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水浒传》里最孤独的人•一说到“孤独”,人们很容易到“无依无靠”“不合群”“没朋友倾诉心声”“压抑空虚”等意思。如果从这个角度看的,《水浒传》108个人物齐聚梁山泊,一起大块吃肉,一起大碗喝酒,都不压抑空虚,都很合群,互相依靠,意气相投,貌似都不孤独。•不过,笔者要说的“孤独”,与压抑或空虚无关,是一种心灵的独处,对人生有自己的感悟和反思。这样的孤独者,有自己无法抗拒的命运,有自己无法突破的狭隘,但是,他能从劳顿中抽身出来,面对自己,思考人生。•他的孤独在于他的感悟和思想都是洞幽烛微的,寂静无声的,不愿意展现给别人,或者说无法传达给别人。•曾经看到有文章说《水浒传》里最孤独的人是林冲。诚然,一个只想在体制里混一辈子的人,心地善良,武艺高强,为人处事也不差,曾官至八十万禁军教头,结果虎落平阳,家庭破败,逼上梁山,不得不和一帮他以前怎么也不可能看上眼的垃圾混在一起,可能感觉孤独吧。但笔者以为,这种孤独里,最多的是不甘心,觉得命运不公,却少有对生活和生命的感悟和反思,更没心灵的成长和升华。•笔者愿意细谈的人物,是鲁智深。笔者认为,鲁智深才是108个人物中最孤独的那一个。•关于鲁智深,小说里最大的梗是他到底识不识字。第三回,结尾处,鲁提辖打死了镇关西后,“心慌抢路”,“走到代州雁门县”,“见一簇人众围住了十字街口看榜”。文中明明提到“鲁达却不识字”,只能听众人读榜。其实这个榜文是专门通辑他的,恰巧金老(金翠莲的父亲)看榜时碰到了他,赶紧拖走了他。第四回,鲁智深从五台山文殊寺下山,逛市镇找酒喝•时,看到铁匠铺的间壁一家门上写着“父子客店”。第六回,写鲁智深离开桃花山后,在一座大松林看到一所败落寺院,牌额上写着“瓦罐之寺”。第一百十九回,鲁智深在六和寺坐化之前,“向寺内众僧处讨纸笔,写了一篇颂子”,“颂曰: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有人认为这是施耐庵和罗贯中的笔误。笔者不认为这是笔误,应该是鲁智深在五台山的文殊寺学会了识一些字,只不过识字不多,只认得“父子客店”这里简单的字。在文殊寺第二次醉酒闹事后,被赶出寺院时,智真长老知他底细,送他偈言时,是口诵给他听的“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后来这四句偈言全部应验。第八十回、九十回,宋江的军马路过五台山,鲁智深“思念本师”智真长老,一心想去参拜。宋江没想到鲁智深居然有一个活佛师父,便也跟着上山。离开时,智真长老分别送了四偈语给两人,•但是这次,长老不是口诵,而是纸笔写的。送给鲁智深的是:“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得到这四偈语时,原文是这么写的“鲁智深拜受偈语,读了数遍,藏在身边。”这个细节藏着一个信息,那就是:智真长老是一个活佛,鲁智深不在文殊寺了,在千里之外了,他仍能知道鲁智深在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识字更多,只是鲁智深成长内容的一个极小的部分。•其实早在第四回,小说就提到了智真长老能力通天。那时的鲁达在赵员外的帮助,上五台山出家,以避官府的通辑。文殊寺众僧见他相貌凶顽,都不同意。智真长老焚香入定,以天眼察看鲁智深的命运,知他“上应天星,心地刚直。虽然时下凶顽,命中驳杂,久后却得清净,正果非凡。”第九十回的正文开始特别提到“话说五台山这个智真长老,原来是故宋时一个当世的活佛,知得过去未来之事。”至于鲁智深到底从长老那里学到了什么,获得了怎样的开示,小说没明写。不过,鲁智深对•长老一直尊敬,从不违拗,可以揣测长老在他心中的份量。《水浒传》里,鲁智深有两次表达“思念”之情,都非常动人。一次是说“无日不念阿嫂”,一次是说“思念本师”“常想师父说”。前者是表达对林冲的担忧,一种兄弟之间意气相投的明朗情谊。后者是鲁智深心灵的需要,智真长老是他心里的明灯,能净化他心里的罪恶感。•是的,没错,鲁智深是108将中罕见的有罪恶感的人。比如他打死镇关西后,没有想“你这厮死有余辜”,而是想“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他在五台山两次醉酒闹事,但清醒之后,对其他僧众却并不凶残,对智真长老尤其觉得内心有愧,从不反驳,从来都是言听计从。他不是那种不分青红皂白就杀人的。打死镇关西,是失误。杀崔道成和丘小,因为这两人实在是无法无天,太过邪恶。被朝廷招安后,他跟随宋江,跟着兄弟们征战,固然有快意恩仇的时候,•也有滥杀无辜的时候。他心里是有罪恶感的。小说没明写他的反思,但路过五台山时,他的内心告诉他,他必须进文殊寺见师父,“再求问师父前程如何”。•鲁智深和武松不同。武松明是非,下手杀无辜之人,有时也会犹豫,但不会有罪恶感,他亡命江湖时,把杀人当作必然选择,比如血溅鸳鸯楼时。鲁智深和李逵不同。李逵的逻辑是“我方即正义”,阻挡“我方”的人,都当杀。鲁智深临死前写的颂子,有两句是“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他知道什么是“修善果”,•知道“杀人放火”是在作恶。这两句不是自得,而是反省、罪恶感。所以在第九十回,智真长老说“徒弟一去数年,杀人放火不易”。智真比任何人都了解鲁智深。鲁智深混迹强盗群中,那是他的命运;他还没有离开强盗群那么自觉,那也是他的命运;被一群强盗裹挟着去杀人放火,作恶之后有罪恶感,同样是他的命运。怀着罪恶感继续作恶,鲁智深心里是什么滋味呢?所以长老说他“杀人放火不易”。毕竟这种事,让李逵等人去做就要容易得多,在某种意义上说,李逵不是一个人,只是一把屠刀,不,是两把板斧。•所以,杀人放火时的鲁智深,是孤独的,虽然他和一大帮人在一起。可以想象,鲁智深有很多夜深人静却无法入睡的时候。•第一百十九回,宋江见鲁智深捉拿了方腊,大喜,说:“吾师成此大功,回京奏闻朝廷,可以还俗为官。在京师图个荫子封妻,光耀祖宗,报答父母劬劳之恩。”看看宋江这番话。宋江也是聪明人,但是,聪明人却不了解鲁智深。因为宋江一辈子所想的就是“荫子封妻,光耀祖宗”,至于达成这个愿望的手段有没有问题,宋江这种人都是不会后悔、不会反省的。说到底,108将,除了杀人放火的暴徒,就精于计算的聪明人,鲁智深在这群人里,是孤独的。他和他们有意气相投的时候,但也有独自沉吟、非常孤独的时候。•有意思的是,鲁智深的孤独和那些可笑的文酸完全不同。文酸们有一点孤独就会大声呻吟,各种装腔作势,各种夸大其辞,生怕别人知道。鲁智深的孤独是无声的,不忧伤的,不呻吟的,不为人所知的。甚至,这孤独甚至是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所以他的孤独非常的纯粹,没有半点自怜,也就没有引人任何人注意。他的心境在不知不觉中超越的众人,他自己却没注意到。对宋江那番话,他也没反感,只是说:“洒家心已成灰,不愿为官,只图寻个净了去处,安身立命足矣。”宋江还不死心,•劝他“到京师去住持一个名山大刹,为一僧首,也光显宗风,亦报答得父母”。从对话看,两个人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了。宋江根本不懂“心已成灰”是什么意思。所以鲁智深只好说明白点“都不要,要多也无用。只得个囫囵尸首,便是强了。”智深这话的言外之意是:名利对我没意义,我做了那么多恶,能死有全尸,就是老天对我的宽恕。这话可不是临时就脱口而出的,言为心声,可见他平时这么反省的。•鲁智深并不精通佛法,但后来钱塘江六和寺安排身后事,写下颂子,平静坐化。按智真长老的预言,这是“圆寂”。什么人能够圆寂?圆寂就是“诸德圆满、诸恶寂灭”的意思,大德高僧之死才称为圆寂。所以智真长老说鲁智深“正果非凡”。•《水浒传》里的108将,绝大多数从出场到小说结束,都是一个德行,心灵没成长。也就是说,他们的心灵是僵化的,没改进空间的。单纯者如李逵,狡猾者宋江,他们从出场但死亡,心灵都没有质的升华和飞跃。他们言行举止,有固定模式,是很好理解的。他们什么时候会生气,什么时候会喜悦,什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读者是一清二楚的。•但鲁智深身上,有很多求解之谜,因为他一直不断学习,不断反省,不断升华。只不过他的变化静水深流,不细心很难感受到。•最后不防思考一个问题。比如,他在大相国寺不结交人品更好的僧人,却和一群泼皮无赖喝酒聊天,教他们武艺,这是为什么?•再补充三处细节,看看鲁智深与众不同的心性。•第四回,鲁智深“离了僧房,信步踱出山门外立地,看着五台山,喝采一回”(连环画把“看着五台山”改成了“看着五台山景物雄壮”,笔者认为改成好,意思明确了)。第五回,“鲁智深因见山水秀丽,贪行了半日,赶不上宿头,路中又没人作伴,哪里投宿是好?”第一百十九回,鲁智深坐化之前,“且说鲁智深自与武松在寺中一处歇马听候,看到城外江山秀丽,景物非常,心中欢喜。是夜月白风清,水•天共碧,二人正在僧房里睡至半夜,忽听得江上潮声如雷响。”•笔者没作统计,单从这三个地方看,鲁智深是留连自然风光的。留连自然风光的人,心性都不会差。“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是一句句意味深长的话。施耐庵和罗贯中把它交给没什么文化底蕴和对佛学没什么研究的鲁智深,是一种必然。《水浒传》第三回赵员外重修文殊院鲁智深大闹五台山•话说当下鲁提辖扭过身来看时,拖扯的不是别人,却是渭州酒楼上救了的金老。那老儿直拖鲁达到僻静处,说道:“恩人!你好大胆!见今明明地张挂榜文,出一千贯赏钱捉你,你缘何却去看榜?若不是老汉遇见时,却不被做公的拿了?榜上见写着你年甲,貌相,贯址!”•鲁达道:“洒家不瞒你说,因为你事,就那日回到状元桥下,正迎着郑屠那厮,被洒家三拳打死了,因此上在逃。一到处•撞了四五十日,不想来到这里。你缘何不回东京去,也来到这里?”•金老道:“恩人在上;自从得恩人救了老汉,寻得一辆车子,本欲要回东京去;又怕这厮赶来,亦无恩人在彼搭救,因此不上东京去。随路望北来,撞见一个京师古邻来这里做买卖,就带老汉父女两口儿到这里。亏杀了他,就与老汉女做媒,结交此间一个大财主赵员外,养做外宅,衣食丰足,皆出於恩人。我女儿常常对他孤老说提辖大恩,那个员外也爱刺枪使棒。尝说道:‘怎地恩人相会一面,也好。’•想念如何能彀得见?且请恩人到家过几日,却再商议。”•鲁提辖便和金老前行。不得半里到门首,只见老儿揭起帘子,叫道:“我儿,大恩人在此。”•那女孩儿浓装艳饰。从里面出来,请鲁达居中坐了,插烛也似拜了六拜,说道:“若非恩人垂救,怎能彀有今日!”拜罢,便请鲁提辖道:“恩人,上楼去请坐。”鲁达道:“不须生受,洒家这便要去。”•金老便道:“恩人既到这里,如何肯放你便去!”老儿接了杆棒包裹,请到楼上坐定。老儿分付道:“我儿,陪侍恩人坐坐,我去安排饭来。”鲁达道:“不消多事,随分便好。”老儿道:“提辖恩念,杀身难报;量些粗食薄粮何足挂齿!”女子留住鲁达在楼上坐地。金老下来叫了家中新讨的小厮,分付丫环一面烧着火。老儿和这小厮上街来买了些鲜鱼,嫩鸡,酿鹅,肥,时新果子之类归来。一面开酒,收拾菜蔬,都早摆了。搬上楼来,春台上放下三个盏子,三双筷子,铺下菜蔬果子饭等物。丫环将银酒烫上酒来。父女二人轮番把盏,金老倒地便拜。•鲁提辖道:“老人家,如何恁地下礼?折杀俺也!”金老说道:“恩人听禀,前日老汉初到这里,写个红纸牌儿,旦夕一柱香,父女两个兀自拜哩;今日恩人亲身到此,如何不拜!”鲁达道:“却也难得你这片心,”三人慢慢地饮酒。将及天晚,只听得楼下打将起来。鲁提辖开看时,只见楼下三二十人,各执白木棍棒,口里都叫:“拿将下来!”人丛里,一个官人骑在马上,口里大喝道:“休叫走了这贼!”鲁达见不是头,拿起凳子,从楼上打将下来。金老连忙摇手,叫道:“都不要动手!”•那老儿抢下楼去,直叫那骑马的官人身边说了几句言语。那官人笑起来,便喝散了那二三十人,各自去了。那官人下马,入到里面。老儿请下鲁提辖来。•那官人扑翻身便拜,道:“闻名不如见面,见面胜似闻名!义士提辖受礼。”•鲁达便问那金老道:“这官人是谁?素不相识,缘何便拜洒家?”•老儿道:“这个便是我儿的官人赵员外。却才只道老汉引甚么郎君子弟在楼上吃,因此引庄客来厮打。老汉说知,方才喝散了。”鲁达道:“原来如此,怪员外不得。”
本文标题:鲁智深人物形象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903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