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009年应用音乐心理学课件4
《应用音乐心理学》第四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三)应用音乐心理学教师:周海宏《应用音乐心理学》第四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三)——音乐表现的处理手段第三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三)《应用音乐心理学》第四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三)“压抑的情绪”?我明白!可具体怎么弹奏,才能表现出这种情绪呢?“思乡的情怀”?我理解!可具体怎么演唱,才能表现出“思乡”呢?《应用音乐心理学》第四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三)本节课的任务是:用“联觉”的心理活动规律,解决在音乐表演实践中遇到的表现性问题,从而加深理解与灵活运用这一规律。《应用音乐心理学》第四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三)表演者的表现是在作曲家规定的音响结构之上进行的二次创作。不同的作曲家,对音响的规定程度不同,有些作曲家会详细标注作品的速度、力度等等细节——比如拉赫马尼诺夫,而有的作曲家则连速度都不标示,一切尽由演奏者决定——比如巴赫。《应用音乐心理学》第四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三)从总体来说,作品的音高、节奏相对规定得是比较死的,留给表演者的余地不是很多;——不遵循作曲家的规定,人们会认为你是错了而力度、速度的余地则比较大,对起音速度则很少有明确的规定。这是我们表演者的用武空间!《应用音乐心理学》第四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三)让我们先来看一看演奏家的理解空间有多大。《应用音乐心理学》第四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三)这是巴赫的《前奏曲与赋格第一卷第8首的前奏曲》S.李赫特R.图雷克挺拔而雄健忧伤而孤独因为巴赫的原稿上没有任何规定,留给演奏家进行二度创作的空间就很大!《应用音乐心理学》第四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三)这可是一首有着几成定论的表现内容的作品哟!H.克纳帕尔兹布什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指挥:H.卡拉扬如盛年,热情、果敢、坚强有力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指挥:H.克纳帕尔兹布什如老者,沉着、稳重、留有余地H·卡拉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应用音乐心理学》第四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三)这个比较极端的例子向我们表明,即便对那些似乎作曲家有更多规定的作品,演奏者也还是有很大的二次创作的空间。下面让我们看看,通过什么样的具体手段来表达出我们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我们在此不对这种理解的差异做美学的评价。《应用音乐心理学》第四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三)我们拥有的手段是:速度以联觉对应关系规律为指导,这些工具才能够帮助我们表现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力度起音速度紧张度(音色)音高(音色)?……解释一下!?……请解释一下!点击这里跳到下一张幻灯片《应用音乐心理学》第四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三)是的,表演者不能改变作曲家规定的基本音高。但是能够使同一个音获得不同的亮暗感——就像音高变化引起的联觉反应一样。对“音高”的解释:《应用音乐心理学》第四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三)以钢琴为例:触键速度的快慢,——明亮或暗淡。音色的“亮”、“暗”与音的高低的联觉反应相同。它是我们实现表现目标的重要手段。欢快、明朗的情绪——明亮的音色——快速触键;悲伤、阴郁的情绪——暗淡的音色——慢速触键。点击这里返回去《应用音乐心理学》第四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三)紧张度由两种情况决定:对紧张度(音色)的解释:一、协和性关系:——不协和的音程使人产生紧张感,协和的音程使人产生松弛感。二是音色:——泛音越少的音色越纯净、松弛——比如长笛;——泛音多的,特别是不协和泛音突出的,音色紧张,比如提琴与萨克斯。点击这里返回去《应用音乐心理学》第四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三)实际上,我们可以让任何一首作品具有我们所希望的表现性!——当然应该以遵重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为前提,如果你知道,也们想顺应通常要求的话。《应用音乐心理学》第四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三)让我们先回到概论中提出的问题……《应用音乐心理学》第四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三)这是法国作曲家拉威尔的钢琴曲《帕凡舞——为死去的公主而作》WernerHaas的演奏LadoPerlemuter的演奏你觉得谁的演奏更令人“悲伤”呢?谁的演奏更“悲伤”?《应用音乐心理学》第四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三)对!所有人都认为WernerHaas的演奏更令人觉得悲伤!那么为什么呢?——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原因了:联觉让我们从联觉对应关系的角度来分析使我们产生这样感受的原因。《应用音乐心理学》第四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三)首先从起音速度上看:GA#FED《应用音乐心理学》第四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三)GAFED其次从音色亮暗上看:《应用音乐心理学》第四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三)AFED悲伤旋律的特征是:下行+渐慢+渐弱《应用音乐心理学》第四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三)GAFED下面是将原来录音中F-E-D三个音减弱后的效果,《应用音乐心理学》第四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三)从这个例子可以使我们看出:每一个音对于准确传达音乐表情的重要性。要想准确地表达某种内容,就必须严格控制每个音按照联觉规律与被表现对象形成严格的对应关系。任何一点点偏离联觉对应关系的声音出现,就有可能偏离了自己的表现目的,当这种偏离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使得整个音乐完全不能达到所要求的表现目的。《应用音乐心理学》第四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三)让我们来掌握一个前面已经出现数次的“新”的概念——“情态”。要想把握音乐表现情绪与情感的奥秘,就要了解某种情绪具体形态上的特征。音乐是情绪的艺术!《应用音乐心理学》第四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三)如何才能抓住音乐作品的表情?或者如何才能意识清楚地为自己的演奏赋予明确的表情。情态——就是我们具体解决这个问题的突破点。情态——它是我们表现情感与情绪的操作性切入点。《应用音乐心理学》第四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三)日常生活中笼统而言的“感情”、“情感”或“情绪”、都包含着某种“情”的“状态”。我们在此要指出的是:人们所体验到的“情”是综合的,它其实是由几种“情”的基本状态组合而成的。《应用音乐心理学》第四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三)我们用五个方面的属性来描述“情”的状态——情态:变化起动状态兴奋度强度紧张度活动速度“情态”的这五种属性状态恰恰与五种声音属性可以形成联觉的对应关系。“情态”就是“情”的状态起音状态与节奏高低/音色亮暗力度紧张度速度“情态”声音《应用音乐心理学》第四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三)要想用音乐表现“情感”或“情绪”,就要首先明确这种“情感”或“情绪”的“情态特征”是什么样的。分析某种表情的“情态特征”是我们使自己的表演具有“表情”的关键,《应用音乐心理学》第四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三)具体分析情态的每个方面的特征,是我们揭示音乐表现性的方法。比如:我们把情绪分为两大类……“消极性情态”“积极性情态”——高紧张度、低兴奋性的情态:——低紧张度、高兴奋性的情态:《应用音乐心理学》第四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三)“消极性情态”,——高紧张度、低兴奋性的情态:“积极性情态”——低紧张度,高兴奋度的情态兴奋明朗快乐轻松愉悦向上自然健康自由……伤感悲哀压抑紧张忧郁抑制低落消极柔弱昏暗……亮———音高———暗强———力度———弱快———速度————慢小———紧张度———大快——起音速度———慢请考虑与以上每一种情绪对应的音响特征是怎样的……?《应用音乐心理学》第四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三)又比如:比如:明朗伤感亮————————暗强————————弱快—————————慢小—————————大快—————————慢亮————————暗强————————弱快—————————慢小—————————大快—————————慢??????????音高力度速度紧张度起音速度音高力度速度紧张度起音速度《应用音乐心理学》第四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三)试一试,把所有你想到的情绪都用这种方式描述一下!《应用音乐心理学》第四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三)根据以上的原理,我们可以通过演奏的处理赋予作品我们所希望的表情特征,比如:……《应用音乐心理学》第四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三)如果希望强调积极、明朗、快乐的情绪表现,我们就可以将第二个音处理成强、起音速度快。则这个音程的积极情态特征就得到强化;如果希望强调消极、阴郁、悲伤的情绪表现,我们将第二个音处理得弱、起音速度慢。则这个音程的消极情态特征就得到了强化。一个音程,或上行,或下行……体验一下,以上四种奏法的情态变化《应用音乐心理学》第四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三)下面让我们来看几个具体音乐的例子,让我们先从比较单纯的情绪开始:……《应用音乐心理学》第四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三)下面是一首实际的音乐作品,请大家感受一下两种不同的处理所产生的表情变化。并用联觉对应关系的原理来分析产生这种表情差异的具体原因。《应用音乐心理学》第四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三)莫扎特《第21钢琴协奏曲K.467》第二乐章第一个版本第二个版本第一个版本:触键速度——音色亮暗:……力度:……速度:……起音速度:……第二个版本:触键速度——音色亮暗:……力度:……速度:……起音速度:……《应用音乐心理学》第四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三)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些比较复杂的表现内容……《应用音乐心理学》第四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三)拉赫马尼诺夫《第2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这是拉赫马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中的一个片段。让我们先听一下……《应用音乐心理学》第四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三)一个钢琴老师提出来的表情要求是:“压抑”情绪的情态特征是什么呢?这需要我们仔细分析……如果不清楚“压抑”这种情绪的具体情态特征,就无法清楚地落实到演奏中去!“压抑”具体是什么样呢?“压抑”《应用音乐心理学》第四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三)从心理体验上,我们把“压抑”描述为:心理期待不能充分实现时的体验。《应用音乐心理学》第四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三)当期待受到阻碍而不能实现时,则产生“压抑”感。如果期待可以充分实现时,产生的感觉就是“豪放”。要想表现压抑的感受,最高音应该奏成强音呢?还是弱音呢?通过心理分析可以看出,压抑与“期待”有关。《应用音乐心理学》第四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三)应该用弱音!请注意在旋律最高点上两个演奏的差异。对,《应用音乐心理学》第四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三)版本二版本一请注意这两个音!哪个版本的处理给人的压抑感略强呢?《应用音乐心理学》第四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三)版本三版本二版本一请注意这两个音如果音乐上升时,反而做渐弱处理,又会怎么样的呢?……——内心的期待与音响的发展呈相反的状态,结果就是更压抑的感觉!让我们听听第三个版本的演奏处理……《应用音乐心理学》第四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三)另一个例子……初学音乐时,老师对我们讲:“下行要渐弱,上行要渐强。”“下行要渐强,上行要渐弱。”后来又碰到这样的情况:到底什么时候渐强,什么时间渐弱,有没有一定之规呢?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松花江上》……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开始的大幅度上行,是应该渐强,还是渐弱呢?《应用音乐心理学》第四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三)让我们回到联觉对应关系的理论……强——激动上行——激动弱——远高音——小上行+渐强=激情上行+渐弱=远离渐强还是渐弱?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上行还是下行,而在于音乐的表现目的!《松花江上》这首作品,表现的是分别、思念、远离的心情……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如果你同意这种表现内容,你会采用哪种处理呢?在心里唱一下……感受一下两种不同处理的表情变化!《应用音乐心理学》第四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三)再举一个例子……《应用音乐心理学》第四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三)起音速度与节奏的例子起音速度是非常重要的音乐表情要素,但是遗憾的是,在已往的乐理书中没有对它进行专门的论述。仍以《松花江上》为例,如果每个音音头的起音速度太快,那么就会有完全不同的表现。为了准确地表现某种心情,除了强弱的变化外,起音速度同样是非常关键的音乐表现要素。Stern,IsaacElman,Mischa这是门德尔松的《e小调
本文标题:2009年应用音乐心理学课件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054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