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新闻采访学复习大纲一、名词解释1.新闻线索——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指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和新闻采访的方向。4.第一手材料——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他要报道的事实那里得来的材料,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第一手材料具有实证性、生动性和可读性的优点。5.吃透两头——吃透“上头”是指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和地方党委的政策指示精神;吃透“下头”是指掌握丰富的实际情况。在采访实践中,既要吃透“上头”又要吃透“下头”,上情下达,下情上达。6.“心入”与“身入”——就是采访既要形体深入,更要思想深入。所谓“身入”,就是要到新闻现场去,到群众中去;所谓“心入”,就是要深入到事物内部去,弄清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抓住事物的特点和本质,找出事物的规律性。11.新闻敏感——又称“新闻鼻”。指记者敏锐识别和准确判断客观事物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能力,它是一种职业敏感,是一种顿悟性的思维活动,是记者政治水平、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综合表现。13.新闻选择——是指记者根据新闻价值、自身媒体的定位或版面(时段)需要对已发现的新闻进行取舍和安排。新闻选择有两个主要标准:一是新闻价值标准,一个是新闻政策标准。只有新闻价值标准与新闻政策标准的和谐统一,才是新闻的最佳选择。14.“耳目喉舌”——无产阶段的记者肩负着党的使命,其职责就是通过报道事实,当好党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耳目喉舌”主要指新闻记者的职责,即及时提供事实的报告,通过采访,尽快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充分发挥记者作为“耳目喉舌”的作用。15.新闻报道思想——是指新闻机构在一定时期内组织新闻报道的指导思想。它体现着新闻报道的方向和意图,表明报道的目的、内容、范围、重点和要求,是记者进行采访活动的依据和出发点。选择题18.座谈会——又称调查会,是一种常见的集体访问形式,对于情况错综复杂、矛盾众多的问题,经过座谈会使各方面人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发表看法和意见,有利于把握全局,弄清事实真相。19.“搭桥艺术”——搭桥是一种采访艺术,也就是斯诺前夫人韦尔斯讲的“斯诺法”,它的核心是找到使采访对象感兴趣的相似点或接近点,使记者和被采访对象从“生”到“熟”,在特定的环境下,选择合适话题,营造生动活泼的氛围的一种采访艺术。20.开放式提问——是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这样的提问比较宽松,不唐突,也常得体。特点:常用于访谈的开头,可缩短双方心理、感情距离,但由于松散和自由,难以深挖。21.闭合式提问——是指比较具体、明确、范围较窄的提问,要求对方回答只能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特点:闭合式提问易突破,常用于深入追问或查证、核实,以及转换话题,也往往比较敏感,要注意提问的角度和口气。39.新闻根据(由头)——又称新闻由头,指客观事实作为新闻传播的依据或契机,是一个事实所以成为新闻的根据。51.隐性采访——也称秘密采访或暗访,指新闻记者由于某种原因而不公开身份的采访。它是与显性采访相对而言。这种采访的优点是不会因为记者的采访而改变采访对象活动的原貌。二、简答题(复习题下仅是提示了答题要点,考试答卷时需适当展开)5.影响记者深入的思想障碍是什么?如何解决这方面的问题?要点提示从记者的采访实践看,记者的思想障碍主要是态度问题。具体来说,要摈弃以下态度:(1)把深入看作是一种短期行为;(2)要深入就得讲条件;(3)有个人打算。需从三个方面努力:(1)要下决心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深入到群众中去,深入到实际中去。(2)要深入新闻发生的现场。(3)要正确处理深入的几个关系。6.直面采访要掌握哪些基本原则?要点提示要搞好直面采访,须把握和实行三个原则:(1)平等。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是平等关系,没有尊卑之分,上下之别。(2)因人而异。访问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不仅因人而异,还要因时、因地、因事而异,切忌用一个模式去套。(3)主动权。记者在访问时要有很强的主动意识,自始自终掌握采访主动权。7.新闻舆论监督的意义、主要形式、特点是什么?要点提示(1)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职能决定的,也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使命。(2)新闻舆论监督的主要形式是批评报道,其突出特点是公开性、揭露性、扩散性。8.为什么说传播信息是新闻的基本职能?要点提示不传播信息的新闻,严格来说不能称作新闻。在开发中传播、在传播中进一步开发,这便是新闻工作者的责任。记者跑的地方多,接触的面广,是开发信息(了解、收集信息)和传播信息的一支重要力量。9.记者如何开发和传播信息?要点提示(1)广辟信息源;(2)增大信息量;(3)传播正确的信息;(4)提供含金量高的信息;(5)让信息增殖;(6)快速传递信息;(7)重视信息反馈;(8)加强对信息的综合利用。10.记者怎样做好预测性报道?要点提示预测性新闻的写作,需要记者长期的积累,同时要把握以下几点:(1)重根据;(2)重比较;(3)重辩证。11.采访前记者如何做好临时性准备工作?要点提示(1)明确采访目的;(2)熟悉采访对象;(3)学习党的方针政策;(4)充实新知识;(5)准备一些问题;2(6)设计采访方案;(7)做好物质准备。12.提问的技巧有哪些?提问中为什么要看对象?要点提示(1)看对象;(2)由近及远,由易及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3)抓住要害,提出对方不得不回答的问题;(4)提问具体;(5)两面问;(6)提问要讲究方式。提问要看对象,主要是内外有别;年龄有别;知识有别,所以接受能力和程度也有别。13.在观察时应该重视哪些方面?要点提示(1)选择恰当的观察位置;(2)粗细结合,以细为主;(3)用眼睛调查数据;(4)在比较中观察,在观察中比较;(5)观察中联想。14.搞好人物追踪采访要注意哪些事项?要点提示(1)人物追踪采访的对象,基本上有两类,一是名人,二是普通人,不要只关注名人、领导、权威;普通人也出新闻;(2)人物追踪有两类:单一的人物追踪;众多的人物追踪。众多的人物追踪,要靠多个记者协同作战来完成;(3)人物追踪采访成果的报道形式,要注意形式创新。15.突发事件采访对记者有哪些基本要求?要点提示(1)要关心形势;(2)反应灵敏;(3)有紧迫感;(4)既要不怕危险,又要善于保护自己。16.在新闻实践中,媒体采用隐性采访时应注意什么问题?要点提示(1)处理好两个关系:暗访与明察;勇于冒险与善于保护自己;(2)要受到两个制约:法律制约和道德制约。三、论述题(考试答题要论点全面,材料具体,体现出论述概述能力。)2、怎样正确认识记者三个职责间的辩证关系?要点提示(1)把采写新闻报道放在首位,这是抓住了主要矛盾。(2)把采写新闻报道放在首位,就能把反映情况和做群众工作带动起来,这三项职责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3、如何理解当前的新闻竞争?要点提示(1)对于新闻媒体来说,竞争可以提高政治质量和业务质量,办出特点,满足广大受众的需求,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出人才,出知名度。(2)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可以提高效率,出成绩,出精品,上水平,成为新闻战线的强者。(3)对于新闻事业来说,可以注入活力,优胜劣汰,更好地促进新闻事业的繁荣与发展。目前,我国的新闻竞争表现在各类媒体之间,呈相互交错之势,而且是全方位的。认识竞争的态势,有利于记者为自己定位。4、为什么要强调记者深入新闻发生的现场?要点提示(1)、要不要深入新闻发生的现场,是衡量记者是不是真正贯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采访路线的一个重要标志。(2)、深入现场,从根本上讲,就是记者直接接触新闻源。这是记者认识采访对象,掌握第一手材料的需要。13、新闻线索从何而来?答:新闻线索的来路概括起来有三条:*一是来自上面的,二是来自下面的,三是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和挖掘的。第一条来路是指有关领导机关或编辑部送给记者的新闻线索。这类线索一般都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因为它从客观实际中来,又经过有关领导机关或编辑部初步衡量与审核。记者应当认真对待这种新闻经索但不能把这种线索当作固定不变的框框。记者应当主动与有关领导机关和编辑部联系,从他们那里获得可供采访的新闻线索,不能当“老等”,否则工作就会陷于被动局面。*第二条来路是依靠广大通讯员和读者提供新闻线索。这是一条重要的新闻线索来路。首先,记者从上头得到的线索总是不多的;其次,一家新闻单位的记者有限,记者的活动面和时间、精力有限,全靠记者自己去发现新闻线索,就可能有不少“新鲜的活鱼”漏网。为此,记者应当设法使这条来路畅通,加强同社会各方面的联系,广交朋友,建立通讯网……15、采访记录的内容主要有哪几项?采访记录的内容主要有七项:第一,记要点。即把重要事实、情节和密切相关的背景材料如实地记录下来。第二,记易忘点。通常包括时间、地点、人名、数字、有特点的人的人物语言及各类业务专用术语等。第三,记疑问点。把采访对象讲得不清楚、或与记者已掌握材料有矛盾的情况、事实和说法记录下来,供重点提问或进一步核实之用。第四,记思想。把采访对象对所提供的事实和情况的认识、见解记录下来,供记者分析采访材料时参考之用。第五,记有价值的原话。采访对象在回管问题时,要能说出一些能反映个性特征、或能揭示事件本质的精炼语言,记者要注意把它准确地照原话记录下来,以供写作引用之用。第六,记眼见的材料。即把新闻现场所见到的有特点的场景和被访者的服饰衣着、神情举止等记录下来,用于写作,可作新闻立体化。第七,记感受。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对被采访者所提供的材料会有某种分析和判断,比如某个材料典型,能说明什么,可供什么用等等,把它记录在有关村料的旁边,这利于材料整理和写作。四、分析评价题(分析问题要全面具体,评价到位,体现出对问题的认识能力。)31.农民冯某携带家人来到省会城市,在一家饭店打工。在给孩子办理在省会城市借读入学手续时,按规定要出示孩子父母与打工单位签的劳动合同,可是饭店老板却百般推脱不予办理劳动合同。冯某的孩子没法入学,冯某投书报社求助。报社老总派记者张某前去追踪采访,而张某认为冯某是普通人,没有新闻价值,就装病不去。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张某的认识。要点提示(1)人物采访的对象,基本上有两类,一是名人,二是普通人,不要只关注名人、领导、权威,普通人也出新闻;(2)从新闻价值角度看,第一,孩子入学难,是现在中心城市尤其是省会城市的老大难问题,这是关系千家万户的“民生”大计,是三贴近新闻;同时,农民工的务工环境很差,劳动手续极不健全,一旦出现纠纷,农民工就处于弱势。媒体有必要履行自己的监督职责和职能,为农民工鼓与呼,为构建和谐社会尽职责。2.记者王某怀疑他们的一位女副市长有腐败行为,他就决定采取隐性采访进行调查。过一段时间,王某没有发现这位副市长的劣迹。记者就把在采访中偷拍的她的多幅生活照片卖给一家商业网站,供其在网上大肆传播。请评价记者王某的行为。要点提示(1)答出隐性采访的概念和意义;(2)隐性采访要受到两个制约:法律制约,道德制约。不能借口隐性采访,任意侵犯公民的名誉权和隐私权;(3)“偷拍”的概念和法律界定。王某的行为已经违反了法律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侵犯了女副市长的权利。3.名记者范长江在内蒙古大草原采访时,他的汽车惊动了野马,范长江在报道中说那些惊跑的野马“鬃飞、尾直、眼回视”。请以此例来认识什么是观察采访以及进行细致观察的作用。要点提示(1)所谓观察采访就是用眼睛采访。(2)细致的观察,可以使得报道形象化、立体化,有典型细节、生动画面,读来如临其境的报道。范长江的报道如画面或像电视、电影的镜头,不但真实、具体、形象地表现出马跑得飞快,而且显示出马的惊恐心理,让人感到如在眼前。4.山西某小煤矿发生矿难事故,煤矿老板刻意隐瞒。有知情人向报社匿名提供了这件事的线索,报社派记者张某前去调查采访,而张某认为曝光这样的事件会给自己带来人身危险,于是就装病不去;后来煤矿老板得知此事,偷偷派人给记者张某送了2000元的红包以感谢其不曝光之“恩”。张某欣然接受。请运用所学知识评价记者张某的行为。5.电视记者王某想挖掘
本文标题:新闻采访学复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819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