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乔治奥威尔《1984》
我们都热爱老大哥数学学院统计1210087宛浩乔治奥威尔写的《1984》这本书确实给我带来了很大的震撼,联系到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经历和生活环境,乔治能写出这样一部带有预言性质的书给我带来的震撼是无以复加的。在1948年,有这样的构想写出了这样一部小说,我更倾向于称它为预言。书中所描写的一切,在某种意义上,都是当今社会的缩影。我想中国人读《1984》后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文革时期,德国人读的话会想到纳粹统治时期,俄罗斯人读的话会想到苏联,而美国人读的话大概会想到朝鲜吧。我想这本书能够让人有如此多的联想,并且在相当长的时间跨度和区间跨度都有匹配的实例,这就是这本书的成功之处和吸引人之处吧。此书以一个普通的甚至平庸的外围党员为主人公,通过的他的一系列的思想的转变来描述他所处的大西洋国的社会。文中有很多的话都是非常的有趣,例如开篇便提到的口号: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这样一句非常矛盾的口号,在双重思想的体系下便变得正确无比。在我看来,这句口号真正的意思,应该倒过来念:和平即战争,奴役即自由,力量即无知。这才是统治阶层想用这句口号达到的目的。另外一个有意思的设定是奥勃良这个人物,大半本书都在暗示着这个人物似乎是温斯顿所一直寻找的战友,然而在第三部却完全颠覆了之前所有的描写。虽然是颠覆,却合情合理。这样一个人物对温斯顿的改造是至关重要的。是他把温斯顿的罪恶思想发掘了出来,又改造了温斯顿。至于温斯顿的情人裘丽娅,我认为是用来更好的描述大西洋国的社会所设定的人物,不论她的言行举止怎么样,在本质上他和温斯顿还是属于一类人,一类人中的两个方面。这样的人物设定确实使整本书的故事情节非常吸引人,所希望达到的引人深思的效果也十分完美的实现了。最能够体现作者思想的地方,就是那本冒充是果儿施坦因写的书的内容。对于极权主义的分析,真的是非常的独到并且深刻。书中对于三类人的分析以及对于战争的分析,确实非常新颖,也非常的深刻。把这部分内容联系到现实社会,我发现还是能引起很多的思考。文中的社会是金字塔形的,顶端的是统治者,却也是人最少的,底端的是构成国家的最重要的却是地位最低的劳动者。不敢说在别的国家是怎么样,至少在中国,确实是这样的。文中所描写的一切,甚至都能或多或少和我国的社会所对应上。虽然现在国家重拳反腐,然而并没有从根本解决这个问题,或者说,这个问题是永远解决不了的,至少在目前的生产水平以及制度下。从小就经历的一切政治教育,和文中所描写的那些洗脑方法或多或少还是有共同处的,目的都是维稳。我不反对接受这些政治教育,不反对了解这些历史,然而我却没有拒绝的权利。是的,不能拒绝,从小到大,甚至到老,都是无法拒绝的。说实话,我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好的国家,然而这并不妨碍我对目前的社会现状有自己的看法。我认为,政治教育不应该是强迫的,不应该把政治在评判时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政府把国家治理的这么好,然而在政治教育上却还是强迫式的,这未免太没自信了。说实话,我不认为放宽政治教育会有损维稳大局,毕竟你应该用魅力去去吸引别人,而不是武力去强迫别人。资本主义国家那样的民主在我国是不显示的,也是不适用的。社会主义应该有自己的特色民主。然而国家现在这方面却过于紧张了,一批批优秀的外国网站被禁,一部部优秀的外国影视作品被禁,自嘲的讲,我所使用的网络不过是大中国局域网而已。这样的做法,我想是能从《1984》里寻到蛛丝马迹的。我国的政治稳定有这么脆弱吗?这些做法我想只能引起人民的反感,对于维稳恐怕是副作用吧。这和平发展的六十多年,说实话,我觉得已经是万众一心了,即金字塔的底部已经是非常牢固了,可以说是坚不可摧了。然而还有这些小气的做法,这不是一个大国应该做的,更不是一个强国应该做的。社会的阶层结构目前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如何统治却是统治阶层需要的考虑的大问题。如果像《1984》里的那样,那恐怕是愚蠢的。最后被改造成功的温斯顿已经不算是人了,是死人,因为他没有思想了。国家是由人构成的,是由活人构成的。我想大西洋国最终的结局恐怕也只是覆灭,不是被推翻的,而是腐朽致死。我非常希望能够看到我国做出一些重大的改革,能够真正的有一个大国的气魄,而不仅仅是大国的面积,毕竟,我们都热爱老大哥。
本文标题:乔治奥威尔《198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956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