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浙江精神与浙江发展》论文1浙江精神与浙江发展论文——浙江地域环境与浙江精神、经济(第二、五章)从地理位置上来讲,浙江省,位于中国的东部沿海,是中国海岸线最长、岛屿最多的省份。明清以来,由于地理位置,浙江省相继受到日本倭寇和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人民在政府和爱国志士的带领和领导下,奋力反抗侵略,在中国近现代爱国反抗列强的历史上书写了不朽的篇章。浙江古代就有着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从岳飞和于谦的精忠报国的故事,到张苍水和方孝孺刚正不阿以身殉国的故事......而在长期的抗战过程中,浙江人民更体现了高度的爱国热情,形成了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爱国主义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体现,也成为浙江精神的核心组成部分。作为一名浙江人,打小我就记得曾祖父曾祖母的教诲,他们会给我讲当初抗日的情况,讲他们当初生活的艰辛不易,讲当初日本侵略者是怎么掠夺我们的粮食、怎么杀害村民,人民为了帮助红军把他们藏在地窖里,为了打败日本人,人们一起挖地道......而战争胜利后,依靠中国共产党,人们从地主手里拿到了属于自己的一块土地,不用再受地主的奴役,成为国家的主人,由此人们的爱国主义思想深入到生活的点点滴滴。从浙江省的地理环境来讲,浙江省是中国面积较小的省份之一。它不仅面积小,而且资源短缺,尤其是土地(耕地)资源和矿产资源(石油、煤等)短缺。它的土壤又多以黄壤和红壤为主,酸性物质较多,约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七十,多分布在丘陵山地,而沿海又是以盐土和脱盐土为主,可以耕种的面积少之又少。地形地貌上,浙江省山地多,平原少,人均面积不足0.7亩耕地,仅为全国人均的一半,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从气候角度来讲,浙江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每年7、8月一般都回受到台风(热带风暴)的影响,暴雨、大风等会造成洪涝灾害、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给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很大的隐患,也带来了众多的经济损失。但是,浙江省人民在人多地少、资源短缺、自然灾害频发等的压力下,努力改善自己的条件,也锤炼了人民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坚韧不拔自立自强、节俭的传统深入了我们的生活,成为浙江精神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始终记得从小到大,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时候,每次吃饭,他们总会要求我把我碗里的米饭吃得干干净净,一粒不留,因为他们说在我们那儿很少有田地可以种稻米,每一粒米饭都来之不易;每件东西只要还能用就会继续用,在他们看来浪费是一种非常可耻的行为。由于这样的地理环境,我们浙江人养成了勤俭持家的优良的传统。面临资源短缺,交通不便等多种不利因素,浙江人要怎么发展经济呢?这是一个自古以来浙江人民就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陆路交通极受地形多山地丘陵的影响,在隋唐京杭大运河开通之后,浙江水路的优势也就逐渐发挥出来了。随着之后海运的兴起和发展,浙江省地理上的优越性才逐渐体现出来,浙江省位于东南沿海,处于全国海岸的中段,海岸线曲折,天然优良港湾较多,再者位于长江入海口附近,江阔水深,吃水能力好,十分利于发展大规模的海运,再者,浙江省位于长江入海口附近,可以借助长江这条“黄金水道”,向西可以到达中国中部湖南、四川、江汉平原等地,运输天府之国的稻米等丰盛物产,运输江汉平原棉花油菜稻米等物资;向北可以到达江苏扬州太湖、天津等地,运输苏州等地优质的丝绸,将商品运送到北方繁荣的大都市;向南可至福建广州等地,运输广东等《浙江精神与浙江发展》论文2地的物资,起到了连接大中国的作用。浙江省人民竟然无法依靠自身贫瘠的条件白手起家,就只能转换思路,走出去,依靠他人的实力来发展自己,凭借自己的优势,扬长补短,大力发展交通业,到全国各地务工经商,在商品生生产和市场交换中谋求发展,我觉得这很像是17世纪的荷兰,它凭借自己发达的航海条件,大力发展国际贸易,从而成为当时世界上的海上霸主。学习高中历史的时候,我们曾经学到过古代中国一直以来是“重农轻商”为主要的经济政策的,历代统治者务求发展农业而限制商业的发展,而浙江人要发展商业就要敢于突破重农轻商思想的束缚,在传统的农业社会里这样做无疑是要冒极大的风险的,但,正是在这种摆脱逆境寻求出路的务实变通之中,浙江人形成了“讲求功利,注重工商”的传统,“做大事要敢于冒险”的思想和商业经营“不拘泥于古法不唯习惯”的创业精神。在浙江商业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浙江商帮,其中“东有宁波帮,西有龙游帮”就是其中的典型。宁波帮起于明末清初,发展壮大于鸦片战争后,民国时期达到鼎盛。而龙游帮则崛起于经济不甚发达的浙江西部地区。多山少田、地狭民稠的自然环境和恶劣的生存环境,促使当地民众为了生存行贾四方以维持生计。众多商帮的涌现,正是浙江人重视商业思想的体现,是浙江人求真务实精神的体现。也正是长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这昂形成了浓郁的区域商业文化传统。而在建国或是改革开放后的浙江经济的发展也是十分值得探究的。建国之后,中国整个海军实力不够强硬,同时也基于当时中国重工业发展的需要,主要的工业选址主要在东北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或是内陆比较安全的地方。所以,建国之后的浙江省绝对不是优先考虑发展重大工业基地的省份。再加上1953年开始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农业和手工业领域走上了合作社的道路,资本主义工商业领域则掀起了全行业公私合营,浙江省的商业收到了抑制。改革开放之后,浙江省仍旧是受资源短缺、人多地少等条件的限制,人民在生计的压迫下,不得不走出去,以自己廉价的劳动力来养活一家人,但是,浙江省人民就是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走出了属于自己的道路,开创了属于自己的别人无法复制的成功,形成了自己的模式——温州模式,这是浙江生生不息、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的体现。伴随着城乡改革的的全面深入,浙江省的对外开放也逐步向全方位、多领域拓展。继1979年宁波港正式对外开放之后,浙江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范围,完成了从沿海到内地的推进。1984年,中共中央开放14个沿海开放城市(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其中宁波和温州是隶属于浙江省的。1985年,中共中央决定开放开发环渤海、闽东南、长三角和珠三角共四个经济开发区,促进了浙江的开放与经济的发展。浙江人在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发展模式——温州模式。浙江没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所以在发展过程中是以轻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形成了“小商品,大市场”的模式,民营经济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主体、主力军、发动机和推动器。高中的时候,我们曾经学过经济与政治、文化的关系,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文化是政治经济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那么其实浙江经济发展的背后,正是浙江精神的推动。浙江人从不“以利小而不为”,务实是浙江人的一个基本的经商置业精神和理念。《浙江精神与浙江发展》论文3在改革开放初期,一般人看不起的、不愿意从事的修鞋、弹棉花等“本小利薄”的营生,浙江人都能看得起、拿得起、做得起,并且最终成为发家致富的一个起点。就像是世界排名第一的电动缝纫机巨头——飞跃集团总裁邱继宝,中国最大的低压产销电器——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等人就是都从修鞋这个行当干起的。从纽扣、标牌到编织袋、打火机,无数个本来不起眼的小商品生产,最终都让浙江人做成辐射全球的大产业。这种小中见大的务实精神,在浙江民营经济产生发展过程中尤为体现。浙江人还慎于言而敏于行,喜欢做而不喜欢说,崇尚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对于符合本地实际、能带来实际效果的发展路子,无论外界有什么议论,心中自有主心骨,面对成绩不自大不招摇,不断超越自我,一个目标接着一个目标,踏踏实实地干下去,形成了“真富,民富,不露富”的可喜局面。综上所述,浙江的地理环境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浙江人骨子里带有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创新求实等精神,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浙江的经济发展方式。于地理环境与历史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浙江精神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浙江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一个地域精神的重要性,它对于当地人民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对于当地的经济等物质运动也有很大的作用。所以,浙江省努力发展成为文化大省的任务刻不容缓,文化对于物质的反作用亦是不可忽视的。(共3338字)
本文标题:浙江精神与浙江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942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