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7章生产产出的决策分析
管理经济学主讲:石美玲第7章生产产出的决策分析7.1边际分析■厂商收益■厂商利润■利润最大化原则TR=P×QPARQQPQTR1.厂商收益dQdTRQTRMR(1)总收益(TR)总收益:厂商销售一定量产品所得到的全部收入。(2)平均收益(AR)平均收益:厂商销售每一单位产品平均所得到的收入。(3)边际收益(MR)边际收益:厂商每增加销售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入。π=总收益-总成本=TR-TCMCMR2.厂商利润(π)3.利润最大化原则MR﹥MC增加生产MR﹤MC减少生产MR=MC维持原生产理性依据利润最多→销售收入=价格P×产量(销量)Q选择合适P,QP↓,Q↑↑,销售收入↑,(Ed1)Q↑:ΔTR/ΔQ=MR0,增产增收。ΔTC/ΔQ=MC0,增产增收。企业决策规则:MR=MC思考启示:一发全身对自身的P0,Q0适当调整P调整影响的理性思路:(问题→全局)供求函数:均衡点移位,价格弹性……生产函数:要素(产品)优化组合,适销技术……成本函数:盈亏平衡点,机会成本……已知某商品生产成本C与产量Q的函数关系式为:C=100+4Q,价格P与产量Q的函数关系式为:P=25-1/8Q。求产量Q为何值时利润最大?某农场员工在小麦地里施肥,所用的肥料数量与预期收获量之间的关系估计如下表。假定肥料每公斤价格为3元,小麦每公斤价格为1.5元。问:每亩施肥多少能使农场获利最大?每亩施肥量预计每亩收获量预计每亩边际收获量0200——10300102038083043054046035048026049017049007.2贡献分析法■贡献分析法的基本原理■贡献分析法的应用1、贡献分析法贡献(增量利润)=增量收入-增量成本=单位产品贡献×产量单位产品贡献=价格-单位变动成本(即增加一单位产量能给企业增加多少利润)贡献分析法就是根据贡献的大小来判断方案优劣,它用于短期决策。利润是长期决策的依据。例题某企业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为2元,总固定成本为10000元,原价为3元。现有人愿按2.5元的价格订货5000件。如不接受这笔订货,企业就无活可干。企业应否承接此订货?解:如果接受订货,则接受订货后的利润为利润=销售收入-(总变动成本+总固定成本)=2.5×5000-(2×5000+10000)=-7500(元)接受订货后的贡献将为:贡献=单位产品贡献×产量=(2.5-2)×5000=2500(元)如不接受订货,企业仍然要支出固定成本,即企业利润为-10000元。接受订货后企业的利润为-7500元。两者比较,企业若接受订货可以减少亏损2500元,这就是利润的变化量,即贡献,有贡献就应接受订货。2、贡献分析法的应用是否接受订货大陆仪器公司生产各种计算器,一直通过它自己的销售网进行销售。最近有一家大型百货商店愿意按每台8元的价格向它购买20000台X1—9型的计算器。大陆公司现在每年生产X1—9型160000台,如果这种型号的计算器再多生产20000台,就要减少生产更先进的X2—7型计算器5000台。与这两个型号有关的成本、价格数据见表。X1—9型X2—7型材料费直接人工变动间接费用固定间接费用利润1.652.321.035.002.001.873.021.116.002.40批发价格12.0014.40大陆仪器公司很想接受百货商店的这笔订货,但又不太愿意按8元的单价出售(因为在正常情况下X1—9型计算器的批发价是12元)。可是,百货商店则坚持只能按8元单价购买。大陆仪器公司要不要接受这笔订货?解:如果接受20000台X1—9型的订货:贡献=20000×[8-(1.65+2.32+1.03)]-5000×[14.40-(1.87+3.02+1.11)]=18000(元)有贡献就应接受这笔订货,因为它能为企业增加利润18000元,尽管其订货价格低于批发价。发展何种新产品某企业原来只生产产品A,现有B、C两种新产品可以上马,但因剩余生产能力有限,只允许将其中之一投入生产。公司每月总固定成本为50000元,并不因上新产品而需要增加。新、老产品的有关数据如表所示。项目A产品B产品C产品产销数量(月平均)(件)单价(元)单位变动成本(元)200005210000105.45000032解:产品B的总贡献=(10-5.4)×10000=46000(元)产品C的总贡献=(3-2)×50000=50000(元)产品C的贡献大于产品B4000元(=50000-46000),所以应发展产品C,它比发展产品B可多得利润4000元。这个决策的正确性,可通过比较两种方案(一个是生产产品A和B,另一个是生产产品A和C)的利润得到证明。生产产品A和B的总利润=(5×20000+10×10000)-(2×20000+5.4×10000)-50000=56000(元)生产产品A和C的总利润=(5×20000+3×50000)-(2×20000+2×50000)-50000=60000(元)在前例中,如果增加产品C的生产,需要增购一台设备,使固定成本每月增加10000元。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发展哪种新产品?解: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增加的固定成本不是沉没成本,而是增量成本。产品B的总贡献=(10-5.4)×10000=46000(元)产品C的总贡献=(3-2)×50000-10000=40000(元)46000>40000,所以应发展新产品B。项目ABC总计销售收入成本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利润10000007000002000001000001500000100000030000020000025000002200000500000-200000500000039000001000000100000•亏损的产品要不要停产或转产假定某企业生产三种产品A、B、C,其中产品C是亏损的。每月的销售收入和成本利润数据如下:问:(1)产品C要不要停产?(2)假如把产品C的生产能力转产产品D,产品D每月的销售收入为2000000元,每月变动成本为1500000元。试问要不要转产产品D?(3)假如产品C停产后,可以把部分管理人员和工人调往他处,使固定成本下降80000元,腾出的设备可以出租,租金收入预计每月250000元。问产品C要不要停产?解:(1)产品C的贡献=2500000-2200000=300000(元)所以,不应当停止产品C的生产,因为这样反而会使企业减少利润300000元。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决策是以两个假设为前提的(a)假设停产某一产品后,企业总固定成本保持不变。(b)假定停产后,这部分生产能力被闲置不用。-300000250000017000001000000-200000500000039000001000000100000销售收入成本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利润差额企业合计维持产品C的生产停产产品C项目表单位:元(2)产品C的贡献=2500000-2200000=300000(元)产品D的贡献=2000000-1500000=500000(元)500000>300000,所以转产产品D是合算的,它能给企业增加利润200000元。(3)在计算这一贡献时,要考虑两笔机会成本(如果停产可以节省固定成本80000元,如果停产可以得到租金收入250000元)。如果生产产品C,增量收入=2500000元增量成本=2200000+80000+250000=2530000(元)贡献=2500000-2530000=-30000(元)生产产品C的贡献为负值,所以应予停产。有限资源怎样最优使用大新纺纱公司已经试验成功,可以用一种新的人造纤维纺出三种纱,其型号分别为:“25PAG”、“40PAG”和“50PAG”。这种新的人造纤维是由另一家人造纤维公司生产的,产量有限,对所有顾客只能限量供应,对大新纺纱公司的供应量限定为每月3000公斤。大新纺纱公司生产这三种纱的成本和利润的数据如表所示。项目25PAG40PAG50PAG单位产量原料消耗(公斤)单位成本(元)原料人工间接费用(其中50%为变动费用,50%为固定费用)合计(元)销售价格(元)利润(元)43.200.250.303.754.600.852.52.000.300.402.703.200.5021.600.400.502.502.850.35单位:元假定“25PAG”的最大销售量为500单位“40PAG”的最大销售量为700单位,“50PAG”为800单位,大新纺纱公司最优的产品方案应如何确定。解:先算出每种产品的单位利润、单位贡献和单位原料贡献(本例中原料来源有限,是生产中的“瓶颈”),项目25PAG40PAG50PAG单位产品利润(元)单位产品贡献(元)(=单位固定成本+单位利润)单位原料贡献(元)(=单位产品贡献÷原料消耗定额)0.851.00(=0.15+0.85)0.25(=1.00÷4)0.500.70(=0.20+0.50)0.28(=0.70÷2.5)0.350.60(=0.25+0.35)0.30(=0.60÷2)单位:元从以上数据中看到,单位产品利润最高的产品是25PAG,单位产品贡献最多的产品也是25PAG。但由于原料是薄弱环节,能使企业获利最多的产品,应是单位原料所能提供贡献最大的产品50PAG,其单位原料贡献为0.30元/公斤,次多的是40PAG,0.28元/公斤,获利最小的是25PAG,0.25元/公斤。由于25PAG的最大销售量为500单位,它需要使用原料2000公斤(=4×500);40PAG最大销售量为700单位,需用原料1750公斤(=2.5×700);50PAG最大销售量为800单位,需用原料1600公斤(=2×800)。根据这种情况,企业的3000公斤原料,应把1600公斤优先用于生产50PAG800单位,剩下1400公斤用于生产40PAG560单位(=1400÷2.5),不生产25PAG产品。向公司内还是向公司外购买某木材加工总公司,下设三个分公司。它们是锯木厂分公司、家具制造分公司和木制品批发分公司。这三家分公司自负盈亏,有定价自主权。但分公司之间在定价上如有争议,总公司有裁决权。现木制品批发分公司拟订购一批高级家具。它可以向本公司内部的家具制造分公司订购,后者出价每套5000元;也可以向外面的家具商A或B订购,A出价每套4500元,B出价每套4000元。如果由本公司家具制造分公司生产这批家具,变动成本为4000元,其中有75%为木料费用,购自本公司锯木厂分公司。锯木厂分公司生产这批木料所付变动成本占售价的60%。如果由外面的家具商A生产这批家具,则需要委托本公司家具制造分公司进行油漆,油漆价格为每套800元,其中变动成本占70%。现总公司的家具制造分公司坚持这批订货的价格不能低于5000元,但木制品批发分公司认为太贵,打算向外面家具商B订购。如果你是总公司总经理,应如何裁决?7.3盈亏平衡分析■盈亏平衡分析的基本原理■经营杠杆率E金额产量Q*总收益TCTVCTFC0AVCPTFCQ*1.盈亏平衡分析的基本原理盈亏分界点分析法的应用(代数法)假定P为单位产品价格,Q为销售量(或产量),F为总固定成本,V为单位变动成本,π为总利润,C为单位产品贡献=P-AVC盈亏分界点分析法的应用(代数法)1.求盈亏分界点产量:Q=F/(P-V)=F/C2.求保目标利润的产量:Q=(F+π)/(P-V)=(F+π)/C3.求利润:π=P•Q-(F+V•Q)4.求因素变动后的盈亏分界点产量[(P±ΔP)-(V±ΔV)]Q=(F±ΔF)5.求因素变动后保目标利润的产量6.求保税后利润的产量7.求安全边际和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实际(或预期)销售量-盈亏分界点销售量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实际或预期销售量×100%'1FtQPVQ=[(F±ΔF)+(π±Δπ)][(P±ΔP)-(V±ΔV)]’经营安全率30%以上25%-30%15%-25%10%-15%10%以下判断安全较安全一般要警惕危险例:求安全边际和安全边际率例:某企业准备投产新产品,预计单位
本文标题:第7章生产产出的决策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048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