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2-2-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一、对点练1.(2014·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答:【解析】诗中描写“陈居士”动作、神态的诗句:“楚酒困人三日醉”“亭角寻诗满袖风”“爱把山瓢莫笑侬”“醒来推户寻诗去”。由此可判断出“陈居士”的形象特点。诗歌后面的注释,“居士:指文人雅士”的解释,可初步判断出“陈居士”的形象特点。【答案】①行为洒脱,②情趣高雅。“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菊花李商隐【注】①《晋书·罗含传》:“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②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诗的前四句描写了菊花怎样的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解析】诗的前四句依次对应色美、味香、品高。一方面从菊花本身的特征入手,另一方面联系人物的德行揭示菊花的高贵品质。【答案】①色美:花心淡紫、花瓣嫩黄,色彩鲜明而和谐。②味香:它有罗含宅中菊的香味。③品高:将菊花的色、香与陶潜、罗含等有德行的人联系起来,赋予其高贵的品格。3.(2016·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金陵望汉江李白【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答:【解析】一、二句中“回万里”“九龙盘”写汉江水势浩渺,一泻万里,支流众多,流域广大;第三、四句中,“豁中国”“飞迅湍”写其气势磅礴,景象阔大。诗人开头写这样的景象,是为下面赞美国家一统后的“众流安”做对比反衬的。【答案】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4.(2015·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雨过至城西苏家[宋]黄庭坚【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分析描绘的景象,需结合原诗,逐句分析。首联写雨过天晴,地面干净;颔联写紫烟逐渐散去,风和日丽;颈联写花湿、柳绿。答题时要注意语言格式的协调一致。【答案】尘土涤净紫烟渐散雨过日丽红花沾雨柳色葱翠二、综合练(一)(2018·河北辛集市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又呈吴郎①杜甫【注】①呈:呈送。吴郎:杜甫吴姓亲戚。杜甫将草堂让给他住,这位亲戚住下后,即有筑“篱”,护“枣”之举;妇人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此诗去劝告吴郎。②转须:反而更应该。③甚:太。④征求:指赋税征敛。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联写作者过去放任邻妇扑枣,因为这位妇人没有吃的、也没有儿女;诗人其实是暗示吴郎应该让她打点枣。B.颔联紧接一二句,叙述邻妇扑枣是因为生活太贫困,目的是希望吴郎能够体谅对方,对邻妇更加亲善友好。C.颈联出句“防”的主语是妇人,对句“插”字的主语是吴郎;这两句诗,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妇人的多心与敏感。D.尾联看似与诗歌主题无关,实则欲借邻妇的诉苦,揭示当时百姓贫困的根源,表达诗人对苛政与战争的痛恨与不满。E.本诗具有律诗的形式美、音乐美,在委婉曲折的夹叙夹议中来展现诗人的心理和情感,语言沉郁顿挫而又不乏幽默。【解析】C.“表达了妇人的多心与敏感”理解有误。这两句诗意思是:她本来就是提心吊胆的,吴郎不该还要插上篱笆。E.“不乏幽默”理解有误。【答案】CE6.清人卢德水说:“杜诗温柔敦厚,其慈祥恺悌之衷,往往溢于言表。”你从本诗中看到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答:【答案】(1)同情弱小,富有悲悯情怀。即便自己穷困潦倒,依然任凭老人打枣,还特意写诗劝慰吴郎对老人亲善,体现出诗人对穷困人民的深切同情。(2)关注社会,忧国忧民。由一个穷苦的寡妇,由一件扑枣的小事,诗人竟联想到整个国家大局,以至于流泪。(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满江红·豫章滕王阁吴潜①万里西风,吹我上、滕王高阁。正槛外、楚山云涨,楚江涛作。何处征帆木末②去,有时野鸟沙边落。近帘钩、暮雨掩空来,今犹昨。秋渐紧,添离索。天正远,伤飘泊。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著。向黄昏、断送客魂消,城头角。【注】①吴潜,南宋词人,为人正直不阿,曾任朝廷要职,后遭权臣攻击被罢免,改任福建安抚使,此词应为吴潜前往福建道经南昌时所作。②木末:树梢。7.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完全正确的两项是()A.“万里西风”三句颇有气势,写出了词人登临滕王高阁时的兴致。B.“正槛外”三句,写凭栏所见壮观之景,也表现了词人心潮的激荡。C.“何处征帆木末去”,既写出词人伫立之久,又暗含前途未卜之意。D.“乾坤虽大愁难著”,化实为虚,乾坤虽大却安放不下诗人的愁情。E.词人借凭栏所见之景,抒发了老当益壮、力图恢复祖国山河的壮志。【解析】C项原句中并没有体现“伫立之久”的意思;D项“化实为虚”应为“化虚为实”。E项,抒发了岁月易老、政治理想难以实现的愁恨。【答案】AB8.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抒发了哪些情感?答:【解析】解答此题,要结合诗歌的内容分析。这首词上片写登滕王阁览景,下片借景抒情,由近及远回首往事,十年来宦海沉浮,如流年似水,去日苦短,能有作为的岁月不多了。而社稷颠危,国难深重,有志难伸,内忧外患,充满胸间。临近黄昏,城头的号角更勾引起迁客无尽的羁旅愁思。【答案】塑造了一个宦海沉浮、年老依然漂泊在外的爱国词人形象。在这首词中,既有流年似水、去日苦短的惆怅,又有国难深重、有志难伸的忧伤,还有漂泊孤独、落寞忧愁的悲凉。(三)(2017·山西临汾市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廿三)①陈子昂【注】①此诗写于作者为武则天赏识之时。②珠树:即三株树。据《山海经》记载,为古代传说中的名贵树名。③旖旎:本为旌旗随风飘扬貌,引申为柔美貌,犹言婀娜。9.下列对诗歌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A.感遇诗是对所遇事物抒发感慨的诗,常常抒发个人际遇之感慨。与陈子昂咏“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一样,这首诗风格尖峭直露,怨伤情绪是很浓重的。B.本诗大有尺幅千里之势。开篇即突出了诗的主角“翡翠鸟”,接着六句写其残酷结局,之后两句运用反问,交代了原来远走高飞无用,虞人还是用网罗找到了它。C.这首诗巧用了对比手法,如第五六句写翡翠鸟“杀身炎州”、“委羽玉堂”就与前面其“巢在南海”、“栖在珠树”时雌雄双栖的自在境况形成极大的反差。D.“光”“烂”这两个词表现力很强,突出了翡翠鸟华丽漂亮的羽毛为“首饰”和“锦衾”带来了无限光彩。它使美人的首饰婀娜生光,使美人的锦被斑斓鲜艳。E.这首诗双关到底,寓意丰富。看似句句说鸟,实则句句写人。最末第二句“多材信为累”道出了作者珍禽之叹息的正意。一经点明,立即收住,戛然而止。【解析】A.这首诗怨伤情绪是很浓重的,但在表现的方式上,却采用了缓和的口气,因此风格是“温柔敦厚”、“哀而不伤”的。B.第九句、第十句运用的是自问自答的设问。【答案】AB10.本诗突出了翡翠鸟的什么特点?借此鸟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析。答:【答案】翡翠鸟的特点:①筑巢神树,羽毛华美(外形美丽)。②品行高洁,不同流俗。③雌雄双飞,自由自在。情感:表达了诗人被迫为武氏把持的朝廷效力(因被武则天赏识而丧失了在政治上抉择自由)的无奈和哀怨之情。本诗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怀,借叹鸟之悲而自叹,亦可答“运用双关”、“运用比喻”),感伤自己为武则天赏识时的不自由。如最后两句,感叹此珍禽,实际上感叹的是自己为才华所累的遭遇。(四)(2018·广西桂林市九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1~12题。六月二十四日夜分,梦范至能、李知几、尤延之同集江亭。诸公请予赋诗,记江湖之乐,诗成而觉,忘数字而已陆游【注】这首诗是宁宗庆元二年陆游在故乡山阴时,据梦中所得而补写,他时年七十二岁,已在家乡闲居多年。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联写诗人驾着用露箬和霜筠织成的短篷小舟,在淡烟缭绕的江河湖泊中飘然来往。B.颔联写诗人乘小舟特意前来寻访“溪友”,可是没有访得溪友,索性坐下来握竿垂钓。C.“偶经”“却拣”二语前后呼应,用语灵动自然,补足了首联“飘然来往”之意。D.诗人问诸公:吴中近事你们知道吗?写出了诗人在家乡闲居多年后不知国事的苦闷。E.陆游的诗作大多抒写豪情壮志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此诗却描写日常生活中的情趣。【解析】B项“偶经”可见诗人不是特意寻访。D项“写出了诗人在家乡闲居多年后不知国事的苦闷”说法错误。“吴中近事君知否?”自问自答。告诉好友每家的团扇上都画着他。【答案】BD12.本诗的颈联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赏析。答:【答案】①色彩浓淡相衬,景物相映生姿。雨后荷花分外洁白,碧绿的荷叶上停留着一只红色的蜻蜓。色彩描写极为生动。②既有静态描写,又有动态描写。洁白的荷花在水中静静地绽放,红蜻蜓在雨后的微风中,上下翻飞。③视觉描写和嗅觉描写相结合。白色的荷花、红色的蜻蜓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荷花散发出阵阵清香,给人以嗅觉上的冲击。(意思对即可)
本文标题: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人教版)专题通关: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2-2-1 Wo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042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