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完整word版)认知心理学复习材料
《cognitivepsychology》1第一章绪论了解标志认知心理学诞生的几个代表性研究工作?人物,事件,时间。(1)标志:奈瑟于1967年出版《认知心理学》,强调认知指的是感觉输入的转换、简化、储存、恢复和运用的所有过程(2)两个重要时期:20世纪80年代:认知心理学完整体系基本形成,指导思想是信息加工理论,将人脑比作电脑,认为认知活动就是信息加工过程:20世纪90年代联结主义融入认知心理学。人脑对信息的加工往往是平行的,不是顺序加工认知心理学的起源学派名称主要人物研究对象基本观点构造主义1879-1900冯特铁钦纳意识的结构意识可分解为感觉、意向、激情三种基本要素。机能主义1890-1930詹姆斯卡特尔杜威意识的功能意识体验的适应性目的要比结构更重要。格式塔心理学1912-1940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意识的组织意识体验和知觉大于部分之和。行为主义1913-1940华生斯金纳环境对人和动物、外显行为的影响心理学只研究可观察的外显行为精神分析学1900-至今弗洛伊德决定行为的无意识因素儿童时期的无意识经验是人格特征与心理障碍的根源人本主义1950-至今罗杰斯马斯洛人类所独有的特殊经验人在自主的理性的动物,具有自我发展的潜能,与动物有本质的别认知心理学1950-至今奈瑟西蒙皮亚杰思维等复杂的心理过程心理学需要了解人是如何获取、储存和加工信息的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认知心理学运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认知活动,研究范围主要包括感知觉,注意和意识,记忆,思维,言语,表象,知识的表征,思维,认知发展以及人工智能等。何谓信息加工系统?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假设:(1)存在着心理加工(2)人类是主动的信息加工者(3)心理加工可通过外部行为的测量来推知第二章研究方法反应时方法:反应时测量法是指刺激作用于有机体后到其作出反应所需要的时间,即刺激与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反应时测量技术的基本思想及其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1)减法反应时:在安排两种或以上的反应时作业中,其中一个作业包含另一个没有的加工过程,其他方面相同,从这两种作业的反应时差异即可那个特有的加工阶段所需要的时间。应用:快速信息加工过程(2)加法反应时: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不具有可叠加的性质,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即可以相叠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影响的是两个不同的加工阶段。应用: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3)开窗实验:《cognitivepsychology》2(4)速度准确率实验第三章注意和意识注意的模型?一、过滤器模型:来自外界的信息是大量的,人的神经系统高级中枢的加工能力极其有限。为了避免系统超载,需要过滤器加以调节,选择一些信息进入高级分析阶段,而其余信息可能暂存于某种记忆之中,然后迅速衰退,通过过滤器的信息收到进一步加工而被识别或存贮。过滤器的选择不是随机的,新意的刺激、较强的刺激、具有生物意义的刺激、为人所期待的刺激易于通过过滤器,为人所注意。二、衰减器模型:过滤器并不是按“全”或“无”的方式来工作的,不是只允许一个通道(追随耳)的信息通过,而是既允许追随耳的信息通过,也允许非追随耳的信息通过,只是非追随耳的信号受到衰减强度减弱了,但一些信息仍可得到加工联系:(1)根本出发点是共同的,都认为高级分析水平的容量有限或通道容量有限,必须过滤予以调解。(2)过滤器在两种模型中的位置相同,都处于初级分析和高级意义分析之间。(3)过滤器的作用都是选择一部分信息进入高级直觉分析水平,使之得到识别,注意选择都是知觉性质的。区别:过滤器模型过滤器的工作方式是“全”或“无”的,衰减模型中过滤器的工作方式是衰减。单通道双或多通道模型三、反应选择模型(late-selectiontheory)几个输入通道的信息均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得到全部的知觉加工。注意不在于选择知觉刺激,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对于具有重要意义的刺激、受到期待的刺激等,人才会作出反应。其他刺激虽然也得到识别,但由于它们在当时并不重要,所以人没有作出相应的反应。双耳分听技术(dichoticpresentation)双耳分听就是让被试同时听取多种的信息。双耳分听法主要有两种实验程序:追随程序和非追随程序。所谓追随程序就是在实验中同时给被试的双耳以多样性刺激时,让被试复述事先规定的那只耳朵获得的信息(追随耳),以考察非追随耳能在多大程度上获取信息。第四章知觉和模式识别知觉的直接理论吉布森(Gibson):知觉是从刺激模式中直接提取有效的信息。周围环境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充分的信息,而我们的感官的构成也使它有能力从周围环境中提取这些信息。当环境作用于感觉时,既不需要以前的知识经验,也不需要从物体与人眼的关系中进行无意识推理,而是直接产生知觉经验。模式和模式识别的概念?模式:一组刺激或者刺激特性,它们按照按一定关系(如空间、时间)形成一个有结构的整体。模式识别:把输入刺激的信息与长时记忆中的信息进行匹配,并辨认出该刺激属于什么范畴的过程。模式识别的理论?1.模板匹配理论:不同事物在个体头脑中存在着对应的模板,当个体面对一个未知的刺激模式时,他就将这个刺激模式与头脑中的模板一一比较,找出匹配程度最高的那个模板,从而完成模式识别。模式识别需要刺激与模板精确匹配。模板:存在于人的长时记忆中的、与外部刺激具有一一对应关系的外部模式的袖珍复本。2.原型理论:当个体面对一个特定事物的时候,就相当于看到他的原型加上一定的偏离,因此,只要能够将事物与其对应的原型匹配起来,就能够完成模式识别。原型:头脑中存储着一类客体的概括性特征,它反映的是是一类事物的关键性特征。3.特征分析理论:人的头脑中各种模式是以他们分解后得到的一系列特征的形式来表征的;模式识别的过程就是抽取当前刺激的各方面特征进行比较,找到最佳的匹配。模式识别过程:对刺激的特征进行分析,即抽取刺激的有关特征;将抽取的特征加以合并;将特征与长时记忆中的各种刺激特征进行比较,一旦获得最佳匹配,外部刺激就被识别。“魔城”模型:在这个魔域中,有四个小鬼在不同层次上完成自己的工作,直接与刺激接触的是映象鬼,它负责将字母的形象输入到魔域里面,产生对字母形象的表征,以便接受进一步加工。接下来特征鬼对映象鬼送来的特征进行扫描,每个特征鬼负责寻找一种特征,。当特征鬼发现自己负责的那个特征时就使劲叫《cognitivepsychology》3喊,作出响应。认知鬼倾听特征鬼的叫喊,如果发现叫喊着的特征鬼与自己负责的字母的一系列特征相对应,就同样叫喊着作出响应。不过声音有大有小,如果对应的特征少,叫声就小些,对应的特征多,叫声就大些。最后唯一的决策鬼倾听认知鬼的叫喊,作出最后的决策。字词优势效应:识别一个单词中的字母的正确率高于识别一个单独的字母。客体优势效应:识别一个物体图形中的线段要优于识别结构不严的图形中的同一线段或单独呈现的同一线段。第五章记忆请比较“全部报告法”和“部分报告法”两种实验方法?全部报告法:向被试呈现一系列刺激项目,要求被试从头到尾复诉出来部分报告法:向被试呈现一系列刺激项目,被试根据约定的信号,只需报告部分刺激部分报告法的回忆量要大于全部报告法,不同报告法的记忆保存量不同,都证明确实存在一种感觉记忆,其容量相当大,而信息保持的时间极其短暂。记忆模型:(1)两种记忆说:认为记忆存在着初级记忆和次级记忆两种,它们彼此独立而又互相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记忆系统。(2)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a外部输入进入感觉登记(感觉记忆):信息在这里作短暂整合后有些进入短时记忆,有些马上丧失,也有一些可能直接进入长时记忆。b短时记忆的作用是一个缓冲器和加工器,信息在这里以复述的方式可进入长时记忆中,得不到加工的信息很快也会丧失。它还可以从长时记忆中把信息提取出来进行加工。(3)加工水平说:强调对信息的注意、编码、转换、复述等加工过程,人们对记忆材料保持的长短和记忆得清楚与否,取决于对材料提供的信息如何加工,即决定于加工水平。凡给予充分注意、多样化的、精巧的和富于意义的加工(高水平加工)信息,就能保持时间长且记忆清楚。第六章记忆过程短时记忆信息编码:听觉编码、视觉编码、语义编码。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Sternberg(1969)的实验(1)向被试视觉呈现一系列识记项目,以每个1.2秒的速度相继呈现,直至全部项目呈现完毕(2)全部项目呈现完毕,经过2s,呈现一个测试项目,并开始计时。被试的任务就是判断这个测验项目是不是刚才识记过的。要求被试尽可能的又快又准确的作出反应。(3)被试作出判断后记下反应时平行扫描:将所有的识记项目与测试项目同时进行比较,识记项目数的多少与反应时长短无关。直通模型:大脑可以直接通往所要提取的项目在短时记忆中的位置,进行直接提取。系列扫描:将各个识记项目逐一提取出来,分别与测试项目进行比较。识记项目数越多,反应时应该越长。记忆的建构人的长时记忆内容是否是事实的真实再现?为什么?不是:长时记忆的内容是人脑结合自身经验对外界信息进行加工整合得来的,长时记忆中信息的存储和建构是一个动态过程。记忆在存储时具有选择性的;并且在回忆时可以综合所有的事实来重构过去,发生记忆扭曲的现象。在存储阶段,已保持的经验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在量的方面,存储信息的数量随时间的迁移而逐渐下降;在质的方面,由于每个人的知识和经验不同,加工、组织经验的方式也不同,人们存储的经验会出现不同形式的变化:①内容简略和概括,不重要的细节将逐渐趋于消失;②内容变得更加完整、合理和有意义;③内容变得更加具体,或者更为夸张和突出。不同的人,对相同的事物,其记忆的内容并不一定完全一样,因此它不一定是事实的真实再现。第七章知识表征(表象,命题)表象和命题概念?表象:长时记忆中表征和存储事物的知觉信息的部分,是当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是人们对事物形象的回忆,带有一定的直观性。包括视觉(主要)听觉和动觉表象。《cognitivepsychology》4命题:一切信息的储存和表征都是又命题来实现的。一个命题对应一个观念。语义信息在头脑中以命题形式得到表征,包括一个关系和一个以上的论题。心理旋转:在头脑中对表象进行旋转操作,个体在心理上对物体进行空间操作的过程。1、手柄图形旋转:图形特征分为三类:平面对立体对镜像对,每次随机呈现一个图对,要求被试尽快判断两个图是否相同,证明心理旋转是和物理旋转类似的过程。2、字符旋转实验:在手柄实验的基础上,以不同倾斜角度的正向和反向字符(数字、字母)为刺激物,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被试在完成任务时,对表象进行心理旋转。3、心理旋转的验证:采用多边形作为材料做了同样的实验,记录了事先做心理旋转的时间,即判定之前的准备时间。4、心理旋转的连续性:实验要求被试先对一个图形(甲)按规定的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进行心理的旋转,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后呈现另一个图形(乙),被试判断“相同”或“不同”。第八章知识表征和组织概念结构的理论:概念的表征由哪些因素构成的以及这些因素的相互关系。经典模型(classicalmodel)概念是对一个概念的所有成员必须具有的共同属性的表征。任何一个概念都是由一系列必要的和充分的特征加以定义的,即定义性特征。一个概念中的所有成员(样例)拥有共同的特征,样例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原型模型(prototypemodel)概念主要是以原型,即概念的最典型样例表征的。原型存在的证据:(1)句子/图画确定实验:典型成员的范畴判断时间要比非典型成员的范畴判断时间快。(2)范畴成员列举实验:典型成员可能被最早列举出来(3)语义归类任务儿童最先学会的那些概念成员均是典型成员样例模型(ExemplarTheory)人们将具体的个别样本储存在记忆中,以后利用这些具体样例进行分类:概念是对一系列独立样例的心理表征层次网络模型在长时记忆中,概念被分层次地组织成有逻辑性的种属关系。基本思想:(1)概念在记忆中是以网络的形式组织在一起的。(2)网络中,基本单位是节点(node),节点代表一个概念,并存储了它的特征(3)
本文标题:(完整word版)认知心理学复习材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123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