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学校简介•山东艺术学院长清校区在津浦铁路以西、紧邻京福、京泸高速公路、104国道和济南绕城高速公路,西侧为规划中的济菏高速公路,大学校园内的3号和6号公路,把校区与济南市和长清市相连接,交通便利。•长清校区处于长清中部的低山丘陵区,山前呈积扇地貌。校址由双龙山自东北南三面环抱,西临北大沙河、东风水库,成东高西低的山前坡地形,自然环境优美。•校区占地73.1公顷,在校生10000人,总建筑面积34.45万平方米。分析要点•总体布局与交通分析•空间结构•景观意向•生态景观•竖向设计•效果展示总体布局与交通分析总体布局交通分析礼之用,和为贵“笙”的演奏注“和”,在古代称为凤翼。“笙”是校区形态的传达“和”是艺术的完美实践注:笙,苗、侗、水、瑶、仡佬等族单簧气鸣乐器。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藉由每根管子中的簧片发声,是吹管乐器中唯一的和声乐器,也是唯一能吹吸发声的乐器,其音色清晰透亮,音域宽广,感染力强。。流行于贵州、广西、湖南、云南、四川等省区。空间结构由来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结合内容之和,空间之和整体布局与自由布局相结合,功能分区的竖向结构,结构和谐,整体空间结构景观意向生态景观竖向设计环抱校园的山水是校园的生态基础,校园中的水体造景将校园的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连为一体,创造出“山水之间,溪水环绕”的生动的校园环境。建筑与山水的自然融合,人的活动与校园景观的和谐共生。鸟瞰模型心得体会(一)山东艺术学院新校区的规划设计充分反映地方特点与专业特色,继承了历史文脉,新校区的校园规划解读了场地的基础元素,形成“青山碧水,凤笙和瑞”的校园空间格局。该院的校园结构取意于中国传统乐器——“笙”,笙的演奏强调和声,取其“和谐、协调”之意,笙的造型优美,古代称为“凤翼”,暗合其形,校园整体结构舒展典雅。新校区“依山而筑、临水而居”,最大限度地融合了学习生活休闲空间与景观生态空间,有助于在校园中形成一种沉静优雅的气质与文化生活情调。所以我们在做规划时,也必须多了解我们规划地区的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一方面人们可以接受并很快的融入我们的规划之中,同时这对我们规划的一个方向也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就像长江大学新校区的规划,我们就可以考虑石油方面的一些规划意向,以及如何与荆州这座古城照应,同时也反映好时代的变迁。(二)有关山东艺术学院图书馆•山艺图书馆位于山东艺术学院长清新校区总体规划的核心部位。是学校信息、文教、科研服务的重要基地。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集图书馆、美术馆为一体。•长清地区本来就风景如画,而艺术学院所在位置更是青山环绕、绿树成荫。其中,图书馆的位置,是校园的中心,从所有邻近的地方都能看到它。这座建筑物的独到形状是根据这样一个纲要来设计的:它需要紧凑而合理地组织安排,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合适的,并且在读者和工作人员的场所都要有日光。它要遵循校园中的两条重要的轴线,还要考虑到校园的远期发展而表现出高雅的艺术气息空间的同一性和种种步行者的感受。另外,同所有其它的类似建筑一样,这座图书馆在校园中的象征意义要与它的实际性质同等重要。•总平面布局•图书馆处于全校纵横两条主轴交汇处,在园区的所有建筑中,地理位置最为重要,它的空间结构使建筑很好地体现了整体校园规划的主旨。考虑到校园整体功能布局以及周围环境特点,图书馆以位于二层的中心广场作为景观中心。在空间轴线上的局部做镂空处理,构成自然、开放、连续的视觉通廊,空间结构丰富而又秩序井然。二层公其活动广场作为整个设计布局的核心,向西由宽广的大台阶为引导,与校园大门成为对景,迎接来访、树立形象;向东可遥望远处山脉,拥有广阔视野,放松心情、愉悦情操;向北面则引导校内主要读者人群,方便他们快捷到达各阅览区。同时,二层中心广场也是围合感强烈的视觉中心和交流中心,它通过环状共享空间与室内产生对话,使建筑产生强烈的向心力;作为校区东西主轴的延伸,与西侧主入口遥相呼应的东侧通廊将山景直接引入建筑中,将大环境与小环境连接起来,因此成为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交流的自由空间。•功能设计这座建筑的功能主要包括图书馆和美术馆两部分。•首层是美术馆的展览、对外培训、图书馆的后勤以及展示空间的组合。图书馆的报告厅也设置于这一层。由于立体交通体系的存在,图书馆的主体人流——读者被安排到了二层的中心平台,所以首层的交通和功能体系非常顺畅。建筑临近教学区的北侧布置报告厅入口,利于学生使用。在报告厅入口的两侧分别是美术馆的展览和培训;一层的中间布置报告厅,与展示相结合有利于高峰期的大量人流使用;在建筑的南侧设置图书馆的后勤部分,使其入口避开校门和教学区的集中人流,减少后勤对其他功能的干扰。•二层的中心广场是图书馆的读者人流的集散地,这层设置了图书馆的读者入口和总服务台,在中心广场的东北侧和西南侧两个次入口,同时在校区主轴线上的视觉通廊将多媒体阅览和视听室独立开来,方便管理和使用。在靠近中心广场外围布置采光带,并在阅览室的内侧设计直通一层的共享及交通空间,使二层的功能与一层的展示在空间上联系起来,丰富了室内外的空间层次,解决了大进深造成的一系列通风和采光问题。•三层的美术馆与图书馆在交通组织上完全分开,在这里利用了屋顶采光设置了创作室及名家工作室,建立了一个相对独立的艺术创作空间。图书馆设置了音乐和美术阅览,并在共享空间即“光内蕊”的内侧临近中心广场的地方设置了公共交流空间,这里与阅览室之间被“光内蕊”共享空间分开,减少了交流休憩活动对阅览室的影响,使图书馆真正成为人们汲取知识和交流知识的场所,完善了图书馆的使用功能•四层除了布置了综合阅览室和样本阅览室以及文献储备库以外,在三层交流区的基础上还增加了室外的交流空间。在临近两个阅览室的地方设置了两个屋顶花园,顶部在不影响天井采光的基础上以玻璃天棚覆盖,供读者休息讨论使用。
本文标题:校园规划案例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817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