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庆阳市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遍布全市各区县。2011年庆阳市投资3.2亿用于红色旅游开发和旅游景区建设,使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大提升,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40万人次,同比增长75.6%,旅游业总收入10亿元,同比增长79.1%,旅游业总收入占全市GDP的2.34%。庆阳市现有旅游景点61处,其中人文类56处(红色革命胜迹7处),自然风景类5处。主要景点有:周祖陵、公刘庙、陇东民俗博物馆、岐黄中医药博物馆、子午岭、红色南梁、山城堡战役遗址、北石窟寺、石空寺石窟、东老爷山、夏家沟森林公园、潜夫山森林公园、东湖公园、南小河沟等。庆阳市革命历史悠久,是甘肃省唯一的革命老区,从1927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22年间,先后经历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西北革命根据地、陕甘宁抗日根据地三个较大的历史时期。1927年在宁县建立了甘肃第一个农村党组织,1931年建立了陕甘第一支革命武装--南梁游击队,1934年建立了西北第一个陕甘边区苏维埃政权--南梁政府。以庆阳市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作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它的存在为中央红军和党中央长征提供了落脚点,也为八路军三大主力北上抗日提供了出发点,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的大部分部队都驻扎在庆阳市。庆阳特产香包是一种立体造型和平面刺绣兼容的纯手工艺制品,构型简单质朴,按制作技艺分有绌绌类、线盘类、立体刺绣类、平面刺绣类四大类型。绌绌又名藏针绣,其特点是把针线藏起来,以造型状物、形神兼备而不见针线为佳境,其工艺流程包括创意、选料、剪裁、状物等环节。当地流传的庆阳香包又称绌绌,是庆阳的一种民间民俗物品。按照剪纸的图样,在丝绸布料上用彩色的线绣出各种各样的图案,然后缝制成不同的造型。羊羔肉是庆阳地区环县的地方传统名吃,羊羔肉味鲜,肥而不腻,瘦而不柴,非常可口。立春至端阳节后前后,是食用羊羔肉的最好季节。羊羔肉做法较多,有清炖和蒸做红烧烩汤较为普遍。环县草场广阔,羊只年饲养量在50万只以上,是滩羊生产基地之一,盛产羔羊。羊羔肉,即哺乳期的羔羊肉。庆阳羊群一般冬季下羔,到第二第三、五月份,正是羊羔哺乳期。环县习惯于把正在哺乳旺季的羔羊宰杀后食用,这种羊羔肉鲜嫩味美,不膻不腻。做法为:先将宰杀后的羔羊肉清洗干净,入锅清炖,火候不宜过大,羔羊肉嫩,一般不到一个钟头就可煮熟,捞出锅去掉骨头,色泽鲜亮呈褐黄色,鲜美脆嫩,是招待贵客的美味佳肴。宁县九龙金枣是甘肃省庆阳市宁县的特产。宁县九龙金枣又名宁县晋枣,已有两千多年的生产历史,其枣梭状圆隆,个大、皮薄、色玫、肉厚、核小、味甜。鲜食脆酥醇甘,适口性强。枣系多年生鼠李科落叶乔木,在庆阳市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相传宁县地方特产——大枣在周代即作为方物进贡王室(进贡朝廷),因而得名“晋枣”。唐时武则天特别喜用,因之声名更加远扬。庆阳的枣主要分布马莲河流域的庆城以南川道地区,其中在宁县境内比较多见。驰名中外的为宁县九龙金枣(主要是宁县晋枣),在当地栽培已有两千多年的生产历史,在《诗经》和隋唐史志中均有记载,1986年被评为甘肃省优质农产品,1996年获甘肃省第二届名优产品鉴评会金奖。宁县大枣即九龙金枣主要品系有吊枣(即晋枣和马牙枣,统称九龙金枣)、夏枣(又名圆枣)和冬枣(又名相枣或木枣)三种。晋枣栽培面积大,产量高,品质好,是枣产品中的当家栽培品种。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庆阳古城位于汝州市西约9公里王寨乡的樊古城、叶古城、王古城村四周,坐落在汝河南岸和芦沟河所夹的二级阶地上。城址为长方形,东西长2600米,南北1300米,总面积338万平方米。现存东、南、西三面城垣,北城垣可能被汝河冲毁。庆阳古城南城墙与护城河。城垣宽34米,东西护城河宽20米,南北以汝河,芦沟河为天然屏障。在城内北部中间区域为高台地。在城西部发现有冶铁遗址,面积5000平方米,发现有矿渣、炉渣、灰层厚1.5米,还有铁锥、球、矛等遗物,从其遗物看与城址同时,此城始建于战国时期,汉代仍使用。相传这里是东周赧王的行宫,东周灭亡后,周赧王从洛阳逃到此,遂命为庆阳城,史有周赧王坐庆阳之说。与史实相符。庆阳古城址保存基本完好。对研究东周末期的城市建制、布局、冶铁技术都具有重要的价值。1986年被确定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祖陵森林公园位于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城东山,因山顶有一座著名的墓冢──周先祖不窋(buzhu)陵而得名。据史料记载:周人先祖不窋失农官之后,西徙定居今之庆阳庆城一带,从事农业耕作,在陇东庆阳一带创建了华夏文明的农耕文化。成为有确切历史记载的第一个周人首领,由于他功绩卓著,死后人们把他葬于此山,气势磅礴,河水环绕,自古历代帝王均往此地祭奠,成为周朝第一个明确记载的首领。周祖陵历史悠久,钟灵毓秀,自古为游览胜地。首先从风城过大桥,到周祖陵山下,经过茂密的林带和蜿蜓崎岖的简易公路可达停车场,停车场上面的建筑群用822个石台阶连接在一起。山顶周祖文化区,总体布局严谨规范,错落有致。以周祖大殿、周王殿、肇周圣祖牌坊、姜嫄殿、后稷殿、碑亭、八卦亭、鉴亭、栖凤亭以及钟鼓楼为主的周祖文化景区。农耕文化体验园景区。周祖农耕文化体验园在建设上主要突出了五谷、五果、五菜、五花、五药为主的五福临门,以田间小道、循环利用的潺潺流水,以因地制宜的树种大全,以多彩多姿的陇东民俗,以体验享乐的农家乐园五大特色。现已建成了主干道路、盘旋路、祭坛、祭祀广场、二十四节气柱、岐黄中医博物馆、作坊街、展览馆、风情广场等主要建筑,已成为集祭祀、体验、感受、观光、娱乐于一体的旅游景区。庆阳黄花菜产于甘肃省庆阳市,是全国闻名的优质土特产品。庆阳黄花菜干菜条长色鲜,色泽黄亮,久煮不散。2006年12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庆阳黄花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黄花菜又称金针菜,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花蕾呈黄绿色,形似金针。黄花菜在庆阳已有两千多的栽培历史。最初被作为宫廷观赏花卉,后来人们发现其尚未绽放的花蕾,细长匀称,肉质丰厚,气味芬芳,金黄鲜嫩,烹熟后色香味极佳(以其喻黄花闺女,妥贴之极!),于是便广泛栽植,花蕾晒干脱水后,颜色更趋金黄,纤细柔韧,淡甜清香,便于保存,为餐桌上等配菜,做汤则更佳。经科学检测分析其成份,庆阳黄花菜营养丰富,含多种维生素、蛋白质、糖份、矿物质等,具有利尿、通乳、平肝止血、消食健胃等特殊药用和保健功能。长期以来,干货销往国内各大中城市,并远销香港、日本及东南亚、欧美等国际市场,成为庆阳出口创汇的拳头土特产,多次评为省优产品,被外贸部授于蓓蕾牌西北特级金针菜称号。近年来,产量直线上升,年种植50万亩,总产量1.6多吨,加工技术也更加先进,有免蒸、曛蒸、液浸、保鲜、无菌脱水等许多新工艺,产品种类增多,质量提高,包装精美,呈大规模的产业化发展势头。南梁革命纪念馆,总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其中馆藏面积2281平方米。袁鹏飞主题创作南梁扩红,纪念馆大门左侧竖刻着陈云同志题写的南梁革命纪念馆馆名,大门里正对面是一座高大的仿古牌坊,牌坊正中刻着中共中央原总书记胡耀邦题写的南梁革命纪念馆七个大字。牌坊后面是南梁革命烈士纪念塔,碑座东西两壁及背面刻着刘志丹、谢子长、王泰吉、杨森、杨琪等608位烈士的英名。整个建筑群分四组。第一组为门洞,门洞上有凉亭,进洞有石牌坊门。第二组为碑亭、纪念碑和群雕,碑高达34.117米,碑身正面镌刻着胡耀邦同志题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纪念碑东侧是显示陕甘边南梁革命纪念馆举行活动的图片,区军民英雄气概的白色群雕,西侧是清音楼。最后面是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内有3个革命文物展览室,里边分别陈列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同志的题词,刘志丹等烈士的生平简介及部分遗物;再现陕甘边区革命红色画家袁鹏飞作品南梁岁月。斗争史的文字、绘画、图片及实物;方毅、马文瑞、汪锋等39名中央、省上领导及当年在南梁地区战斗过的老前辈的题词。纪念碑后是立体群雕,高4米。第三组是清音楼,恢复原荔园戏楼,并增建了一座凉亭。第四组为展厅,分三部分陈列,第一部分是南梁革命烈士简介及画像;第二部分陈列着革命文物及南梁革命史;第三部分陈列领导题词。南梁革命纪念馆是纪念革命前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南梁革命纪念馆展室分东、西、北三部分。西展室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刘志丹、谢子长等烈士的题词以及烈士们的生平简介和武器、马鞍等71件实物。英雄群雕。反映边区群众在政府的带领下开展革命活动的场景。群雕的主要艺术形象是以军委主席刘志丹、政府主席习仲勋、边区的第一所红色学校列宁小学的创始人张景文为原型创作的,反映了边区在政治、军事、文化教育方面的蓬勃发展。清音楼。原是荔园堡古城内的戏台。1934年11月7日,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庆祝大会在这里召开,清音楼当时设为庆祝大会的主席台。刘志丹在这里代表边区群众向政府主席习仲勋颁发了政府印章,也在这里检阅了由红二十六军、游击队、赤卫队等三千五百多人组成的阅兵队伍。所以清音楼也被后人成为是阅兵楼。关帝庙。1934年11月4日到6日,陕甘边区工农兵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边区政府和政府领导成员。门楣上横刻的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是政府主席习仲勋亲笔题写的。庆阳市城镇居民消费现状近年来,庆阳市经济快速发展,基本完成了从“温饱型”向“小康型”的转变,消费领域由单纯的物质消费扩大到精神消费,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生活消费比重有所下降,发展消费和享受消费比重相对上升。统计显示,2010年庆阳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为12350元和10457元,比2005年分别增长79.5%和73.1%。不同收入阶层消费结构差异明显。董志塬远在10万年前就有人类栖息。在春秋时为义渠国。秦穆公灭十二国称霸西戎,曾会西北的戎族首领于董志原,西峰南郊的秦霸岭由此得名。秦始皇北巡,复修萧关古道(又称回中古道),经董志原入环县萧关。汉时,董志塬曾置彭阳县,董志塬始称彭池县。唐置彭原县(西峰市的彭原乡)。安史之乱,肃宗北逃,曾在此地与李光弼、郭子仪共谋讨逆唐大事。唐神龙元年(公元705年)置安化县,董志塬一度称安化原。约在清时称董志原。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在董志乡政府处置董志分县。董志原是庆阳市的主要农业区,盛产小麦、玉米、高粱、糜谷、豆类和油料等,素有陇东粮仓之称,古有八百里秦川,不如董志塬边之说。最探明,董志原的石油储量达上亿吨。董志塬的历史文化遗存颇多,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甘肃四大石窟之一的北石窟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南佐疙瘩渠遗址;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肖金宋代砖塔;全国生态环境治理的典范--南小河沟;深沟出平湖,库容5亿立方米的巴家嘴水库,以及小崆峒山、老洞山和公刘庙等诸多旅游景区(点)。位于甘肃省庆阳市的董志塬,总面积910平方公里,约合9万公顷;因在全国所有的黄土高原残原中,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黄上层最厚,从而赢得了天下黄土第一塬的美称。盛夏时节,当旅客游人从董志原腹地的庆阳机场乘机起飞,舷窗下便会呈一个平畴无垠、公路纵横、屋舍棋布、麦浪似海的大平原。四周那神雕鬼塑的沟壑、梁峁和崾岘,犹如起伏的黄海波涛拱托着这块大平原。它的西麓河谷里,有座碧波千顷的高峡平湖,那是发电、拦洪、提灌功能齐全的黄土高原第一坝--巴家嘴水库。从这里延伸的高扬程、大流量的电力提灌管道,像一条巨龙爬上山坡,吸进蒲河水,倾吐董志原,为董志原上千顷沃野带来了勃勃生机。谢谢观赏
本文标题:甘肃庆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073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