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信息管理概论课件06-第四章信息获取(1)
信息管理概论张洋zhyang2@mail.sysu.edu.cn——第四章信息获取(1)21.4.1信息管理的产生背景(II)(回顾)信息流通过程信息流通过程认识再次加工收集统计登记加工存贮检索分配使用34信息获取4.1信息源及其特点4.2信息的评价与选择4.3信息搜集44.1信息源及其特点4.1.1信息源的概念4.1.2四种主要的信息源4.1.3信息源的其他分类54.1.1信息源的概念个人为满足其信息需要而获得信息的来源,称为“信息源”。(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文献术语》)64.1.2四种主要的信息源(I)一、记录型信息源二、实物信息源三、智力型信息源四、零次信息源74.1.2四种主要的信息源(II)一.记录型信息源:——由传统介质(如纸张、竹、帛等)和各种现代介质(如磁盘、光盘、缩微胶卷、胶片等)记录和存贮的知识信息。83.1.2文献信息流及其特性(I)(回顾)文献所谓“文献(Document)”,是指“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种载体,或称其为固化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的知识”。(严怡民,《情报学概论》)要素:①知识内容②物质载体一般指“科学文献”94.1.2四种主要的信息源(II)一.记录型信息源:——由传统介质(如纸张、竹、帛等)和各种现代介质(如磁盘、光盘、缩微胶卷、胶片等)记录和存贮的知识信息。(文献信息源)☆常用文献信息源1.科技图书2.科技期刊3.科技报告4.会议文献5.专利文献6.标准文献7.学位论文8.产品资料9.技术档案10.科技报纸11.光盘数据12.网络数据114.1.2四种主要的信息源(III)一.记录型信息源:分类一:按不同的物质载体划分①印刷型:书籍、期刊、报纸等;②缩微型:缩微胶卷、缩微胶片(平片)、缩微卡片等;③计算机阅读型:磁带、磁盘、光盘等;④网络型:网络书刊、网络新闻、网站信息等;⑤视听资料:唱片、录音带、录像带、电影、幻灯片等。(又称“声像资料”或“直感资料”)124.1.2四种主要的信息源(IV)一.记录型信息源:分类二:按不同的加工情况划分①一次信息:在各类信息活动中生产的原始信息。如期刊论文、研究报告、市场调查报告、专利说明书等;②二次信息:对一次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后产生的信息。如书目、题录、简介、文摘等;③三次信息:在一、二次信息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综合而产生的信息。如综述、述评、学科年度总结、文献指南等。134.1.2四种主要的信息源(V)一.记录型信息源:特点:①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是传播信息的最重要的手段;②所载信息固定、明确,利于进行多方面加工和利用;③是确认人类活动、进行社会规范的工具。144.1.2四种主要的信息源(VI)二.实物型信息源:——由实物携带和存贮的知识信息,如某种生物的样品、产品样机、工艺品等。特点:①真实可靠;②信息浓度大,内容丰富;③易于开发利用;④传递不方便,流通渠道不够广泛。154.1.2四种主要的信息源(VII)三.智力型信息源:——由人脑存贮的知识信息,包括人们掌握的各类知识、诀窍、技能和经验等。特点:难以开发利用、管理难度大164.1.2四种主要的信息源(VIII)四.零次信息源:——人们通过直接交流方式获得的信息,包括演讲、交谈、会议讨论、口头广告、信息发布等。特点:①获取信息费时少,交流速度快;②选择性和针对性强;③信息反馈迅速、准确;④可以提供更多的细节,更具有启发和借鉴作用;⑤信息源有限;难以进行有效的社会监督;不便进行加工和积累。(口头信息源)作用:(课本p107-108)174.1.2四种主要的信息源(IX)一、记录型信息源二、实物信息源三、智力型信息源四、零次信息源依据社会需要,不同类型的信息源可以相互转化。184.1.3信息源的其他分类(I)按信息源产生的时间顺序划分:先导信息源:产生时间先于社会活动的信息源,如科学展望、疾病预测、天气预报等;实时信息源:在社会活动过程中实时产生的信息源,如病历、实验记录、讲座或报告等;滞后信息源:某一社会活动完成之后产生的反映这一活动状况的信息源。如报刊、论文等。194.1.3信息源的其他分类(II)按信息源的运动规律划分:离散信息源:不受时间限制,没有规律性,断断续续或零星生产的信息;连续信息源: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连续不断地、有规律地发出的信息。按信息源在信息布局中的地位划分:强势信息源:处于主导地位的信息源;弱势信息源:处于随从地位的信息源。204.2信息的评价与选择4.2.1信息评价的基本问题4.2.2信息评价的一般方法4.2.3网络信息评价214.2.1信息评价的基本问题(I)信息评价:——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信息集合的状况加以评判和估价,从而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信息源的组织提供选择依据。评价标准:信息的价值“有价值的信息”:在特定的问题和状态中被利用并有效发挥其功能的信息,是实现某种目标所需要的知识,是进行决策和选择所必需的资料。224.2.1信息评价的基本问题(II)评价信息价值的一般指标:①能够及时地以适当的方式提供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依据;②信息符合用户需求的内容;③信息的可信赖程度高;④信息具有综合性;⑤信息容易获取;⑥信息的费用与目标吻合。234.2.1信息评价的基本问题(III)信息评价的层次和类型:总体评价、准确度评价、经济性评价……文献信息评价、网络信息评价……244.2.2信息评价的一般方法(I)一.直接评价法——按照有价值的信息应当具备的一般条件或标准,信息工作者根据对信息源的一般要求对信息源进行评分评价,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对信息源的价值给予评分评价。评价主体:信息工作者254.2.2信息评价的一般方法(II)一.直接评价法实例:五项指标,十分制,按总分排序264.2.2信息评价的一般方法(III)局限性:①主观性太强;②实际利用考虑不够;③指标不够完备。一.直接评价法274.2.2信息评价的一般方法(IV)二.间接评价法——以调查表的方式调查信息用户对信息源的需求和利用情况,然后由信息工作者对调查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对比,对信息源的价值做出评定。评价主体:信息用户特点:需要信息用户密切配合,工作量较大,但评价结果较为客观。284.2.2信息评价的一般方法(V)二.间接评价法实施步骤:被调查人信息源F1F2…Fj…Fn1a11a21…a1j…a1n2a21a22…a2j…a2n…………………iai1ai2…aij…ain…………………mam1am2…amj…amn总计R1R2…Rj…Rn①收集数据:在调查表中要求用户根据自己利用信息源的情况对所要评价的信息源评分。294.2.2信息评价的一般方法(V)②分析数据:依据事先设定的评价指标,计算信息源各指标的值,以此确定信息源的价值大小。二.间接评价法实施步骤:304.2.2信息评价的一般方法(VI)常用评价指标:①评分平均值:②评分比重:③最高评分频度:④平均名次指标:(相对重要性指标)二.间接评价法314.2.3网络信息评价例:“网页”的评价标准:1.目的:网页内容是否符合其目的、要求2.范围:所提供信息的广度、深度等3.内容:准确性;权威性;新颖性;独特性;可靠性;链接质量4.图形和多媒体设计:感官效果,功能效果5.信息的展示和设计:内容组织、展示方式6.可操作性7.费用8.评论:社会声誉用户友好性;检索性能;交互性;连通性
本文标题:信息管理概论课件06-第四章信息获取(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158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