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阅读训练专题一:概括内容
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阅读训练专题一:概括内容读文章,我们要学会抓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既是一种重要的阅读能力,也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阅读文章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应概括得完整简要。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有:(1)记人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课文写的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然后概括主要内容。如《桥》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挽救了全村人的性命,而他和自己的儿子却被洪水吞没了,塑造了一个英勇无私的共产党员形象。又如《晏子使楚》一文的主要内容是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2)叙事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如《金色的鱼钩》一文的主要内容是在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最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一: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注意两点:1、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贯。2、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二: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飞夺泸定桥》就可以这样来概括主要内容。三:问题概括法。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穷人》一文,读后可以行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桑娜在等丈夫回来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她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为什么她会这样想?丈夫回来以后,她又是怎么想的?一一回答这些问题,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四:标题追溯法。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叫“标题追溯法”。如《伟大的友谊》一课,我们抓住标题便可追溯到主要内容。五:内容借助法。这种方法,就是借肋文章中的句或段来总结方要内容。如《养花》一课,结尾的“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训练机遇两个一贫如洗的商人在路边叹息,他们决定去祈求上帝的帮助。上帝问他们:“你们想要得到什么呢?”其中一个商人说:“仁慈的上帝,我需要一笔钱使我的店铺重新开张。”接着另一个也说:“仁慈的上帝,我也需要一笔钱,使我的店铺重新开张。”上帝又问:“那你们需要多少呢?”“恐怕至少要1000元,我的上帝”。一个商人答道。“恐怕至少也要1000元,我的上帝”。另一个商人跟着说。“好吧,”上帝说,“我想我不能完全满足你们的请求,不过我将给你们每人500元。”第一个商人拿着这些钱,一阵冥思苦想之后,决定一切从零开始,做起了小生意;而第二个商人拿着这些钱,不断地报怨着,认为这点钱根本不够使他从前的生意兴隆起来,而整天冲着上帝的背影骂骂咧咧。几年之后,第一个商人经过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而第二个商人花光了钱之后,只好沦落街头。机遇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机遇只是成功的一半,而另一半却完全靠我们自己。练习1.中心段落是第几段?[第⑨段]2.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通过两个商人的故事,说明了事业的成功主要靠自己的奋斗。]3.将叙事部分划分为两部分或三部分。[①—⑦/⑧⑨或①/②—⑧/⑨]4.怎样理解文中的“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因素中机遇很重要,但个人努力同样重要。]二、找中心句文章中能概括一段文字中心意思的句子叫中心句。能迅速准确地找到中心句,有助于培养思维的敏捷性,提高阅读效率。2.了解中心句在段内的位置及一般规律:①起领起、概括、总说作用的中心句在段落开头。②起归纳、强调作用的中心句在段尾。③既承上启下的中心句在段中。④有些段落中心句以不同的句式在开头、结尾同时出现,中心句可能不止一处。⑤有些中心意思要用相关的几句话来表达,中心句不只一句。⑥有些段可能不止一个中心,若是两三个方面并列,可有两三个中心句。3.根据段落类型和位置规律寻找中心句:记叙性段落、描写性段落的中心句应是概括性的话,常位于段首。综合性段落的中心句可根据表达方式的变化确定。叙述议论结合的段落中心句多是议论句;描写和抒情结合的段落的中心句多是抒情句;没有议论的段落,中心句是起概括作用的叙述句。4.检验找到的中心句是否正确:①看其他较突出的句子是否围绕它来表述。②看这句话能否概括全段内容。③看这句话表述是否完整(如不完整,可从前句或后句中找到有关内容概括后补充)操作举例与训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相关练习。自己的日子A有一次去乡下采风,同去的还有县里的一位宣传部长。在田头我们与一位老农聊开了。聊得正欢,老农问那部长:“你是干什么的?”我接过话:“这位是部长,每日在办公室看公文的。”老农又问:“除了看公文,还干活不干?”我一笑,就说:“还要开会,听汇报,迎接检查什么的!B”老农一听,唏嘘不已:“那日子怎么过!每日里见不到日头,不到野外吸几口新鲜空气,不去地里头舒活舒活一下身体,那日子怎么过。怎么过!”我一听懵了!C我心里正为这一颗汗珠摔八瓣的老农同情着呢!D却原来他并不觉得自己的愁苦1.阅读这段文字,它的类型是[以描写为主兼有抒情、议论的综合性段落]。2.根据中心句的位置规律和段落类型判断,本段的中心句是[]。3.检验:①前面的描述表明[老农了解部长的工作情况后,认为部长那样的日子不好过],倒数第二句的抒情表明[我原来不了解老农的情感],以上两方面对最后一句起(铺垫和反衬)作用。②最后一句中的“他”指老农操作举例阅读材料:(《济南的冬天》的第三段。)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儿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操作步骤:1.第一步:通读后判断段落类型。第三段为描写性的段落,具体描绘济南冬天山景。2.第二步:看前后联系。文章前两段写济南的冬天的总特点和整体描写济南冬天的景色,二段提到的“有山有水”中看做对下文的总提,三段分述山的景物特征,后面分述水的特征。3.第三步:概括。①全段没有可作段意的中心句。②概括段意用小标题形式“雪后的小山景色”或“秀气的小山”、“济南冬天的山景”等。4.第四步:检验。全段自始至终写小雪,写小山,段意最好能包括写雪和山这两个方面。操作训练阅读材料(一):原则王晓洁我曾经是一个漫不经心的人,对生活的态度是“不必太认真”,凡事过得去就行,无论对人还是对己。我一直把它看成优点,认为可以免生许多闲气。但那短短几分钟经历,竟改变了我的这个看法。那是1993年的除夕之夜,我在德国的明斯特市参加留学生的春节晚会。晚会结束时,整个城市已经睡熟了,在这个时候,谁不想早点儿到家呢?我和先生走得飞快,只差跑起来了。刚走到路口,红绿灯就变了。迎向我们的行人灯转成了“止步”:灯里那个小小的人影从绿色的、甩手迈步的形象变成了红色的、双臂悬垂的立正形象。如果在别的时候,我们肯定停下来等绿灯。可这会儿是深夜了,马路上没有一辆车,即使有车驶来,500米以外就能看见。我们没有犹豫,走向马路……“站住。”身后飘过来一个苍老的声音,打破了沉寂的黑暗。我的心悚然一惊,原来是对老夫妻。我们转过身,歉然地望着那对老人。老先生说:“现在是红灯,不能走,要等绿灯亮了才能走。”我的脸忽地烧了起来。我喃喃地道:“对不起,我们看现在没车……”老先生说:“交通规则就是原则,不是看有没有车。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遵守原则。”从那一刻起,我再没有闯过红灯。我也一直记着老先生的话:“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遵守原则。练习1.短文第一自然段的作用是,最后一段的作用是2.短文主体部分有没有表达中心意思的句子?这一部分叙述了一件什么事?3.若给主体部分概括出一个标题式段意,较恰切的一项是()A.除夕之夜的故事B.两对夫妇的故事c.交通规则就是原则D.路口的红绿灯练习阅读材料(二):分别归纳出两个自然段的段意。我自小住在海滨,却没有看见过海平如镜,这次出了吴淞口,一天的航程,一望无际尽是粼粼的微波。凉风习习,舟如在冰上行。过了高丽界,海水竞似湖光,蓝极绿极,凝成一片。斜阳的金光,长蛇般自天边直接到栏旁人立处。上自苍穹,下至船前的水,自浅红至深翠,幻成几十色,一层层,一片片地漾开了来。——小朋友,恨我不能画,文字竟是世界上最无用的东西,写不出这空灵的妙景!八月十八日夜,正是双星渡河之夕。晚餐后独倚栏旁,凉风吹衣。银河一片星光,照到深黑的海上。远远听得楼栏下人声笑语,忽然感到家乡渐远。繁星闪烁着,海波吟啸着,凝立悄然,只有惆怅。(冰心《寄小读者》)五、阅读一段文字文章是由段落构成的。段落可以是自然段,也可以是意义段(由几个自然段组合而成),段落与所处语言环境的其他内容有结构和意义上的联系,但自身的意义是相对独立的,要读好一篇文字,首先要会读一段文字。这就需要掌握阅读一段文字的方法。操作步骤与要领1.整体把握段落的表达类型、构成和在全篇中的位置,具体做法是:①统观全篇,确认本段最基本的表达方式是什么,附带还用到哪些表达方式,了解本段在全篇中的位置。②粗读全段,弄清全段由几句话或由几个自然段构成,为表述方便,可将句子(自然段)标上序号。③看本段在全篇中的具体位置,了解本段的前后联系。2.细读本段,理解词语和句子,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理清段内层次。具体做法是:①抓重点词语,弄清重点词语的意思。②分析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理解句子的意思。③分清主次,弄清作者的表达思路和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划分段内层次并概括层意。3.结合层意,概括段落大意;体会段落写法上的特点;确认本段与全文的关系。具体做法是:①用引中心句、合并层意或拟小标题的方法概括段意。②从一个或几个方面体会段落的选材、表现手法、层次及语言表达等特点。③联系文章题目和过渡句、段,分析本段与全文的关系,认识段落在文章结构和表达上的作用。操作训练阅读《挑夫颂》选段:(一)“不慕李白空长啸,应学挑夫担山来”(王英超《登十八盘有感》),人们说,挑夫有四敬:(二)负重攀行,毅力过人。这是首敬。游人登山是为了观景,但山人攀高是为了负重,只有负重才显示他们的价值,而负重需要的却是坚韧不拔的毅力。据说,泰山的挑夫队自1982年组建至今,共往山上运送货物3000多万公斤,其中包括214微波站的大型发电机组,616台的五频道设备,山顶中心变电站的机电设备。(三)脚踏实地,走技高超。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华山陡峭的鱼脊道,笔者大汗淋漓,提心吊胆,异常艰难地向上攀登,身前身后,只见挑夫们担着游人或山上宾馆需用的各种物品,在“要命”的鱼脊道上穿行,左右腿配合协调,平衡技巧令人叫绝,蛇线地绕过爬行的游人,他们一路凯歌直上华山顶。这不能不是一敬。(四)为人服务,持久永恒。我国数十座名山险胜,开发的历史有多长,挑夫的历史就有多长。在张家界的天子山,我曾与号称“周一挑”的挑夫有过对话:“您如此长年累月当挑夫,不累吗?”“唉,我挑了8年了,除了大雪封山,只要有游人,就有我周一挑。我们不来挑,哪来你们轻身登山
本文标题:阅读训练专题一:概括内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820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