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七年级上学期期终测试历史北师大版
焦作市2009——2010学年(下)部分学校期终调研测试七年级历史(北师大版)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两大部分,满分100分。请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3.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分钟。4.试题及答案靠后可以从“焦作基础教研网“下载。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答案栏内的相应位置。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1.下列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中,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的是A.北京人B.元谋人C.蓝田人D.山顶洞人2.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我国古代氏族聚落在右图中的代号是中国氏族聚落重要遗址分布图题号选择题非选择题总分313233343536分数3.图腾是一个部族的标志和图徽。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的图案是由多种图腾组合成的。这鲜明地体现了中国早期文化的哪些特点①融聚一体②迷信盛行③互相渗透④多元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传说中建立了丰功伟业,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A.黄帝、舜帝B.炎帝、黄帝C.舜帝、大禹D.炎帝、大禹5.“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周易》中对神农氏的这一记载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A.国家政权B.农业与手工业的分工C.物物交换现象D.城市及商业区6.传说中大禹将全国划为“九州”。请你判断一下,河南省的大部分应该属于A.青州B.豫州C.梁州D.徐州7.中新网11月16日电:中国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国家“十一五”期间重大文化工程——中国文字博物馆在甲骨文发祥地开馆。从中国文字的发展历史来判断,你认为这一建筑最应该坐落在哪座城市A.洛阳B.北京C.安阳D.西安8.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A.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B.炫耀周天子的权力C.巩固对周边地区的统治D.让诸侯给周天子交纳贡品9.公元前21世纪比公元前16世纪A.早5000年B.晚5000年C.早500年D.晚500年10.齐桓公在建立霸权的过程中提出的重要口号是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B.国之大事,在祀与戎C.尊王攘夷D.挟天子以令诸侯11.右图是某同学制作的战国七雄各国位置示意图,其中燕国的位置应是12.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A.更多使用铁制农具B.实行商鞅变法C.重视水利工程建设D.牛耕得到推广13.都江堰市因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而得名。这一工程修建于A.春秋时期B.西周时期C.西汉时期D.战国时期14.昭君出塞的故事,在中国广为流传,已成为千古佳话。这是因为它①促进了汉族和匈奴族的友好相处②推动了汉匈的经济文化交流③使我国北方地区再无战乱④各族人民希望和睦友好相处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③④15.结合所学有关丝绸之路的知识,你认为在下列示意图的空白筐内应该填写的内容是。A.大秦B.安息C.印度D.日本16.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哪一地区正是归属中央统辖A.西藏B.新疆C.宁夏D.广西17.东汉杰出医学家,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被称为“神医”的是A.扁鹊B.张仲景C.华佗D.孙思邈18.下列各项中,体现了秦汉时期雕塑艺术杰出成就的是ABCD19.它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巨著,它以“纪”、“传”等体例进行编写,史料翔实,文笔生动,是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鲁迅先生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史书是A.《尚书》B.《春秋》C.《资治通鉴》D.《史记》20.产生于我国本土的宗教是A.道教B.伊斯兰教C.基督教D.佛教2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特点是A.封建制度建立和初步发展B.封建经济继续发展C.政权分裂和民族汇聚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22.东晋南朝时期,包括今河南省在内的中原居民南迁后主要分布在A.四川地区B.长江中下游地区C.岭南一代D.台湾等地23.建立北魏政权的少数民族是A.羌族B.匈奴族C.氐族D.鲜卑族24.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是A.维护了顽固贵族的利益B.最高统治者支持C.顺应了民族融合的历史发展潮流D.促进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25.他是南朝齐、梁间著名的数学家,其成就比欧洲人早了约1000年。他的成就是A.著《九章算术》B.提出“勾股定理”C.发明了算盘D.在圆周率计算方面取得突破26.“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句对长江三峡两岸猿声的描写应该出自A.《水经注》B.《齐民要术》C.《缀术》D.《桃花源记》27.“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句诗主要反映了A.南方气候湿润,降雨天多B.南朝统治者极力宣扬佛教C.南方统治者残酷剥削人民D.佛教在中国已经基本消亡28.许多成语源自于历史事件,请你为下列成语按时间先后排列次序①风声鹤唳②三顾茅庐③破釜沉舟④纸上谈兵A.①②③④B.③①④②C.③①②④D.④③②①29.下列图片所示书法精品中,属于临摹“书圣”王羲之《兰亭序》的是A.B.C.D.30.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最高艺术成就集中体现在A.绘画B.石窟C.青铜器D.彩陶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40分。31.(8分)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是谓小康。请回答:(1)材料一、二所讲的两个时代有什么不同?(4分)(2)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的是哪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2分)(3)从材料二看,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有了什么变化。出现变化的标志是什么?(2分)32.(8分)学以致用良好的班集体是同学们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同学们都关心、热爱自己的班集体,希望自己的班集体更加优秀。请你分别用墨、儒、道、法家的代表思想为班集体的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33.(8分)近年来,随着《汉武大帝》|、《大秦帝国》等电视连续剧的热播,秦始皇和汉武帝开始为更多的人所熟悉。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他们在建立和加强中央集权方面的措施分别有哪些?人们为什么总把“秦皇汉武”并称?34.(8分)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2009年12月27日报道,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抢救性发掘一座东汉大墓获得重大考古发现,经权威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根据古资料现场考证研究,认定这座东汉大墓为文献记载中的曹操高陵。这一发现解决了很多历史悬案,为曹操及汉魏历史的研究开启了一个新篇章。(1)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下图中两次战役都与他有着直接关系。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2分)(2)请将下列三国鼎立的示意图补充完整(6分)35.(4分)观察以下图片,回答问题:图一图二图三(1)从这些信息中,你能总结出学习历史的途径有哪些吗?(2分)(2)以上3幅图就史料价值而言,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应该怎样排列?(2分)36.(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西汉《史记》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南朝《宋书》(1)分析以上材料,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2)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分)七年级历史(北师大版)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A2.C3.D4.B5.C6.B7.C8.C9.C10.C11.D12.B13.D14.C15.A16.B17.C18.B19.D20.A21.C22.B23.D24.C25.D26.A27.B28.D29.B30.B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40分。31.(8分)(1)材料一讲的是“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材料二讲的是“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4分)(2)禅让制。(2分)(3)启继承父位。(2分)32.(8分)墨家:同学之间应相互帮助、团结友爱,不能以大欺小,以强凌弱。儒家:教师要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对学生进行感化、说教,不能体罚;让爱心充满班集体;人人诚实,言行一致;宽恕、容人。道家:自习课时间应留给学生。法家:建立班规,奖惩分明。(此题较为开放,本答案仅为提示,符合史实、符合题意并切实可行即可得分。每一家思想2分)33.(8分)秦始皇:创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和郡县制,为此后历代王朝基本沿用。统一车辆形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对国家政令的统一、文化的传播和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3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成为专职王朝的正统思想,并延续了两千多年;颁布“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封过的势力;强化监察制度,加强对官员的监督等。(3分)原因:都是封建时代著名的君主;都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后世影响深远;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评分说明:学生只要任意答出其中的任意2点即可得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2分)34.(8分)(1)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2分)(2)①魏洛阳②刘备成都③吴建业(每空1分,共6分)35.(4分)(1)途径:神话传说,出土文物资料,史书记载等。(答出2项即可)(2分)(2)图二、图三、图一。(2分)36.(4分)(1)由荒凉、落后变为富庶。(2分)(2)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安定;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答出任意2点或以思相近即可)(2分)
本文标题:七年级上学期期终测试历史北师大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19458 .html