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近代史纲要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中国(1)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晚期(2)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英国(1)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2)侵略目的: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2.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1)中国在正当中英贸易中处于出超(贸易顺利)(2)英国走私鸦片,用以扭转贸易逆差(3)民族英雄林则徐1839年6月在(广州)虎门销烟,禁烟运动的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3.英国发动侵路中国的鸦片战争(1)时间:1840年~1842年(2)过程:1840年6月英舰进犯广东,战争开始--林则徐防范充分,英军北上--琦善赴广东妥协谈判--1841年1月英军占领广东香港岛--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4.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南京条约》的内容(1)割香港岛给英国(割地,丧失领土权)(2)赔款2100万银元(赔款)(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五口通商,侵犯贸易主权)(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协定关税,丧事关税主权)附件的内容第二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英国从中获得了(1)领事裁判权(2)片面最惠国待遇(3)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特权5.鸦片战争的影响(1)中国社会性质:主权因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而开始遭到破坏、自然经济因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而逐步解体,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社会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前者最主要。(3)革命任务:由单纯的反对本国封建统治变为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任务。中国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4)历史阶段::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5)新思潮的萌发:鸦片战争后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对封建思想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6.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1)英法发动战争的直接目的: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2)《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①公使进京②增开商埠(牛庄、淡水、汉口、南京等10处)③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航行④外国人可以在内地游历、经商、传教;⑤赔款:英法军费200万两,英商损失200万两(3)英法联军抢劫、焚毁圆明园(4)中国同英法签订的《北京条约》内容:①《天津条约》有效②增开天津为商埠③割九龙司给英国④准许华工出国⑤增赔英、法军费。7.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1)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目的:推翻清朝统治。(2)金田起义:1851年秋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转战中洪秀全称天王。(3)定都天京P21▽1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8.《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1)主要内容: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土地实行绝对平均分配的政策。实行圣库制度,实行绝对平均的产品分配制度。(2)评价:性质: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革命性: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局限性:绝对平均分配产品的方案,违背社会发展规律,无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根本无法实现的空想。9.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1)北伐、西征、东征①北伐目的:推翻清朝统治。②西征目的:巩固天京革命的大本营。③东征目的:断绝清政府财源,充实自己经济力量。(2)进入(军事)全盛时期的标志:西征、东征的胜利--军事全盛时期(1853-1856)10.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及其历史意义(1)失败的标志:标志:天京的陷落(2)失败的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启示:①主观方面(农民阶级局限性)Ⅰ、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广大将士不明确革命目的。Ⅱ、定都天京后,领导特权思想膨胀,争权夺利,贪图享乐。Ⅲ、战略失误:偏师北伐,孤军深入。②客观方面: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联合绞杀。③启示: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3)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4)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功绩:①加速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②它坚持了14年,势力发展到18省,严惩了中外反动势力。③在反封建同时又担负起反侵略的任务;一些领导人主张学习西方,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④思想上、组织上较以往农民起义高出一筹,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⑤领导人主张与各国通商贸易,后期又提出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⑥同亚洲各国人民的斗争相互推动、相互影响,共同打击西方殖民主义者。(5)时代新特点:①在反封建同时又担负起反侵略的任务;一些领导人主张学习西方,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②领导人主张与各国通商贸易,后期又提出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11.新思想的萌发和《资政新篇》(1)新思潮萌发的目的:寻求强国御侮之道。(2)倡导者(林则徐、魏源):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3)魏源的《海国图志》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魏源《海国图志》是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并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4)《资政新篇》的性质与评价:①性质: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②评价:Ⅰ、它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Ⅱ、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12、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人物:陈独秀,胡适,鲁迅,李大钊.地点:从上海到全国活动基地:北京大学。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1)政治方面: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②军阀统治,日趋黑暗,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2)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这是根本原因。(3)思想文化方面:①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②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民主共和观念和尊孔复古逆流势不两立)。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2)代表: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3)前期思想: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进化论。(4)主要阵地:《新青年》。(5)活动基地:北京大学。3.新文化运动的内容(1)前期实质: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2)前期内容(3)后期内容:宣传十月革命,宣传社会主义。五四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主流。4.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政治方面(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不过,新文化运动中的先进分子,大多有一些偏激情绪,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这种看法一直影响到后来。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这是根本原因。思想文化方面:①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②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民主共和观念和尊孔复古逆流势不两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答案要点上编综述: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3)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得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⑴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⑵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
本文标题: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080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