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 2012言语理解与表达-顾斐-笔记---2003-文档
12012言语理解与表达顾斐笔记言语理解与表达概述【考查能力】理解→片段阅读+篇章阅读表达→选词填空+语句表达【做题顺序】审题干→读题面→看选项作对比【正确答案的标志】转换的两种模式:▲同义替换▲精简压缩片段阅读知识点:主旨概括题【辨别标志】▲这段话的主旨是、这段话主要讲述(谈论、强调、说明、阐明、阐述、分析、介绍主要等)的是?主旨类:找重点▲对这段文字概括(复述、归纳、总结)最准确的是?概括类:突出重点,兼顾其他(重点是第一位的,其他其次,择优原则)【做题原则】▲找重点,即文段主题句。▲对比选项进行转换(同义替换、精简压缩)。▲忠于原文,无需引申。▲通常为对策或核心观点。【解题技巧】宏观(行文脉络)▲文章结构微观(关联词语)▲逻辑标志知识点:递进复句【典型格式】不但„„,而且„„。如:大别山区不但矿产很丰富,而且自然景色很美。【关联词语】不但=不仅=不单=不独=不只=不光而且=并=并且=也=还甚至=更=特别=尤其=重要的是=关键的是=核心的是【多重递进】不但„„,而且„„,甚至„„【典型例句】1)黄金不只是一种名贵的金属,也是一种不需要翻译的万能语言。2)寿昌不仅学习戏里的唱腔身段,还从母亲那里弄些碎布学剪戏中的人物。3)犯罪官员们所面对的不单是牢狱之灾,他们似锦的前程也毁了。4)来这家大型食品超市购物的不仅有当地的家庭主妇,而且有附近街区的居民,甚至京津地区也有驱车前来采购的。【总结】▲递进复句重点在递进之后。▲一级递进与二级递进同现时,二级递进是重点。【技术链接】▲反面论证法▲反面论证的作用是为了加强之前正面的观点,本身不重要,阅读可省略。2▲反面论证的作用是为了加强之前正面的观点,本身不重要,阅读可省略。▲标志词:否则、不然、如果不、如果没有等。▲围绕反面论证的不是主旨题的答案。{“否则”,反面论证,起到再次强调先前论述的正确性,之前的内容也就是文章重点所在。}知识点:成分紧缩法▲长难句就找主谓宾,宾语通常是一个复合结构或小句。▲标志词:的→定语(前置)(重点)地→状语(前置)得→补语(后置)知识点:转折复句【典型格式】虽然„„,但是„„(强转折)其实=事实上=实际上=只是=当然(弱转折)【关联词语】虽然=尽管=虽说=固然但是=可是=不过=然而=却【总结】▲转折复句重点在转折之后。▲弱转折与强转折同现时,强转折是重点。知识点:观点援引法▲援引目的:为了引出之后作者的观点,援引之后的语句很重要。▲援引类型:正向援引(如:正如)反向援引(一家之言,如有一种看法认为、有一种观点认为、有些人认为、人们认为、传统认为)知识点:因果复句【典型格式】因为„„,所以„„【关联词语】因为=由于所以=因此=因而=可见=看来=总之=故而=言而总之=综上所述=概而言之=概而论之【特殊格式】之所以„„是因为、导致、造成、使得、致使【总结】▲正常语序下,原因为结论服务,结论之后是重点。▲“之所以„„是因为”通过倒装的形式来强调原因,符合汉语核心语义置后的原则。▲注意不能因果倒置。【技术链接】▲举例论证法▲例子的作用是证明前后出现的观点,本身不重要,阅读可省略。▲例子可以由数据、故事、事例等来充当。▲标志词:例如、比如、、、、为例、、、、就是一个例证等。▲围绕举例论证的不是主旨题的答案。知识点:必要条件复句【典型格式】只有„„,才„„【关联词语】显性:只有=必须=需要=应该=应当=务必=除非=如何=怎样等隐性:才{尤其要注意“才”,其实是隐含了“只有„„才”这样的结构}【典型例句】1)传统相声艺术只有回到群众,回归生活,才能获得新的生命力。2)汽车企业在发展的同时采取新的技术措施,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符合社会发展大趋势,才是长久之策。{避免以偏概全,切忌推理引申,注意同义替换。比如选项中出现了应该、必须、亟待这类表示推断的,切忌“推理引申”。在推断题中,却不一定就是得选有这类词语的}【转换格式】3只有A,才B=B必须A=不A则不B=A是B的必要条件(前提、基础、保证、保障)=B以A为必要条件(前提、基础、保证、保障)【总结】▲必要条件用来引导对策,常为文段的主题句。▲省略显性关联词时,可以从隐性关联词入手,判断对策所在。【技术链接】▲数据的例证可以省略不看。▲为此(目的)不等于因此(结论)知识点:显性并列复句1.表示相关的几种情况并存。【关联词语】单用:又、同样、同时等,多用于后续分句中。双用:也„„,也„„、又„„,又„„、既„„,又„„、一边„„,一边„„、有的„„,有的„„。2.表示两种相反或相对的情况。【关联词语】是„„,不是„„、不是„„,而是„„、有的„„,有的„„【表现形式】▲关联词语▲标点符号:顿号、分号、逗号(句式一致)▲表达并列内容的分局关系(隐形并列,藏于句中)【总结】▲并列复句没有重点,主旨题应概括全文,不可偏颇。▲注意分句间的并列关系以及标点符号的使用。【技术链接】▲阅读省略法▲文中出现的人名、地名、数据、年份、专业术语等通常为举例的标志,可以略读。知识点:隐性并列复句1.表示相关的几种情况并存。【关联词语】单用:又、同样、同时等,多用于后续分句中。双用:也„„,也„„、又„„,又„„、既„„,又„„、一边„„,一边„„、有的„„,有的„„。2.表示两种相反或相对的情况。【关联词语】是„„,不是„„、不是„„,而是„„、有的„„,有的„„【表现形式】▲关联词语▲标点符号:顿号、分号、逗号(句式一致)▲表达并列内容的分局关系(隐形并列,藏于句中)【总结】▲并列复句没有重点,主旨题应概括全文,不可偏颇。▲注意分句间的并列关系以及标点符号的使用。【技术链接】▲阅读省略法▲文中出现的人名、地名、数据、年份、专业术语等通常为举例的标志,可以略读。知识点:杂糅复句【关联词语】4▲递进关系:不但„„而且„„甚至▲转折复句:虽然„„但是;其实▲因果复句: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必要条件复句:只有„„才▲并列复句:既„„又;不是„„而是;隐性并列【技法链接】【承接复句】【典型格式】(首先)„„然后„„、„„便„„、„„就„„、„„于是„„等【典型例句】1)你先到后勤组去领工作服和防护用品,然后我带你到阿华师傅哪儿去。2)老头子使了一个眼色,阿Q便也被抓到栅栏门里去了。承接复句vs并列复句▲承接复句有次序之分,并列复句无次序之分。知识点:行文脉络【总结】行文脉络的类型:▲总-分-总点明观点-阐述原因或举例论证-重申观点提出问题-阐述原因或举例论证-解决问题(对策的重要性)▲分-总▲总-分行文脉络的使用:首尾句原则总论点中的关联词重要,分论点中的关联词不重要{不要被“说到底”迷惑,“说到底”其实是对上一句的“联想”而言的,只是文章的一个小部分。}知识点:辅证法▲概念:地位为辅,作用为证(就是总分中的分)▲使用:围绕辅证的选项不是主旨题的答案▲类型:列举举例→瞻前顾后说明原因→瞻前顾后援引观点→重点在后反面论证→重点在前知识点:意图推断题(一)【辨别标志】→这段文字意在说明(阐明、强调)的是?→通过这段话,作者想表达(说明)的是?→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知道?→这段话告诉我们?→从这段文字中可以推出的是?→根据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是?【做题原则】▲把握作者说话的目的、意图,即文段的言外之意。5▲排除字面含义的选项▲社会现实类:呼吁的声音、正面的举措▲故事寓言类:寓意深刻的哲理{选项中出现诸如、必须、亟待(亟须)、应该(应当)、要等祈使性质的词语,是对文章中某些方面的延伸要求,如果是主旨概括题,可以先排除这些选项,反之,如果是意图推断题,应该侧重这种选项。}知识点:意图推断题(二)【解题技巧】▲排除字面含义、表意肤浅、不符合社会主旋律及生活常识的选项。▲有效利用主旨含义(行文脉络+关联词语)来推测作者意图。知识点:细节判断题【辨别标志】下列表述符合/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下列说法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做题原则】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错误选项的标志】▲五种偷换▲偷换时态▲已然性时态:已、已经、曾经、了、过、虽然、、、但是等。▲未然性时态:将、要、立即、马上、如果、即使、、、也等。▲进行式时态:正、正在、在、、、中、着、现在等。任何时态上的越级替换均为偷换【技法链接】让步复句【典型格式】即使„„,也„„【关联词语】即使=就算=纵然=哪怕等【典型例句】1)即使遇到百日大旱,这套供水系统也能保证供应生产生活用水。(百日大旱还未出现)2)前面纵然是刀山火海,我们也绝不后退半步。(前面未发生刀山火海)3)哪怕“黑客”们个个神通广大,也无法进入这样的网站。(尚未进入网站)转折复句VS让步复句▲转折复句是已然性时态。▲让步复句是未然性时态。▲偷换数量▲较多量:较多、很多、许多、大量、大部分、大多数、广泛、一片、不少等。▲较少量:较少、很少、少量、少部分、少数、少许、不多等。▲中间量:某些、一些、部分。首选同级替换,次选中间量向两级的替换。▲偷换逻辑关系▲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混淆。▲因果倒置。▲并列混淆为条件或因果关系。▲偷换概念▲偷换。6▲扩大。▲缩小。▲偷换确定性表述与不确定性表述▲不确定性表述:预测、断言、推测、可能、未必、也许、大概、大约等。▲常见于科技说明文。知识点:变形的细节判断题【总结】通过审题明确定位阅读重点,直接寻找对应信息。知识点:相对绝对法▲相对:可能、也许、往往、大概、通常、未必、是否等。▲绝对:所有、一切、全部、总是、完全、任何、无论、都、各个、绝对、永远等。知识点:词语理解题【辨别标志】▲文中“XXX”如何理解?“XXX”指的是?【做题原则】▲定位原文,有效利用冒号及破折号。▲根据上下文、前后句的小语境推测词语含义。▲排除字面意思的选项。知识点:代词指代题【辨别标志】▲文中“XXX”指代的是?【做题原则】▲定位原文。▲根据就近原则,确定阅读语句。▲区分人称代词(成分为主语)与指示代词(成分为宾语)。▲有效利用提问中的提示性信息。知识点:词语指代题【总结】▲快速定位词语位置。▲寻找到词语一句中出现的代词。▲找到代词的指代对象即为答案。知识点:语句排序题【辨别标志】▲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做题原则】▲从选项入手,寻头断尾。▲根据句子的关联性(时空顺序、重复词语及关联词语)进行验证。知识点:结语判断题【辨别标志】▲作为文章的引言,该文章最有可能谈的是?【解题技巧】解题技巧一:排除选项▲感情色彩:褒义vs贬义;倾向性(积极vs消极)。▲语义轻重。▲表达风格:语体风格(口语vs书面语);文体风格。解题技巧二:确定选项▲搭配范围。寻找文中的提示性信息;从确定性选项入手7▲强调重点:近义词辨析。提炼不同的汉字,找到其基本含义▲词性功能。知识点:成语辨析知识点:实词辨析+成语辨析关联词语(微观)1.并列复句(1)表示相关的几种情况并存。【关联词】单用的“又、同样、同时”等,这些词语多用在后续分句中。双用的“也„„,也„„”,“又„„,又„„”,“既„„,又„„”,“一边„„,一边„„”“有的„„,有的„„”。也可以不用关联词,而用两句结构一致的句子表示并列关系。(2)表示两种相反或相对的情况。【关联词】“是„„,不是„„”,“不是„„,而是„„”,“有的„„,有的„„【理论要点】1.重点是一致的,针对主旨题要全面的概况,没有次重点,不得偏颇,A+B2.无次序3.分句之间的关系:一种是并存:互为解释,补充说明,同意向的关系一种是相反或相对: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不同角度,反意向的关系一种是符号:顿号,句式相同2.递进复句【典型格式】“不但„„,而且„„”。如“大别山区不但矿产很丰富,而且自然景色很美。”【关联词】跟“不但”作用相同的词语还有“不仅”、“不单”、“不独”、“不只”等,跟“而且”相同的词语还有“并”、“并且”、“也”、“还”、“甚至”“更”等。“黄金不只是一种名贵的金属,也是一种不需要翻译的万能语言。”“寿昌不仅学习戏里的唱腔身段,还从母亲那里弄些碎布学剪戏中的人物。”“犯罪官员们所面对的不单是牢狱之灾,他们似锦的前程也毁了。”【多重递进】“不但„„,而且„„,甚至„„”(“甚至”后最重要)“来
本文标题:2012言语理解与表达-顾斐-笔记---2003-文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877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