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小学语文课堂生活化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计划主题:小学语文课堂生活化教学的研究系科:教育科学学院班级:12级小教转本1班学号:1220330013姓名:薛青秀2013年12月18日《小学语文课堂生活化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计划一、课题的界定与表述本课题只要研究如何利用生活化教学改进教学方式,不仅让孩子乐学、善学,还能提高教学效率,更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生活化”即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实、事件、人物、过程的机会,使学生在与实在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9所谓“小学语文课堂生活化教学”是指在多元智能理论、生活教育理论及其他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将语文课堂与生活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愿望,将教学目标内化为学生这一生活主体的需要,探索优化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克服语文教学中只重视语言智能的弊端,保证让其他各元智能的发展机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二、研究的目的、意义、特色及突破点研究不足: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便是老师和学生的终极目标。在这个目标的影响下,学生很少涉猎课本以外的东西,尽管经过许多年语文课堂上的学习,但依然积累浅薄,阅读面狭窄;写文章时言之无物,没有生活;学得很苦却收获很少,对语文课感兴趣的同学越来越少,厌学情绪较浓。我们不难发现在教学中常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有思维,但无智慧;有行动,但无热情。因为老师没有把生活中鲜活的事实引入课堂。表面上看,生活事实不是没有出现在教材、课堂或作业中,遗憾的是,这种生活事实仅仅是以例证的角色出现的。当教师为了说明某个观点、证明某种结论、巩固某一记忆时,事实才临时被拉进了课堂,而此时此刻的生活事实,已经不是那种能给人热情、冲动、直觉、遐想的事实,它是被人制作、化妆过的一个道具或角色。老师讲得很辛苦,学生却丝毫没有感触,因为这不是他有体会、有想法、有感受的事实,他是被动小学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的、勉强的理解事实,而要让他再写出这种生活来就更是难上加难了。这种僵死的课本,僵死的课堂教学,最终僵死了他们的思想。反观以往的语文教学,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诸如学生学习语文习惯差,对学习语文缺乏兴趣,整体语文水平偏低,语文综合水平不高,语文教学忽视人文性等等。究其根本原因,问题在于我们的语文教育只盯在几本教材上,远离了生活的源泉,脱离了生活的大课堂,致使语文教学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凝固了语文课堂的教学结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语文教学因此失去了新鲜的活力,丧失了人性的魅力。突破点、特色: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要使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突破“应试语文”的束缚而成为“生活化语文”、“语文生活化”。正如于漪老师所言:“变语文自我封闭性为开放性,开发语文教育空间,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活泼的学生。”语文这一门学科是最富内蕴和思想的,是最富有灵气与诗性的,这些特点决定了真正的语文教育决不能只局限于教材,只局限于课堂,因此我们做此研究是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使语文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达到“语文生活化”和“生活语文化”的理想境界。研究的目的、意义1、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将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往的语文教学,更多的是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与语文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忽视了语文对于人的精神生命的影响。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则不然,它的教学触角已经延伸到学生的生命领域,彰显出非凡的人文气息。2、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将发展学生的个体潜能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天才儿童,每一个个体生命都有着相对优势的智力领域。在生活化的语文课堂上,教学可以尽可能多的涉及多个智力领域,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思想、情感,使不同的个体拥有尽可能多的展示自身特殊才能的机会,是真正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的教学。3、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将拓展学生的体验渠道生活的本质在于它的丰富性,当学习与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时,就可以利用生活资源丰富的优势,使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拓展学生的体验渠道。4、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将凸显学生学习活动的实践性语文学习是母语学习活动,学生应该多途径接受、发现、体验语文,在生活化的语文实践中发展语文素养,“用语文”才是“教语文”、“学语文”的实质。生活化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倡导自主的学习方式,在创设的各种情景中,通过实践学语文、用语文,从而提高语文素养。三、研究内容(一)创建生活化的教学环境教学环境,主要指教室,也就是“学生的家”。我们现在的教室体现出了浓浓的知识气息与竞争意识。然而,要更好地实施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我们必须改善我们的教学环境,无论是大到校园环境的规划还是小到的教室布置,都必须更多地洋溢着温馨的生活气息和浓浓的童真童趣。(二)建立生活化的师生关系如前文所述,教学生活中的学生和教师都应是生活中本真的、真心真意的、有真情实感的人。我们要实施语文教学生活化,就必须构建一种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是生活化教学实施的前提。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与学生平等、民主地相处,真诚地关爱他们,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关心他们的身体、学习、活动,关心他们的思想和感情,做到体贴入微。比如在平时的交往中,合理尊重学生个人的兴趣习惯,注意保护学生隐私;适当的时候称呼学生的“小名”,营造宽松的教育氛围;和学生一起游戏,融入他们的世界,成为他们的伙伴、朋友、兄长;设立“知心信箱”,分担学生的小秘密等等。当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距离缩短时,学生就会满怀信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的教学方式才能产生质的转变,学生的创造潜能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三)建构符合生活需要的教学目标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既要注意全面,又面向全体,更着眼未来。要树立“大语文”的观念,培养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要把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高度统一,培养学生能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素质。(四)建设生活化的教学内容生活是语文教育的源泉和基础,语文教学的内容是宽泛的,教科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远不是语文教育的全部内容。语文教学的内容理应以课本为原点,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伸,由封闭走向开放。1、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现实生活蕴藏着取之不尽的语文教学资源,只要是能够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的,都可以看作语文教学的内容。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立足课本,将学生引向更广泛的生活天地,挖掘语文学习的内容。2、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材中的生活气息愈来愈浓,我们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其中的生活因子,教学时善加利用,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3、以生活为依托重组教材。我们可以利用现有教材,按照不同主题重新组合,配合生活中的资源,使课堂教学内容尽量贴近生活。(五)打造生活化的课堂教学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生活化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要尽可能地把学习的内容跟真切的生活内容相联系,拉近语文教学和学生生活的距离,使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充满童趣与乐趣的学习中健康成长。我们准备从三个角度来打造生活化的语文课堂教学。第一个角度,课堂教学如何实施生活化教学。这一角度又分两个方面去探讨。第一方面,联系生活解读课文,使课文与现实生活沟通起来,强化对课文的感受,而不是认识。用创设生活情景、朗读等方式体验作者的生活,实现作者的情感与读者(学生)的情感和谐共振。第二个方面,以生活化的活动去观照课文,使学生能真正地深入到课文的世界,体验、掂量、揣摩课文的言语,感受到言语的质地、味道、色彩,实现美的言语的内化。生活化的活动可以是表演、辩论、实验、采访等。要注意的是生活化活动是手段、策略,是承担教学内容的载体,实现美的言语的内化是目的,以此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真正的提高,而不是为活动而活动。第二个角度,阅读教学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认为学生解读课文不是在空白状态下进行的。教学不能一概先入为主地为学生提供教学内容,应当在学生自己解读的基础上组织教学,同时渗透教师对课文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不求引导学生走向所谓的“正确”理解,而在充分肯定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探讨,哪怕看起来是错误的理解,也应当让学生拥有陈述理由的权利,这样才能真正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同时,积极引导学生扩大阅读空间,甚至可以采用超文本阅读的方式,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地阅读。第三个角度,打破学生被动接受教材的局面,以课文为中介,实现主体与主体的对话。作者是主体,编者是主体,学生更是主体,作品的好坏,教材编写的成败得失,应当先倾听学生这个主体的声音,这是阅读作为一项生活内容所应有的状态。另外,有的课文的阅读,我们也鼓励学生与里面的人物对话,以展示学生自我的生活态度。(六)引进生活化的作业方式语文广泛的社会性决定了语文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陶行知先生认为:“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学生除了在语文课上学语文、用语文外,更多的时间则是在语文课外学、课外用。学生作业生活化,就是要让学生深入生活,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时间及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养成时时学语文、处处用语文,培养语文能力的好习惯。四、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搜集、整理有关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资料,了解国内外最新发展状况、借鉴他人研究成果。2、观察对照法:通过纵向对比,观察分析因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取得的不同效果。3、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了解本校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和学生学习活动现状及成因,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并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4、行动研究法: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需求行动者参与研究,研究者参与实践,根据具体情况,边实践边修改。5、经验总结法:要求参与研究的成员要及时总结,撰写反思、随笔、经验论文等,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五、研究对象与范围采取部分研究:选取江苏教育学院附属小学2-5年级学生和语文教师,每个年级2个班,每班30名学生,总计240人;每个年级2名教师,总计8人。六、研究的步骤(2014年2月到2016年9月)(一)起始阶段:(2014年2月——2014年6月)1、筹建课题组,制定课题,明确各研究内容的负责人。2、各负责人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最终所要达到的目标,并设计最后的成果展示形式。3、对研究对象进行前测。4、制定和健全学习和交流的制度。5、方案制定后,请有关专家提出修改方案,并进一步作可行性和可能产生的效果分析,最终完善方案。(二)具体实施阶段:(2014年7月——2016年7月)第一阶段:(2014年7月——2015年6月)课内:仔细研究五、六年级的语文教学,明确该阶段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确定分层、递进的教学重点和目标,制定每篇课文的教学时数和每课时的教学目标。课外: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了解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充分意识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这一道理。加强古诗文的诵读和对课外名作的阅读,学习写心得、体会。第二阶段:(2015年7月——2016年4月)课内:进一步研究如何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缩短教学课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节课重在实实在在真正有所收获的完成一个教学目标,减少不必要的冗长的分析,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留出一定量的课时,对课外的阅读和写作进行指导。课外:由学生创造性的开展多种活动,由被动吸收知识转为主动获得,并能写出一定的活动计划、调查报告、观察日记等。学会利用图书馆资料和网络资源,来获得更多的需要的信息,并学会交流信息。第三阶段:(2016年5月——2016年7月)课内:由老师教转为进一步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将更多的课堂教学时间留给学生,最大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大教师的主导作用。在
本文标题:《小学语文课堂生活化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002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