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大一政治经济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导论(1)劳动过程的三要素:劳动者的劳动(生产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生产力:人们运用生产资料,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叫做生产力。劳动对象: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加工改造的对象。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它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构成生产资料。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它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和交换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生产关系中的其它方面。生产关系实质上是一种物质利益关系。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在经济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与它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艺等意识形态,统称为上层建筑。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分类: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若干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某一特定社会形态所占支配地位的特有经济规律。)生产方式:是指人类社会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取方式。它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所构成。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为什么要从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中来研究生产关系?(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不仅要研究生产关系的本质,而且要研究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研究社会经济的运行和社会经济的发展。(2)生产力:人们运用劳动资料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它表明了人们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等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哲学等意识形态原因:1.政治经济学要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密切联系中研究生产关系,两者辩证统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2.政治经济学是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密切联系中研究生产关系的,这两者也是相互影响,辩证统一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有其独立性,可以反作用于经济基础。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有相似性,且由定义可知四者有内在的联系。综上,证明应该在三者的相互关系中研究生产关系。什么是经济规律?其客观性、特点和类型是什么?经济规律:经济过程中经济现象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经济规律。客观性:经济规律是客观存在,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1)经济规律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产生并发生作用的,如果经济条件改变了,或消失了,经济规律的作用也会改变或消失;如果产生了新的经济条件,新的经济规律就会产生并发生作用。(2)不论人们对经济规律认识还是不认识,它都会按其本身的要求发挥作用。(2)(3)人们不能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去废除某种经济规律,也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创造或改造某种经济规律。(4)当人们在工作中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时,社会经济就会遭到破坏,人们就会受到客观经济规律的惩罚。特点:(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的区别)(1)自然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对任何人都一样起作用,而经济规律有一定的阶级性(2)自然规律一般永恒,经济规律随着经济条件的不断变化而变化(3)经济规律的作用必须通过人的经济活动而表现出来类型:(1)人类各个社会形态普遍存在的经济规律(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2)某几个社会形态所共有的经济规律(价值规律)(3)只在某一个社会形态中发生作用的特有的经济规律(剩余价值,按劳分配)第二章商品与货币第一节商品一、商品的两个因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商品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的有用性。商品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商品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的本质特征,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价值体现的是人们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这就是价值的实质。商品二因素的统一与矛盾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的统一体。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物品都不能成为商品。二个因素中,价值是商品的最本质的因素。二者的矛盾:人们作为商品生产者,不可能实现自己商品的价值而又占有其使用价值;也不可能要占有别人商品的使用价值而不付出价值。这一矛盾通过交换才能解决。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性,集中表现在二者统一于商品体之中。交换价值:是指商品能够通过买卖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属性。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劳动二重性: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统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不是两次独立的劳动过程,也不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划分,是对同一劳动的不同分析。劳动的二重性是商品二因素的形成原因。劳动的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二、劳动的两重性(3)具体劳动:是指具有特定的目的、操作方法、劳动对象、劳动手段和劳动结果的各种具体形式的千差万别的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各种具体形式的一般的无差别人类劳动。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三、商品的价值量个别劳动时间:生产某种个别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简单劳动:是指简单劳动力的支出,即任何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头脑和肌体平均具有的劳动力的耗费。复杂劳动:是指经过专门的学习和训练,具有一定的技能和知识的复杂劳动力的支出。是多倍的简单劳动。劳动生产力:通常也称劳动生产率,一般以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也可用生产单个产品的必要劳动时间来表示。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与体现在该商品中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四、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一般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转化为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商品生产的内在矛盾:具体矛盾和抽象矛盾;社会劳动和私人劳动;个别劳动时间按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使用价值和价值。第二节货币货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后,整个商品世界分裂成了两级:一极是商品,它们是各种特殊的使用价值;另一极是货币,它代表一切商品的价值。这样,商品的内在矛盾,即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转化成商品和货币的外部对立。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充当衡量商品所含价值量大小的社会尺度。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支付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赊销过程中延期支付或在预付商品定金的过程中产生的提前支付,以及用于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税金、工资等职能。世界货币:是指货币在世界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货币流通规律:就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度(次数)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商品的平均价格)品总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商品的价值有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等价交换)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是什么?(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它并不是物,而是在物的掩盖下生产者之间(4)的社会关系(2)商品经济是以直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3)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条件。社会分工使商品交换具有必要性,劳动产品归不同所有者所有,才使商品交换成为现实(4)劳动产品归不同所有者所有,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2.如何理解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的关系?为什么说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某种属性,即物的有用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体现着物品本身对人的使用关系交换价值: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或关系,是价值的表现价值:凝结或物化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本质属性,体现人们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关系:(1)使用价值是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有使用价值的东西用于交换时,这种有用物就具有交换价值(2)价值决定交换价值,价值的存在以使用价值存在为前提(3)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和基础,交换价值则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不同商品的不同交换价值,都是以价值为基础的(4)使用价值和价值是辩证统一的,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它体现物本身对人的使用关系;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通过商品与商品的交换,表现为价值与价值的交换,实质上是劳动与劳动的交换,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使用价值是一切产品共有的属性,是一个永恒范畴;价值则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存在于商品经济中的历史范畴联系:二者相互依赖,价值的存在必须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使用价值的存在并不以价值为前提;作为商品必须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必须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原因:(1)商品的本质是反应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的(2)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特有属性,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3)它是使商品能够同其他一般产品相区别的本质属性,是否具有价值,是区别产品与商品的决定性因素。所以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3.什么是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他与商品二因素的关系如何?(1)劳动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不同质的劳动,也称有用劳动,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是撇开具体形式的人类无差别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体现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同时支出的两种劳动,而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抽象劳动是实质,具体劳动是形式。(2)商品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具体劳动是使用价值即财富的源泉之一,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3)关系:1商品二因素:价值与使用价值,是由劳动二重性决定的2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3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具体劳动体现人与自然关系;价值是商品的本质(社会)属性,抽象劳动体现人与社会关系4具体劳动是使用价值,即财富的源泉之一,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5)一源泉.4.商品价值量是怎样决定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如何?(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2)关系:劳动生产率和一定时期内商品的使用价值量成正比,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商品价值量成正比,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商品的劳动效率。它的高低,可用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的数量来测量,也可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测量。5.货币是怎样产生的?他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货币: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产生:是商品交换过程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四个阶段: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2总和的和扩大的价值形式3一般价值形式4货币形式(货币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随着商品交换过程的发展而自发形成的,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探求货币的起源,必须结合商品交换的发展过程,考察价值形式的发展历史。商品价值不能自我表现,必须在两种商品的交换中,通过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就是价值形式。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最后发展为货币形式)本质:货币是经常的,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具有社会属性,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职能:1价值尺度:货币能成为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
本文标题:大一政治经济学考试重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133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