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七章六西格玛及其实施案例统计系王庚要点概述(本章思路、内容概要)从第十届台湾品质奖获得者金宝电子谈起六西格玛(6σ)管理的由来和发展六西格玛基本概念与六西格玛管理中的DMAIC模型六西格玛(6σ)管理的特点六西格玛管理中的工具使用六西格玛与管理工具QC的区别与融合六西格玛实施案例Minitab与6σ作业概述(本章思路、内容概要)质量是个长期的话题,我们如何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顾客满意度,从而实现最大的市场占有率,保持客户群的稳定,实现利润最大化。经过很多公司的不断实践,人们逐渐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高质量和低成本之间并不存在矛盾,而是可以统一的。揭示这一理论的教程就是1987年摩托罗拉公司创立的6sigma(6σ,sixsigma)的管理策略。从此摩托罗拉、霍尼韦尔到整个欧美,乃至全球500强企业,由制造业到非生产制造业掀起了一场质量管理的风暴。本章主要介绍.六西格玛(6σ)管理的由来和发展.六西格玛基本概念与六西格玛管理中的DMAIC模型.六西格玛(6σ)管理的特点.六西格玛管理中的工具使用.六西格玛与管理工具QC的区别与融合.六西格玛实施案例从第十届台湾品质奖获得者金宝电子谈起2000年12月,第十届台湾品质奖的颁奖典礼上,在评审“品质不折不扣”的理念下,金宝电子以多年来致力追求品质的决心与成就,脱颖而出,获得台湾品质奖。细察金宝电子追求品质的努力、实践品质的过程,得以知道这个奖得来实至名归。金宝电子自1994年起,就在董事长许胜雄的领导下,努力实践6σ(SixSigma)的品质策略。何谓6σ?σ在字面上的定义是为统计学上的标准差,简单来说,σ是一个测量品质的标准工具,它代表一种绩效目标,也是一种品质改善的观念。达到6σ表示每百万次中只会出现3.4个错误,几乎等于零缺点。6σ曾经协助许多世界级企业展现惊人的成绩,它曾经使通用电气(GE)公司迈向营运的高峰,被杰克·韦尔奇赞许为通用所采用过的最重要的管理措施;也是西方企业力抗日本企业反败为胜的法宝。提起金宝电子导入6σ的原由,金宝电子副总经理陈乃源表示:“起源于为了满足顾客对品质的要求。”在未实行6σ前,金宝电子所生产的产品错误率颇高,无法达到客户满意,除容易引起顾客的抱怨,相对也缺乏竞争力。为了提高竞争力,金宝电子决定导入6σ。当时金宝电子派遣了一批人员到美国接受6σ的训练课程,其中成员包含总经理、数位副总及相关人员,陈乃源也是其中之一。受训回国后,陈乃源全心投入金宝电子执行6σ的架构规划。陈乃源指出:“实践6σ的基本原则,是以顾客需求为出发点,一切改善都必须以顾客需求为主,它讲求从制造过程开始改进,而不是看产品产出最后的结果,因为产品事后的修补往往要花费更多的成本。品质改善最重要的是要从根源做起,也就是在设计时就减少错误的机会。尤其是在产品生命周期急速缩短的今天,已没有时间让你尝试错误了,也无法再像过去一样等生产过程结束后再统计错误,必须在设计的时候就减少错误的发生,把线上的制程能力及零件的制造能力都计算、考虑进去,让产品合于标准,将制造流程改善,一次就做好,使得后续不至于有错误发生。”1、致力教育训练达成全员共识在执行6σ的过程中,金宝电子在全面品质管理(TQM)的架构下,拟定了中、长期的品质目标与策略,并搭配方针管理的手法,使品质的方针、目标与策略,经方针展开到各部门去执行,且由董事长领导高阶主管按期稽核,亲至现场诊断并做提案改善。其次,运用诸如SPC、MSA、DOE、QFD、FMEA、QCC、ZD与提案制度、IE作业改善、田口品质工程等等各种品质手法,达到各阶段所设定的品质目标。陈乃源说:“6σ牵涉到的并非只是品质而已,它牵涉到组织文化的改变。事实上,它就是一种组织变革。要推行6σ,首先就必须透过教育训练,改变组织内既有的思维模式。”陈乃源举例道:“在过去,要工程师们从繁忙的工作中投身吸收品质的知识、学习品质改善的手法是不可能的事。但是自从采行全面展开的目标方针管理之后,从总经理到各部门主管,从工程师到线上作业员,都有预先设计的品质目标要达成。为此工程师在设计制程时就必须不断地自我充实与修习各种可以达到目标的资讯与知识,尝试各种品质手法,如实验法、田口品质等等,以求达到品质的目标。”由于执行6σ需要许多专业技能以及品管知识,因此金宝电子在公司内部成立了训练机构,开设了许多训练课程。课程种类之多,不胜枚举,包括了:SPC、MSA、DOE、可靠度工程、FMEA、TQM、QFD、田口品质、ISO、品质成本QCOST、基本统计、顾客满意、同步工程、价值工程、绿色设计等等,受训成员包括各部门主管、工程师与职员。除一系列的教育训练课程之外,金宝也针对何谓6σ对全员进行教育,让全体员工了解何谓6σ?让他们学习6σ的技巧,同时启发员工的新观点及创意。陈乃源强调:6σ并不只是一种品质的标准而已,而是一种工作的哲学,必须将之内化成员工的习惯,养成员工一次就作好,一次就做对的工作观。2、步伐稳健行走于6σ之路自1994年决定开始推动6σ,金宝电子当时品质标准只达3.5σ,也就是每百万件产品中,还有22,700个可能产生错误;直至1995年,金宝电子达到了4σ的目标,也就是每百万件产品中可能错误率下降为6210个,1999个,更到达4.74σ,也就是每百万件产品中,可能的错误率下降为600个;在此同时,金宝电子也获得了台湾品质奖的肯定。截至目前为止,金宝电子已达到了5.04σ,也就是每百万件产品,错误率只有197件。一般来说,从3σ到4σ阶段,是企业可以自行改善的范围,但这样的品质标准并没有办法让企业变得很有竞争力;从4σ到5σ阶段,就必须找寻可以学习的标竿企业,当成比较与学习的对象;而5σ到6σ阶段时,品质就已经不是制造出来的,而是设计出来的。不只是设计、生产或制造,就连服务、运送、行销、维修都必须是零缺点,才可能达到6σ的目标。由此我们可知,金宝电子一路行来,其为品质所倾注的心力。3、数字会说话6σ是一种高度依赖统计的品管方法。统计数字是执行6σ的重要工具,以数字来说明一切,所有的生产表现、执行能力等,都会量化为具体的数字,由数字说话,成果一目了然。决策者及经理人可以从各种统计报表的具体数字中找出问题在哪里,而改善的成果也都需以统计与财务数据做依据。诸如产品良品率达多少百分比?客户抱怨数多少?节省多少成本等等,在报表上都清清楚楚。这一条条具体的统计资料,除了是目前金宝每月一次检查的重点之外,也是很多国际大厂在下订单之前,都会将供应商的σ数据列入考量的因素。因此只要将数据摊开了,让数字说话,“要假也假不了。”陈乃源强调,“6σ是我们作业的依据,系统是一天一天呈倍数在进步,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这些具体的数据,客户看自然有信心,不必我们多费唇舌。”除了得到客户的肯定之外,对于成本的降低,很明显地可以从统计数字上看出来。金宝电子在导入6σ之前,花费在没有一次将事情做对,而在事后耗费的补救成本,由导入前的14%降低为2%,而品质成本也由导入前的3%降低为不到2%。4、领导者的定位及角色任何新政策都需要领导者的支持与引导,6σ更是不例外。陈乃源指出:“如果不是董事长的强力坚持与支持,根本无法成功。”当初,金宝电子就是在许胜雄的坚持下,开始了经理人出国学习、各部门目标方针展开、全员一起投入实践6σ的过程。在这过程中,领导得扮演着多重的角色,是远景的沟通者、价值的传播者、变革的创造者、资源的提供者,也是知识的分享者。领导人本身以身作则,将公司重视6σ、非做不可的心态传达给各阶层专业经理人,改变他们的思维观念,是成功实践6σ很重要的关键。以通用公司为例,在通用决定推动6σ时,除持续不断的训练课程之外,杰克韦尔奇还亲自寄发电子邮件给世界各地的经理人,阐述公司对6σ的重视,规定他们必须在半年内完成6σ的训练课程,方有可能晋升为高阶经理人。而通用经理人了解了公司对6σ的重视程序,也纷纷主动要求受训。就是领导人的决断力,让6σ很快地渗透到通用的组织各处。同样地,金宝电子也不例外,从先前由董事长领导高阶主管至各部门去执行稽核、诊断并做提案改善,至现今每月一次的检查,最高主管从未缺席,上行下效,金宝电子展现出来的成绩领导人功不可没。随着品质的跃进,金宝电子离达成6σ的终极目标已越来越近,但是目标的达成并不代表脚步的停顿与静止。就如同陈乃源所言:“客户对品质的要求只会越来越严格,品质改善是永无止尽的,追求品质没有结束的时候。”六西格玛(6σ)管理的由来和发展1、6σ是从质量管理的思想发展而来的⑴质量管理发展的历史背景当今世界经济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全球以前的互设国际贸易及投资壁垒,地理上的距离,时区及语言差异,各国政府设立法规不同,文化及商业体制各异,造成了各国经济彼此分离,正随着目前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WTO的普及正逐步从这种分离状况走向一个各国相互信赖的全球经济体系-------全球一体化。它促使了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消费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全球的竞争。另一方面,随着人类的知识指数性地扩张,产品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而消费者对其产品的多功能化,及时性和客户化的需求不断扩大,对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也越来越苛刻。生产者面对来自全球的竞争和消费者的要求,都日益认识到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因此质量管理理论也随之发展起来。⑵日本和美国质量管理思潮的演变和发展质量运动可谓战后最富影响力的管理思想,它起源于日本。由于当时日本商品的质量低劣,他们引入了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的PDCA理论(质量循环理论)。1951年日本首次颁布的戴明奖标志着质量管理的开始。A.V.费根.堡姆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TQC(全面质量控制)的概念,他的理论在日本被普遍接受。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到8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达到最辉煌的时期,其产品如汽车、家电等充斥世界各国市场。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对日本经济奇迹的评价是:“日本的经济振兴是一次成功的质量革命”。1996年日本人开始也追随美国把TQC改作为TQM。(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美国企业一直重视质量管理,其质量管理起源于泰勒。在美国50年代后期,美国国防部颁布了和实施了有关军工产品标准,后被英国标准局采用,现已发展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9000标准,随着日本商品的质量在世界领先地位,20世纪80年代,美国人转而向日本学习质量管理,并把它发展成为TQM,---全面的质量,全过程的质量,全员参与的质量和全企业的质量。随之美国1987年8月20日,里根总统在公共法100—107签字,即马可姆.波里奇国家质量改进法案,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立法。在美国,大体经历了质量检验、统计质量控制、全面质量管理、到马克姆波里奇奖(核心是定点超越)4个阶段美国企业界在对TQM的实践上,认为TQM太过于笼统,没有数字,也认为TQM的东方哲学难以适应西方文化,并且对TQM的“不断改进”的慢节奏也颇为疑问,随之他们提出了崭新的管理理论----六个西格玛。从菲利浦.克罗斯比的预防思想,到W.爱得华.戴明的科学管理PDCA理论,到约瑟夫M.朱兰博士的质量三部曲,再发展到迈克.哈里博士的六个西格玛实践,从历史的进程看,质量管理从质量检验发展到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管理、直到当前的综合管理系统。2、六西格玛(6σ)管理的产生与发展上面我们已经说过,现在人们所谈的六西格玛早已超出了其最初的统计学上的意义。它事实上指的是一整套管理方法,不仅指过程或产品业绩的一个统计量,更是指公司业绩改进趋于完美的一个目标,是能实现持续领先和世界级业绩的一个管理系统,是系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工具,是基于数据的一种决策方法。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六西格玛最早作为一种突破性的质量管理战略在制造业领域的摩托罗拉公司(Motorola)付诸实践,使产品的不合格率大幅度下降。从而在1988年荣膺极负盛名的马克姆.波里奇奖国家质量奖。随后,联信公司(AlliedSignal,后与霍尼韦尔Honeywell合并)也和别的公司在各自企业内开始全面推广六西格玛管理战略。而真正把六西格玛这一高度有效的质量战略变成管理哲学和实践,从而形成一种企业文化的是在杰克.韦尔奇领导下
本文标题:第七章六西格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13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