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QC小组改善活动指南
QC小组改善活动指南天炬制品田相波2016年11月23一、概述术语:QC:QualityControl(质量管理的简称)1、QC小组定义:是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2.宗旨:(1)提高职工素质,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3)建立文明、心情舒畅的生产、服务、工作现场。3.QC小组的特点:1、明显的自主性;2、广泛的群众性;3、高度的民主性;4、严密的科学性。4、QC小组的性质:QC小组与企业中的行政班组、传统的技术革新小组有所不同:相同点:1、实现劳动价值的目的一致。2、提高人员综合素质的目标一致。不同点:1、组织的原则不同;2、活动的目的不同;3、活动的方式不同。1、自愿参加,上下结合(1)小组成员对QC小组活动的宗旨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的共识,并产生了自觉参与质量,自愿结合在一起.(2)企业的管理者应组织、引导与启发职工群众的自觉自愿相结合,组建本企业的QC小组。5、QC小组组建原则:•1、自愿参加,上下结合(1)小组成员对QC小组活动的宗旨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的共识,并产生了自觉参与质量,自愿结合在一起.(2)企业的管理者应组织、引导与启发职工群众的自觉自愿相结合,组建本企业的QC小组。•2、实事求是,灵活多样•(1)QC小组应从企业实际出发,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实事求是地筹划小组工作。•(2)QC小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组成适宜类型小组。6、QC小组的作用1、提高职工的逻辑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个人表达能力;2、实现全员参与管理;3、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强人的团结协作精神;4、改善和加强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5、预防质量问题和改进质量;6、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7、QC小组成员及职责:•1、成员:QC小组一般5~10人,设组长、副组长若干名,根据课题的不同,小组成员可跨部门组成。8、QC小组要求职责•组长(副组长)组长由各生产厂副班长或以上人员(包括科室管理人员)担任;一般由小组成员自行选举,攻关型小组可由上级指定;副组长可以是由小组长指定的组内任何人1.负责QC小组活动实施情况的上报及汇报;2.负责制定QC小组活动计划;3.负责分配各组员的任务、领导小组按计划有效实施,并督促、跟踪进度;出现问题时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4.负责QC小组会议的组织召开;5.负责QC活动记录的保管工作;6.负责QC小组成员的质量教育工作;7.负责QC小组的其它日常管理工作。9、QC小组的日常活动:倡导QC小组活动以“小、实、活、新”为原则开展活动,讲求时效、生动活泼,发扬“求实、创新、协作、奉献”的精神,不断学习、借鉴、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的质量管理经验,努力做到专业技术与管理技术相结合,并根据实际需要,正确、适宜的运用统计工具方法和其他科学方法。10、QC小组活动的程序QC小组应遵循和运用PDCA循环、统计技术等科学方法,对所选择的课题进行计划、实施、检查和改进。使之不断循环前进,阶梯上升。二、课题类型按照QC小组参加的人员与活动课题的特点,“问题解决型”课题可分为:1、“现场型”。2、“管理型”。3、“服务型”。4、“攻关型”。(1)现场型:以班组和车间一线操作人员为主体组成,以稳定工序质量,改进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改善生产环境为目的。活动的范围主要是在生产现场(2)服务型:以公司不从事基本生产的辅助人员组成,以推动服务工作标准化、程序化、科学化,提高服务质量为目的,活动的范围主要是在服务现场。(3)攻关型:以领导、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三结合组成,以解决技术关键为目的,活动范围包括与生产有关的各个领域。(4)管理型:以管理人员组成,以提高工作质量,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理水平为目的。三、QC活动程序图选择课题现状调查设定目标分析原因确定主要因素制定对策按对策实施检查效果目标达到总结和下步打算目标未达到制定巩固措施PDCA(一)选择课题1、课题来源:(1)指令性课题:此类课题通常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由上级主管部门作为一项必须限期完成的任务,以行政指令的形式向QC小组下达;(2)指导性课题:是上下结合的选题方式,由企业的质量管理部门根据企业实现经营战略、目标、方针的需要,把其中的一些难点具体化为一批课题并予以公布,QC小组可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力所能及的课题开展活动;(3)选课题:根据企业现状,针对生产现场、工作现场,服务现场、管理环节、顾客意见和期望等方面存在并需要改进的问题,自选课题。2、选题要点(1)选题范围不受限制(质量、效率、成本、安全等);(2)选题要宜小不宜大,要针对性强、时间短、见效快、小组成员能够发挥作用的题;(3)尽可能选择能以特性值表达并有可比性的具体问题的课题;(4)可从上级下达的难点、现场存在问题、顾客抱怨等多方面;(5)可选课题有多个时,要经小组全体成员民主协商。(6)题目应与小组的目标、成员相一致。如:以班组成员为主组成的小组,不能选择企业改革方面的大课题等。(二)现状调查1、目的:弄清现状,为设定目标提供依据;2、内容:收集资料和数据。明确存在问题的程度,最高、最低达到多少,波动有多大,与要求有多少差距等等;3、应用工具和方法:调查表、对比表、折线图、柱状图、饼分图、直方图、控制图、过程能力指数等。在症结所在时分层法是最常用的方法;4、收集数据时应该注意:有关的数据、数据的代表性和客观性、数据的时间性。(三)设定目标1、目标的名称与课题的名称要一致:如:降低×产品加工的废品率,目标则应是×产品的废品率由现在的×降到×;2、目标要定量化:定量目标通过活动或改进后便于检查比较,不用定性的目标。3、目标设定不宜过多如:是一个课题设二个以上目标,则要分别经二个以上目标为中心进行活动,使解决问题过程复杂化,不易表述,易出现逻辑性混乱。4、目标值设定的水平目标要有一定的挑战性且通过小组努力可以达到的;当课题目标与上级考核目标一致时,可以把上级的考核指标或产品工艺规格要求作为活动目标。5、目标值设定的依据:(a)上级下达的指标必须达到;(b)顾客的要求必须予以满足;(c)与条件基本相的同行业企业的水平进行比较;(d)历史上曾经达到过的最好水平;(e)通过现状调查,找出症结所在,预计解决程度,测算出能够达到的水平。(四)分析原因1、学会采用专业工具,一般采用因果图;2、展示原因的全貌避免遗漏(可从“人”、“机”、“料”、“法、“环”4M1E或5M1增加一个“测”)3、原因分析要展开到可以直接采取对策的程度为止;4、逻辑性要强,要合理;5、要召开原因分析会广泛收集影响问题的原因。(四)分析原因1、学会采用专业工具,一般采用因果图(鱼骨图);2、展示原因的全貌避免遗漏(可从“人”、“机”、“料”、“法、“环”);3、原因分析要展开到可以直接采取对策的程度为止;4、逻辑性要强,要合理;5、要召开原因分析会广泛收集影响问题的原因。(五)确认主要原因1、应对全部末端原因逐个确认;2、根据事实、数据,用科学方法确定(现场测量、试验、察看实物、查阅记录、向当事人调查等);3、判定是否主要原因的标准是对分析问题的影响程度大小。(切忌以“少数服从多数”或以“是否容易解决”的方式确认主要原因)(五)确认主要原因1、应对全部末端原因逐个确认;2、根据事实、数据,用科学方法确定(现场测量、试验、察看实物、查阅记录、向当事人调查等);3、判定是否主要原因的标准是对分析问题的影响程度大小。(切忌以“少数服从多数”或以“是否容易解决”的方式确认主要原因)(六)制定对策1、关于对策的制订(1)针对确定的每一条要因,发动小组成员提出多种改进的对策以供选择;(2)对每一条可供选择的对策从有效性、可行性、经济性、可靠性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估,选择综合评分高的作为采用的对策。(七)按对策实施对策与实施过程常用的方法对策实施阶段是实质性质量改进阶段,各种改进及结果都要用数据表达,可运用多种工具及方法。如:调查表、直方图、控制图、过程能力指数等等。(七)按对策实施对策与实施过程常用的方法对策实施阶段是实质性质量改进阶段,各种改进及结果都要用数据表达,可运用多种工具及方法。如:调查表、鱼骨图、排列图、过程能力指数等等。(八)检查效果1、与小组设定的目标进行比较:常用柱状图、折线图、直方图进行效果比较。如没有达到课题目标则要重新检查过程的活动情况,分析未达到目标的原因,重新制订对策并实施,取得效果后进行再比较;如达到课题目标就可以转入下一个程序。2、与对策实施前的现状对比:把实施后的效果与现状调查时的现状进行再比较(最好使用原来的方法工具)以明确改善的程度和改进的有效性,同时要注意检查是否有其他方面的副作用或还不完善的地方。(八)检查效果1、与小组设定的目标进行比较:常用柱状图、折线图、排列图进行效果比较。如没有达到课题目标则要重新检查过程的活动情况,分析未达到目标的原因,重新制订对策并实施,取得效果后进行再比较;如达到课题目标就可以转入下一个程序。2、与对策实施前的现状对比:把实施后的效果与现状调查时的现状进行再比较(最好使用原来的方法工具)以明确改善的程度和改进的有效性,同时要注意检查是否有其他方面的副作用或还不完善的地方。(九)制定巩固措施1、把实践证明有效的对策表中的措施按照规定的程序向有关部门申报纳入相关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操作规程),批准后正式执行,并经常检查是否按照修改后的标准执行落实。2、确定一定的巩固期,及时收集数据,分析比较,并做好记录,观察效果是否稳定。(九)制定巩固措施1、把实践证明有效的对策表中的措施按照规定的程序向有关部门申报纳入相关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操作规程),批准后正式执行,并经常检查是否按照修改后的标准执行落实。2、确定一定的巩固期,及时收集数据,分析比较,并做好记录,观察效果是否稳定。(十)总结和下一步打算1、总结通过总结进一步提高小组成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专业技术方面:小组成员哪些专业技术得到了提高,掌握了哪些经验和知识,还有哪些专业知识和技能是欠缺的,要进行总结;(2)管理技术方面:回顾活动过程中是否按照PDCA循环的程序进行,方法工具的运用是否恰当,正确,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否清析,逻辑性是否强,是否环环相扣;(3)小组综合素质方面:可以从质量意识(含安全、环保、成本、效率等意识)、问题意识、参与意识、改进意识个人能力的提高、QC知识的掌握、团队精神、协作意识、工作热情、干劲的高涨、创新精神和能力增强等方面进行自评,并将测评成绩与活动前的成绩作对比,总结活动取得的无形效果。(十)总结和下一步打算1、总结通过总结进一步提高小组成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专业技术方面:小组成员哪些专业技术得到了提高,掌握了哪些经验和知识,还有哪些专业知识和技能是欠缺的,要进行总结;(2)管理技术方面:回顾活动过程中是否按照PDCA循环的程序进行,方法工具的运用是否恰当,正确,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否清析,逻辑性是否强,是否环环相扣;(3)小组综合素质方面:可以从质量意识(含安全、环保、成本、效率等意识)、问题意识、参与意识、改进意识、个人能力的提高、QC知识的掌握、团队精神、协作意识、工作热情、干劲的高涨、创新精神和能力增强等方面进行自评,并将测评成绩与活动前的成绩作对比,总结活动取得的无形效果。(十)总结和下一步打算下一步打算:(1)在现状分析时找出的关键少数主要问题已经解决,原来的次要问题上升为主要问题,需要通过活动继续解决;(2)在最初进行课题选择时小组成员提出的其他可供选择的课题;(3)再次发动小组成员广泛提出问题,从中选择评估选取。(十)总结和下一步打算下一步打算:(1)在现状分析时找出的关键少数主要问题已经解决,原来的次要问题上升为主要问题,需要通过活动继续解决;(2)在最初进行课题选择时小组成员提出的其他可供选择的课题
本文标题:QC小组改善活动指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99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