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贵州省十二五节能环保规划
-1-前言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省委、省政府加快培育和发展十六个重点产业之一,涉及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等,其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吸纳就业能力强,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的具体任务,是推动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选择,是加快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的迫切需要。为实现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助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8年4月1日实施;2、《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9年1月1日实施;3、《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1日实施;4、《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2-(国发[2010]38号);5、《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2]19号);6、《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贵州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7、《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十六个重点产业的通知》(黔党办发[2011]23号);8、《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若干意见》(黔府发[2011]29号)。《规划》适用范围:贵州省行政辖区。《规划》基准年为2010年,规划期为2011年至2015年。-3-一、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一)发展现状“十一五”以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全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截止2010年,我省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达150亿元和48亿元,产业领域不断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产品日趋丰富。在节能领域,纯低温余热发电、干法熄焦等一批节能技术装备得到推广普及,特别是由我省本土企业研发、生产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机变频调速、路灯节能控制、半导体照明等一大批节能技术和产品得到推广应用,高效节能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节能服务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服务领域不断扩大,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在资源循环利用领域,以贵州瓮福集团、贵州开磷集团等为依托,开发出了利用磷石膏生产硫磷镁复合肥和硫酸铵技术、低品位磷矿及钙硅质磷矿浮选技术(WF-01浮选剂)、WFS酸性废水选矿技术和“磷石膏固体充填采矿法”技术等一批资源综合利用技术。通过产学研联合和技术引进,在磷石膏、粉煤灰、锰渣、钡渣等工业固体废弃物制新型墙材和磷肥生产中对伴生氟、碘资源的回收、烟气资源化脱硫等综合利用技术开发应用方面取得重大进展。-4-在环保领域,从业企业达300余家,企业规模也不断扩大,全省涌现了一批产值达数千万元的环保企业,个别企业年产值已达到亿元以上。污染治理使用技术、水污染和大气污染防治关键技术及成套设备、固体废弃物处理和循环利用设备、生物环保材料与药剂及环保服务等得到较快发展。我省节能环保产业虽然得到较快发展,但总体上看,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存在一些主要问题。一是龙头带动能力不强,辐射作用不明显。我省节能环保企业资金筹措能力弱,融资渠道单一,尤其缺乏辐射带动作用强、上下游配套产业链完善的节能环保龙头骨干企业。二是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支撑能力不高。节能环保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建立,缺乏相关领域的创新团队和研发基地,技术支撑体系不健全。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较弱,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不强,技术装备对外依存度较高。三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体制机制不健全。我省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激励机制和管理体制尚不健全,财税和金融等政策有待完善,相关标准和规范亟需建立,规范化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四是产业市场不规范,服务体系不完善。节能环保产业监管体系尚不健全,产品标准化程度不高,地方环境标准体系亟待完善;市场信息不透明,缺乏信息公开平台;企业同行间无序竞争等问题突出。(二)面临的形势“十二五”时期是我省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关键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攻艰期,-5-是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期。——从国际环境看,面对日益复杂的资源供给和环境形势,世界主要经济体把实施绿色新政、发展绿色经济作为抢占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手段。节能环保产业涉及面广,行业关联度高,对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引领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国内环境看,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能够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促使我国尽快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同时,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将节能环保产业列为七个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制定了相关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促使节能环保产业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从省内环境看,我省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突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以加快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为重点,出台了一系列加强节能、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为节能环保产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同时,我省资源型产业比重大,产业结构不合理,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偏高,单位GDP能耗水平较高,节能减排任务艰巨。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确保完成国家下达我省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必须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使之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6-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突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为抓手,牢牢把握国家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战略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区域特色和资源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企业为主体,以推进煤电磷、煤电铝、煤电钢、煤电化“四个一体化”为主战场,以服务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为目标,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品制造、节能环保服务、资源循环利用等产业,重点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形成一批核心专利,发展一批重点产品,培育一批龙头骨干企业,构建产业结构优、竞争力强、优势明显的节能环保产业体系,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和增长点,助推全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二)基本原则——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加强各级政府对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宏观调控,建立健全节能环保财税、金融、土地等政策法规,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向节能环保产业。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企业-7-的市场主体作用,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市场的有效需求。同时,加强行业自律,强化执法监督,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健康发展。——坚持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相结合。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立足原始创新,强化合作创新,加强集成创新,鼓励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加速创新成果产业化,形成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切实提升节能环保产业制造能力和服务水平。——坚持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重点支持具有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等产业发展。围绕实现我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大力实施节能、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重点工程,有效拉动产业需求,不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和增长点。——坚持集聚集约与龙头带动相结合。引导优势产业、企业、资源向园区和基地集聚、集约发展,积极培育一批竞争力强、技术优势明显的龙头骨干企业,充分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延伸上下游配套产业链,促进节能环保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三)主要目标为拓展工业化空间、提升核心竞争力,形成竞争新优势,缓解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确保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我省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主要目标为:——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8-值和增加值分别达到600亿元和200亿元,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左右,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重点建设一批节能环保产业园区和基地,重点支持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化建设,培育一批竞争能力强的节能环保企业。——产业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建立健全多层次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较强的节能环保产业自主研发能力,到2015年,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节能环保装备及产品,部分关键性技术尤其是抗污染复合反渗透膜及组件、海水淡化膜、抗污染膜以及抗氧化膜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产品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到2015年,由我省研发和生产的高效节能产品市场占有率逐步提高,资源循环利用产品和环保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产业服务发展速度进一步提高。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节能服务业销售额保持年均增速30%以上,到2015年,形成一批技术水平高、竞争能力强、服务范围较为广泛的专业化合同能源管理公司、节能服务公司和环保服务公司。城镇污水、垃圾和脱硫、脱硝处理等环保设施运营基本实现专业化、市场化。三、重点领域(一)节能产业重点领域重点发展余热余压利用、高效变压器、节能电机、清洁燃煤、高效节能空压机等技术和设备制造以及推广运用,大力推进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节能家电、绿色照明以及节能建-9-材的生产和使用,着力推动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打造我省特色鲜明、优势明显、潜力巨大的涵盖技术、制造、产品和服务的节能产业体系。1、节能技术与装备领域余热余压利用。重点推广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钢铁烧结余热发电、转炉汽化蒸汽发电、高炉冲渣热水发电、高效换热器、蓄能器、冷凝器、干熄焦、矿热炉煤气、焦炉煤气、黄磷尾气利用技术和装备等;示范推广低热值煤气燃气轮机、烧结及炼钢烟气干法余热回收利用、乏汽与凝结水闭式回收、螺杆膨胀动力驱动等技术和设备,加快推广余热干燥、余热蒸馏等技术和设备。工业锅炉(窑炉)。重点推广高效节能型锅炉、窑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推广富氧/全氧燃烧等高效煤粉燃烧技术和装备,等离子无油点火、高效煤粉工业锅炉、循环流化床锅炉等技术和装备,以及燃烧自动调节控制技术装备;大力推广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粉煤加压气化、非熔渣-熔渣水煤浆分级气化等先进煤气化和高效清洁利用技术和装备。电机系统。加快节能电机关键技术研发,示范推广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电动机用铸铜转子技术等高效节能技术和设备;大力推广能效等级为1、2级的中小型三项异步电动机、风机、水泵、空压机、变压器、变频调速系统、电梯馈电系统等技术和产品。2、节能产品领域节能建材。加快发展矿物棉、玻化微珠、光伏玻璃等节能-10-外墙材料,发展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粉煤灰和废渣蒸压砖、磷石膏和脱硫石膏砌块(板)、粉煤灰小型空心砌块、粉煤灰、煤矸石及城市污泥废渣烧结空心砌块(多孔砖)、复合自保温砌块等节能墙体材料,发展塑料门窗、中空玻璃、真空玻璃、镀膜玻璃等节能建筑门窗,发展石灰岩、大理岩、辉绿岩等天然石材节能装饰材料;推广粒化高炉矿渣、磷渣、水淬锰渣等活性矿物磨细掺合料预拌混凝土;推进建筑节能成套技术及部件产业化进程,积极发展低能耗绿色建筑。绿色照明产品。重点推广LED节能环保照明应用、LED显示器件、景观装饰和室内外大型展示屏应用等技术;大力实施城市路灯绿色照明工程,加速高效节能照明产品的推广应用,加快推广低汞型高效照明产品。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加快推广太阳能照明、风能照明等技术和产品。节能(新能源)汽车。大力推广LNG、甲醇燃料、焦炉煤气代
本文标题:.贵州省十二五节能环保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110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