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坚持科学发展 提升综合实力为建设国内知名的生态性创业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1-坚持科学发展提升综合实力为建设国内知名的生态性创业型大学而努力奋斗——在中共浙江农林大学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宣勇2010年7月12日各位代表、同志们: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浙江林学院第三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本次大会的主题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适应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回顾总结浙江林学院第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认清新形势,明确新目标,谋划新发展,选举产生中共浙江农林大学第一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团结和带领全体党员与广大师生员工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为把我校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生态性创业型大学而努力奋斗。一、过去六年的主要工作自上次党代会召开以来,校党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团结和依靠广大师生员工,积极落实党代会提出的各项任务,全面实施“生态育人,创新强校”战略,扎实推进“六大工程”,-2-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科研水平不断提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党的建设和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一)办学思路更加清晰。学校确立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和“一个提升,两个强化”的办学思路。六年来,学校党委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提出了“生态大学”的办学理念和“生态育人,创新强校”战略,为学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积极探索校院两级管理模式,调动了二级学院的办学积极性。面对全省高等教育发展的新任务和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学校于2006年提出了将学校更名为浙江农林大学的目标。经过全校师生员工的不懈努力,2010年3月教育部批准我校更名为浙江农林大学。(二)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凝炼形成生态化教育理念,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完善教学管理综合平台,开展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工程,实施互派学生国际交流项目,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六年来,共招收普通本科生24251人、研究生1444人、成教生3683人(其中农民大学生373人)、留学生417人;在校生由12141人增加到20258人。本科专业数由33个增加到51个,硕士专业数由4个增加到24个;新增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重点专业3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由3个增加到9个。新增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由6门增加到18门;新增省级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获省级教学成果奖8项,首次获国家级教-3-学成果二等奖。2007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学生在全国性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245项,其中全国“挑战杯”竞赛金奖、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和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一等奖各1项;获授权专利57项;浙江省百篇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2篇。在省第十二届大学生运动会上取得男篮第一名、田径男女团体第三名。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三)学科建设再上台阶。坚持把学科建设作为内涵建设的重要着力点,按照“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整合学科专业资源,凝炼学科方向,强化学科特色,制定了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成立了环境科技学院、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茶文化学院,形成了以农林学科为特色,理、工、文、管等八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森林培育学科、木材科学与技术学科被评为省重中之重学科,林木遗传育种学科新增为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省部级重点学科由5个增加到10个。2007年获得硕士专业学位授权资格,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实现零的突破,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由4个增加到15个,新增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9个,涵盖了理、工、文、管、农、法等六大学科门类。(四)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切实加强科技条件建设,不断完善科研管理体制,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国家级项目、国家级奖项和国家工程中心均取得重大突破。六年来,共承担科研课题2622项,其中包括国家“973”(子项目)、“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等一批国家级科技项目,到位科研经费累计达3.2亿元;获省部级以上奖80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科学技术一等奖4项;发表学术论文4042篇,被SCI、EI收录375篇,其中在《NatureReview:Genetics》发表的1篇学术论文获第一届(2007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际学术论文奖”。建成了一批高层次的科技创新平台,争取到国家工程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重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7个省级创新团队。切实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学校与14个省(市、区)的80多个市县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共派出省级科技特派员71人、农村指导员5人。学校连续六年被评为省科技特派员先进派出单位,2009年被评为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五)师资水平整体提升。积极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大力实施人才工程,以高层次人才和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师资整体水平提升。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获省突出贡献专家1人,入选省“151”人才第一层次重点资助1人;新增省特聘教授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9人,省“151”第一层次7人、第二层次17人,另有多人获得全国、省优秀教师、教学名师称号等。六年共引进专任教师512人,其中博士、博士后165人;师资培养力度加大,晋升高级职称256人;遴选了一批创新团队和学科带头人。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比例从36.3%上升到78.1%,博士学位比例从6.0%上-5-升到24.7%;高级职称人数由196人增加到434人,实现了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的协调发展。人事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推进,人才工作环境进一步优化。(六)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抓住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大投入,加快发展,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六年来,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由7324万元增加到2.31亿元,纸质图书由61.52万册增加到131.81万册。新建活动中心、学生公寓、智能实验楼、学院楼等共11万平方米。推进植物园建设,美化校园环境,学校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称号。多渠道筹措办学资金,争取各类专项资金3.89亿元,其中新校区还贷专项2.17亿元。深入推进后勤改革,服务质量稳步提高,学校被评为全国高校后勤工作先进集体。关注师生员工利益,顺利解决教职工参加省级单位公务员医疗保险、学生参加杭州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问题。高度重视安全稳定工作,加强综合治理,学校被评为省“平安校园”。(七)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加强。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健全校院两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加强了思想理论建设。学校先后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三树一创”教育实践活动和支部建设创新活动,加强了党的先进性建设,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新提高。共培训入党积极分子21761人,发展党员7554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队伍结构不断改善,综合素质明显提升。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制定《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细则》,完善了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6-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进一步加大审计监督力度,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推进校务公开。进一步加强了统战和离退休工作,充分发挥统一战线成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在学校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思政教育和宣传文化工作扎实有效。认真贯彻落实中央2004年16号文件精神,出台学校《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建立完善了大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体系,贫困生资助、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扎实开展。制定实施校园文化工程建设方案,校园文化建设形成特色。“红绿文化育嘉木”、“中国茶谣”获全省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和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浙江省十佳大学生、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等学生先进典型。温家宝总理对我校学生志愿者的信做出亲笔批示。宣传工作不断加强,校报被评为浙江省优秀校报,2篇新闻作品获中国新闻奖。积极开展校友联络活动。2008年10月成功举办了建校50周年庆典活动。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都围绕学校发展大局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同志们,过去六年是我们抢抓机遇、开拓奋进的六年,是学校各项工作蓬勃发展的六年,是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六年。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离不开临安市和社会各界、兄弟院校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学校历届领导、离退休老同志打下的坚实基础和各民主党派的热情参与,更离不-7-开全体共产党员和广大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学校党委,向为学校建设发展做出贡献的全校师生员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领导、同志和朋友们表示诚挚的感谢!回顾过去六年的工作,我们主要有以下几点经验和体会:一是坚持解放思想,抢抓发展机遇。学校过去的每一步发展,都是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先导,以先进的办学理念为引领,与时俱进,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二是弘扬“坚韧不拔,不断超越”的学校精神,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特别是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更名大学、申报国家级奖项和国家级平台等工作中,全校上下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优良作风,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突破。三是坚持特色办学,积极开展社会服务。立足农林院校的行业特点,充分发挥学科、专业和人才优势,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促发展。四是坚持以人为本,依靠广大师生办学。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把学校事业推向前进。五是坚持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学校事业发展的坚强保证。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我们在总结工作、看到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差距和困难:一是学校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与学校快速发展的要求仍存在不相适应的地方;校院两级管理有待深-8-入推进,办学活力需进一步增强,管理水平需进一步提高。二是学科专业结构不够合理,与社会需求不尽适应,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资源配置不够合理,资源利用率不高,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学校的国际化程度依然偏低,国际合作办学水平需进一步提高。五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有待进一步增强,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二、学校面临的形势和中长期发展目标各位代表、同志们,更名浙江农林大学,意味着我们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形势,审时度势,科学谋划学校未来的发展。(一)学校面临的形势第一,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使高等教育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任务,并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了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要求“高等教育为社会提供一流的服务,成为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生力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库’和‘人才库’,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此作出了积极回应,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纲要》-9-在高等教育发展理念上作了战略性调整,把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提出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牢固树立高校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引导高校合理定位;优化学科专业等结构,面向现代化建设需求办出特色。第二,党和国家高度重视
本文标题:坚持科学发展 提升综合实力为建设国内知名的生态性创业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955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