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 2云南省高速公路勘察设计指导意见
-1-附件云南省高速公路勘察设计指导意见(试行)云南省位于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结合部位,以山地高原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高差悬殊大。区内山高谷深、地形陡峻、江河纵横、沟床坡降大、走廊带单一且狭窄,地形、地貌、地质和自然气候环境条件复杂,因此高速公路存在建设难度大、工程艰巨、技术要求高、投资规模大等影响与限制。为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加强环境保护,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合理确定工程建设规模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全面推进交通运输部“五化”进程,切实提高我省高速公路的勘察设计水平,在充分借鉴与总结省内外高速公路勘察设计和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特提出以下勘察设计指导意见。一、总体设计(一)贯彻交通部提出的“六个坚持、六个树立”公路勘察设计新理念,坚持安全经济至上的设计原则。(二)项目总体设计应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沿线地形、地质和气候环境相协调,充分体现公路与沿线自然生态、社会经济、人文环境的和谐统一,充分体现公路设计、施-2-工、运营管理与维护的有机结合,实现质量优良、造价合理、运营安全、资源节约的建设目标。(三)根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的路线走廊、技术标准和建设规模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选,结合项目区域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特点,尽可能避让基本农田、经济作物区及密集居住区等进行控制设计。(四)确保地质勘察与外业调查质量,充分发挥地质勘察成果在设计中的指导作用,注重构造断裂带、滑坡地段、岩堆、采空区、溶洞、膨胀土、软土等不良地质地段的勘察工作。(五)总体方案应在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文物保护、沿线气候环境、施工保通等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多层次的综合比选。(六)设计过程中应及时与交通、水利、环保、土地、电力等有关部门进行沟通,收集与项目相关的基础资料。(七)必须加强沿线水文调查与分析,确保项目满足水文要求。(八)必须进行道路安全性评价和桥隧安全风险评估,并将评价与评估成果用于勘察设计中。(九)应根据区域经济格局、路网布局、功能需求,结合地形合理布设管理、养护、服务设施,整合资源、统筹规划、精心设计。(十)新建及拼宽改建路段应充分考虑与老路的干扰、保-3-通等问题,沿用工程应进行健康诊断与评价,确保建设与交通运输的安全。(十一)高速公路各专业项目应按国家规范与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出台的相关规定进行抗震设计,其中重点工程应进行详细的抗震分析。(十二)推行设计标准化,对技术成熟、经验成功的常规典型结构应编制通用图,促进设计施工标准化,提高设计施工质量和效率。(十三)项目建设驻地、拌合站、钢材加工及预制场等设施应根据标段划分情况进行统筹规划,集中设置。(十四)各专业应相互配合,共同参与总体路线方案的比选论证,明确推荐意见。(十五)设计应以国家现行技术标准、规范及规程为基础,认真执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与行业主管部门的发布各项规定。二、路线设计(一)路线设计应根据沿线地形、地貌、地质等特征灵活运用技术指标。主要指标中涉及安全性的指标或计算参数应严格执行或从严掌握,有条件时尽量采用较高指标,困难路段宜采用大于一般最小值的指标,尽量不采用极限值。对自然资源、环境、生态、工程造价等方面影响较大的次要指标,宜灵活掌握,必要时可采用低限指标。-4-(二)路线设计应贯彻“标准选线、安全选线、经济选线、地形选线、地质选线、生态环保选线”的设计理念,合理采用指标,做到平纵线形连续、均衡,横断面经济,与地形、景观、环境协调。(三)路线设计应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减少对土地的分割,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四)贯彻“地质工作超前”理念,充分应用项目的地质灾害、环境影响及水土保持方案评价成果。尽量绕避活动断裂带、大型滑坡、泥石流等重大地质灾害多发区,减少矿产资源压覆,避免穿越采空区或大型溶洞区。(五)设计中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古建筑、古墓、名木古树,尽量绕避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大型水体等敏感点。(六)平面线形设计应避免长直线接小半径圆曲线的线形设计,尽量避免采用近东西向的长直线。(七)路线设计应合理利用最大纵坡和最大坡长,严格控制长大纵坡路段平纵极限指标的不利组合,强化交通安全设计。(八)不同设计速度相衔接处路段的平、纵、横技术指标不得突变,应根据地形逐渐顺适过渡。长大纵坡路段的平、纵线形应按运行车速进行评价和控制。(九)隧道内的纵坡应严格按规范设计。短隧道在条件受限制时,经技术、经济综合论证后最大纵坡可适当加大,但不-5-宜大于4%。三、路基、路面(一)路基设计应根据沿线地形、地质、水文、筑路材料等条件,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安全经济、自然环保的原则进行设计。(二)路基设计应顺应山势地形,合理选择整体式路基、分离式路基、半桥半路、半路半棚洞、分台式、分台叠合式等不同路基布置型式,减少对山体造成的破坏。(三)路基填方及土质挖方路段,路床0~80cm范围内须采用透水性、稳定性好的优质材料进行换填。(四)加强高填深挖路段的设计工作。高路堤、软基路段应从技术、经济、环保等方面与桥梁方案经过认真比选后择优选用;复杂的深路堑路段应作为独立重要工点进行专项设计,当中线挖深超过30米时应与隧道方案经过认真比选后择优选用。(五)路基边坡坡率应灵活自然、因地制宜、顺势而为,减少人工痕迹。(六)对不能绕避,开挖后有失稳隐患的边坡,应遵循先治理后开挖的原则,认真设计,同时应避免“防护过当”。(七)倡导路侧宽容设计理念的应用。尽量利用地形削平外侧山包、填平内侧凹地、灵活采用边沟型式,增宽路侧净区,多设置临时停车带。有条件的路段宜放缓路堤边坡坡率,以改-6-善行车安全条件。(八)大量借土填筑的路基,宜尽量利用沿线的矿渣、粉煤灰等资源,无成熟经验的应用材料,设计宜明确施工工艺。(九)对软土、膨胀土、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应采用综合勘探手段查明分布范围和特征,正确评价对路基危害程度,本着“安全、环保、适用、耐久、经济”的原则,科学合理地确定处治方案。(十)路面一般选择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除应进行结构厚度组合设计外,还应结合施工标准化要求强化路面材料质量控制。路面材料应进行混合料配合比试验及设计,并根据交通流特征、区域气候特点、成熟经验合理选用路面结构型式,确保路面安全耐久、行车舒适。互通式立交的加减速车道、匝道的路面结构和厚度原则上应与主线行车道相同。隧道内路面宜采用阻燃沥青混凝土复合式路面。(十一)路基、路面排水应结合当地排灌系统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设计,使各种排水设施形成一个功能齐全、排水能力强的排水系统。(十二)合理设置取、弃土场,尽量复耕还田。取土场应进行勘察及取样试验,宜利用项目附近的荒地或结合沿线农田水利规划建设,采取坡地平取、浅挖宽取的方法集中取土,严禁在高陡边坡上取土。弃土场应尽量选择荒地、低产地,严禁在桥梁附近、斜陡坡上弃土。取、弃土场位置的选-7-择应充分与沿线地方政府协调,统筹规划,避免占用良田耕地。在设计文件中应包含取弃土场的绿化、复耕利用设计方案,在预算中应包含取弃土场的绿化与复垦费用。(十三)桥与桥、桥与隧道之间的较短路基,应结合施工条件、施工工艺,通过技术经济比选,合理选用路面型式。四、桥梁(一)桥梁设计应根据沿线地质、地形地貌、河床沟谷特征,结合路线平纵面几何要素、施工场地、施工工艺、运输条件、管养条件、有利环保及兼顾桥梁美学等进行综合考虑。桥梁结构应尽量采用标准化设计,选择安全适用、技术成熟、工艺简单、经济耐久的结构型式。(二)一般常规桥梁上部结构,当跨径小于或等于16米时,宜采用预应力或普通钢筋混凝土板、梁简支结构;当跨径大于16米时,宜采用先简支后结构连续的小箱梁或T型梁。一般常规桥梁下部结构,原则上应采用多柱式或Y型墩,无特殊要求的墩、台盖梁宜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设计阶段,常规桥梁上、下部结构型式及外形尺寸宜统一。(三)大跨径特殊桥梁设计,应在充分论证地形、地质及全寿命周期成本等条件的基础上,遵循安全、适用、耐久、经济、美观的原则,合理选用桥梁结构型式,并按照交通运输部的相关要求进行风险评估。特殊结构特大桥、大桥的初步设计比选方案应不少于三个,比选方案必须具备可实施性,桥型方-8-案的选择还应充分考虑现有的施工技术的发展水平。(四)桥梁设计时需考虑管养通道,以便养护与维修。(五)先简支后结构连续T型梁桥负弯矩张拉槽口原则上宜设置在翼板下方,锚具宜采用圆锚,设计中应对张拉工艺、张拉设备、张拉控制等作出详细说明和要求。(六)分离式立交或上跨主线的桥梁桥下净空及布孔除应满足规范所规定的净空外,还应满足桥下公路的视距和前方信息识别的要求。跨越运营道路的现浇梁和悬浇梁,应结合支架、模板及挂篮的实际情况,以满足施工过程中被交叉道路的通行要求。上跨桥宽度原则上不得少于两个车道,荷载标准采用公路-Ⅰ级,并应做好与地方道路衔接。(七)一般情况下,特大、大、中桥内外侧护栏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护栏,小桥、通道采用与相邻路基相同的护栏型式。(八)桥梁支座、伸缩缝等构造设计应详细计算后采用。五、隧道(一)隧道设计应有全面、完整与满足规范的勘测与调查资料,包括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基础资料,设计时应严格按基础资料进行设计。(二)隧道选址应充分利用各设计阶段路线区域内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勘察成果,尽量避免穿越地质不良和地面附着物集中地段,若必须通过时,应有切实可靠的工程措施,必要时进行专项设计。-9-(三)越岭特长、长隧道应根据不同的越岭标高拟订不少于两个方案(含接线工程)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比选,以保证结构经济合理及施工安全。(四)应按“早进洞、晚出洞”的原则确定洞门位置。洞内、外线形变化点要严格执行3秒行程要求。当隧道建筑限界大于所在公路的建筑限界时,横断面过渡不宜小于50米。对桥隧相接的,尤其对桥台伸入隧道重叠部分,应从桥隧施工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角度合理确定隧道衬砌净空及桥台型式,减少施工中的相互干扰。(四)隧道防排水应遵循“防、排、截、堵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保证隧道结构物和营运设备的正常使用和行车安全。隧道防排水设计应对地表水与地下水进行妥善处理,洞内外应形成一个完整通畅的防排水系统。(五)隧道洞门设计应采用与地形衔接较自然的洞门形式,以便与周围自然环境相协调。对风景名胜区、少数民族文化突出等地区,隧道洞门可适当结合当地特色进行设计,但应避免过多的人为修饰。(六)隧道内机电应结合交通情况、洞外自然条件进行设计。机电设施应注重安全与节能,在加强隧道内照明设计的同时,加强洞内照明节能设计,充分应用被动或主动发光与反光诱导标志引导交通。(七)应高度重视隧道的施工安全,不遗漏施工风险点。-10-设计中针对不良地质、特殊地质地段(膨胀性围岩、涌水与突泥、岩溶及采空区、瓦斯地层、放射性地层、高地应力不同岩层接触带地层以及断层破碎带等)、特殊地形地段(浅埋/浅埋偏压段、冲沟发育地段以及邻近有重要构造物等),应有相应的施工方案和预防措施。(八)应根据隧道的长度、线形、断面、通风方式、照明、设计行车速度、交通量等各种因素,配置隧道内的安全设施。消防供水系统宜尽量采用自然水源和高位水池。(九)隧道内两侧边墙宜采用浅色亚光瓷砖进行贴面,并设两道红色腰线,以便提高隧道内的反光率,也便于养护清洗。(十)隧道的运营管理应结合隧道的设置及路段三大系统的设置情况统筹考虑,尽量采用集中监控的管理模式。六、交叉工程(一)立交布局应符合路网规划,兼顾城镇经济发展,合理布局。(二)互通式立交位置的选定,应以现有路网、已批准的规划和工可为依据,一般应选择地势平坦开阔,地质条件良好,拆迁较少以及两相交公路均具有较高的平、纵线形指标之处。(三)靠近城市的互通式立交,应与该地区的经济、城市规划相适应,并考虑与其它运输方式的衔接;与互通式立交相连接的地方公路,应具有足够的通行能力和集散作用。(四)立交方案应从交通适应性、环境适应性、安全性、-11-收费需求、技术特征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多方案比选,最终选择出合理的立交形式。(五)立交设计应综合考虑排水及景观要求。(六)一般情况下,连接州(市、县、区)中心城市的连接线按一级公路标准设计
本文标题:2云南省高速公路勘察设计指导意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068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