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宜都新型工业化模式研究
1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三峡大学三峡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动态第2期(总第14期)三峡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2009年4月8日宜都新型工业化模式研究马和平田强摘要:本文认为,工业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识。在可持续发展观念盛行的今天,选择一条什么样的工业化道路和运行模式是各国普遍重视的问题。党的十六大对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作了科学的判定和分析,为全国各地加快工业化步伐提供了政策依据,为中国工业化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被誉为县域经济发展“宜都模式”的宜都,工业不仅是其经济发展的主体,而且是经济增长的“脊梁”。立足新型工业化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模式分析,宜都处于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过渡的转型时期,具备较好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优势,且已初步形成由政府主导、内外共生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继续完善和推进宜都工业化模式,对于进一步促进宜都工业发展,为相似县区工业化发展提供借鉴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县域经济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2宜都新型工业化模式研究马和平田强工业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识。在可持续发展观念盛行的今天,选择一条什么样的工业化道路和运行模式是各国普遍重视的问题。在新世纪召开的具有开启时代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对我国工业化道路作了科学的判定:“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这为全国各地加快工业化步伐提供了政策依据,成为中国工业化发展的指路明灯。被誉为县域经济发展“宜都模式”的宜都,是湖北省唯一蝉联县域经济综合考评第一的县市。1958年宜都就成为宜都工业区,是湖北省较早的“五小”工业基地和全国乡镇企业中西部合作示范区。工业不仅是宜都经济发展的主体,而且是其经济增长的“脊梁”。面对经济社会的急剧转型,宜都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的战略思维,积极招商引资和调整产业结构,使得宜都工业发展呈现蓬勃态势,走在全省的前列,并形成了全国性影响。2007年工业经济实现了规模企业过百家、产值过百亿的“双百”目标,利税大幅度增长。在全省开发区综合考核评比中,宜都工业园区位居第二位,被誉为“宜都现象”。作为一个经济发展落后、区位优势并不明显的山区县市能取得如此的佳绩实在令人惊奇。认真回顾和总结宜都工业化道路的历程,探究其新型发展模式,对于进一步促进县域工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可为相似县区尤其是中西部的县市发展工业提供有益借鉴。一、新型工业化的本质、特征及其模式(一)新型工业化的本质工业化既是指工业在国民经济中逐步发展壮大,并由此实现农村城市化和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又是指工业经济占居主导地位的人类社会发展阶段。在工业化过程中,社会生产方式、生产工具不断演进,因此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工业化所3面临的基础和条件不同,不同时期实现工业化的方式必然不同;而在同一历史阶段,不同的国家也会因自身的特殊性而选择不同的工业化模式。自18世纪始,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等一批国家和地区以不同的模式相继实现了工业化。20世纪以前的工业化主要是机械化及机械技术在经济社会中的广泛运用,从而主导着经济社会的发展;20世纪中期的工业化,除机械技术的运用外,还有电气技术的全面运用,以及由此创造的新型产业(重化工业)占据主导地位,电气技术及其相关产业全面影响并主导着社会的发展,机械技术成为基础技术。由此,我们可以说,工业化的本质就在于当时的先进技术或新技术的广泛运用,并主导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就是说,一个国家或地区大力发展以当时的先进技术为基础的新兴产业,通过传统产业技术当代化改造传统产业,直至使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进而改变整个社会的生活方式,农村实现城市化,全社会实现现代化。我国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所处时代不同,面临的环境不同,实现工业化的具体途径肯定也不同。党的十六大把我国要走的工业化道路称之为“新型的工业化道路”,并指出,新型工业化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要实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这一要求显然是把新型工业化建立在科技进步及其先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基础之上,要以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动力,实现经济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跨越式发展。所以,我国新型工业化的标志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制造业以及相关产业(包括现代服务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传统产业实现高新技术改造,尤其是实现信息化;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高新技术全面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并主导社会生活方式;在现代高新技术的带动下,农村实现城市化和信息化。新型工业化在本质上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其实质就是用创新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虽然技术创新能力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但是,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以及品牌培育等非技术创新,对于提升价值链、拓展增值空间、提高经济效益,改变我国粗放型的增长方式的意义同样重大。国内外众多的案例表明,企业之所以成功,需要在非技术创新方面有其过人之处。这些非物质、非技术方面的创新,很多是其他企业难以完全克隆的,因为它的产生往往具有形成的累积性、环境的匹配性和整体组合性,离开了企业的特定历史因素和环境条件,往往达不到其特有4的效果。这一点对我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我国资源相对缺乏,技术相对落后,生产的大多是附加值较低的产品。大多数企业只是热衷于在已有的市场内打“价格战”,结果是两败俱伤,造成资源浪费。在此情况下,通过开发引进先进技术无疑非常重要。但要在较短时期实现从简单要素驱动转向技术创新驱动也不太现实,因此,强化以意识创新、品牌创新和制度创新为主的非技术创新意义十分重要,并且也具有很大的空间。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转变,实际上就是从黑色发展模式向绿色发展模式的转变。传统工业化就不仅造成本国的资源环境矛盾凸现,也引发了全球的资源环境问题。因此,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转变势在必然。(二)新型工业化的特征尽管新型工业化是工业化的一种新方式,具有工业化的共同特征,但新型工业化由于所处时代和条件不同,又具有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几方面:1、以科技进步为主要推动力。尽管传统工业化也是当时先进技术的广泛运用,但这种技术是一种消耗大量资源的技术,因此,资金和劳动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占主要地位,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速度的贡献在20%~30%左右。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GDP增长速度的贡献一般在50-70%左右,科技进步成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尤其是20世纪后期,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成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主流和主导力量。我国要在21世纪实现工业化,就应当更加倚重科技进步,将科技创新作为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发展高技术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依托。2、信息化和工业化同步并行。信息技术是现代高新技术的核心,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是新型工业化的应有之义。信息化和工业化是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社会发展过程:工业化是信息化的基础,为信息化的发展提供物资、能源、资金、人才以及市场;信息化的发展将加速推进工业化的进程,并直接导致工业化向纵深发展。从现有的实践来看,信息化的发展并不必然以工业化的完成为前提。发展中国家完全可以在继续完成工业化的同时就着手于信息化工作,通过采取两步并作一步走的并行发展方针,实现工业化、信息化的同步发展,在发展工业化的同时进入信息化时代,并利用信息化来推动工业化。我们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使信息化与工业化同步并行,从而加快我国现代化的进程。3、可持续发展。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的过程,特别是在其快速发展阶段,大多5是以大量消耗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而新型工业化是在资源约束条件下的工业化,新型工业化道路也就意味着节约资源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以更低的人均资源消费实现工业化,走跨越式资源消费之路,缓解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制约。因此,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强调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可持续发展是新型工业化的又一个重要特征。4、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工业化是用机械化大生产代替手工生产的过程,也是劳动力生产率不断提高的过程。西方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往往伴随着严重的劳动者失业现象。对于我国这样的一个人口大国而言,就业问题是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妥善解决就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新型工业化必须要根据我国的这一特殊国情,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实现劳动力的合理转移,制定有利于创业和增加就业的政策,合理配置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丰富这一独特优势。5、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新型工业化不仅是工业的发展,也是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即以现代高新技术在工业中的运用为先导,促进工业的发展和新型第三产业的发展,如生产性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同时,也对传统的农业和第三产业进行改造,促进三大产业全面协调发展。新型工业化还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它要求现代高新技术全面运用于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促进农村城市化,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城市农村、各产业之间的全面协调发展,以及人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全方位变革。(三)新型工业化的主要模式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以来,先后有许多国家完成了工业化过程或者正行进在工业化的路途中,它们的经验教训给后来者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借鉴。回顾21世纪以前的工业化历程,一般认为有四种工业化模式:内生型的英美模式、政府主导型的德日模式、经典社会主义的苏中模式以及新兴的韩新模式(有的称中间模式或东亚模式)。由于这些模式出现时所处的时代、环境、技术水平以及认知能力不一样,因而道路、路径、成效等方面也是不一样,其得失评判自不可同日而语。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主要通过物质生产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乃至现代化。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就是在资源、环境、社会公平、效益等方面考虑较少,以致出现环境破坏、社会不公、效益低下、结构失衡等突出问题,这成为新型工业化道路上急待解决的难题。而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基本单元的县域经济,其工业化也产生了三种比较典型6的发展模式:温州模式、苏南模式和珠江模式。根据新型工业化的内涵和特征要求反推新型工业化模式,我们认为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或多个功能目标。一是能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二是能提高经济效益;三是能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增加就业;四是能增加技术含量,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系统,要同时达到上述四个功能,或者同时满足上述四个方面的约束条件的情形很少。所以有学者提出,根据实现功能目标的手段或方式的不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模式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种:1、技术进步模式;2、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模式;3.非技术创新模式;4、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模式;5、产业集群模式;6、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模式。我们认为这种划分过于单一,也和通行的工业化模式的划分不一致,应该综合考虑,给出一个准确的符合学术规范的模式。二、宜都处于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过渡的转型时期(一)宜都处于传统工业化的中后期早期的工业化理论主要是从国民收入与经济、社会结构等方面对工业化程度进行衡量,主要运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就业结构、工业内部结构等指标,下面是根据这些指标对宜都市传统工业化所处阶段的评价。1、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看,宜都处于传统工业化高级阶段的初期。根据通用的钱纳里关于人均GDP水平划分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标准,宜都2007年人均国内生总值21680元,按现行汇率折算超过3000美元,处于传统工业化高级阶段的初期。2、从产业结构看,宜都正处于传统工业化后期。产业结构的变化直接反映出经济发展所处阶段。根据世界上148个国家或地区1965
本文标题:宜都新型工业化模式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000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