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钱学森――中国人的骄傲》
《钱学森——中国人的骄傲》.一、教学目标•1、理解本文开头以概述点题,下列小标题分述,通过人物非同寻常的经历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2、学习钱学森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勤奋学习并保持着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优秀品质。二、教学重点•理解本文开头以概述点题,下列小标题分述,通过人物非同寻常的经历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三、教学难点•理解本文开头以概述点题,下列小标题分述,通过人物非同寻常的经历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一、题目•《钱学森——中国人的骄傲》这一标题不仅点明了本文所记的主要人物,而且引用江泽民的话,对人物给予高度评价,揭示了文章的主题。若换成其他题目,则不能包含这样深刻的含义。二、钱学森简介•浙江杭州•1911.12.11---2009.10.31•科学家,火箭专家•主要成就:“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中国绿色贡献终身成就奖1911年12月11日生于上海。三岁时随父母到北京,度过了童年与少年时期。•1929年考入交通大学学习。•1934年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同年考取清华赴美留学公费生。•1935年留学美国,入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1936年获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后转入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1939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数学博士学位。•1943年任加州理工学院助理教授。•1945年任加州理工学院副教授。•1947年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1949年任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主任、教授。•1954年《工程控制论》英文版出版,该书俄文版、德文版、中文版分别于1956年、1957年、1958年出版。1980年《工程控制论》(修订版)出版。该年在美国已经生活了20年•1955年返回祖国。•由于钱学森的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至少向前推进了20年。•1950年,钱学森同志争取回归祖国,而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1955年10月,经过周恩来总理在与美国外交谈判上的不断努力——甚至不惜释放15名在朝鲜战争中俘获的美军高级将领作为交换,钱学森同志终于冲破种种阻力回到了祖国,三、课文分析•引言的内容•简要介绍了钱学森的经历、贡献以及他所获得的崇高荣誉,并以江泽民总书记对他的高度评价点题。最后点明本文所要刻画的主人公---钱学森,有造成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效果。第一部分《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主要记叙了钱学森的求学经历和他这些美国的从事科学研究的情况。1、第1段•主要介绍了钱学森的生平经历,及读中学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的经历。在所有教过他老师中,重点突出了冯·卡门这位组合明的物理学家,因为钱学森正是在他影响下对火箭技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不仅是钱学森导师,还是他亲密的合作伙伴。2、第2-4段•记述了钱学森在美国的二十年间,学术上取得的成就,以及他在应用数学、空气动力学、现代航空科学和火箭技术等研究领域的权威性地位。3、第5段•概述钱学森在美国的学术成就与他拥有的优厚待遇,以感人的事实说明了他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引出下一部分的记叙。第二部分《为回国而斗争》•主要叙写钱学森为了回到祖国而进行的长达五年的斗争。•这一部分情节曲折、波澜起伏。•1、萌发回国的念头。•2、提出回国要求。•3、作好回国的准备。•4、受到每个移民局的阻拦与恐吓。•5、被捕关押。•6、多方营救。•7、被变相软禁。•8、向祖国求救。•9、祖国设法营救。•10、踏上回国的旅途。•文章通过详细记叙这场带有传奇色彩的斗争,不仅刻画了钱学森拳拳赤子之心,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不肯屈从于美国人意志的民族自尊心,而且表现了这位杰出科学家的价值,还让读者看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海外赤子的关心。细节描写•1、十五天的关押使钱学森的体重下降了30磅。•2、他的信件和电话受到检查。•3、他的家中总是摆好是三只轻便的小箱子。•4、租房子总是只签一年合同。第三部分《开创我国的导弹卫星事业》•记叙了钱学森回到祖国后受到党和政府的重托,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开创了我国导弹卫星事业的经过。第一层(1-2段)•写钱学森回国后受到党和政府的热情关怀和高度关注,一种报效祖国、盼望祖国强大的愿望促使他立即投身于创建中国航天事业的工作中。第二层(3-8段)•叙写开创中国导弹卫星事业的第一步:建立研究机构,培养导弹专业人才,确定我国导弹研究方针。这为研究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第三层(9-10段)•写在钱学森的亲自领导下,我国第一枚近程导弹研制成功。•这一层从视觉、听觉、动态等多种角度,详细描写了导弹发射试验时的壮观场面,有很强的感染力。第四层(11-15段)•写钱学森带领科技人员克服重重困难,用四年的时间完成改进型中程导弹的研制,于1966年成功进行了导弹核武器“两弹结合”的飞行爆炸试验,使我国导弹核武器得到了飞速发展,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第四部分《不倦的追求》•略写了钱学森在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初的科学研究成果及设想,表现了他在科学的追求上永无止境的精神。三、写作特点:•1、开头概述点题,下列小标题分述,条理清晰。•2、选材典型,记叙详略得当,通过人物非同寻常的经历来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展示人物的性格。•3、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人物性格,形象生动。
本文标题:《钱学森――中国人的骄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906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