯做一个开关设计--用回形针制做做开关的材料用导体和绝缘体两种。3.红灯、绿灯和黄灯(拓展)(电路多回路,开关一刀多掷)7.里面是怎样连接的这是一项兴趣性、思维性价值较高的内容。1.里面是怎样连接的观察第一个接线盒--测试第二个接线盒--记录、推测--拓展到6接头。●测试时怎样不遗漏又不重复?●里面到底是怎么连接的?(如果1-21-32-3通;1-42-43-4不通。)可能的接线方法:2.做一块电路游戏板(拓展)8.我们选择了什么1.比较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方法两节电池串联、并连的连接方法和特点。两个灯泡串联、并联的连接方法和特点。●串并联电池或灯泡各有什么特点?亮度不同,回路不同,控制不同。2.设计一个房间的照明电路7个引导问题导航。3.安装我们房间的照明电路●到底选择什么样的电路?开放性,不必统一要求。设计和安装的难易程度,教师可以自行调节。当学生看到自己设计、安装的房间灯亮了时,会无比喜悦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为本单元学习画上一个惊叹号。第二单元新的生命(课时分配建议)1.油菜花开了(1课时)2.各种各样的花(1课时)3.花、果实和种子(1课时)4.豌豆荚里的豌豆(1课时)5.把种子散播到远处(1课时)6.萌发的种子(1课时)7.动物的卵(1课时)概念图生长成花不完全花受精组成花瓣雌蕊散播种子种皮种子子叶胚根胚芽萼片新的生命(繁殖)雄蕊果实子房完全花胚珠花粉雄花雌花……组成分类机能卵胚胎孵化过程种子萌发根茎和叶养料主要活动及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1.观察油菜花的构造和生长变化解剖观察构造,比较观察变化2.观察各种各样的花(自定专题观察)自主计划和记录观察,交流3.观察雄蕊和雌蕊细致观察,观察构造4.分别观察比较果实、种子观察比较相同和不同5.统计豌豆荚里种子的个数用统计方法整理资料、解读数据主要活动及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6.观察油菜、蒲公英散播种子的方式观察、联想7.测量栗子跳动与滚动的距离测量、统计和解读数据8.蚕豆发芽实验(吸水量、发芽过程、子叶作用)实验观察,按步骤做对比实验9.观察动物的繁殖活动、卵的孵化观察和比较1.油菜花开了1.观察一棵油菜试着分辩油菜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2.观察一朵油菜花3.观察一棵油菜的花●为什么选油菜花为观察材料?●为什么是这样的顺序?花是植物有机体一部分,从整体到部分;花是生命过程的一个阶段。●数油菜花的朵数和花蕾个数,能数清吗?为什么要数呢?活动目的不在个数上。在数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提出这算什么,那算什么的疑问,观察到油菜花的连续生长过程,还会发现果实与花的关系。画一个花蕾,推想花蕾将要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画出花蕾未来的变化连续图。目标也是指向认识变化。2.各种各样的花必然扩展到认识各种各样的花。怎样扩展的?1.花的专题观察希望学生能自主地去观察研究,教材展示了多方面的指导,包括记录。●看看教材上作了哪些方面的指导,我的学生还需补充什么?2.“花的观察”报告会●怎样把握目标?描述、交流、发现3.这是一朵完全花吗3.花、果实和种子1.观察花的雄蕊和雌蕊构造-传粉--授精--果实与种子●为什么把观察雄蕊和雌蕊作为重点?●对花药、花丝、柱头、花柱等名称,怎么处理?2.观察油菜的果实和种子按照成长顺序排列,看果实和种子是怎么生长变化的。与第1课观察花的变化形成了递进结构。4.豌豆荚里的豌豆1.比较油菜与豌豆的花、果实和种子分别两两比较,找出相同与不同。2.观察比较更多的果实与种子同类事物比较,也找不同但重在找相同,即共同的特征。虽形态各异,但功能相同。3.豌豆荚里的种子数数种子数--统计--回答有几粒●为什么安排数豌豆这个活动?活动包含着一种研究的方法--统计。当孩子们把小组、全班的记录统计出来后,就会呈现出事物常态分布的规律。要展示统计的过程和研究回答“豌豆荚里有几粒豌豆”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常态分布的规律,但不要告诉术语。5.把种子散播到远处1.观察油菜散播种子的方式2.测量栗子跳动与滚动的距离●活动可以改用豌豆、黄豆,在2-3尺高的地方进行。3.观察随风飞行的蒲公英种子4、收集有关植物散播种子的资料●要把种子的构造与它的传播方式联系起来。●可以重新组织内容,便于教学。6.萌发的种子1.观察蚕豆发芽时的吸水量●如果有条件,可改用称干、湿蚕豆的重量,算出吸水量。2.观察发芽的蚕豆●不是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而是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即各部分的变化和作用。3.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本课要精心准备观察材料,教师要调配好课内、课外的活动和指导检查。7.动物的卵动物繁衍后代,与植物有相似之处,教材从植物迁移到动物。1.观察动物的繁殖活动2.观察动物的卵观察各种各样的卵观察鸡蛋(或鸭蛋、鹌鹑蛋):外部-内部-从蛋到鸡的变化过程3.观察青蛙卵的孵化(拓展)第三单元食物(课时分配建议)1.一天的食物(1课时)2.我们的身体从食物中获得什么(1课时)3.吃什么和还吃什么(1课时)4.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1课时)5.面包发霉了(1课时)6.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1课时)7.食物包装上的信息(1课时)概念图(总)食物营养食物变化食品包装上的信息食物概念图1营养均衡搭配膳食营养提供活动能量糖类脂肪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支持生长发育保持健康营养作用营养成分食物营养概念图2熟食做罐头或真空包装等冷冻盐腌腐败变质霉菌生长条件储存食物方法晒干生食食品包装上的信息霉菌发霉食物变化保质期添加剂……主要活动及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1.记录一天吃的食物,给食物分类记录整理信息,自定标准分类2.研究食物有哪些营养成分收集信息、检测(脂肪与糖类)3.搭配食物营养研讨、运用4.比较生熟食物比较和描述主要活动及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5.观察发霉的面包用工具细致观察6.研究霉菌生长条件推测,按步骤做对比实验7.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储存食物方法)观察、比较和研讨8.观察食品包装上的信息收集整理信息,观察比较1.一天的食物1.记录一天的食物●为什么安排这个活动?怎么记录?P38图画2.给食物分类面对似乎杂乱无章的事物时,怎么去研究它们?分类!当学生能够把一天的食物分类的时候,他们对食物的认识已经提高了。●怎么引导对食物的分类?人们常常怎么分?怎样分更便于研究食物?2.我们的身体从食物中获得什么1.食物有哪些营养成分有哪些营养成分--哪些食物含某种营养--各种营养的作用(讨论、整理学生们已有的知识,并讲述完善)2.找出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实验判别: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糖类)?食物中是否含有脂肪?怎样判别其它营养成分?3.吃什么和还吃什么1.怎样使营养均衡哪种食物最有营养?有含所有营养的食物吗?思考:吃什么?还吃什么?怎么吃?2.搭配膳食营养一般搭配原则;金字塔结构图;自己配营养餐;评价营养搭配。●怎样让学生改变自己平时不良的饮食习惯,注意膳食营养均衡?●是否还有关注营养不够孩子的问题?4.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1.生食和熟食认识可以生食和需要熟食的食品。2.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找不同点,认识发生的变化。3.从玉米粒到玉米花实验区老师介绍用美国玉
本文标题: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810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