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0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与组织管理自1978年我国第一个QC小组诞生以来,QC小组活动在工业、交通运输、铁路、民航、工程建设、邮电、商业服务、医疗卫生、金融、计划生育、司法改造等各个领域。1980-2002年全国累计注册2000万个,参加人数达1亿多人,累计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3600亿元。QC小组活动在开发智慧、开发人才、提高质量、降低消耗、增加效益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QC小组成员在社会两个建设中作出了重大贡献。1一、质量管理小组概述1.质量与质量管理⑴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特性:可区分的特征;特性可以是固有的和赋予的;要求: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要或期望;质量具有广义性、时效性、相对性。⑵质量管理: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注:在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重点内容:QC小组的性质和特点、宗旨和作用、5S3质量管理发展三阶段①质量检验阶段②统计控制阶段③全面质量管理阶段2.质量管理小组的概念及性质质量管理小组(简称QC小组)是指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各种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该概念对参加的人员、活动选择的课题、活动的目的、活动必须运用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强调。4QC小组的性质QC小组是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群众基础,是广大员工参与组织质量改进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它是一种群众性的质量改进活动。⑴QC小组与行政班组的不同*组织原则方面*活动的目的方面*活动的方式方面⑵QC小组与技术革新小组不同*选题的侧重点方面*是否强调遵循的程序方面*是否强调运用统计技术方面53.QC小组的特点⑴明显的自主性;⑵广泛的群众性⑶高度的民主性;⑷严密的科学性4.QC小组活动的宗旨和作用⑴宗旨①提高职工素质激发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②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③建立文明的、心情舒畅的生产服务现场“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5⑵作用①有利于开发智力资源,发掘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②有利于预防质量问题和改进质量;③有利于实现全员参加管理;④有利于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强人的团结协作精神;⑤有利于改善和加强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⑥有利于提高职工的科学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职工岗位成才;⑦有利于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55.有关国家开展QC小组的情况⑴QC小组1962年首创于日本,并把广泛开展QC小组活动作为TQC的一项重要工作。之后,在韩国、泰国、中国(含香港和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英国、法国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也开展了这一活动。虽然名称不同,如新加坡称之为“品管圈”、中国香港和台湾称之为“品质圈”,一些国家称之为“质量小组”、“改进小组”。但其活动的宗旨及活动课题所涉及的范围大体上是一样的。6⑵QC小组国际会议QC小组国际会议是由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于1976年联合发起的,同年在日本召开第一次会议。81,85年在日本召开第二、第三次会议。从第三次会议以后逐渐扩大成为国际会议,有27个国家和地区参加。自85年第三次会议以后每年召开一次。第十五次会议于1997年8月在北京召开。⑶日本的QC小组活动⑷新加坡的QC小组活动⑸泰国等国家的QC小组活动⑹国际QC小组活动的动向76.中国的QC小组活动概况⑴中国QC小组的由来①民主管理是建立QC小组的基础②改革开放建立QC小组的外部条件⑵中国QC小组的发展1980-2002年全国累计注册2000万个,累计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3600亿元。QC小组活动的发展大体分为三个阶段。①试点阶段(1978-1979):北内一批企业试点、一次代表会召开、中质协成立、骨干培训班;②推广阶段(1980-1985):《TQC暂行办法》、《QC小组暂行条例》颁布、国务院领导接见代表、进行质量管理知识电讲讲座;8③发展阶段(1986-今):要求8200大中型企业TQC达标、全国职工普训TQC基本知识,作为上岗条件,1900万人参加统考。同时国家还采取了6项主要措施①在全国建立了强有力的高层次的指导、推进组织②政府和社团继续联合推动③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一支训练有素的QC小组活动诊断师队伍④组织编写教材和培训教育⑤总结经验,正确导向⑥加强世界交流,与国际接轨⑶中国香港和台湾的QC小组活动9二、QC小组的组建1.组建原则⑴自愿参加上下结合⑵实事求是,灵活多样2.QC小组的人员要求⑴小组长①QC小组组长的产生②QC小组组长的职责A.抓好QC小组的质量教育。B.制定小组活动计划,C.做好QC小组的日常管理工作重点内容:QC小组的组建原则、组建程序、注册后的要求10③要求A.是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热心人。B.业务知识丰富。C.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⑵对小组成员的要求①应根据QC小组活动计划安排按时参加活动,在活动中积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特长。②按时完成小组分配的任务。③QC小组成员不仅当好本组组员,更应该成为企业不断进步的积极分子和中坚力量。为提高小组的活动水平和有效性,可以聘请一些有关专家或领导作为QC小组的顾问,也可列入小组成员表。113.QC小组的组建程序由于各企业情况不同,组建的QC小组类型及选择研究课题不同,组建QC小组的程序也不尽相同,通常有以下三种情况。⑴自下而上的组建;⑵自上而下的组建⑶上下结合的组建4.QC小组的人数:一般3-10人为宜。5.QC小组的注册登记⑴时机①初次建立;②已活动的每年初⑵程序填写《注册登记表》(见表1)单位领导审查小组主管部门审批返回小组。⑶注册后的要求:①有课题、目标、活动、记录、效果;②连续半年不能坚持活动,予以注销。12三、QC小组的活动(一)QC小组活动的基本条件⑴领导对小组活动思想上重视,行动上支持⑵职工对QC小组活动有认识,有要求⑶培养了一批QC小组活动的骨干⑷建立健全QC小组活动的规章制度把QC小组活动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过程对QC小组的组建、注册登记、活动、管理、培训、成果发布、评选和奖励等项工作作出规定。重点内容:企业QC小组活动的基本条件、QC小组解决课题涉及的3种管理技术问题、PDCA循环的3个特点;活动程序、课题来源、选题要注意的问题、课题(小组)的类型。13(二)QC小组活动的程序QC小组解决课题涉及的管理技术问题——PDCA循环(Plan)表示计划,D(Do)表示执行,C(Check)表示检查,A(Action)表示处理。PDCA循环的3个特点:关键在A阶段循环前进,阶梯上升大环套小环APCDAPCDAPCDAPCDAPCDAPCD14——以事实为依据用数据说话——应用统计方法QC小组活动的具体程序(见下页)1.选择课题并进行登记(见表2)⑴QC小组活动的课题来源①指令性课题②指导性课题③自选课题自选课题时,还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去思考从中找到课题。A.依据上级方针目标在本部门落实的关键点B.从生产工作现场存在的关键和薄弱环节题。C.从用户(下道工序也是用户)意见即不满意的问题15“问题解决型”课题QC小组活动程序1选择课题2现状调查3设定目标4分析原因5确定主要原因6制订对策7按对策实施8检查效果目标达到目标未达到9制定巩固措施10总结和下一步打算PACD16⑵要注意的问题①课题宜小不宜大②课题名称一目了然地看出要解决地问题③直接说明选题理由⑶课题的类型根据QC小组活动课题的特点、活动内容,通常有以下几种。①现场型课题。这类课题一般是以稳定工序质量、改进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改善生产环境为选题范围,课题较小,难度不大,是小组成员力所能及的。活动周期较短,比较容易出成果,但经济效益不一定大。这类课题通常是以生产一线的员工为主体开展活动,选择此类课题的QC小组叫现场型QC小组。②攻关型课题。这类课题一般是以解决技术关键为选题范围,课题难度较大,活动周期较长,需投入较多的资源,通常技术经济效果显著。这类课题通常是由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三结合进行活动,选择此类课题的QC小组叫攻关型QC小组。③服务型课题。这类课题一般是以推动服务工作标准化、程序化、科学化,提高服务质量和经济为选题范围,一般活动课题较小,活动时间不长,见效较快。这种课题经济效益不显著,但社会效益比较明显。这类课题一般是以服务人员组成开展活动。。17④管理型课题。这类课题一般以提高业务工作质量、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理水平为选题范围,课题大小不一,课题难度和效果也相应差别很大。这类课题一般由管理人员组成开展活动。。⑤创新型课题。这是QC小组成员运用新的思维方式,创新的方法,开发新产品(项目)、新方法、实现预期目标的课题。由于课题是以往不曾有过的,因此无现状可调查。但是,为实现预定目标可以有多种方案,应由小组成员运用新的思维提出,并对各多种方案进行分析论证和评价,必要时进行模拟试验,选择最佳方案,然后实施。此类课题为科研人员、设计开发人员、技术人员、营销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了可选择的课题。18⑷选题常用的方法有:分层法、水平对比法、调查表、简易图表、排列图、直方图、控制图、散布图和亲合图等。2.现状调查进行现状调查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⑴用数据说话。在收集数据时应注意:①收集的数据要有客观性,避免只收集对自己有利的数据。②收集的数据要有可比性。③收集数据的时间要有约束。⑵对现状调查取得的数据要整理、分类,进行分层分析,以便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⑶对已有收集的数据,应到现场观察、测量、核实。19⑷现状调查常用的方法有:调查表、简易图表、排列图、直方图、控制图、散布图和分层法等。3.设定目标设定目标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⑴目标要与问题相对应,通常以1个为宜,最多不要超过2个。⑵目标要定量表示。⑶要说明制定目标的依据。对于指令性的课题,由于课题和目标都是指令性的,就不需要先进行现状调查,可以对目标的可行性进行分析。⑷设定目标所用的方法通常有:柱状图、折线图等简易图表。4.分析原因在分析原因是要注意以下四个问题:⑴要针对所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⑵分析问题的原因要全面⑶分析原因要彻底。⑷要正确恰当地应用统计方法。分析原因常用的方法有因果图、系统图和关联图。5.确定主要原因⑴收集整理上一环节中得到的末端因素。⑵剔出末端因素中无法解决无法抗拒的因素。⑶对末端因素进行逐条的确认,找出影响问题的主要原因。确认通常的方法有以下三种:①现场验证。②现场测试、测量。③调查、分析。21⑷确定主要原因时采用举手表决法、01打分法不可取。6.制定对策制定对策可以分以下三个步骤进行:⑴提出对策。⑵研究、确认所采取的对策。通常从以下几点评价所制定的对策措施:①分析研究对策的有效性。②分析研究对策的可实施性。③分析研究对策的延续性。④制定的措施主要考虑小组够独立完成。⑶制定对策表。列出要因所采取的对策或措施,同时标明负责人、目标和实施地点。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对策表法、矩阵图。227.实施对策对策制定完成之后,QC小组成员应严格按照对策表列出的措施进行实施。⑴在实施过程中,QC小组组长不但应完成自己负责实施的对策,还应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并定期检查实施的进程。⑵在实施过程中如果遇到了无法克服的困难,可组织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并修改对策,修改后按照新的对策实施。每条对策实施后,要注意收集数据,与对策表中所制定的目标相对照,及时检查是否达到了要求。⑶在实施过程中注意做好活动记录,主要有时间、地点、人员、费用、效果等几方面的内容,以便为最后整理成果报告提供依据。238.检查效果对策表中的对策措施全部实施完成后,要注意问题的解决程度,不断收集数据,检查实施效果。⑴把对策实施后的数据与对策实施前的情况以及小组制定的目标进行比较。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通常会出现两种情况。①改进效果达到了小组预先制定的目标。下一步就应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防止问题再次的发生。②改进效果没有达到预先制定的目标,需分析原因修改对策再进行实施直达目标。⑵进行经济效益评价。249.制定巩固措施如果Q
本文标题:QC小组活动与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99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